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宁王朱宸濠带兵十万造反,最后怎么失败的?

宁王朱宸濠带兵十万造反,最后怎么失败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672 更新时间:2024/1/17 5:56:43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兼军事家、教育家。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等军功而封爵新建伯,隆庆时追赠侯爵。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朱宸濠(1479年-1520年),安徽凤阳人。明朝宗室,明太祖朱元璋六世孙,宁王朱权第四代继承人,宁康王朱觐钧庶子。朱宸濠初封上高郡王。弘治十年(1497年),袭封宁王。正德二年(1507年),贿赂近臣刘瑾、钱宁、伶人臧贤等人,恢复宁王护卫,畜养亡命之徒,强夺官民,劫掠商贾,密谋起兵。企图以子入嗣明武宗,谋夺皇位。太监张忠、御史萧淮等告发后,明武宗收缴护卫,勒令还田。

正德十四年(1519年),宁王朱宸濠起兵十万造反。杀死江西巡抚孙燧、江西按察副使许逵,以李士实、刘养正为丞相,以王纶为兵部尚书,发檄各地,指斥朝廷。

发动叛乱

1519年7月9日,当宁王出席祝贺他的生日的宴会时,一个从北京来的密探带来了已经派出一些高级官员来逮捕他的消息,因为这是北京所谣传的。宁王突然离开宴会,召集他的谋士的紧急会议。他们一致认为,他的密谋已经泄漏,他不能再延迟。一致同意一个计划:第二天,当所有文官来答谢他的宴会时,他要宣布他的意图,并将任何拒绝支持他的事业的人杀死。

1519年7月10日,他在聚集在一起的官员面前露面,他们被他的几百名卫兵包围着。他发布了一份难以置信的通告。他声称,太监李广欺骗弘治皇帝,使他认为正德皇帝是他的儿子。据他说,皇位上的这个人是一个平民的孩子。然后他问这些官员是否知道,他曾经接到皇后的诏书;又告诉他们,他曾奉命惩罚这个恶棍——所指当是皇帝。江西巡抚孙燧要求看皇后的诏书。他被拒绝时,他就指控宁王谋反。他和其他几个不愿合作的高级官员马上被处决。其余的许多人被捕,随后被迫顺从宁王。

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六月十四,朱宸濠利用南昌地方各级官僚人府谢宴之机,令带甲持刀侍卫数百人将他们包围起来,声称“奉太后密旨,令起兵入朝”。朱宸濠自称皇帝,年号顺德,以致仕都御史李士实、举人刘养正为左右丞相,参政王纶为兵部尚书,集兵号称10万,发布檄文,声讨朝廷。命其将领闵廿四等攻下九江、南康(治今星子县)。七月初一,朱宸濠留宜春王朱拱樤、内官万锐等守南昌城,自率水师号10万,战船千艘出鄱阳湖,蔽江东下,攻打安庆,指向南京,欲攻取南京即帝位。

兵败被擒

战役从一开始就不利。第一天,当宁王为他的事业的成功而献祭时,祭坛坍塌,祭品掉到了地上。最先航的一些船在一场暴风雨中被毁。

为了确保通往长江的道路,军队立刻从他在南昌的总部出发。叛军袭下南康(今星子)、九江,顺江东下至安庆(今属安徽),遭知府张文锦、都指挥杨锐抗击,被迫顿兵城下。九江于正德十四年(1519)7月13日陷落,府城安庆(离南京150多英里)于7月23日被包围。但是,宁王和军队的主力直到7月26日才向南京出发。当时江西南部的巡抚王守仁(1472—1529年)用计使宁王延迟出发。王守仁听说7月14日的叛乱时,立即调集吉安知府伍文定等地方官员统兵勤王。同时,他传播假报导说,北京来的一支很大的帝国军队正向南昌前进。只是在宁王探知这些报导是假的以后,他才敢于离开他的总部。

与此同时,王守仁已经集结了一支帝国军队,并已定下了抵御宁王的战略。南昌的总部守军不多;宁王带走了大部分军队。王守仁拒绝部将急赴安庆的建议,计划直克南昌,俘获朱拱樤,然后在长江与宁王的主力交战。他推断宁王将赶回去保卫他的总部,但到那时他的部队将是虚弱而疲惫的,在激战中他将处于不利地位。

正久攻安庆不下的朱宸濠得知南昌已被攻破,遂解安庆之围,回师争夺南昌。王守仁迅速调整兵力部署,令伍文定率一部正面迎战,都指挥佘恩继后,赣州知府邢珣绕至叛军背后攻击,袁州知府徐琏、临江知府戴德孺为左右翼。七月二十四日,两军相遇于南昌近郊的黄家渡,吉安知府伍文定采取诱敌深入、南北夹击的战术,使朱宸濠首战败阵,被斩杀淹死者数以万计。第二天又败,朱宸濠退保樵舍(在南昌东北方向),联舟为方阵。甘六日晨,王守仁采纳随军的万安知县王冕的计策,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毁朱宸濠副舟。朱宸濠大败,将士焚溺而死者达3万余人,诸妃嫔皆赴水死,朱宸濠及其世子、郡王、仪宾,并李士实、刘养正、王纶等皆就擒。朱宸濠谋叛朝廷,自起事至失败仅43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李景隆:靖难成功后列于群臣之首,因弹劾被削爵圈禁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李景隆(生卒年不详),小字九江,盱眙(今江苏盱眙)人,明朝将领,曹国公李文忠之子。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李景隆早年袭爵曹国公,常奉旨出京练军,后协助建文帝削藩。靖难之役时,李景隆被拜为大将军,率朝廷军队征讨燕王朱棣,结果先后在郑村坝、白沟河被燕军击败,丧师数十万,以

  • 隋文帝继位当上皇帝之后 隋文帝为何对北周皇室灭族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对后周皇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前言改朝换代之际,往往前朝的皇室下场不会非常好,继任者为了消除隐患,往往会对这些前朝的皇室开始大清洗,他们自然就不会有什么好的结局了。在历朝历代中,北周的皇室应该是属于最惨的,北周被隋朝取代之际,隋文帝也开始对北周的皇族进行一波大

  • 李太后:明神宗生母,明朝的繁荣亦有她的辅佐之功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李太后(1546年-1614年),明朝孝定皇后,本名李彩凤,汉族,漷县人,明神宗生母。为人十分严谨,对于明神宗十分严厉,后来明神宗统治的繁荣也有她的辅佐之功。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十五岁进入裕王府,为裕王朱载垕生第三子朱翊钧,进而由都人(宫女)升为侧妃。裕王登基后被

  • 刘知远建立后汉王朝之后 后汉王朝又是如何灭亡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后汉王朝刘知远,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后汉王朝是五代十国时期由刘知远建立的王朝,他的都城位于东京开封。在后唐政权覆灭之后,石敬瑭就着手建立了后晋,刘知远也由于辅佐有功被升任为河东节度使。公元前947年,契丹军队一举覆灭后晋,最后便占领了中原地区,但由于契丹军队在中原烧杀抢夺

  • 高拱:明代嘉靖、隆庆时大臣,被张居正与冯保勒令致仕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高拱(1513年1月19日—1578年8月4日),字肃卿,号中玄,河南新郑人。中国明代嘉靖、隆庆时大臣。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嘉靖二十年(1541年)进士。朱载垕为裕王时,任侍讲学士。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以徐阶荐,拜文渊阁大学士。隆庆五年(1571年)升任内阁

  • 揭秘:雍正宠臣李卫在巅峰时期权势有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盐苛在古代社会一直是财税收入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是民间走私最厉害的地方。眼见李卫在处理盐政上有独到心得,雍正三年李卫调任浙江巡抚,主管两浙盐政,当时两浙地区盐枭盛行,组织强大。李卫大力打击私盐贩子,设官兵巡缉查私,督饬将吏水陆巡查,打击盐枭整顿盐政。对参与私盐买卖的豪强地主及达官贵人,也绝不留情。这项

  • 安史之乱后王维为何会判极刑?他又是如何获救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王维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在古代,造反之事比比皆是,造反成功了可以获得巨大收益,造反首领可以做皇帝,建立千秋伟业,部将也能够封侯拜将,享受荣华富贵,但造反失败,反叛者面临的下场同样悲惨,大多难逃一死,即使没有参与谋反,

  • 宋福金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从丫鬟到开国皇后独得恩宠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宋福金的一生是什么样的,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封建时期,男人是一个家庭的绝对权威,无论是名门望族还是普通百姓都无法摆脱男尊女卑这一无形的思想束缚,而宫女、丫鬟等这些生活于社会最底层的女子,更是主人的附属品,可以像商品一样转卖,既没有人身自由,也没有尊严。而文中提及的这

  • 孝元皇后王政君,身历两朝六帝,是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孝元皇后王政君的故事。历史上传奇人物的出生在史书中的记载总是惊人的相似,出生前的梦境绝对的大吉之兆,不然就是生下后,看相的术士一眼便定下此人将来荣华富贵,贵不可言。今天要说的这位最长寿的皇后更是两样

  • 诸葛亮死前留下6字,怎么蜀汉还是灭亡了?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汉末三国的这段历史可谓非常精彩,乱世出英雄,豪杰辈出,正是因为当时三国时期局势混乱,涌现出了很多英雄,许多非常厉害的人物脱颖而出。而在多年的征战之后,汇聚成了三股势力,这就是北方的曹魏政权、西南的蜀汉政权与东南的孙吴政权,它们分庭抗礼并且鼎立数十年之久。在当时的三国鼎立的时期,大家最熟悉的就应该是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