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琅琊王氏的权力有多大?王与马,共天下是什么意思

琅琊王氏的权力有多大?王与马,共天下是什么意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502 更新时间:2023/12/9 9:24:12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琅琊王氏的权力有多大?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说起魏晋时期,我们首先总能想到魏晋风骨,想到那些文人士子潇洒不羁的模样,这是这个时期的一大特色。这个时期还有个特色就是门阀政治,也就是说大家族崛起掌控了天下的权利。有句诗说的好,“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今天我们就单说说琅琊王氏。以孝之名

山东琅琊王氏,本是秦国大将军王翦的后代,王翦曾孙子王元为了躲避战乱逃到了山东,后面就开始慢慢开枝散叶。到了东汉末年,王氏经过四五百年的发展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庞大的家族。

东晋王姓能够成为第一大家族还得从王祥开始算起,王祥是个非常孝顺的人,后妈总是对其各种挑刺,二十四孝中著名的卧冰求鲤的故事就发生在他身上。

王祥的父亲一直是个隐士,躲避朝廷邀请他当官。王祥受父亲的影响,也带着弟弟和后妈隐居了二十年,因为东汉末年,时局太乱,还是躲着保命毕竟好。

或许老天注定要让他出山,在他36岁之际,从泰山太守位子调到徐州刺史位子的吕虔,听说了王祥的名声,于是多次请求王祥出来从政。王祥本不乐意,但是经不住弟弟王览一通劝。虽然两人同父异母,但是弟弟王览对王祥特别好,曾经还主动替王祥试毒,因为他老妈太讨厌这个非亲生子了。或许是出于这个原因,王祥答应了出山从政。

王祥不仅孝顺,人品特别好,还能力非常。到任后立马就把徐州治理的仅仅有条,达到了夜不闭户的地步,时人都夸“海沂之康,实赖王祥。邦国不空,别驾之功。”,别驾是他的官职名。

此后其出色的能力和人品,让其在仕途上平步青云,从东汉到西晋,历经三个朝代,都对他尊敬有加。即使他对司马昭横眉冷眼,不行跪拜之礼,司马昭依然对他乐呵呵的。到了司马炎建立晋朝,王祥提出回家养病,依然被晋武帝坚决否定了,朝中有大臣对王祥有非议,司马炎依然对王祥尊敬的很。并且对他加官进爵,待遇好的那是没法儿说了。

这就是人格魅力啊,德高望重。所谓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王家子孙这时候开始飞黄腾达起来,因为司马炎给王祥封了个公爵位,是可以世袭的。其弟弟王览顺理成章的也成为了朝廷的一份子,王导就是他弟弟的孙子。

不过打铁还需自身硬,其弟弟王览也是个品行优良的人。两个长寿的有能力之人,为子孙后代创造了无数财富。王祥活了八十多岁,王览活了七十多岁,为王家子孙掌握荣华富贵奠定了基础。

王祥卧冰求鲤时局动荡

正是祖辈这样的贤能,让琅琊王司马睿与王导成为了发小。王导的父亲王裁是个将军,可以说是弃文从武了,在那个乱世,有点儿武力值还是比文弱书生好一些。或许受遗传的影响,让王导是能文又能武。他年轻之时就有高人说他是个将相之才,后来果然应验。

司马炎建立西晋后,刚开始还是有点作为。可惜后面就屡出昏招了,导致了八王之乱。北方少数民族也趁势入侵,导致了五胡乱华的局面,最终导致西晋灭亡,西晋也就短短存在了51年。

八王之乱后,王导看清了时局的变化,极力劝琅琊王司马睿回到封地,以待时变。后来又建议司马睿南渡建康,笼络江左士族,为大事做准备。

果然没多久,西晋最后一任国君死在了胡人的手上,司马睿顺势就在建邺建立了晋朝,史称东晋。

稳固江东

衣冠南渡之后,人心并未稳。一来江东也是氏族林立,不是那么轻易就听话的,史书记载“吴人轻锐,易动难安”;二来南迁而来的那些氏族也没那么听话。也就是说,司马睿的皇位随时都有可能倾覆。一时之间,人心惶惶,各怀鬼胎。

导致江东士族不待见皇室其原因之一是在西晋时,南方人大多受到排挤,入仕途无门,所以怀恨在心。现在出事了,知道巴结了,天下间谁有那么善良。

首先他开始拉拢江东名士顾荣、贺循等,让名人起带头作用。在进驻建邺的那一年,这些名士就不满当时的统治江东的陈敏的暴虐,在东海王司马越的联合之下,顾荣等人除掉了陈敏,这才有了南渡的基础。

其后王导在暗中观察了一月之久,因此他拉拢江东人士,诸如顾荣等,江东士族一看连名人都心甘情愿尊司马睿为帝,于是纷纷依附。所以举贤任能,尊敬任用当地人为官,慢慢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其后他又大力宣扬节俭,教化民众。因为在西晋时期,朝廷内外奢侈成风,人们争相炫富。我们常说富比石崇,就是这个时期的人物。在宣扬节俭之后,就可以广推儒家的忠义、忠君等思想了,事实上,他也是这么做的。所谓教化成俗,让人们慢慢形成一种习俗。东晋能够再屹立一百来年,这一点其实相当重要。

另外一点就是以身作则了,所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他曾经举荐了一人去平定反叛,但是此人却失败了,王导觉得这是自己的罪过,识人不明,导致朝廷蒙受损失,于是极力为自己加罪。

兄弟对决

人一旦有权了,野心也就大了,王导的堂兄王敦就是这样一个人物。王氏家族扶立司马睿建都建邺之后,手握兵权的王敦野心就开始膨胀了。当时王导主内政,王敦外掌兵。一时之间就有了“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

有了兵权的人是很可怕的,王敦开始私自任用将领,完全不经朝廷同意,晋元帝司马睿那个怒。一边想办法,一边去削弱王氏家族的权力,王导就是这个时候被疏远了。后来王敦的欲望达到了再也控制不了的地步,悍然发起了叛变,以清君侧的名义,发起对建邺的攻击,这完全是大逆不道的死罪。

王导作为同族,率领家族二十几个后生连日上朝求死。本来也是要被处死的,但是晋元帝念及他是个忠臣,而且此事确实与他无关便饶恕了他。

王敦军权在握,士兵都听他的,所以他很是顺利的攻破了建邺,并顺利掌控了朝政。这个时候堂弟王导的劝谏已经没有作用了,从来利欲熏心,有几个人能够回头的。

王敦执掌朝政之后,大力诛杀不听话的,当然自己家族的人没有痛下杀手。后来王敦又图谋篡位,晋元帝直接被郁闷死。而他则在武昌遥控指挥,为所欲为。

晋明帝司马绍也是个猛人,曾经想亲自讨伐王敦,但是被人制止了。他即位后,便命王导为大都督,统帅三军,去征讨王敦。兄弟俩就这样战场相见,但早已不是了一家人。

或许一切都是天意,王导起兵征讨之时,王敦也恰好病了。消息传来,晋明帝立马想出了个主意,假传王敦已经病死了,从而提振军心。王导也故意率宗族子弟进行发丧,一时之间军心大振。

凭借着士气,王敦所部一路溃退。王敦自己最终还是病死在途中,他一死,军心也就散了,灵魂人物已不在,哪还有心思抵抗的。

这场动乱就这样宣告结束,而王导不仅官复原职,地位更进一步。不仅加封太保,还可以提剑上殿,工资啥的也都上了一个档次。

这就是王与马共天下,持续了二十多年。一则这是王家人的努力,虽然出现了王敦的叛乱之举,但是王导却深明大义,稳固了朝廷的政权。二来,与王导的人品与忠义离不开关系,尽管身居高位,却一心为政,更是大义灭亲。也可以说是这点让其他士族放心,王敦被灭之后,他能得到那么高的赏赐以及晋明帝对他的尊敬就能看出来。如果他要专权就没有后面的太后的家族庾氏专权不可一世的行为了。

庾氏专权引发苏峻之乱,王导也被迫逃亡,而他早被庾亮解除了大司马之职,只能逃命了。苏峻之乱后,晋帝又给他封各种官,发生堂兄王敦的事其实对他影响很大。所以他极力推辞,在这权力中心,最好就是远离不参与,但是奈何晋帝就是不放他走。

虽然位极人臣,又是丞相又是啥的,皇帝对他更是百般尊敬,甚至可以去皇陵拜祭,这项殊荣可是史无前例啊。虽如此,但他一直保持着自己的本心,时刻铭记自己的忠贞。而且他的心也不在此了,也不管什么事儿了,或许这就是活明白了吧!

俗话说以富传家不过三代,道德传家十代不衰。琅琊王氏的后代,出了一大批名人,包括92位宰相以及六百多位名士,可谓相当了不起了。这样的风骨,这样的人品和家风,才是真正的魏晋风骨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真实的方腊是什么人?他又是什么样的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方腊是被宋江打败的吗,历史上方腊是好人吗,正史上方腊的结局是什么

    方腊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我们知道的方腊,是《水浒传》里的人物,其实正史中还真有个方腊,那么,正史中的方腊是个什么样的人,其结局又是怎样的呢?方腊又叫方十三,是北宋歙州(今安徽歙县)人。后来,辗转到了睦州青溪万年镇碣村,做长工谋生。当时的皇帝是宋徽宗赵佶。赵佶

  • 汪恭人是什么人?曾协助朝廷擒杀三位梁山好汉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梁山好汉征讨方腊之后剩下的都有谁,拒绝招安的梁山好汉有谁,擒杀术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汪恭人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不管是在《水浒传》还是在《荡寇志》当中,女性角色都不在少数,许多还是比较重要的角色。就如水浒梁山好汉当中的女将一样,《荡寇志》当中也有一些比较出色的女中豪杰,有一位位列十八散仙第十四位的女才子就曾成功的敏锐的找到梁山的诸多

  • 西晋统治集团的腐化是如何开始的?看看司马炎有多好色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司马炎死因,司马炎之后的历史,西晋是怎么建立的

    你们知道西晋统治集团的腐化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西晋统治集团的腐化,是先从皇帝开始的。晋武帝司马炎搞腐败有个特征:好色。简单说这两个字似乎不应该只批评晋武帝,中国历史上大多数皇帝都是好色之徒。为什么要批评他呢?主要是他搞出了新名堂。新名堂之一,是在民间大选宫女。晋武帝在平吴之前,就开始选美

  • 恭帝司马德文晋朝的亡国之君,他为何会被废?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晋恭帝司马德文,司马昭为什么封为晋王,恭帝司马德文

    司马德文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亡国之君的下场大都很不堪,或被杀或受辱,很少有得以善终者,司马懿的第六世孙、东晋末代皇帝-恭帝司马德文,便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一位。司马德文是司马懿的第六世孙,东晋孝武帝司马曜的次子,安帝司马德宗的亲弟弟,出生后不久被立为琅琊王。虽然是

  • 李元吉为何要参与夺嫡之争?玄武门之变后他是何种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房玄龄满门抄斩怎么有后人,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为什么能赢,九子夺嫡和玄武门之变

    大唐皇帝李渊,儿子众多,但嫡子(窦皇后生)就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四人而已。李元吉出生时,窦皇后因厌恶他的长相,不愿意抚养的窦皇后便将他抛弃。但是侍女陈善意不忍将他偷偷抱回,才使得李元吉没有夭折在襁褓之中。大业十三年(617年),李渊占领长安,李元吉被授任为太原郡守,封姑臧郡公。不久,进封为

  • 刘备称帝成为蜀汉的皇帝后 刘备为何不给关羽和张飞封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刘备称帝张飞还在吗,刘备什么时候称帝,刘备称帝了吗

    对刘关张三兄弟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众所周知,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成为后世江湖兄弟结拜的典范。当然,在真实历史上,桃园三结义并不存在。但有一点依然可以肯定,即: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的确情如兄弟!陈寿的《三国志·关羽传》中记载:“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

  • 关羽不死的话刘备就不敢称帝吗 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备为什么称帝,为什么关羽可以称帝,刘备称帝时关羽死了没

    你真的了解关羽和刘备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文臣武将多如牛毛,有的如星辰一般璀璨闪耀,有些却是如沙砾一样掩没在历史的车轮下。刘备手下的关羽,是历朝历代无数人崇拜的武圣,因为关羽忠义无双,在三国演义的描绘之下,如桃园结义、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斩颜良诛文丑、封

  • 夷陵之战刘备大败而归 蜀汉损失到底有多惨重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如果夷陵之战刘备赢了,夷陵之战吴国损失,刘备伐吴为什么不带诸葛亮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夷陵之战,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有两场战役令人印象深刻,分别为“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这两场战役的规模是很庞大的,也非常经典。此外,还有一场战役同样让人震惊不已,就是“夷陵之战”。这一战打得有些仓促,但规模却是不小。蜀汉初建,刘备为了夺

  • 刘邦当上皇帝后,怎么防止亲爹给自己下跪呢?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太后见到皇上要下跪吗,秦始皇在刘邦敢反吗,刘邦几岁称帝

    刘邦是大汉王朝的开国皇帝,而吕雉则是皇后,在历史上也有重重的一笔,这样说起来皇帝的父亲刘太公就比较不起眼了。身为大汉王朝开国皇帝的父亲,刘太公在刘邦发迹前的记载极少,就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农民。刘邦在被项羽封为汉王前,刘太公一直生活在沛县。前206年,楚汉战争开始,沛县被项羽控制,刘邦派人来接太公,受到

  • 宁可做王爷也不当皇帝,朱瞻墡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允炆为什么不削秦王晋王,大明嫔妃幽灵儿结局,王爷在上

    俗话说,不想当皇帝的王爷不是好王爷。生在帝王家,对皇位没有觊觎之心是不可能的,比如:清朝康熙年间的九子夺嫡,但在自己没有实力的时候,都不敢把野心暴露出来。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在朱元璋建立的大明朝,有这么一位王爷,爷爷是皇帝,父亲是皇帝,哥哥也是皇帝,这背景多厉害,但他也有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