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太祖赵匡胤为什么被称为“点检天子”?真相是什么

宋太祖赵匡胤为什么被称为“点检天子”?真相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627 更新时间:2024/1/14 22:22:33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宋太祖赵匡胤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事实上,殿前军在后晋时期已经出现,后汉时期则呈现发展壮大势头,至后周时日趋完善成为与侍卫亲军并立的禁军骨干之一。

后晋初年,即已出现“殿前”之称。《旧五代史》载:“(王彦超)天福初,累迁奉德军校,再转殿前散指挥都虞候,领蒙州刺史。"

欧阳修老爷子修撰《新五代史》的时候,估计是删减大量史料手滑把有关殿前军起源的部分也删减了,以致于自己在撰写殿前军时,说出了“不见其更置之始”,是不见乎?实不察也。(现存《旧五代史》全书是《新五代史》的两倍多,旧史列传人物460余人,新史只有256人;旧史有志10篇,新史只有2篇。)

晋少帝时期,殿前军仍然存在。

如李琼“入为殿前散员都指挥使”,袁彦进““转授殿前散员、散指挥使”。

上述记载又可表明,散员、散指挥均隶属于殿前军,故殿前军下辖若干军号,俨然已经自成体系。除此之外,殿前军麾下是否还有其他军队,因缺少相关材料,仍然难以判断。

尽管如此,殿前军系统在后晋时期就已经出现,却是无可置疑的事实。承:殿前军的发展

后汉时期,殿前军力量明显有所提升,这从“殿前都部署”军职的设置中可以得到证明。

乾祐二年(949)十月,以殿前都部署、江州防御使李洪建为遂州节度使,充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此时,殿前都部署的地位与护圣左厢都指挥使的地位相当,两者都可以直接升迁至侍卫马军都指挥使,这反映出殿前军已有相当数量,而且实力与地位有了极大提高。

后周太祖郭威时期,在殿前军中设立都指挥使一职。《资治通鉴》记载:“广顺二年(952),李重进充任殿前都指挥使....次年正月,马全义从世宗(柴荣)入朝,太祖(郭威)补为殿前指挥使。”

说明在殿前都指挥使之下,设有殿前指挥使,殿前军的指挥系统在此时正处于构建之中,这也是殿前军组织日趋完善、规模扩大的必然反映。

“(同年)三月,以殿前都指挥使李重进领泗州防御使....虎捷左厢都指挥使韩通领永州防御使,龙捷左厢都指挥使田景咸领阆州防御使。”

由此段记载可以看出,李重进与韩通、景咸(这名字让人不由联想,他是否知道在千年后会有位叫景甜的后代跟他对着干)地位相当,可知殿前军已取得与虎捷、龙捷此等禁军核心力量的侍卫亲军相抗衡之地位。(广顺元年四月,周太祖郭威将侍卫马军改为龙捷,侍卫步军改为虎捷)

显德元年(954)正月,周太祖临终前,又提升李重进为武信军节度使、检校太保,仍担任殿前都指挥使;以龙捷左厢都指挥使、睦州防御使樊爱能为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洋州武定军节度使,加检校太保;以虎捷左相都指挥使、果州防御使何徽为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利州昭武军节度使。至此,殿前都指挥使与侍卫马军都指挥使、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平起平坐,地位已有大幅度提高。

此时因为侍卫亲军都指挥使王殷刚被诛杀,侍卫亲军都指挥使职缺任,殿前军遂得与侍卫马军、侍卫步军鼎足而峙,互相钳制。而原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郭崇、侍卫步军都指挥使曹英,皆是拥戴郭威上台的功臣宿将,外出就藩担任节度使,故以资历较浅的樊爱能、何徽代之,又使李重进先拜柴荣,以定君臣之分;再以柴荣判内外兵马事,总管军政。

如此周密的安排,充分体现了周太祖郭威为确保养子柴荣军君权不会旁落的良苦用心。也正是基于此次安排,殿前军名正言顺的进入禁军核心系统,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周太祖临终前拔高殿前军的地位,不仅仅因为都指挥使李重进是自己的外甥,更为亲近,更是鉴于殿前军的日益壮大,希望借此能有力地支持即将继位的世宗柴荣。其后的历史发展,证明这一军制改革举措对后周王朝的稳定,确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对此总结到“殿前都指挥使总殿前诸班,马军都指挥使总侍卫司马军,步军都指挥使总侍卫司步军,宋朝三衙之职昉(fang,起源之意)于此。转:殿前军的独大

后周世宗显德元年(954)三月,后周与北汉军队在高平展开激战。殿前军将校在是役中奋勇搏杀,一举击溃北汉与契丹联军,为巩固刚继位的周世宗政权,立下大功。也正因如此,世宗对殿前军器重有加,殿前军的地位更加突出。

《旧五代史》卷14《周世宗纪》记载(由于篇幅过多,羚羊在此省去原文引用,直接进行阐述),高平之战胜利后,世宗诛杀临阵脱逃的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樊爱能、侍卫步军都指挥使何徽及其将校数十人,同时大量用殿前军将校补充侍卫马、步军:以殿前都虞候韩令坤为龙捷左厢都指挥使;以铁骑第一军都指挥使赵弘殷为龙捷右厢都指挥使;以散员都指挥使慕容延钊为虎捷左厢都指挥使;以控鹤第一军都指挥使赵晁为虎捷右厢都指挥使,均遥授团练使。

这样一来,侍卫马、步军的高级将校全部都由殿前军军校兼任或者升任,殿前军地位被大大的拔高。

当年十月,重新任命侍卫亲军的高级将领,以李重进为侍卫亲军都指挥使,韩令坤为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李继勋为侍卫步军都指挥使。而此3人全部都出身于殿前军,殿前军的地位可想而知。

是时,世宗又对禁军进行整顿,侍卫亲军栽汰老弱,而重点是加强殿前军,使其更为精锐强大殿前军遂开始慢慢取代侍卫亲军代表禁军核心的地位。

显德元年(954)十月,周世宗整军后,殿前军辖下诸班,名号繁多。

载,有“收员收指挥使、内殿直散都头、铁骑、控鹤之号”。

这些军号早在世宗整军之前即已存在,并非世宗时期所创置。上述军号有些原本就隶属于殿前军,有些原来并非殿前军所辖,至此则一并隶属于殿前军,统称为为殿前诸班。

换言之,世宗整编殿前军的措施,就是将控鹤散员、散指挥、铁骑、内殿直等军均划归殿前军统辖,以扩大殿前军的规模,充实与壮大殿前军的实力。

殿前诸班确立之后,为确保殿前军的战斗力,在兵员的组成上,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又以骁勇之士,多为外诸侯所占,于是召募天下豪杰,不以草泽为阻,进于阙下躬亲试阅,选武艺超绝及有身手者,分署为殿前诸班"。

广泛吸纳武勇之土,作为殿前军的兵员,无疑大大提高了殿前军的实力,殿前军真正可以凌驾于侍卫亲军之上,由此开始。以前,殿前军虽与侍卫亲军相互制衡,但殿前都指挥使之地位,则仅与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相当,就在于殿前军兵员实力比不过老牌劲旅侍卫亲军,导致其地位只能与侍卫亲军维持平衡。合:殿前司都点检

伴随世宗对殿前军的整顿,作为管理与统率殿前军机构的殿前司,应运而生,而殿前司的长官便是殿前司都点检。

宋人吕中的《宋大事记讲义》卷1《制度论》曾说:“殿前司起于周。而我朝因之。”

或可认为,殿前司即在此时设置。其后,显德三年(956)十二月,“以滑州节度使兼殿前都指挥使、驸马都尉张永德为殿前司都点检”。

设置此职的目的,无非是为了更进一步稳固殿前军一家独大的地位。

这是因为,殿前都指挥使创置之初,与侍卫亲军中的马、步军都指挥使地位不相上下,而殿前司都点检地位在殿前都指挥使之上,照此推理,则殿前都点检地位要高于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如此安排,便使殿前军的地位卓然而凌驾于侍卫亲军之上。

此时,殿前军兵员数虽不及侍卫亲军,但精锐程度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并且深得皇帝信赖和亲任。

但一家独大的殿前军足以左右甚至颠覆政局,最后宋太祖赵匡胤便以殿前司都点检之职统领殿前诸班,不费吹灰之力,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篡周建宋。

这个由柴荣一手拔高、一手设立的殿前军与殿前司都点检,最后没有成为保护后周王朝的军事力量,反而成为了颠覆后周的利器,这估计是柴荣生前始料未及的。

一家独大也意味着这是把“双刃剑”,所以赵匡胤在北宋建国后,充分吸取了柴荣的教训,“完璧归赵”哪来的回哪去,把殿前军又拆分出去设立马军司与步军司,与殿前司相互制衡,这就是宋朝的“禁军三衙”。

正因为宋朝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自五代以来王朝内部通过兵变当上皇帝的现象(后唐明宗李嗣源、后唐末帝李从珂、后晋高祖石敬瑭、后汉高祖刘知远、后周太祖郭威,最后还有宋太祖赵匡胤,六代帝王均如是)就此杜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孝庄太后年轻时有多漂亮?怪不得皇太极倾心她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相信在说到孝庄太后的时候,大家都会有很多的了解,她是一个美丽的女子,性格上面也是很活泼的,尤其是我们在看电视剧的时候,皇太极对于多尔衮,都是那样的倾心于她,这也足以看出来孝庄太后是真的很美。我们在看到电视剧中大玉儿是一个非常魅力的女子,也可以说是仙女的形象,但是在历史上面的孝庄太后,真的有这样的美丽

  • 清朝出身最低的皇后:孝淑睿皇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在清朝历史上,出身较低的皇后不在少数,可是这些皇后大多是儿子做了皇帝,母以子贵才获得了皇后的名分,比如说雍正帝生母孝恭仁皇后(德妃)、嘉庆帝生母孝仪纯皇后,她们都是出身内务府的包衣奴才。然而,大清皇帝的元配一般都是出身高贵的王公之女,抑或是出身名门的八旗世家之女,不过,清朝历史上还真有一位包衣奴才出

  • 诸葛亮与姜维的北伐在本质上有什么同?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与姜维的北伐在本质上有什么同,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公元228年春,诸葛亮上书《出师表》给刘禅,向刘禅说明了北伐的重要性,并希望刘禅能够同意自己出兵的请求,以完成刘备毕生的夙愿,在得到刘禅的应允后,诸葛亮提兵汉中,开始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北伐。当时诸葛亮派出

  • 朱元璋小时候是给地主刘德放牛 朱元璋后来又是怎么对待这个地主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朱元璋和地主刘德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朱元璋登基之后,对于那位小时候曾经剥削自己,让自己放牛的地主刘德,还算是不错的。不但没有追究当年刘德的不敬,没有报复刘德,反倒是赏了刘德五十亩田地,还免了刘德家五年的赋税。要说老朱和地主刘德的这段恩怨,那就得往前推很多年了。朱元璋

  • 诸葛亮如果北伐成功,他会不会废掉刘禅自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诸葛亮为什么最后还是失败了,诸葛亮北伐不可能成功,刘禅为什么不让诸葛亮北伐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假如诸葛亮北伐成功,会废掉刘禅自立吗?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东汉暮年,三分天下,英雄辈出,诸葛亮虽有”经世“之才,不过他却抉择遁世在隆中,由于他有着很高的抱负,要么不入仕,要么就要身居高位,有着”话语权“。以是,当刘备三顾茅庐礼贤下士的来约请他帮手本人的时分,而心里是非常

  • 常遇春在40岁的时候就英年早逝了 这里边有什么说法吗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常遇春后人,为什么有的人英年早逝,常遇春女儿

    对常遇春之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跟随明太祖朱元璋打天下的这些功臣中,除了徐达能征善战之外,常遇春的战斗力也是不容小觑的,立下了很多的功劳。只是常遇春的寿命并不是很长,只活到了四十岁,四十岁是男人的黄金年龄,身体素质自然也在话下,那么常遇春是因为什么原因,使得他

  • 明朝三杨内阁分别指哪三位内阁重臣?他们对明朝都有哪些功绩?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朝三朝元老杨士奇,三杨最强内阁,三杨对明朝的影响

    明朝三杨内阁,指杨士奇、杨荣、杨溥,为明代“台阁体”诗文的代表人物。三人均历仕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朝,先后位至台阁重臣,正统时加大学士衔辅政,人称“三杨内阁”。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他们在任辅臣期间,安定边防、整顿吏治、发展经济,使明朝的国力继续沿着鼎盛的轨道发

  • 嘉庆上位后为什么立刻就处死和珅 和珅难道一点也没有准备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嘉庆处死和珅,和珅为什么怕嘉庆,和珅为什么不反抗嘉庆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嘉庆与和珅,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嘉庆在乾隆死后,之所以要急着处死和珅,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嘉庆要维护自己的地位,必须得找一个像和珅这样的人来开刀。所以,不管和珅作何准备,其实都难逃一死。和珅的财富,可以说是富可敌国。而和珅之所以能够有富可敌国的资本,主要还是因为乾隆皇帝的宠

  • 汉宣帝刘询在上位后,又是如何稳住权倾朝野的霍光?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霍光乱政,刘询汉宣帝有几个儿子,霍光废除汉宣帝

    身为汉武帝的皇曾孙,因为巫蛊之祸,尚在襁褓就被下诏入狱,早年的刘询命运如此坎坷,所以又名刘病已,农村人称贱名可养活,成为史上第一位即位前进过牢房的皇帝。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也正是这段经历让刘询深知民间之事,百姓之苦,方有宣帝中兴之举。那么汉宣帝刘询是如何稳住权倾天

  • 白起为秦国立下大功 秦王为什么还要杀他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秦王是谁,秦国白起简介,秦王是秦始皇吗

    对白起被杀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秦昭王为何逼迫白起自杀呢?原因就是白起与国相范睢不和,范睢进谗言先被贬为士卒,后被迫自杀。1.白起精于用兵,为秦国立下了大功白起是秦国秦昭襄王手下的高级将领,被封为国尉、武安君。在秦国与六国的征战中,屡战屡胜,攻下韩、赵、魏、楚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