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人物专题>杨锐

杨锐——晚清维新变法时期干将

杨锐

杨锐的资料

中文名:杨锐

别名:杨叔峤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四川绵竹

出生日期:1857年

逝世日期:1898年

职业:四品卿

毕业院校:尊经书院

主要成就:参与发起强学会,创立蜀学会,参与戊戌变法;协编《大清会典》,书成后晋升内阁侍读

代表作品:《杨叔峤文集》

恩师:张之洞

兄弟:杨聪

子女:楊慶昶

杨锐的介绍

杨锐(1857—1898年),字叔峤,四川绵竹人,晚清维新变法时期干将、戊戌六君子之一。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参与发起强学会。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创立蜀学会,参与著名的戊戌变法。遗著有《杨叔峤文集》和《杨叔峤诗集》。

有关“杨锐”的历史故事

  • 清朝杨锐是个什么样的人?杨锐的诗歌

    清朝大臣杨锐,生于公元1857年,去世于公元1898年,字叔峤,为戊戌六君子之一。杨锐出生在四川绵竹一个书香门第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少时杨锐受清朝名臣张之洞赞叹,长成之后进入张之洞幕府,因为高洁的品格和卓越的才华而被张之洞看中,成为张之洞委以重任的幕僚。杨锐在张之洞府下之时,多次为张之洞出谋划

  • 杨锐生平简介,维新变法的志士

    杨锐(1857-1898),字叔峤,四川绵竹人,清末着名的维新变法志士、戊戌六君子之一。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杨锐顺应时代潮流,日益慷慨谈论变法,逐渐强化救亡图存意识,积极投身到康有为、梁启超发动的维新运动中去,敢于抗争,最后还为维新变法事业牺牲自己的生命。杨锐在青年时代就取得科举功名,长期在张之洞幕

  • 杨锐是个怎么样的人?他为什么能成为戊戌六君子呢?

    大家对戊戌六君子可能有所了解。但是你们不可能对里边每一个人都了解,特别是杨锐这种一点儿名气都没有的人。你们了解的可能就是谭嗣同这一个人。他的那首临死前的诀别诗让千古震撼,让所有人都记住了他。而今天我们说的并不是谭嗣同。今天我们说的是杨锐,一个被历史杀了的男人。杨锐的顶头上司是张之洞。所以他是有保护伞

  • 杨锐是谁?为什么他的命运因为张之洞而改变

    杨锐,字叔峤,1857年生于四川绵竹,杨锐的命运自从遇见张之洞的那一刻起便改变了,张之洞这位晚清臣、写出《劝学篇》的思想家,在任四川学政期间发现杨锐天性禀异,非常赏识,召为授业弟子,后张之洞任两广总督,便顺理成章地聘杨锐为幕僚,杨锐的命运在此发生了第一次转折。杨锐是个孝子,这时他老母亲已经七十多岁,

  • 你不知道的戊戌六君子–杨锐,最后是怎么死的?

    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年,公元1898年。这年9月28日,清廷下了一道谕旨,内容是将康广仁、杨深秀、谭嗣同、林旭、杨锐、刘光第六人处斩。处斩的理由是他们都是“康党”,且“情节较重”。史称“戊戌六君子”,清廷处死他们,标志着戊戌变法彻底失败。“六君子”中比较特殊的一个是杨锐。不单是因为他是“张之洞的人”,

  • 杨锐

    1987年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材料科学硕士学位,1992年获得英国剑桥大学材料科学博士学位,1995获得英国剑桥大学TitleAResearchFellow。在金属间化合物基础研究方面,发展了基于原子占位概率的估算两相体积分数的方法;在多功能钛合金研究方面,设计合成出一种兼具高强度、高韧性、超弹

  • 杨锐生平经历介绍

    杨钝(1857年-1898年9月28日),字叔峤,四川绵竹人,早浑维新变法时代干将、“戊戌六小人”之一。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介入收起强教会。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创建蜀教会,介入出名的戊戌变法。遗著有《杨叔峤文散》以及《杨叔峤诗散》。初露头角 杨钝出生于四川绵竹书喷鼻家世,幼启女兄修养,少

  • 悔恨、自责,戊戌六君子杨锐被斩,为何张之洞如此心痛?

    戊戌变法最具悲剧色彩的一幕,是六君子在菜市口的就义。他们洒下的鲜血,极具象征意义地宣告了这场改革的夭折。这一幕,同样也是张之洞心头的痛。这是因为,六君子中的杨锐,与张之洞的关系非同一般。杨锐,字叔峤,1857年生,四川绵竹人。张之洞任四川学政时,他得到张之洞的赏识,成为受业弟子。后来张之洞出任两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