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朝时期曹操得知汉献帝密谋刺杀自己后,是什么作为?

汉朝时期曹操得知汉献帝密谋刺杀自己后,是什么作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283 更新时间:2023/12/5 5:30:22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接下来听听我爱历史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

刘协(181年4月2日-234年4月21日),字伯和,既汉献帝,东汉王朝末代皇帝(189年—220年在位),汉灵帝刘宏次子,汉少帝刘辩异母弟,母为灵怀皇后王荣。汉献帝刘协幼为董太后抚养,举止端庄,时称“董侯”。汉少帝即位,封为渤海王。经历宦官之乱,刘协被改封陈留王。

中平六年九月初一甲戌日(189年9月28日),刘协在司空董卓拥立下,即位为帝。董卓伏诛后,汉献帝受到董卓部将李傕郭汜挟持。在杨奉和董承护送下,逃出长安,辗转东行。建安元年(196年),汉献帝刘协依附于兖州牧曹操,迁都许昌。面对篡权的曹操,汉献帝刘协也有所反抗,甚至谋划诛杀曹操。那么,问题来了,汉献帝曾密谋诛杀曹操,曹操得知后,为何不反杀汉献帝呢?

首先,建安五年(200年),刘协不满曹操大权独揽,不甘心作为傀儡,乃暗下衣带诏,令董贵人的父亲车骑将军董承设法诛杀曹操。在衣带诏这一事件中,董承遂与左将军刘备、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子服等一起密谋,结果事情败露,董承等人都被曹操诛杀,身怀六甲的董贵人也被绞杀。不过,曹操得知汉献帝想要诛杀自己的谋划后,并没有废除汉献帝,甚至杀了他。

建安十九年(214年),伏皇后要求其父伏完诛杀曹操的密谋败露,曹操要挟献帝废黜伏皇后,并代献帝写好了废黜伏皇后的诏书。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威逼刘协立其女曹节为皇后。对于曹操来说,不仅没有反杀汉献帝刘协,反而还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与此相对应的是,在曹操之后,司马师这位权臣直接废黜了曹芳这位皇帝,至于司马昭,则更加过分,派人弑杀了曹髦。

与此相对应的是,曹操虽然具有废黜甚至反杀汉献帝的实力,但是,他却没有像司马师、司马昭一样。究其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公元200年,汉献帝刘协策划衣带诏的时候,曹操的处境非常危险,不管是废黜汉献帝,还是杀了刘协,都可能让曹操势力走向灭亡。彼时,在东汉朝廷内部,忠于汉献帝,或者说是忠于汉室的力量还是不少的。这是因为汉朝几百年的时间,促使人们还是心怀汉室的。

所以公元197年僭越称帝的袁术,立即遭到天下英雄豪杰的讨伐,从而迅速走向灭亡。而在外部,曹操不仅要面临强大的袁绍,还需要防备刘表、孙策(孙权)、刘备等诸侯势力。在此基础上,衣带诏爆发的时候,曹操只能熄灭自己的怒火,或者说是将怒火发泄到汉献帝刘协以外的人身上,比如董承等人都被曹操诛杀,身怀六甲的董贵人也被绞杀。

同时,尽管到了建安十九年(214年),伏皇后要求其父伏完诛杀曹操的密谋败露后,曹操因为还没有一统天下,所以也不愿意节外生枝。如果在公元214年,曹操真的一统天下,也即消灭了刘备、孙权等割据势力,那么,当时曹操即便不会杀了汉献帝,至少也会废黜他的皇帝之位。另一方面,汉献帝刘协存在一定的利用价值,这也是曹操没有废除或者杀害他的重要原因。

《后汉书·袁绍传》载:“沮授说绍曰:‘且今州城粗定,兵强士附,西迎大驾,即官邺都,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在公元196年时,沮授曾经劝说袁绍迎奉汉献帝刘协,可是,袁绍犹豫不决,最终错过了这一机会。在此背景下,曹操在公元196年迎奉汉献帝刘协,从而将东汉朝廷纳入到自己的势力范围内。

最后,可能一些人要问了,挟天子以令诸侯,并没有让刘备、孙权等诸侯屈服。不过,在笔者看来,虽然对这些诸侯的作用比较有限,但是,对于大部分心怀汉室的英雄豪杰来说,汉献帝这一旗帜,还是具有号召力。换而言之,曹操可以通过东汉王朝的名义来招揽各地的人才,并且用东汉王朝的名义来给他们册封官职,进而让这些人为我所用。比如关羽的汉寿亭侯,就是曹操上表汉献帝刘协册封的。虽然关羽最终离开了曹操,可是,对于东汉朝廷册封的汉寿亭侯,关羽却是经常挂在嘴边,这是因为东汉朝廷册封的官职和爵位,是名正言顺的,也是最具有含金量的。

在此基础上,不管曹操是杀了汉献帝,还是废除了刘协的皇帝宝座,都会削弱东汉王朝的权威和地位,从而不利于自己继续挟天子以令诸侯。除此之外,曹操曾经是东汉朝廷的官吏,可谓受到了东汉朝廷的俸禄和恩惠,这也是其没有除掉汉献帝的原因之一。中平六年(189年),曹操见董卓倒行逆施,不愿与其合作,遂改易姓名逃出京师洛阳(今洛阳东)。曹操到陈留后,“散家财,合义兵”,且首倡义兵号召天下英雄讨伐董卓。对于年轻时的曹操,显然是忠于汉室的,只是伴随着天下形势的变化,曹操才逐渐有了不臣之心。但是,曹操最终的目标,只是“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既然如此,面对汉献帝刘协的反击,曹操没有痛下杀手,并且将篡汉自立的步骤留给了儿子曹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在葭萌关之战,如果是赵云出战马超会是什么结果?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马超大战葭萌关视频,赵云娶了马超的妹妹,王者荣耀关羽打得过马超吗

    三国历史一直都是大家晶晶乐道的话题,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在《三国演义》中,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都是万人敌的猛将,他们武艺高强,在书中很多地方都有精彩的体现。葭萌关之战时,刘备让张飞出战,两军阵前,张飞和马超大战,结果两人多大了良久,却分不出胜负。好在他们虽然

  • 盛庸曾多次击败朱棣,为什么最后会自杀身亡?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盛庸,籍贯不详,在靖难之役中,是中央军主要将领之一,前期曾多次击败朱棣,后逐渐不敌。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洪武朝中期,盛庸担任都指挥的武将官职。建文帝即位不久,燕王朱棣举兵“靖难”,开始了一场长达三年之久的内战。盛庸作为参将跟从耿炳文去平定叛乱。1399年9月,耿炳

  • 明初重臣张辅,他究竟死于谁的手中?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王辅臣为什么要反,朱高炽传位朱瞻基圣旨,张居正之前的首辅

    张辅(1375年-1449年9月1日),字文弼,河南祥符人,明朝初期重臣、名将,是燕王朱棣旗下大将张玉的长子,曾跟随父亲参与靖难之役。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燕王起兵靖难时,张辅随父亲一同征战,担任指挥同知的武职。1401年,张玉在东昌大战中阵亡,张辅继任了父亲的大将

  • 王娡为什么能成为汉景帝的皇后?她是如何上位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汉景帝的老婆,汉景帝妻子,延禧攻略皇子分别是谁生的

    王娡,汉景帝刘启第二任皇后,汉武帝刘彻的生母,曾嫁于金王孙,并生有一女。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王娡的母亲臧儿本来出身名门,但是因为家道中落只好嫁给一个小商人,一辈子委曲求全。心高气傲的她很不服气,起初王娡只是嫁给一个农夫,但是有一次一个算命的说王娡以后能生下天子,自

  • 福临即帝位时年仅六岁,他为什么能登基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爱新觉罗·福临,即清世祖,他是清朝第三位皇帝,清朝定都北京后的第一位皇帝。福临六岁时便登基,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摄政。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有一个说法是,六岁的福临之所以能够当上皇帝,是因为孝庄与多尔衮的那点破事,这其实是子虚乌有的,因为多尔衮不可能傻到将皇位送给情人

  • 杨坚作为隋朝的建立者,为什么庙号是高祖而不是太祖?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杨坚,即隋文帝,隋朝开国皇帝,开皇元年(581年)至仁寿四年(604年)在位。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中国古代皇帝之中,最重要的几个人:秦始皇第一次统一天下,并且统一文字度量衡。第二个杨坚,结束魏晋南北朝三百年乱世,再一次统一南北,并且打下了深厚基础,留下的物资够用近

  • 明神宗有什么值得称颂的地方?他是个明君吗?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朱翊钧,即明神宗、万历帝,他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也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时明穆宗朱载坖第三子。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万历皇帝的一生分为两段,前期励精图治进行改革。当时主张改革的主要人是张居正。政治上,他主张实行考成法,对各级官吏进行考察,作为升迁、黜陟的依据。在

  • 刘濞为什么要起兵造反?他造反的口号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刘濞,西汉时期宗室、诸侯王,汉高祖刘邦的侄子,父亲是代顷王刘仲,他的性情极为剽悍勇猛且有野心,是“七国之乱”的发起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邦有八个儿子,刘肥是刘邦年轻时的姘头曹氏所生,吕后不喜欢,不被重用;太子刘盈软弱,刘邦认为不像他;刘如意聪明俐,刘邦有改立他

  • 明孝宗朱佑樘登基后有哪些作为?他是个怎样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朱佑樘,即明孝宗,他是明朝第九位皇帝,明宪宗朱见深第三子,生母是孝穆纪太后。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明孝宗朱佑樘继位之时,明朝实际上已经开始走上了下坡路,此时的大明江山,虽不至于大厦将倾,却也已经是千疮百孔。而明孝宗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手缔造了“弘治中兴”,一定程度遏制

  • 朱高煦的夺嫡之心有多强烈?他是如何造反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朱高煦,明成祖朱棣次子,明仁宗朱高炽的同母弟,曾跟随父亲起兵靖难,累立战功,一直觊觎着兄长的太子之位。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宣德二年,西安门内的一处囚所火光冲天,一群侍卫正烤着一口铜缸。由于伸脚绊倒了前来探监的明宣宗宣德皇帝朱瞻基,朱高煦被扣在大铜缸下面,接受到火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