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清朝康熙皇帝为何那么厉害!原因就在这里

清朝康熙皇帝为何那么厉害!原因就在这里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248 更新时间:2024/1/19 7:36:22

当历史走入清朝,中华古国被铁骑女真统领,出现了一位雄才大略的、堪与前世明君比肩的君王:康熙帝。他尊孔子,研汉学,以仁德治天下,为一百三十余年的康乾盛世奠下坚实的社会基础。他的饱学和好学也为后世赞叹和敬仰。

对康熙帝来说,读书是一件乐事,每读书必有所得,能够开茅塞增智慧,因而他因读书而心悦。

他曾经说:“朕自五龄即知读书,八龄践祚,辄以学庸训诂询之左右,求得大意而后愉快。”

网络配图

小小年纪的康熙帝,在祖母的“鞠养教诲”下,即已每日刻苦学习,“日所读者,必使字字成诵,从来不肯自欺。”

清朝的崛起和立国依靠的是武力,在明朝前期满洲连文字都没有,努尔哈赤时期刚刚创造了文字。所以清朝初期的满洲大臣多为军事贵族,以能战善骑为荣而耻于读书。康熙帝却从年少时代即被中华文化深深吸引,十六岁亲政以后,他更是迫切希望学习儒家学说和治国经验。

康熙十年(1671年),时年十八岁的康熙帝在保和殿隆重举行“经筵礼”,告祭先师孔子,举行“开学典礼”,由翰林院的大儒为他授课。开始时,讲经每隔一天进讲一次。两年后的康熙十二年二月(1673年),康熙帝将之改为每天一讲,“学问之道,必无间断,方有裨益,以后寒暑不必辍讲”,从此以后天天如此,年年如此。康熙帝每天到乾清门听政,处理政务后,即到懋勤殿听课,一天也不耽误。“经筵”后来成为清朝皇帝自我学习的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末。

他任命一批通熟儒家经典和历史知识的汉人官员担任经筵讲官,又从翰林院选出10人充当“日讲官”,为他讲解《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兼其它的典籍。讲课的老师,被称为“经筵讲官”,简称“讲官”或者“日讲起居注官”。 “讲官”者,只负责讲课,“日讲起居注官”除了讲课,还负责记录皇帝每天的活动。

康熙帝学习的内容十分广泛,儒家经典及各学派著作,几乎无所不包。历史也是他学习的一门主课,《史记》、《资治通鉴》、《春秋》等,都是必读之书。记述清太祖、太宗的实录,也是他每日必读之书。当代的书籍,他也会要求讲官释义。著名的理学大臣熊赐履是他从小的老师,著有《学统》、《闲道录札记》等书籍,他也要求熊赐履讲解给他听。康熙帝听完课后,“有疑必问”,老师则需有问必答。

网络配图

在典籍和文学上不断进取的康熙帝,渐渐产生了身边应常有翰林侍值的想法,说:“朕不时观书写字,近侍内并无博学善书者,以致讲论不能应对。今欲于翰林内选择博学善书者二员,常侍左右,讲究文义。”

于是四年后的康熙十六年(1677年)十一月,二十四岁的康熙帝下谕在早年读书处的南斋设立了南书房。南书房就成了皇帝专门读书、日讲官传授文化的专门场所。这一年的十二月十七日,翰林院的侍讲学士张英、内阁撰文中书高士奇以南书房侍从身份入侍内廷,南书房成了一个内廷的正式机构。

官员凡被召入南书房侍读,时称“入值南书房”,或称“入侍内廷”。入值南书房的官员均是当时的饱学之士,基本都是汉族官员。

康熙帝的南书房讲官,著名的有很多,其中一个叫高士奇的,与康熙帝的关系颇有意思。

高士奇是浙江钱塘人,家贫无资,肩扛破被旧褥徒步入京乡试。落第后在康熙的满族重臣明珠看门人的家里教馆为生。一日,明珠要写文字,找不到人代笔,看门人推荐高士奇,明珠试其文笔,他一挥而就,明珠大喜将他荐用至内廷,得到康熙帝的赞赏。于是选入翰林院,入值南书房,参与书写密谕及编辑讲章、诗文等事。

康熙帝跟熊赐履、李光地学习朱熹理学,跟汤斌学习易经,跟沈荃和励杜讷学习书法,张英更是康熙帝年轻时随时请教的好帝师;与此同时,他还努力学习掌握西方近代自然科学,诸如数学、物理、天文、地理、医学等。数十年如一日,康熙帝历经了前后几十位顶尖的国学大师的侍陪、传授,以及一些西人大臣的指点,终于成为通晓天文地理的学者型皇帝。

网络配图

对康熙帝来说,读书是件乐事,所以“听政之暇,即于宫中批阅典籍,殊觉义理无穷,乐此不疲”。国事无论多忙,他都不忘读书。平定吴三桂叛乱时,朝中之事千头万绪,他仍能于繁忙中“孜孜于经史之学”。

康熙帝说:“帝王勤求治理,必稽古典学,以资沃之功”。起初,康熙帝通过阅读史书总结治国经验,和汉臣们探讨治国之道。 慢慢地,南书房成为康熙帝决定朝廷重大事务的场所。

深厚的儒学基础,令康熙帝以“仁、义、礼、智、信”为本治国,也令他更明了兴文教、重教化的意义。他认为:“法令禁于一时,而教化维于可久。若徒恃法令,而教化不先,是舍本而务末也。”

康熙帝说:“夫天道人道必待人而后兴。”皇帝须代表天意,要做好人,做人也要符合天意,有了好人才有天下的兴旺。刻苦读书使他“明天道,得天助”,终成千古传颂的一代明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村妇变皇后生出了千古一帝王娡是怎么做到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由村妇变皇后,还生出了千古一帝,这样的女人恐怕历史上也只有一个了,她就是汉景帝刘启的皇后王娡。王娡的家乡是今天陕西扶风县槐里镇,母亲叫臧儿,是原来的燕王臧荼的孙女。燕王臧荼是秦末汉初,群雄并起时候项羽册封的诸侯王,后被汉高祖刘邦击败杀死。可见王娡也曾是名门之后,但那都是以前的事了,到王娡的时候,她基

  • 为什么明朝皇帝的子孙都那么少?遗传病?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有十三位皇帝,除了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比较长寿之外,其他皇帝都比较短命。而且宫里嫔妃众多,为什么皇帝却生不出孩子来,有的就算有孩子也是早年夭折。古时候说“人活七十古来稀”,但是到了明清时期,医疗水平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比较高了,所以人们的年龄很容易就能过“七十岁”这个坎。明清

  • 历史解密:刘邦为什么会害怕老婆?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汉高祖刘邦作为大汉帝国的创始人,高高在上的皇帝,为什么会害怕老婆吕后呢?分析有以下几点原因:网络配图第一,刘邦当年穷困潦倒,是当地的无赖,很难找到媳妇,因此经常和当地卖酒的曹寡妇在一起幽会,后来还生了个儿子,是刘肥,后来还被封为齐王。在出席沛县县令的宴会时,席间因为出的价格高,居然和吕公一见如故。于

  • 这三个女人有何本事为何让乾隆帝又爱又恨?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第一位是乾隆帝敬爱有加的孝贤皇后这位皇后,就是乾隆帝的第一位皇后富察氏。雍正五年(1727年),她16岁的时辰,被雍正帝指婚给弘历为嫡福晋。富察氏何以获得礼敬呢?图片来源于网络第一,出身尊贵;第二,节俭,这位中宫皇后是十分节俭的;第三,勤勉。皇后在宫中十分勤勉,有责任心。照顾太后,勤用功恳,任劳任怨

  • 朱元璋杀五万贪官未煞住贪污此皇帝两招搞定贪官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漫长的五千年历史长河中,一共出现了83个王朝,共有559个帝王,包括397个“帝”和162个“王”。而官员贪污腐败问题,一直是最让老百姓深恶痛绝的一件事情之一,为了煞住官员的腐败风,凡是希望有作为的皇帝,都会去想很多办法来解决贪官问题。网络配图而提到反贪皇帝,就不得不提朱元璋和雍正。朱老爷子是

  • 关羽兵败走麦城刘备见死不救舍车保帅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关公,无论古今现代都广为流传。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北伐,水淹七军,降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曹操为了避其锋芒,与孙权商议让其出兵背后袭击,而自己正面进攻樊城,讨伐关羽,最终,失荆州,走麦城,兵败如山倒。其实这里有个疑问,当时刘备在哪儿,荆州如此情况,为何刘备没有派一兵一卒支援?网络配图有人提出了刘

  • 揭秘:朱元璋为什么要坚决斩杀自己的女婿?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明太祖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在位期间实行君王的极权和高压的统治,廷杖大臣、废相、设锦衣卫、大杀功臣(也包含惩治贪赃枉法的元勋)等诸多辣腕。但是为什么要斩杀自己的女婿呢?这可是皇亲国戚啊,实在亲戚,怎么下得了手呢?不过如果你了解了他的女婿为人的话,也许就不这么认为了。网络配图他的女婿名叫欧阳伦,他

  • 躲过朱元璋屠杀生前荣华富贵死后封王的功臣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明王朝建立后,朱元璋通过胡惟庸案和蓝玉案,有系统地将功臣宿将几乎诛杀殆尽。有一个人,他不但躲过了朱元璋的诛杀,而且还备受朱元璋喜爱,生前享尽荣华富贵,死后也被封王。网络配图汤和也是安徽人,比朱元璋还早一步到郭子兴的麾下效力。当朱元璋在义军中脱颖而出的时候,其他与他同辈的老乡们都不怎么尊重他,只有汤和

  • 西门庆女婿陈经济如何当众人面调戏潘金莲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在《金瓶梅》中,如果把潘金莲与西门庆的“戏份”排第一,那么她与女婿陈经济的“戏份”稳定排第二。陈经济作为西门庆的女婿因避难来到西门庆家。他在初次见到潘金莲时就被她的风流、美貌所吸引,同样潘金莲也因陈小伙儿“乖巧机灵”,有心勾搭。因此二人你情我愿,眼意心期,暗地里常常眉来眼去,打牙犯嘴。网络配图初时,

  • 风流大色狼西门庆的真爱为何是年老色衰的她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喜欢张无忌的四个女人,醉生梦死之湾仔之虎原型,胡斐对马春花的感情

    丁双桥见李桂姐跳过去抵着门,外面一个男的破口大骂着猛力拍门,心说你妹,老子嫖个妓,警察没来抓,嫖客还来捉奸?!一晃,已是11月底,西门庆这个月的兄弟会轮到去常峙节家做。常峙节家拮据,弄了顿饭吃后也就没有什么耍的,兄弟们也理解,趁天还没黑就散了,西门庆同应伯爵、谢希大、祝实念这三个有马的就准备再去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