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清朝的短命皇帝,同治的死因究竟是什么?

清朝的短命皇帝,同治的死因究竟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521 更新时间:2024/2/4 1:27:40

在古代男权社会中,帝王之位都是由男人所得,在此大环境下,武则天、慈禧太后这两个女性掌权者,在历史长卷中就显得颇为“扎眼”。虽然慈禧并未如武则天一般为帝,但他两次垂帘听政,已经牢牢将清帝国的控制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有一个女强人母亲,生在帝王家的皇子们,生活就要艰难许多,武则天两个倒霉的儿子,李显李旦,一个只当了三个月的皇帝就被废掉,再次继位后又被自己的妻女所杀,一个做了个傀儡皇帝,后被武则天取而代之。慈禧虽然没有对自己的儿子那么残暴,但也深喑武后的掌权之道,她的儿子同治皇帝,在其压力之下,年仅19岁就撒手而去,而且死因更是众说纷纭,一百多年来一直扑朔迷离。那么同治帝到底是因何而死呢?他短暂的一生中,又经历了什么?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继位之前的惊变

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是清朝第十位皇帝,为清文宗咸丰帝与慈禧所生的儿子。同治帝出生的第二年,其弟弟悯郡王夭折,他就成了咸丰帝唯一在世的亲儿子。虽说咸丰死后自然由载淳即位,但他登上皇位的道路,其中却有着一定的沉重坎坷。公元1861年咸丰帝病危,紧急召集怡亲王、郑亲王、户部尚书、大学士,与四位军机大臣,立载淳为皇太子,而此时的载淳还是个孩童,咸丰帝担忧载淳无法坐稳皇位,便命上述大臣协助辅政,这就是清朝大名鼎鼎的“顾命八大臣”。咸丰帝驾崩之后,载淳携遗诏继位,拟定年号为“祺祥”,取自《宋史》中的

“不涸不童,誕降祺祥”吉祥之意,同时载淳的生母叶赫那拉氏,也就是后来的慈禧太后,与钮祜禄氏后来的慈安,被并尊为皇太后。

被排挤在“顾命八大臣”核心集团之外的军机大臣恭亲王奕䜣,与其麾下的保守派势力对此任命心有芥蒂,当时朝中的各方势力都想掌权,但是前提一定要拥有载淳这个正统皇帝在手,而身为载淳生母的慈禧,自然不愿将儿子与权力拱手让人。此时奕䜣看透了慈禧与慈安的政治野心,决定联手除掉“顾命八大臣”,此宫廷变乱即为“辛酉之变”。起初御史董元醇奏请两位太后垂帘听政,请派恭亲王奕䜣辅政,八大臣自然不允。随后两派之间的斗争步步激化,在慈禧与慈安以及奕䜣的密谋之下,终于将“顾命八大臣”铲除,这时的清朝朝堂,已经成了慈禧、慈安、奕䜣三人小组的天下。

慈禧权力欲步步膨胀

在顾命大臣们被革职、被杀后的第三日,奕䜣就做上了议政王,第七日就改年号“祺祥”为“同治”,取自《春秋》中

“同归于治”之意,象征满汉协同共治天下,在同治帝成年之前,这期间的国家大事,包括同治本人的大小事务,自然要听从两宫太后。国事有“三人小组”操心,年幼的同治帝倒也落得清闲,一直在弘德殿内,由大学士祁寯藻等人教授治国之道。读书刻苦用功的同治帝,长大之后在太后与大臣的辅佐之下,朝堂之上本应该是一片祥和之气。然而尝到权利滋味的慈禧,权力欲进一步膨胀,她利用一切办法抬高自己的地位,昔日的“三人组”中,慢慢变成了慈禧的一言堂。慈禧在朝中培养自己的朋党势力,对皇帝的权利也开始大力限制。等到同治长大之后,才发现自己亲妈的所作所为,并不是在给自己“铺路”,而都是为了自己,母子之间的矛盾随着同治年龄的增长,也开始暴露而出。

同治大婚的烦恼与对抗

当时国家大小事务皆由慈禧裁断,身为正牌国君的同治心中定然不是滋味,却又不敢对此进行反抗。1869年同治帝十四岁,清廷开始操办他的婚礼,慈禧还特意下旨要节俭筹备。其实身为帝王来说,14筹备婚事并不算太早,因为顺治与康熙在这个年龄,都早已经完婚。青春期的同治帝已经有了独立的三观,慈禧未让他早婚,目的无非是为了避免同治有岳父,从而获得其他的依靠,这是自己垂帘听政的一大隐患。三年后清廷开始为皇帝选妃,两宫太后都想在这个敏感位置上,安排上自己的人,好借机掌控皇帝与朝政。同治帝对于亲妈慈禧选择的富察氏并不满意,反而中意慈安太后推荐的阿鲁特氏。这其中也有同治故意与慈禧叫板的意思,借此来试图表现对生母制约的不满。

亲政之初斗志昂扬却终惨淡收场

慈禧自然十分气愤,但又阻止不了同治纳阿鲁特氏为妃。所以慈禧决定进一步打压同治与皇妃,阿鲁特氏在公元1875年薨逝,民间野史都说她是被慈禧迫害致死。1873年18岁的同治帝得以亲政,此时清朝的外交相对平静,国内的太平天国起义,已经得到了有效的镇压,“洋务运动”也开始进入实施阶段。立志要开创一番事业的同治帝,心中斗志昂扬对于政事也比较积极,史称“同治中兴”。刚开始亲政的同治帝,本该有所作为,但在他亲政的第二年,就染上了疾病不能处理国事,国家事务还是要两宫太后裁断。到了十二月初五,同治帝驾崩于养心殿年仅19岁,刚刚亲政准备大展拳脚的同治帝,就这么草草的结束了生命。

关于同治帝的死因,有很多不同版本的说法,其中学术界内以翁同龢的“天花死”说法为准,而民间野史都是猜测同治帝,是死于梅毒花柳病。这些说法莫衷一是,那同治帝到底是因何而死?我们要想解开此疑团,要先来研究一下《翁同龢日记》与《万岁进药用药底簿》。翁同龢是咸丰六年的状元,历任同治、光绪两代帝师。他在《翁同龢日记》中,详细记载了同治从得病到死亡的全过程,身为同治帝身边的师傅,他的记载比一些传闻,自然要有价值得多。《万岁进药用药底簿》是御医季德立、庄守和入宫为皇帝的问诊记录,从同治十三年十月三十一,到十二月初五夜晚同治驾崩,这期间的所有脉案,与药方都被记录在册,这也是研究同治帝死因的第一手资料。

《翁同龢日记》揭开同治之死全过程

同治十三年十月三十日,《翁同龢日记》记载:

“连日圣体违和,预备召见者皆撤......受凉,今日发疹......今日于养心殿见枢臣也。”其间指明了在这一日同治帝身体出现症状。《万岁进药用药底簿》中也记载了,御医庄守为皇帝的诊断记录:

“发热头炫,胸满烦闷,皮肤发疹形未透。”都印证了同治帝在当日开始出天花。十一月初二,皇帝出天花大臣们按例开始穿花衣“送天喜”,上午两位御医请脉归来记载:

“皇帝脉细沉,口渴腰疼,四日不得大便,项颈稠密色紫滞干艳。”表明同治帝的病情已经发展成了重症,接下所开的药方,也都是一些凉润之品。十一月初三《翁同龢笔记》记载同治帝的病情正在好转,咽痛、便秘、痘粒紫滞的症状,也是典型的疹痘传染病。

翁同龢每日进宫问安,回家之后都要将皇帝的病情进展,与药方症状记录在册,在十一月初三同治帝似乎有所好转,但同治帝依然很虚弱。十一月初八圣旨召见军机大臣、御前大臣进宫,这是翁同龢自同治患病以来第一次被召见。他在日记中记载:

“上起坐,气色皆盛,头面皆灌浆饱满,声音有力......”,虽然翁同龢记载同治帝气色不错病情在好转,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同治帝开始从表面虚弱,转向热毒内扰每况愈下的地步发展了。到了十一月二十日,同治帝开始浑身溃烂流脓,御医给出的诊断记录,也是表示同治帝生机难转。御医们对此束手无策,终于到了十二月初五,同治帝无药可救一命呜呼。根据《翁同龢笔记》与《万岁进药用药底簿》,我们可以确信同治帝死于天花,那么野史为何说他死于花柳病呢?

“花柳病死”说法的来源

所谓无风不起浪,同治帝的私人生活也是很放荡,他时常微服私行纵欲取乐,这原因也是因为同治享受不到家庭的温暖所致。慈禧不允许同治与阿鲁特氏同房,逼迫他宠幸不喜欢的慧妃,同治帝对此十分抵触,独宿乾清宫生闷气。十八九岁正值青春期的同治帝,旺盛的精力得不到发泄,所以到别处逍遥快乐也在情理之中。同治帝在外寻花问柳,不仅身边的随行太监知晓,连恭亲王的儿子都知道,当时恭亲王劝阻修圆明园,君臣发生争执,恭亲王揭露同治微服私行,还拿出了确切的地点时间证据,让同治帝哑口无言。不过虽然同治帝确实曾外出寻花问柳,但这和他的死因并无直接关系。顶多是同治因为纵欲搞垮了自己的身体,否则有帝国最好的药品与御医,同治大有机会可扛过天花,然而《翁同龢日记》记载了,同治帝阴分不足气虚肾亏,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抵抗天花,所以他最后的确是死于天花,而不是花柳病。

慈禧为了掌权,对同治帝要求苛刻,使同治帝养成了叛逆孤僻的性格,其身边擅于“逢君之恶”的小太监,又蛊惑他外出寻欢作乐释放压力。所以同治时常带着几位太监,从小门出宫避人耳目。一国之君有此癖好毕竟有失体统,也逃不过朝中大臣之眼,恭亲王与其他大臣,也时常因此事谏告太后。同治帝纵欲无度,加上去的场所也不太安全,因此也有较高感染花柳病的几率。但是从他身亡之前的问诊记载来看,则能分析出他是得了天花,身体又被声色搞垮,在患上天花的时候,免疫力不够强大,终于葬送了年轻的生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陈庆之是位百战百胜的战神,他的战绩都是真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陈庆之,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说起陈庆之此人大家应该有所了解,这是南北朝时期南朝梁著名将领,其一生颇为传奇,陈庆之每次作战都是以绝对劣势的兵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堪称军事史上的奇迹。在其中一次作战中,陈庆之仅率领八千人马就大胜北魏数十万大军,简直令人不可思议,其身着白袍的英

  • 诸葛亮娶黄月英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何要这么做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关于诸葛亮的事迹你知道吗?下面跟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诸葛亮这个名字,在中华大地上已经成为了聪明人的代名词,他辅佐刘备共图大业,最终使蜀国政权成了三国鼎立的一极。他的一生,奇闻轶事很多,“孔明择妇”便是其中之一。诸葛亮不仅有才,而且相貌俊伟,但他却选了一位“黑瘦矮小,一头黄发”的丑女阿丑为妻

  • 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前,真的杀了房玄龄和杜如晦吗?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每当一提起李世民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李世民发动玄武门兵变之前,据说曾经对自己的两位谋士动过杀心,这两位谋士分别是房玄龄和杜如晦,俗话说得好,狡兔死走狗烹,可这狡兔没死,怎么李世民就对这俩走狗起了杀心了?事情的情况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会不会是谣言?我们一起来看

  • 十公主的生母是谁?乾隆老来得女,赏赐的东西也很特别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十公主的生母是谁,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追寻最真实的历史人物,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是男尊女卑的社会,每家每户都希望自己生个男孩子,女子没有地位,只能是件工具,为别人生育。而在清朝的时候有一位女孩子就不一样,她就是乾隆的十公主,固伦和孝公主这位公主是在乾隆65岁的时候出世

  • 惇妃汪氏是什么身份?生下十公主的她有什么恩赐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每当一提起惇妃汪氏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乾隆皇帝的后宫妃嫔数量很多,仅仅正史上记载的就有42位,更多的女子是皇帝在出巡或在行宫里只宠爱过一两次,史书上根本不会记载她们的姓名。但是有一位女子,她本是卑贱的女奴,但是却有幸生下公主,乾隆为了奖赏她就赏赐了两根黄瓜,

  • 占尽优势的李建成,玄武门之变惨败,最后身死家灭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关于李建成的事迹你知道吗?下面跟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尽管兄弟争权夺利笑到最后的,是后来当了皇帝的李世民,但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明显是太子李建成更有胜算。因为从当时的条件来看,他可以说是天、地、人三方面的条件全具备了,但他最后还是惨遭失败,不仅没有在权利争斗中上位,反而身死家灭,这究竟是为何呢

  •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外国太监朴不花,是什么来历?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朴不花的故事。太监可以说是中国封建制度的畸形产物,这是一种极不人道的做法,也体现出封建王朝的极端残忍。一些贫苦出身的百姓为了生存,不惜割掉生殖器,进入皇宫中服侍皇上以及皇亲。身为太监,不仅要饱尝生理及心理

  •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外国皇后奇皇后,历史上真实的她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奇皇后的故事。皇后是 其意义与皇帝的普通嫔妃截然不同,因此出于政治目的皇帝大多会选择出身高贵的女子来承担这个位子,身份卑微的女子能够登上妃位都是少见之事,但有一位女子她却从奉茶宫女一步步走到凤位,成

  • 姜子牙讨伐崇侯虎的目的是什么?藏着一个秘密任务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姜子牙讨伐崇侯虎的目的是什么,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名著《封神演义》,话说姬昌蒙冤七年,费尽周折终于回归故国。归国伊始,姬昌隐然有一雪前耻的打算,一面安民促耕,一面厉兵秣马,还大张旗鼓请来了渭水垂钓的异人姜子牙,颇有一番大展拳脚的架势。恰恰此时,纣王又在狐妖苏妲己蒙蔽

  • 宋朝女将梁红玉是什么结局?死后身体被剁成5截!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宋朝女将梁红玉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在中国的漫长历史中,忠勇无双的英雄人物很多,但真正的巾帼英雄红颜女将则很少。而在屈指可数的女将军行列里,梁红玉又是出生最卑微的一位。梁红玉本来是出生将门,其父亲和爷爷都是战功赫赫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