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吕蒙正为什么能三次为相?他有什么可贵的品质

吕蒙正为什么能三次为相?他有什么可贵的品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826 更新时间:2023/12/18 22:48:50

吕蒙正,字圣功,河南洛阳人,金榜题名入仕,三登相位,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贤才兼备的宰相,他为人宽厚仁德,对上敢于直言进谏,对下和善清廉正直,十分受到皇上的赏识与重用。吕蒙正出生寒门,早年间住在破窑中寒窗苦读,977年高中状元从此开始了他的仕途。吕蒙正先后任监臣、通判,后升左补阙、知制诰,十分受到宋太宗的宠信。吕蒙正做官以后,不记恨当初抛弃他们母子的父亲,接其同住,周到礼待,其父死后,吕蒙正扶摇直上,平步青云。吕蒙正由于为人仁厚宽容,严于律己。在朝中名望甚高。在李昉被革职后,吕蒙正任中书侍郎兼尚书。且吕蒙正为人刚直,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从不隐瞒受到皇帝的赞许。后来母亲去世,吕蒙正辞官守丧,不到三年重新起用。时由于的惯例是宰相的儿子一入仕就任不小的官员,吕蒙正便向朝廷进言,认为自己的孩子刚成年难以胜任如此的官职,以此开始宰相的儿子均以九品官位起。

此后,吕蒙正在对外征讨等多个事件上对皇上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均被皇上采纳。宋太宗去世时,吕蒙正念其知遇之恩,伏地痛哭。咸平六年,吕蒙正兼任太子的老师,封国公,为规劝太子写下流传至今的《破窑赋》。景德二年,吕蒙正辞官回乡时,由儿子搀扶着向宋真宗进言肺腑之见,六十八岁逝世,追赠中书令,谥文穆。

吕蒙正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贤才兼备的宰相,他为人宽厚仁德,对上敢于直言进谏,对下和善清廉正直,十分受到皇上的赏识与重用,度量宽大,此外他还独具一双识人慧眼,能够知人善用。有一天,宋太宗与吕蒙正商议派谁出访辽国,吕蒙正向皇帝推举了一名姓陈的大臣,皇上认为此人不合适,就没有同意。次日,皇上又以此事问他,吕蒙正还是推荐了昨天那位陈姓官员,皇上依旧否决了。第三次,当皇上又问起此事时,吕蒙正再次提议此人,气得皇上大拍桌子,十分生气,问他:“卿为何如此固执?”吕蒙正回答说:“陛下,不是臣固执,而是您未能查明谅解啊。这个人可以出任辽国,别的人都不如他。为臣不愿意像其他人那样顺着您的意思去发表意见,这样只会耽误国政。”吕蒙正的话气得其它大臣都敢怒不敢言,反而使皇上深受感触,自愧不如。吕蒙正有一位客人叫做富言,有一天他对吕蒙正说:“我的儿子十几岁了,能否让他进书院呢?”吕蒙正应允之后见了他的儿子,十分震惊地表示:“你的儿子将来一定会功成名就的,他的官职能做到我的位置,他的功绩定能远远超过我!”吕蒙正令他与自己的儿子做同学,十分厚待他。果然那个人就是富弼,长大以后成了宰相。此外吕蒙正还多次推荐常说他坏话的老同学,可见他心胸开阔,唯才是用,且独具识人的眼光。

《破窑赋》是北宋初期宰相吕蒙正的诗作,也称作寒窑赋,他早年中举前生活在破窑里,他创作此赋是为了规劝太子,写了自己从贫苦到富贵的经历,并加以历史上诸位名人坎坷起伏的命运,来向太子诉说一种人生的自然规律。吕蒙正出生贫苦人家,因此深知穷人的困苦,从而发奋读书,金榜题名后为官清廉爱民,是个贤相。年轻时他在破窑中苦读,直到后来做了宰相,他深知人情冷暖与人心宠辱,因此特意作了此赋。因为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极深,所以有不少人认为吕蒙正的思想主张过于消极饱受,因此他有很大一部分著作都已失传,而这首赋被看做他的经典佳作。

据悉当年吕蒙正三次入相,作为太子的老师,由于太子年少气盛、目中无人,又没有太傅敢当面教训太子,于是吕蒙正决定写此文来告诫太子。这篇诗赋虽然篇目不长,但字字皆精髓,内含大智慧,明智的太子一读便理会了吕蒙正的深意和良苦用心,传闻太子在读过以后,还一改往常的面貌,变得虚心受教了。破窑赋中吕蒙正写出了人生命运的多变以及天地自然自有其循环规律,全篇内容讲述了自己从凄凉的境况一步步走到如今的富贵之位,还举了很多自古以来历史名人们命运多舛的磨难与经历,通过事实来叙述其中的道理,证实世界上人生路途遭遇起起落落是难免的,以此来警示太子。

吕蒙正是北宋的一代贤相,三次为相是对他能力的认同,也是对吕蒙正的品格的肯定。同时代或后世对他的评价也大多集中于对他品格的赞扬,比如“宽厚”、“气量”、“质厚宽简”等。吕蒙正的品格中被赞扬最多的要属他的度量。有个故事说,吕蒙正刚当上副宰相的头一次上朝,就被人指着说:“这小子也可以当副宰相?”而他却假装没听到,还制止了想要帮自己出头的官员。下朝后,吕蒙正还劝那些还是愤愤不平的官员,说“一旦知道了那个人的名字,我就会终身都忘不掉;那还不如不知道他的名字,不问又有什么损失呢?”

吕蒙正的度量,是很好地印证了“宰相肚里能撑船”这句话。所以当时的皇帝宋太宗赵匡义就才曾经说过“蒙正气量,我不如”。不过身为宰相,不能只靠度量服人,更重要的是能力。吕蒙正有一特长就是,知人善用。宋太宗说不如吕蒙正,就是因为他推荐了一个官员来出使辽国,而且被皇帝两次否决了还是依然坚持,而结果证明他的眼光是正确的,比皇帝要好。此外,据说富言曾经做过吕蒙正的宾客,他让其见了自己的十几岁的儿子。吕蒙正见了惊讶地说,这个儿子以后名位会和他一样,而功勋甚至会超过他。的确如此,这个儿子就是后来也官至宰相的富弼。此外吕蒙正也举人不避亲,不过他推荐的不是儿子而是侄子,因为他认为自己的几个儿子都不成器,但这个侄子有宰相之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明世宗统治的嘉靖年间有何表现?他在位多少年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明世宗嘉靖帝是明朝的第十一位皇帝,名叫朱厚熜。朱厚熜公元1507年出生于湖广布政司安陆州。朱厚熜是兴献王朱祐杬的第二个儿子,而朱祐杬是明宪宗朱见深的第四个儿子,也就是说朱厚熜是朱见深的孙子。朱厚熜年幼的时候就非常聪敏,父亲教他读诗几次后,就能准确的背诵下来。长大一些后,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习了许多修身齐

  • 虞允文是谁?他一介书生是如何做到退敌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如果不是对历史有着足够深厚了解,估计没有几个人能说出虞允文是何许人也。那虞允文到底是什么人呢,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怎样的位置呢?虞允文是宋朝名臣,是一代文人志士。他最卓著的功勋当属率兵抵抗金军入侵,取得了采石大捷。随着南宋日渐衰败,金兵屡屡来犯。金兵在完颜亮的带领下,一路向南挺进,直逼南宋腹地。驻守淮

  • 张居正在些方面进行改革?具体的内容有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张居正是明朝著名的宰相之一。张居正是湖北荆州人,生于嘉靖四年,卒于万历十年,共享年58岁。张居正是明朝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改革家,他辅佐明神宗实行的万历新政在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张居正自幼聪明好学,在他23岁的时候,进京参加科举考试,取得进士,得以入朝为官。在明神宗登基后,张居正受李太后的

  • 汉灵帝即位后宦官谁弄权?汉灵帝为何会卖官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汉灵帝继位之后并没有独揽大权,因为当时汉灵帝他的年龄也只有十几岁,在政治上面的大权差不多全都落在了窦氏的手中。并不是汉灵帝不想让自己去掌握朝政,实在是他那个时候并不懂得怎样料理国事,于是窦氏和她身边的一些亲信们,就一直掌管着朝政。以此同时,朝中宦官也在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利在宫中横行霸道。汉灵帝即位后宦

  • 康熙皇帝为何特别重视苏麻喇姑?其中有何隐情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顺治十二年(1655)天花肆虐,皇室中凡是没有出过天花的成员全到紫禁城外避痘,后来的清圣祖康熙、当时1岁多的皇子玄烨也到宫外的一处宅第避痘。从此直到年幼的康熙出痘痊愈返回皇宫,其间无论刮风下雪,苏麻喇姑每天骑马往返皇宫和玄烨避痘所之间,充当玄烨的启蒙老师,手把手教导他写满文,还教育他为人处事的道理。

  • 苏麻喇姑一生两大怪癖是什么?苏麻喇姑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苏麻喇姑生平有两大“怪癖”,一是不洗澡。说是不洗澡也不对,她每年除夕会洗一次澡,但是这个澡不是盆浴也不是淋浴,而是取少量的水,简单擦洗一下身体,然后把用过的脏水喝掉。苏麻喇姑的沐浴习惯看起来似乎很怪异,甚至是不卫生。其实这个习惯的养成是跟她的生活背景紧密相关的,苏麻喇姑出生于牧民家庭,草原上的水资源

  • 纪晓岚的故居是什么样的?纪晓岚有几个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因为相关电视剧的持续热播,使纪晓岚这个人物众所周知,但是电视剧毕竟是有编剧创作的众多成分,使得大众对于历史中的纪晓岚的真实形象和性情的了解依然有限。《我的先祖纪晓岚》的作者名叫柳溪,是一位年迈的作家,也是纪晓岚的后代。此书是纪实类的文学作品,柳溪自小就搜集了众多关于祖先纪晓岚的真实资料,写得此书,所

  • 揭秘:为什么说董鄂妃的葬礼是绝无仅有的国葬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董鄂妃深受顺治宠爱,并很快怀孕了。顺治十四年(1657),她于承乾宫中产下一个男婴,这是顺治的皇四子。董鄂妃本来就受宠,此时又生了一个儿子,对于很多人来说,她就是一个威胁。而且,顺治一直对皇后不满,早就想废皇后改立董鄂妃为后,只是苦于找不到理由。孝庄太后将一切看在眼里,她虽然也喜欢董鄂妃的贤淑,但是

  • 董鄂妃身世大揭秘 为什么说董鄂妃身世是个谜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董鄂妃可说是一位谜一样的女子,这谜首先源于她的身世。根据清正史记载,董鄂妃是内大臣鄂硕的女儿。因为董鄂妃的缘故,鄂硕死时被追封为侯爵,皇帝辍朝五日。这一说法还有顺治的《御制董鄂后行状》可证明,顺治写道:“后董鄂氏,满洲人也。父,内大臣鄂硕……年十八,以德选入掖庭,婉静循礼,声誉日闻,为圣皇太后所嘉誉

  • 揭秘:乾隆皇后乌喇那拉氏的葬礼为何如此寒酸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乾隆三十年(1765)正月,乾隆第四次南巡,皇后乌喇那拉氏和一众妃子都在随行之列。南巡之初,一切正常,途中乾隆还为乌喇那拉氏庆祝了她的48岁生日。闰二月十八日,南巡队伍来到了杭州,在美丽的蕉石鸣琴(清西湖十八景之一)处吃早餐。当时,乾隆还赐了许多膳品给乌喇那拉氏。可是到了吃晚饭时,陪皇帝一起用餐的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