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官二代”李景隆:被低估的“草包”将军

“官二代”李景隆:被低估的“草包”将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577 更新时间:2024/1/15 1:09:42

一:拥有真才实学的“草包”

李景隆是一个标准的“官二代”,他是明代开国大将李文忠之子,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孙,是一员虎将,明史中记载,他19岁就参加军队,击败天完军,太祖称他骁勇善战为诸军之冠。而李景隆从小就有美名,他喜读兵书,举止雍容,太祖在位的时候就十分赏识他。曾多次到湖广,陕西多处练兵。因为能力还不错,后来太祖又叫他负责茶马交易,此后他还曾掌控左军都督府。累官至太子太薄。要知道在明代,兵权出于五军都督府,左军都督府当时是一品大员,掌握实质性的军事权,所以说他的军事才能是毋庸置疑。

网络配图

靖难之役的点点迹象也可以看出他的练兵才能:1399年8月李景隆受命北伐,9月进驻河间,短短的半个月就完成了对北平的合围之事,可以想象他治军之严谨。更加重要的是,他的军队还缺乏粮食,这在之后燕王评价中有“士无嬴粮,马无宿藁”之说。当时,燕王前往大宁找辽王“借兵”,他抓住了破除北平的重要机会。曾一度攻破北平,最终,因为燕王世子朱高炽的巧计,利用柴火加上极端天气滴水成冰,冻成城墙而最终得以保全。单凭这个就能够看出,他的战略目光也是有的。

据史书上记载北平之战中瞿能已经攻破北平,李景隆却是因为贪恋战功,而命令瞿能退出。以至于错失良机的。这一说法还是有所疑问的:首先李景隆是统军将领,部下有破城之功,他作为首领那份功劳必然更大。如果他想要这份破城功劳,又何必制止属下呢?他制止的原因从我个人的推测来看有二点:

网络配图

1:当时围困北平的他是首领,兵力却不是他带出来了,将不识兵,很容易造成指挥不当,他担心部下贪恋战功而贸然出击,反遭埋伏。

2:这与李景隆的用兵习惯有关,从他历次出兵的情况来看,他都是兵力数倍于敌人直接会战,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谨慎的人,而他很可能担心这是疑兵之计,所以才痛失良机!

二:战争失败并非因为李景隆“草包”

李景隆大军失败并非是因为他的本身才能导致的,实际上有更多的潜在因素:

1>建文帝重文轻武,武夫地位低下,南方战士斗志涣散,据历史记载,建文帝登基之后,大力提高儒生的地位,各种文官官职也有极大提升,这样引发武将的不满,军队涣散,军纪混乱。

2>靖难之役的主战场一直在北方,即使是后来朱棣奇袭南京也没有触发过大规模的战斗。很显然南卒北进,南卒不耐寒,冰雪天气作战是不能发挥出最大兵力的。况且将领士气低,打败仗也就不可避免了。

网络配图

3>建文帝改革的动荡,众所周知,改革的初期总是有所动荡的,甚至会产生各种叛乱现象。春秋之期,诸子百家改革没有不流血者。同样在建文帝时期也不例外:建文帝削藩之时,致使周王,代王、岷王或幽静或贬谪,更有甚者湘王全家被惊吓自杀。对至亲都如此难免引起社会恐慌,这也给建文帝埋下了失败的阴影。

这位从小有着令名,蒙受太祖赏识的战将。却因为靖难之战的一连串失败而被人封为“草包将军”但从以上种种迹象看来,李景隆并非是草包将军,他应该是一个被低估的“将军”。建文帝的败亡实在不能完全算在他的头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光绪皇帝究竟是怎么死的?谜团至今还尚未知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档案光绪皇帝死亡之谜,光绪帝之死,历来众说纷纭

    光绪皇帝的死因之前一直都扑朔迷离,很多学者也各持看法,帝后前后死亡之隔不到24小时,这样的巧合真的只是巧合吗?近几年科学家解开了谜题。在我们的印象中,光绪帝应该是一位有理想有抱负的皇帝。1898年,康有望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联合公车上书,自此,中国开始了维新变法的新时代,然而,变法危及了封建守旧势力的

  • 刺马案:慈禧亲自督查背后隐藏了什么秘密?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清末刺马案真相,马新贻被杀真相,晚清刺马案背后终极较量

    刺马案作为清朝四大奇案之首,其影响力之大是其余案件无法比拟的。这件案子当时可谓震惊朝野,就连慈禧太后都被惊动,慈禧太后钦点曾国藩为主审大臣。刺马案是一个怎样的案子,为了让慈禧为此大动干戈?曾国藩又在其中充当怎样的角色,慈禧太后为何一定要曾国藩主审此案?四大奇案之首的刺马案,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秘密?网络

  • 盘点清朝凤毛麟角五大清官:于成龙第一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清朝第一清官于成龙,清代于成龙简介,于成龙直隶巡抚是几品

    清朝国祚三百余年,清官廉吏,贪官污吏无数。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讲清朝的清官。廉吏自古难有,纵观清朝268年,洁己爱民,秉公从政的廉吏,如同凤毛麟角,少之又少。接下来举例十人,应能称得上清朝少有的廉吏。网络配图一、于成龙于成龙(1617—1684) 字北溟,山西永宁州人。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于

  • 历史揭秘:慈禧太后的爱情十分的丰富有意思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对慈禧太后评价,慈禧太后享乐主义,为什么都说慈禧太后很坏

    慈禧太后,晚清的实际政权操控者,对内镇压,对外求和的卖国贼,更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罪人。但是慈禧不但是在政治上是一个花样百出的人,在生活和感情中,经历也可谓是十分的丰富有意思。网络配图据野史记载,当时的慈禧太后喜欢早饭的时候吃宫外的汤卧果,所以每天都会派遣当时自己的贴身太监去宫外买几枚这种食物,然后由

  • 奇葩正德皇帝朱厚照曾把蒙古铁骑打怕了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明朝骑兵怎么打败蒙古骑兵,正德皇后是谁,蒙古人为什么被朱元璋打败

    明代是比较盛产“奇葩”皇帝的,其中最“奇葩”的一位,要算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不过就是这样一位奇葩皇帝还曾让蒙古的铁骑闻风丧胆。朱厚照确实不让人省心,尽管有三个顾命大臣看着,这个新皇帝还是在极品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网络配图他在太液池边建了一个叫“豹房”的地方,那里有不仅是娱乐之地,还有佛寺、校场甚至许

  • 李自成破城在即崇祯皇帝为什么仍不迁都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自成崇祯皇帝吴三桂,李自成与崇祯帝,崇祯皇帝与吴三桂

    崇祯十七年正月初一,李自成在西安称帝。正月初八日,李自成的百万大军自西安出发,东渡黄河,兵分两路,直扑北京:其一路山西,经太原、宁武、大同、宣化等地,趋居庸关;另一路出河南,经卫辉、彰德诸府,入河北,经邢台、河间,趋保定。约定会师于北京。崇祯心忧如焚,对诸臣不无抱怨地叹气说:“你们怎么不知道为朕分忧

  • 朱元璋真容:脸上真有72颗大麻子?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降生那年是龙年,这孩子属龙,后来成了统治华夏的真龙天子,说他有副“龙”相,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至少经得起民间传说的考验。有传说,朱元璋出生的那天晚上,於皇寺的老和尚梦见朱家新生儿从天而降,称“此儿后必大贵”。又有传说,朱元璋十多岁要饭时,遇见一个算命先生,老先生瞧这孩子长相奇特,气宇轩昂,眉宇

  • 晋朝开国后为何司马炎的开国第一策是封侯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司马炎是哪个朝代的,司马炎当了几年的皇帝,司马炎建立西晋定都

    这里的封建,不同于现今历史教材中说的封建社会。在中国古代,封建是指天子把国土分封诸侯,让自己的子弟叔伯以及一些功臣到各地建立藩国,来拱卫皇权的一种措施。中国封建制度的标杆,当然是西周王朝。周武王一统天下之后,分封诸侯,据说当时有三四百个诸侯国,而到了春秋时代,依然有一百多个国家,可是到了战国时期,就

  • 官场潜规则 慈禧如何帮贪官打压清官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1883年,阎敬铭出任军机大臣后,听说内务府买皮箱,每只报价60两银子(约今1.8万元)。他对慈禧说:“外面购买同样的箱子只要6两银子,可想而知,内务府要私吞多少?”阎敬铭是我国古代为数不多的理财专家,有“救时宰相”之称。为官廉正耐劳,生活奇俭,以直言敢谏、曲正分明而闻名。曾弹劾大小不称职的官员百余

  • 八王之乱谁是罪魁祸首?司马炎还是司马攸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西晋八王之乱是哪八王,司马炎如何篡位曹奂的,司马伦八王之乱

    西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武帝司马炎诚恳地向尚书令张华讨主意:“谁可托寄后事者?”张华想都没想,脱口而出:“明德至亲,莫如齐王攸。”这太令司马炎伤心了。在这个世界上,他内心深处最忌惮、最讨厌的人,就是同胞弟弟、齐王司马攸。司马攸是司马昭的次子,景帝司马师一直没有儿子,文帝司马昭便将司马攸过继给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