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代君王学历最高的皇帝——光武帝刘秀

历代君王学历最高的皇帝——光武帝刘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192 更新时间:2023/12/30 14:27:30

刘秀是怎样成为最有本事皇帝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不仅有很高的学历,而且有与之相符的“学力”:他能够学以致用。

世界教育史上有确切文字记载的、由统一的中央政府设立的第一所官立大学,是西汉武帝刘彻设立的太学。

当时要进官立大学很难

公元前124年,刘彻接受大儒董仲舒和丞相公孙弘等人的建议,正式建立太学,专门研究学术,传授学问,是帝国的最高学府。

当时,太学规模很小,只有5个老师、50个正式学生:设5个五经博士(教师),分别传授《诗》《书》《礼》《易》《春秋》等儒家经典,每个老师带10个弟子(太学生)。

由于招生名额太少,正式在册的学生只能由朝廷选择“年十八以上仪状端正”的高干子弟而来。不过,各郡国可以选拔保送“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的青年学子,作为旁听生,不占编制,数量也不多。

一年后,他们经过考试,如果能通一经以上,就能排队依次做官。

网络配图

由于太学成为从政的重要途径,所以入学需求十分旺盛,学校的规模不断扩大。昭帝时学生增至100人,宣帝时1000人,成帝时更是猛增至3000人。

王莽扩招给了刘秀机会

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大家都想接受良好的教育,这是好事。

但是,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艺术,有其自身的规律。如果不尊重教育规律,不注重教育内涵的提炼、水平的提高和教育产品的使用(学生就业),只注重学校规模的盲目扩大和学生人数的随意增多,甚至于在学历等问题上掺杂使假,教育的社会作用就会大打折扣,乃至于在某些方面成为社会危害。

比如,王莽辅政和代汉以后,就大规模扩充太学。

王莽为了笼络广大读书人,迅速扩大太学招生规模,乍看好像是重视教育,其实是搞面子工程,违背教育规律,同时也违背干部人才成长规律。

无论如何,太学扩招,使刘秀从一个回乡知识青年有了到国家最高学府进一步深造的机会。

早在公元4年,正在辅政的王莽为了最终称帝,拼命拉拢读书人,其中重要的一手就是太学扩招。

他扩建学生宿舍,增设经学学科,增加教师编制,把每个教师所带学生的名额扩大到360人,使太学生的员额迅速扩大到万人。

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即使在科技发达、教学条件日益现代化的今天,一个教师要带好几十个学生也是个重活儿。

在那个没有投影仪和麦克风的时代,一个教师要带数百名学生,必须经常地忽悠大家。

网络配图

王莽还命令各地把擅长各种学问,甚至方技的人,公费送到京城太学。他还在各郡县设立太学分校。

宽进宽出的学生管理制度

刘秀来到太学,师从庐江人许子威学习《尚书》。

这时的太学,老师的教学效果已远不如以前。

太学的老师称博士,意思是博学多能。博士不是职称,而是一种官职,其岗位职责除了教书,还要制礼、藏书、议政(包括备朝廷顾问)。不过,这样也有个好处,就是老师并非待在象牙塔里,讲起课来便于理论联系实际。

这时的太学,学生的来源也很复杂,人数太多,年龄、学识、家庭背景差别很大,管理是很灵活的。其实不灵活也没办法,学校的学生规模急剧膨胀,根本来不及建立以及实施严格的管理制度,连老师都不够用,何谈其他。

反正王莽和朝廷并不在意什么教学质量,把读书人拢在一起玩罢了。

这种灵活的管理表现在教学方法上,就是由于老师太少,学生太多,学校必须这样:

一是讲大课;二是由高材生或高年级学生替老师讲课;三是允许学生用更多的精力自学,以及向校外专家求教。

这种灵活的管理表现在学生管理上,就是宽进宽出。

这时候的入学条件比武帝时松多了,进校后,学制也没有固定的年限。只要没有严重违法违纪行为,你想学到胡子白都行。定期考试,通过的可以做官,也可以不给你官做。

也就是说,不是你学得好就一定能做官,要做官还要有其他因素。

你要是学到一定时候出去做官或者干其他事儿,啥时候抽时间回来再学几天也行。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种不得不灵活,或者说“被灵活”的管理,并不利于寻章索句、引经据典的教学和研究,反而歪打正着,有利于那些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学生发展。

他是个优秀的太学生

刘秀同学的学习成绩是很好的。

我国的经学在两汉时期,有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两个版本的区别与争论,在太学里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今文经学,而私学的主要教材,则是古文经学。

这两种经学虽然传播的主要内容都是儒家经典,但精神内涵和治学方法却差别很大。

今文经学讲究微言大义。

网络配图

这类教材毕竟是大师们口授记录下来的,谁也记不了那么准,那么全,同学们只要“略以其意属读而已”。

同时,今文经学还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引入时下流行的阴阳五行学说等理论,宣传君权神授,根据当时社会政治的需要来解释自然现象和人事变迁,很得大汉王朝君臣的欢心,所以被列为官学教材。

古文经学则讲究名物训诂,要求按字义讲经,注重考证,经书上没有的东西不能乱扯。同时,古文经学也反对谶纬灵异。

大汉君臣对古文经学不太感冒,又不便说得太直白,就不让它进官学课堂,只让它作为私学的教材让大家学着玩。

啰唆了半天,大家明白了吧:

刘秀同学入太学,老师是今文经师、中大夫许子威先生;教材是《今文尚书》;学习要求是重在把握精神实质,“略以其意属读而已”,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朱元璋发明取名规范:明朝皇室后裔沿用至今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元璋现在有多少后代,明朝皇帝姓名规律,朱元璋后裔有多少人

    许多人知道朱元璋是开创明朝的人,但可能不知道朱元璋发明了一个命名规则,使用了七百多年,到现在还在用。在说这个命名规则之前,我们先来看朱元璋的名字。图片来源于网络朱元璋一开始不叫朱元璋而叫朱重八。为什么叫朱重八呢?这跟当时元朝的取名政策有关。元朝规定平民老百姓不能取正式的姓名,只能按排行或或者父母年纪

  • 西汉窦太后:芳名留史的太皇太后窦漪房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恒爱窦漪房吗,东汉两个窦太后,窦漪房与王娡关系

    一守一望间,两千年时光已经浮现。西汉初年间,汉高祖平定天下,百姓休养生息,天下一派太平。然而,汉皇室的后宫帷幕争斗却是一场持久的不见血腥的争斗,对于皇室宗亲而言,那是此消彼长的残酷争斗,而对于历史进程来说,那只不过是沧海一瓢的血与泪,却因为两个执权柄的女人而让汉室的江山更加璀璨,一个是汉朝开国皇帝刘

  • 谁是中国史上有数的军事天才政治白痴?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政治天才,历史上的军事天才,中国历史的军事天才

    早在公元907年,朱温自立为王,建立了梁,而此时距离他向自己的唐朝主子献媚并没有多久。朱温建立后梁,标志着中国进入五代十国大分裂时期,可以说,这个朱温就是分裂的始作俑者。图片来源于网络当时的天下还有两大势力,一是幽州的刘仁恭,二是河东的晋王李克用。李克用和朱温是生死对头。李克用本是沙陀人,但是因为灭

  • 项羽为什么踢开范增?亚父范增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项梁和项羽的关系,英布为什么会背叛项羽,范增死后项羽什么反应

    到了汉三年4月,项羽攻打刘邦所在的荥阳依然很凶猛,刘邦继续受不了,为此,不得不派人去请和,愿意以荥阳为界,以西归汉,以东归楚。但范增不同意,撺掇项羽继续攻打刘邦。刘邦在这时候就惦记上范增了。项羽的使者去刘邦大营时,陈平摆出高规格的接待,可发现来使是项羽派来的,就把高规格的礼遇给撤下了,还说了一句,“

  • 明朝皇帝中的朝鲜老婆你都知道有哪些吗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在整个大长今所处的朝鲜时代,中朝间有很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事情。明朝永乐、宣德皇帝各有8位朝鲜妃嫔;作侍女、女史的朝鲜女子,永乐朝22人、宣德朝16人、清入关前10人、顺治朝16人;歌舞艺人、厨师,单是宣德朝就有100多人。这些女性将祖国的文化风俗,包括语言、饮食、服饰、歌舞艺术、风土人情,带到中

  • 三国刘备传:揭秘刘备为何抛弃妻子?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三国演义刘备娶亲,刘备娶了谁,刘备抛妻弃子

    刘备的抛妻弃子为何被后人屡屡诟病呢?现在谈起刘备,就有三宗罪:一曰伪造出身,反复无常,二曰假仁假义,虚伪无耻,三曰薄情寡义,抛妻弃子。伪造出身和假仁假义可以很容易的驳倒,但是抛妻弃子,薄情寡义却因为那一句: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被人所熟识,我看过很多资料,特别是女性,对刘备非议比较大。这当然也是人

  • 李自成生吃活人!竟然吃下三百斤的肥王爷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生吃活人,农民起义吃人,李世民与一粒米增寿二十年

    崇祯十四年(1641年)正月二十日,河南洛阳福王府邸里,人声鼎沸,烈焰腾腾。王府中堂广场上,烘烧着一口从洛阳郊外迎恩寺抬来的“千人锅”。宏大的铁锅内,撒满姜、葱、蒜、桂皮、花椒以及无数高汤炖煮用料,奇香扑鼻。图片来源于网络熊熊烈焰中,最骇人心目的是,巨锅之中,除七、八只剥皮去角的梅花鹿外,还有一个光

  • 刘邦为何能一统天下而刘备确实败退而亡?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刘邦与刘备虽然相隔了400多年,但两个的出生和经历基本相同,甚至连志向也一样,都想统一中国,可是最终的结果为何是刘邦成功了,而刘备却最终倒在了前进的路上?刘邦何许人也?不说大家都知道。刘备何许人也?不说大家也知道。作为大汉开国君主,刘邦的历史功绩远远大于刘备;身为经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主人公之一,

  • 荆轲刺秦王为何失败:剑术不精还是帮手拖后腿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受到秦国大军逼近国境易水的威胁,燕国太子丹费尽心思寻觅勇敢的刺客,终于通过燕国隐士田光结识了荆轲,田光称他是“神勇”之士,可托大事。网络配图刺秦计划秘密地进行,除了一张敬献大片肥沃土地的地图,还需要一份更能讨秦王欢心的“礼物”,否则,无法近距离接近他。荆轲想到了秦王悬赏千金捉拿的秦国叛将樊于期,他正

  • 谍影重重:曹雪芹祖父竟曾做过康熙卧底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曹雪芹祖父曾是康熙的密奏使,他的密奏中有区域性的天气、粮食价格以及盗匪等问题,这种密奏方式也是康熙管理农业国家辽阔疆域的手段之一。下面就由本文带领大家去了解下吧!江宁织造曹寅熟练地将一方写过字的纸折成复杂的六角形,上面的“报告”是除了皇上康熙以外任何人也不允许看的。这张纸在康熙的手中打开后,是一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