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历史上哪些皇帝继位是沾了儿子的光?

揭秘历史上哪些皇帝继位是沾了儿子的光?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966 更新时间:2024/1/7 13:04:01

俗语云:母以子贵。然本文介绍的,却是父以子贵,这大概也属中国特色吧。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君主选择嗣君,主要依据嫡长子继承制度。嫡长子继承制是君主时代君位承袭的最基本原则与标准,它由我国古代西周时期的大圣人周公所开创。除了嫡长子继承制外,古代君主因个人喜好而打破前面的继承原则,主观决定继承人的现象也是存在的。而在古代,有一群被称为皇孙或王孙的人物,往往也会左右关乎国家前途命运的接班人选择问题。这种现象的缘起是:由于君主特别钟爱某一个皇孙或王孙,而移爱于生下了“好圣孙”的皇子或王子,并坚决地选择了这位皇子或王子为储君,以便保证这些“好圣孙”能够在将来继承大位。那些在皇位(或王位)继承问题上多多少少沾了点儿子的光的帝王有西周先君王季、晋惠帝、明仁宗和清朝的雍正皇帝。

图片来源于网络

西周王朝先祖王季

周朝是我同古代皇权时代以前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段,“周”原为商朝的一个小小藩属国,后来实力渐长,并成为反对商朝残暴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周代建立以前。先君太王(古公宜父)一共生有三个儿子,分别是长子太伯、次子仲雍和幼子季历。季历为太王生有一个名叫姬昌孙子

季历相传,周太王非常喜欢孙子姬昌,因此逐渐萌生出了一个想法——隔过太伯和仲雍,直接将王位传给幼子季历,以便保证将来季历再传位给姬昌。据司马光《稽古录》记载:“(姬)昌有盛德……古公(亶父)知其必兴周家,欲立季历以传昌。太伯、仲雍知其指,自窜于句吴以让季历。太伯犹服端委,仲雍遂从夷俗,断发文身,以示不可用。古公薨,季历立,是为王季……王季薨,昌立,是为文王。”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王季的即位,完全得益于两位兄长的让贤,为了能够保证侄儿姬昌的即位,太伯和仲雍宁愿去蛮荒之地,去过野蛮人一般的生活。至于太伯、仲雍他们二人到底去了哪里,目前尚没有定论,有的人说是去了北方,并建立了虞国,有的则说二人是到南方建立了吴国。无论哪一种说法成立,反正二人为了不成为三弟季历登基的绊脚石,主动远离了自己的故土是不争的事实。

周太王死后,王季便掌握了周的统治权力;后来他又把权位交给了姬昌。姬昌没有辜负先人的期望,终于使自己成为了一位奠定西周基业的伟大君王。

痴儿晋惠帝司马衷

晋武帝司马炎继承父祖功业,建立了西晋。遗憾的是,由于司马炎把皇帝宝座传给了自己的傻儿子司马衷,导致了天下大乱,不仅皇族内部互相厮杀,而且外族大肆入侵,西晋也在内外战乱中覆亡。司马衷传世的“圣言”不多,其中两句话最有名,且都是经典性痴语,分别是:“蛤蟆是为公事叫还是为私事叫”和“(既然百姓没有粮食吃)为何不喝肉汤”。

图片来源于网络

对于儿子的愚傻,武帝不是不知道,好多大臣都曾劝他更易太子,但武帝一直都没有易储。缘何?首先,司马衷占有了“天时”的优势——他是父母实际上的嫡长子(司马衷之前,武帝与杨皇后生有皇长子司马轨,但却早逝)。在古代宗法制度下,司马衷既嫡且长,这个身份天生高贵,尽管晋武帝共诞有二十六个儿子,可供选择之人甚多,其中不乏睿智之人,但他依然毫不犹豫地把司马衷立为了皇太子。除此之外,或许还有一点更为关键,那便是司马衷的儿子司马通。

司马衷虽然愚钝,但他与宫女谢氏的儿子司马通却是一个机灵鬼,聪明得要死。晋武帝非常喜欢这个小皇孙。一次皇宫失火,武帝站在城楼上指挥灭火。此时他五岁的小皇孙司马通跑到武帝身边,把武帝拉到了一边,说:“暮夜仓卒,宜备非常,不宜令照见人君也。”意思是皇帝爷爷应当在混乱时躲起来,以防止他人借着着火之际对皇帝爷爷的人身安全构成威胁。小小五岁顽童竟然能够说出这般话语,这令晋武帝格外兴奋。

还有一回,武帝领着爱孙走到了圈养猪的地方,小司马通停下脚步,指着那些大肥猪对皇帝爷爷说:“豕甚肥,何不杀以享士,而使久费五谷?”武帝听罢,更是高兴,立即下令宰杀几头猪,以犒劳兵士。后来武帝曾对廷尉傅祗评价司马通说:“此儿当兴我家。”对爱孙抱有莫大的厚望。

又有人说广陵“有天子气”,将会出天子,武帝信以为真,遂又将爱孙封为了广陵王。很明显,在晋武帝眼中,司马通已经成了有实无名的“皇太孙”。然而,这一切却最终成了晋武帝的一厢情愿。虽然司马衷登位后,聪明的小司马通被立为了太子,但司马通因非皇后贾南风所生且渐生恶习,最终被其毒死。

瘸子皇帝明仁宗朱高炽

明成祖“靖难之役”推翻侄子朱允炆建文政权之后,原燕王世子同时亦是成祖长子的朱高炽,被册封为了皇太子,成为大明皇权的合法继承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按照常理来讲,由王世子而皇太子是再正常不过的水到渠成之事,但是,朱高炽这个太子的选立,却是其父皇朱棣思想斗争后的结果,因为成祖对这个继承人并不十分满意。据《明史》记载,朱高炽“体肥重,且足疾”,行动极为不便,成祖认为儿子的形象不够好,将来作为一国之君,有损国威和形象;另外,他更喜欢朱高炽的二弟朱高煦,并且早在朱棣起兵“靖难”之时,就曾经许诺朱高煦,将来君临天下后,把皇位传给他。于是,成祖朱棣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一方面是遵循封建宗法礼制而出现的既成事实,毕竟朱高炽是当年太祖册封的燕王世子;另一方面却是作为人间无上帝王对二儿子钟爱之情的难以释怀。

正值明成祖朱棣左右为难之际,大臣谢缙的一个词,终于使成祖坚定了立朱高炽的决心,这个词便是——“好圣孙”。据《明史·谢缙传》载:“先是,储位未定,淇国公丘福言汉王(朱高煦)有功,宜立。帝密问缙。缙称:‘皇长子仁孝,天下归心。’帝不应。缙又顿首曰:‘好圣孙’。谓宣宗也。帝颔之。太子遂定。”

可见,朱棣立朱高炽为皇太子,是因为朱高炽有个好儿子,即后来的明宣宗朱瞻基。成祖将继承自己的丰功伟业与国家大权的希望寄托在了朱瞻基这位“好圣孙”的身上,因此才移爱于朱高炽,朱高炽因子得福,由此幸运地成为了皇储。此后,成祖又于永乐九年(1411年)立朱瞻基为皇太孙,还曾说朱瞻基是“他日太平天子也”。由此,朱瞻基成了大明王朝继建文帝朱允炆之后第二位有名有实的皇太孙。可见,瘸子皇帝朱高炽是沾了儿子受宠的光了。

清世宗雍正帝胤禛

有一种说法,就是当初清圣祖康熙帝存晚年废黜皇二子胤礽子之位后,最终选择皇四子胤禅为嗣君,是因为喜爱胤稹儿子弘历(后来的乾隆帝)的缘故。虽然民间及学术界关于雍正即位有几种不同的解释,但有一点却是不容否认的历史事实,那便是康熙晚年极为宠爱皇孙弘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关于这一点,有两个事例可以佐证。第一,康熙晚年,胤稹曾邀请父皇到圆明同游玩。一次,康熙一行到圆明园牡丹台游赏,胤稹借机将儿子弘历介绍给了康熙,康熙见到弘历后格外高兴,立即“命宫中养育”,这使弘历享受到了其他一百多个皇子皇孙所没有的殊遇。

第二,一次在避暑山庄狮子园,胤稹带着嫡福晋乌拉那喇氏和侧福晋、弘历生母钮祜禄氏一同拜见康熙,康熙当着众人的面称钮祜禄氏为“有福之人”。为什么康熙单单称赞妾身份的儿媳钮祜禄氏呢?究其原因,当然是母以子贵,因为她生下了宝贝皇孙弘历,康熙说钮祜禄氏有福,背后隐含之语即弘历日后必大福大贵。后来弘历登基,还曾多次提及自己儿时被皇帝爷爷带在身边的故事。

所以我们可以推断,纵然胤稹最后在诸多兄弟中脱颖而出的主要原因在于他自身的实力,但弘历的受宠,无疑大大增添了J乱稹继承大统的可能性。在康熙遗嘱中被称为“人品贵重,深肖朕躬”的雍正,显然是又一位王季式的因子而得福的古代帝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末代皇帝溥仪唯一深爱的女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溥仪是我国封建皇朝的最后一任皇帝,他一生坎坷,颠沛流离,在这位末代君主的心里谁才是他深爱的女人呢?网络配图末代皇帝溥仪一生中曾经有过三个女人,而这三个女人的命运也是各不相同,相比于自己祖辈们的风光无限,溥仪的后宫稍显逊色,因为当时已经退位的溥仪已经没有能力去恢复大清的盛世繁华,只能是在那个像牢狱般的

  • 堂堂一朝公主为什么嫁给了仇人的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杨妃的出生地史书无记载,《隋书》记载杨妃之父隋炀帝。唐初成为唐太宗李世民内官“四妃”之一,徽号未载,安葬地亦不明。图片来源于网络隋炀帝杨广生于569年,他是隋朝的第二任帝王,在仁寿四年的时候称帝,隋炀帝非常重视人才的选拔,而古代的科举考试就由隋炀帝一手创办的,隋炀帝在位期间也很重视运河和土木的修建工

  • 揭秘:努尔哈赤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努尔哈赤一身杀伐决断,但英雄终是难过美人关,他的一生挚爱竟曾导致四国灭亡。网络配图东哥叶赫部布斋之女。长得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貌,被人称为“女真第一美女”。她出生时大萨满预言说:“此女可兴天下,可亡天下”。殊不知,这一句兴亡天下,导致了她一生颠沛流离,命运坎坷;自古红颜多薄命,中原礼仪之邦尚且如此

  • 御史被赵匡胤打掉门牙为何还敢凛然不惧?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有一天,赵匡胤在御花园用弹弓打鸟玩。有个御史见了,认为赵匡胤有玩物丧志嫌疑,谎称有要事禀奏。宋太祖无奈,放下弹弓接见御史。不了御史说的都是老生常谈。宋太祖郁闷了,质问御史为何如此。御史坦言:“臣以为此事再小,也比打鸟事大。”宋太祖大怒,抄起玉如意就砸下去,把御史的牙齿砸掉两颗。图片来源于网络御史一点

  • 迷信赵匡胤转世复仇:宋朝皇位出现戏剧变更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1127年(靖康二年)金兵掳徽、钦二帝北去后,被宋钦宗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的赵构在南京应天府即位,改元建炎,重建宋朝,史称南宋。赵构好不容易登上了帝位,却因为南逃路上受到金军惊吓丧失了生育能力,实在不甘心,延医用药,历经针灸治疗,却依然恢复不了生育能力。满朝文武看到赵构憋红了脸生不出儿子,都劝他,

  • 清朝第一贪官和珅预言慈禧祸国的那些传说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还有一种说法是“水泛含龙”中的龙不是真正的龙,而是说发大水,在和珅被赐死的头一年,也就是嘉庆三年,河南的黄河决堤,因此,有人对“他日水泛含龙日”意思是说和珅等到下一次发大水时要转世为生,不知是史学家的附会,还是历史的巧合众所周知,和珅家财万贯,富可敌国,是历史上最大的贪官。由于一直受乾隆皇帝的庇护,

  • 不可思议!赵匡胤的小舅子竟吃女人人肉?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赵匡胤是一位气吞寰宇、矢志一统天下而又处处以民生为本、虚怀若谷的帝王。他依靠超群的武艺和出众的胆略建立大宋王朝。他有顾瞻千里的博大胸襟,大智大勇的非凡气度,虚怀若谷的人格魅力。他宽厚仁义杯酒释兵权和善待后周皇族,可是过分的宽容也是有副作用的,赵匡胤的小舅子王继勋先后吃了100多个女人,这在文化灿烂的

  • 查抄和珅家产清单告诉你和坤到底贪了多少钱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八,嘉庆帝下谕宣布,革和珅职,抄没家产。和珅被抄家后第二天,嘉庆拿到了《查抄和珅家产清单》。和珅究竟贪了多少银两?清单有详细记载。金银:金库查出赤金五万八千两。银库查出银元宝五万五千六百个,京锞五百八十三万个,苏锞三百一十五万个,洋钱五万八千元。网

  • 布尔尼之变是咋回事?康熙如何取得此战胜利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布尔尼之变是公元1675年(康熙十四年)蒙古察哈尔部居民由于战乱,人心混乱。布尔尼举兵反清,康熙举兵征讨。清廷通过怀柔为主、军事为辅的手段,征服蒙古,并用蒙古王公上层,大大加强了对蒙古人民的统治。但是,清廷漠南蒙古的征服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们碰到过漠南蒙古的一系列反抗。林丹汗长子额哲因病去世以后,其

  • 揭秘:乾隆的生母孝圣宪皇后原本身份低微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乾隆的生母本身在雍正的后宫中身份并不算高,而且在雍正未登极时在王府时,她只是个不上玉蝶的格格。但后来母凭子贵,一跃成了大清朝最为显赫的女人。孝圣宪皇后,原名钮钴禄瑾譞,十三岁时入宫选秀,被康熙帝赐给当时的雍亲王胤禛为格格,即小妾。进王府做妾的瑾譞一直不受胤禛待见,他也只是按照惯例将瑾譞安排在了一个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