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亮北伐失败新说法,只因错杀马谡?

诸葛亮北伐失败新说法,只因错杀马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211 更新时间:2024/1/23 18:41:50

公元225年3月,蜀汉丞相诸葛亮决定亲自率军平定南中叛乱之时,此人为诸葛亮送行时候,提出平定叛乱要采取“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战略,诸葛亮接纳此建议,故有后来的“七擒孟获”一段佳话。

诸葛亮南征归来,适逢曹睿即位,魏国派司马懿总督雍、凉兵马,孔明闻之大惊,深恐日后司马懿成蜀中大患,意欲先发制人。

此人说:“丞相刚刚平定南方,军马疲惫,只宜存恤,岂可远征?我有一计,可除司马懿。”

后来此人巧献反间计,曹睿果然将司马懿削职为民。

然而此人在街亭保卫战中的一次失败,导致被诸葛亮挥泪斩杀(三国志中记载是死在狱中)。

此人就是马谡,一个伟大的军事天才,悲剧的主人公。

网络配图

而诸葛亮在杀掉马谡后,北伐一次次不可避免地以失败而告终。

俗话说: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

嫁错郎,或还能改嫁,还有一线生机。入错行,而且还坚持,很可能就是灭顶之灾。

马谡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自幼熟知兵法,才气过人的马谡,因为先后被刘备和诸葛亮所误而葬送性命,假如遇到知人善任的曹操,假如他的运气好一些,也许他的结果就会大不一样了。

马谡的悲剧自刘备开始,刘备白帝城托孤,对诸葛亮说:“马谡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史上未载是什么原因,让刘备莫名其妙说出这样的一句话来。

但书中记载,诸葛亮和马谡亲同父子,难道是刘备惧怕军事才能一流的马谡和诸葛亮联合起来,实力更加强大,从而威胁刘禅的地位?

而以后的事实也证明,诸葛亮并没有把刘备的话放在心上,对马谡,他有自己的见解,他对马谡的评价为“匡世奇才”,而且十分敬重他,行军打仗,二人常常促膝常谈,彻夜谋划。

街亭一战,事关重大,直接关系到此次北伐的胜败。

深知此战重要性的诸葛亮,为什么不派久经沙场的老将魏延吴懿赵云等人担当,而不顾众人的反对,“逆天行事”,一意孤行,让一个没有实战经验的马谡担任大事呢?

网络配图

马谡平常只是作为一个智囊和谋士,虽然从未带兵打仗进行实战,但诸葛亮对马谡的才能太信任了,也想让自己的爱将借此关键一战建功服众,日后好付之重托。

所以在马谡请令的时候,诸葛亮没有拒绝,而是向他讲了此战的重要性,再加上马谡又立了军令状,这就更加增加了诸葛亮的放心程度。

然而,诸葛亮忽视了一点,那就是他的克星老对手司马懿,亲自率二十万大军争夺街亭,别说马谡的两万五千人,就是换了魏延赵云等大将带领全军出战,也不一定是司马父子的对手。

后人都笑马谡夸夸其谈,只会纸上谈兵,山上扎寨,犯了兵家大忌,是因为战术错误而导致的失败,这是不公平的,也是不客观的,更是对一位军事天才的侮辱。

诸葛亮对困难形势的估计不足,才是导致此次失败的关键。

倘若真要以成败论英雄,就那么诸葛亮六出祁山,每次都折兵损将,空手而回,最后还在五丈原搭上了性命,你能说诸葛亮没有才能?

你能说诸葛亮战术错误?上天注定司马氏当兴,谁也挡不住,别说马谡挡不住,诸葛亮挡不住,就是椰风来了,也挡不住。

魏蜀吴注定是为司马炎作嫁衣裳的。

网络配图

街亭失败,不是诸葛亮用人失误,也不是马谡战术不对,而是因为敌人实在太强大太狡猾,便是听王平的当道扎寨,失败还是必然的,只是失败的过程不一样而已。

可怜那马谡运气实在太烂,不仅输掉这关键的一仗,连翻本的机会都没有,而且还立了倒霉的军令状,又不能像在华容道放走曹操的关羽(也立了军令状)一样有个带头大哥罩着,加上诸葛亮北伐失败,回去没法和皇帝交代,只好大义灭亲,挥泪斩了马谡。

我相信,诸葛亮那一刻的泪水不是从眼里流出来的,而是从心里流出来的。

此后,诸葛亮一次次发出了“吾遍察诸将,皆无人可授”的悲叹,可见诸葛亮对马谡情有独衷,至死不能释怀。

他临终前一定在想一个问题:“如果我当初听蒋琬劝告不杀马谡,如果幼常一直在我身边出谋划策,为我分担,今天的结果还会是这个样子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为什么慈禧太后陵墓在东边?西太后却在东边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慈禧和慈安分别为西太后和东太后。但是她们死后,西太后却葬在了东边,东太后却葬在了西边。这里面又有着什么样的原因呢?关于这个问题,围绕二人素来不和的传言,民间主要流传着两种说法。网络配图第一种说法:本来应该东太后葬在东边,西太后葬在西边。可是慈禧觉得东边的风水更好,便处心积虑地想要把东边的陵墓霸占。于

  • 乾隆最宠爱的香妃到底有多美?生而体有异香?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乾隆和香妃的故事在民间反响很大,有很多和他们相关的各种演绎版本。那么,乾隆的香妃的美貌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液池南岸嫌其远,构以层楼居路中。州载画图朝夕似,新正吟咏昔日同。”这是清朝乾隆皇帝在他八十高龄时提笔写的一首怀旧诗中的前四句。这时恰逢香妃死后的第三年,从诗中不难看出,这位中国历史上最高寿的皇帝

  • 紫禁之巅:揭秘首次在天安门登基的皇帝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禁地,从明永乐皇帝朱棣到清宣统皇帝溥仪,共有明朝十四帝、清朝十帝,这里曾经作为24位皇帝的家,古代中国人认定天帝住在天上的紫微垣,天子的住地因而得名紫禁城。图片来源于网络每逢春节、冬至及皇帝生日,或者皇帝登基、大婚,宫室都要在太和殿举办盛大的典礼。而其中最重要的典礼,莫过于登基大

  • 宫女回忆录:珍妃在冷宫究竟有多么悲惨?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珍妃井在哪个宫,珍妃在冷宫的生活,宫女回忆录

    珍妃是光绪皇帝较为宠爱的妃子,但却极不讨慈禧太后的欢心。慈禧太后不喜欢珍妃,这是是人所共知的事情。后来珍妃被慈禧太后执意打进了冷宫。珍妃在冷宫中受尽凌虐。下面,我们就一起跟随清宫宫女的回忆录一起来看看珍妃的冷宫生活吧。网络配图当然,在正史之中和宫中的档案里面,我们是找不到珍妃在冷宫中的情景的。还好,

  • 程咬金如何能三斧制敌?这三招有何来历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程咬金斧头为什么三下子,程咬金斧法要全学会,程咬金如果学完36斧

    程咬金这个人物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他是隋唐名将,是唐朝的开国功勋。程咬金战功卓越,军功累累,所以自然而然,他的武器三板斧也随着程咬金一起名扬天下了,日后的人们一提起三板斧就想起程咬金。其实啊这三板斧的故事可有的说了。首先来科普一下三板斧是个什么样的武器,它是古代的长兵器,也叫“马战斧”,这种武器宽五寸

  • 洋务运动领导者奕訢为什么没能挽救大清朝?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奕欣洋务运动首要目的,关于恭亲王奕欣的电视剧,洋务运动领导者阶级

    晚清时期虽然国家政权一手掌握在慈禧一个人的手里,但是恭亲王亦欣也是一个重要人物。他长期主持军机处个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那他为什么没有能挽救大清朝的命运呢?奕訢是道光皇帝的第六子,和咸丰皇帝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一度与咸丰争夺帝位。道光帝遗诏传位给咸丰的同时,封奕訢"恭亲王",算是对奕訢的一种补偿。奕訢也打

  • 他的故事家喻户晓最后却被株连全家惨死收场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结局让人意想不到的故事,家事无理结局,家喻户晓中的喻是什么意思

    说起孔融大家肯定会想到"孔融让梨"的故事。他是孔子二十世孙,建安七子之首,少有异才,而且勤奋好学,更是家学渊源。但是在三国中他却被曹操所杀了,因为他禀性刚直,太过愤青。那真相是什么样的呢?网络配图“孔融让梨”的故事给我们的感觉一直很温馨,孔融则是温文尔雅的儒士形象。其实在史书的记载中,孔融是个个性很

  • 曾国藩:三个字,迈上人生新境界!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曾国藩的曾读音,曾国藩的人生格言,曾国藩的人生三气

    《曾国藩家书》有言:“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曾国藩时常将这句话警醒自己并训诫后代,一来成就了自己,被世人称为“千古第一完人”;二来成就了家族,使得曾家后代从未出过败家子。“奢”、“逸”、“骄”,三个并不深奥的字眼,却能指导今人如何持家、处世、做人,让你迈上人生新境

  • 揭秘:刘备入川为何不带诸葛亮一起同行?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诸葛亮带什么好,带汁的诸葛亮有哪些特点,刘备为什么请诸葛亮出茅庐

    刘备要聘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直到去了三次,诸葛亮才见他,这就是被后人津津乐道的“三顾茅庐”。刘备见到诸葛亮,两人有一番谈话。诸葛亮说:曹操已经强大,暂时不可以和他争锋,孙吴政权已历三世,只能作为外援而不可以吞并它。荆州是个用武之地,而刘表却不能够守住,这是上天用来资助刘备的。西川是个天险之地,刘邦

  • 英雄都有少年时:曹操与袁绍的少年荒唐事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少年三国志2曹焱兵,少年名将极限袁绍,少年三国志2华佗

    曹操与袁绍的积怨已久,可谓是老冤家。东汉末年,两人曾为争夺中国的主导权在今河南中牟大干一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战”。曹军以弱胜强,击溃了袁军,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两人之间的斗争。网络配图英雄都有少年时,刀锋相对只为权。其实,儿时的曹操和袁绍可是好基友。俩人都是“官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