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商鞅对秦国的贡献巨大却被车裂,他到底做错了什么?

商鞅对秦国的贡献巨大却被车裂,他到底做错了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635 更新时间:2024/1/25 22:12:27

在战国变法中,最重要的便是商鞅变法,其影响极为深远,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

秦献公病逝之后,秦孝公继位,然而此时的秦国已十分弱小,甚至被后旗的魏国夺走河西之地数百年。曾经的春秋五霸之一如今沦落至此,如若继续这样下去,秦国怕是只有灭国。秦孝公自然不愿祖宗基业毁于自己手里,于是广纳贤才,并颁布了招贤令,对天下有才之士许诺“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如此有吸引力的许诺自然触动了很多能人志士,当然,其中包括当时在魏国郁郁不得志的商鞅。

当时的商鞅只是魏国丞相公叔痤的一个门客,公叔痤很是欣赏商鞅的才干,多次向魏王举荐,但魏王只封他为中庶子,一身才华无处可施,这让商鞅非常郁闷。后来公叔痤病重,魏王前来探望,公叔痤便最后一次向魏王举荐了商鞅,但这次举荐和以往的举荐不同,公叔痤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作为丞相自然也了解魏王的性格,便告诉魏王,如果不用商鞅,那便杀了他,否则他去往别国将后患无穷。

然而魏王并没有将公叔痤的话放在心上,只觉得公叔痤病重说了胡话,一个商鞅没多大威胁。后来公叔痤对商鞅说魏王要杀他,让他走。本来商鞅就在魏国壮志难酬,但碍于公叔痤的看重,还一直举荐自己,自己若是走了这份人情不好还。这下公叔痤都放话让他走了,他便去了秦国大展才华。在秦孝公的支持下施行变法,一改秦国当年“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境地,更是为后来秦始皇的大一统打下了基础。

后来秦孝公去世,太子嬴驷继位便将商鞅处以车裂酷刑,虽然如此,秦惠文王却依旧是认可商鞅依法治国这个观点的。那么秦惠文王为什么要车裂为秦国立下不朽功勋的商鞅呢?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一书中写道:令行期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数千。于是太子犯法。君嗣也,不可施行。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

我们通过这段记载可以了解到,商鞅变法虽然受底层百姓欢迎,但触动了贵族阶级的利益,就连太子都触犯了新法。但是太子是储君,直接关系到秦国的未来,不能对他用刑。那怎么办呢?“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没有将太子教好,老师也有罪。太子不能受身体上的处罚,同时又要让新法有威信,便处罚了太子的老师公子虔和公孙贾。公子虔被处以齁刑(割掉鼻子);公孙贾被处以黥刑(在脸上刻字)。

我们知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岂敢毁伤”这句话古人很重视,他们很爱惜自己的面部,因为面部的刑罚是一辈子的耻辱,受这些刑罚的人也会被别人看不起。公子虔当时对着太后说:若是我做错了,你可以砍我的一条手臂,砍我一条腿,但是你为什么要割掉我的鼻子。商鞅处决公子虔和公孙贾自然也得罪了作为太子的嬴驷。

这三个人可都不是平常人,嬴驷是储君,后来的秦惠文王;公子虔是秦孝公的兄长、秦惠文王的伯父,是王室成员;公孙贾是旧贵族成员。商鞅这不仅仅是不给嬴驷面子,更是不给秦国王室和旧贵族面子。

他变法的核心内容是集权,削弱旧贵族的势力而强化王权,动摇了贵族的王权势力,因而得罪了不少王孙贵族。虽然孝公重用你,可你只是一个商君,如何与王孙贵族抗衡。得罪了他们,你的命运就已经被注定了。

所以商鞅的结局我们可想而知。秦孝公去世后,商鞅失去了最大的靠山。嬴驷继位后,公子虔和公孙贾便告商鞅谋反。毕竟商鞅的变法很得民心,他也因此成了秦国家喻户晓的人物,许多地方的百姓甚至“只知商君而不知秦王”;又有秦孝公给的封地,手里还有重权。嬴驷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自然要除掉他。而且在他年幼时,商鞅又重刑惩罚了他的两位老师,一位还是他伯父,自小看着他长大的人,这让他一直怀恨在心。于是就以“欲反”的罪名处死了商鞅,其家眷也被诛杀。

商鞅当年的一个决定不仅将自己与旧贵族的矛盾推向顶峰,更是得罪了后来的秦惠文王,所以他必死无疑。虽然商鞅被车裂,但守旧派想要的结果却并没有出现,新法继续推行,旧贵族的势力逐渐削弱,大量靠军功晋升的新地主成为了秦国的主要势力。也幸得秦惠文王是一个英明的人,避免了像吴起死后楚国那样的境况。商鞅虽死,新法不死,这也算是对死去的商鞅最大的慰藉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朱瞻墡有多厉害?他为什么被称为“最强皇叔”?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朱瞻墡是明朝宗室,明仁宗朱高炽的第五子,他虽然一辈子没当过皇帝,但却干了不少皇帝干的事情。在他的晚年,明英宗对其礼遇有加,就连明英宗都不再自持皇帝的身份,而是以侄子的身份面对朱瞻墡,不少人称朱瞻墡为最牛皇叔。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朱瞻墡乃是明宣宗朱瞻基的亲弟弟,不是

  • 康熙皇帝是怎样平定三番的?又怎样平定吴三桂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南明政权灭亡的那年,清顺治帝已经病死,他的儿子玄烨(yè)即位,这就是清圣祖,也叫“康熙帝”。 康熙帝亲自执政后,大力整顿朝政,奖励生产,惩办贪污,使新建立的清王朝渐渐强盛起来。当时,南明政权虽然已经灭亡。但是南方有3个藩王却叫康熙帝十分担心。 这3个藩王本来是投降清朝的明军将领,一个是引清兵进关的

  • 乾隆为何不杀贪污索贿的宠臣李侍尧?有何隐情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对啮噬国基的人,皇帝虽然很生气乃至生出杀气,内心却对他们有感情,常常放一马。这一点,和他们用强硬手段对付“谋反”的人是有些不同的。乾隆对李侍尧就是一例。据说,云贵总督李侍尧贪污索贿一案败露后,经钦差大臣和珅初审,定为“斩监候,秋后处决”,但大学士、九卿奉旨核议时,认为应从重,改为即行斩决。覆审报告送

  • 刘禹锡的诗作有哪些?为什么刘禹锡被称为“诗豪”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刘禹锡(七七二年出生,八四二年去世),字梦得,号“庐山人”。又称“刘宾客”或“刘梦得”汉族人,唐朝彭城人(今天的江苏苏州人),唐朝中期著名的诗人,哲学家,文学家。代表作品有《乌衣巷》、《秋词》、《竹枝》、《浪淘沙》、《杨柳枝》(一)、《西塞山怀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被后世人尊称为“诗豪

  • 成康之治指的是哪两位君王?成康之治出现的意义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的成康之治指的是哪两位君王?成康之治,是我国有史可查的第一个太平盛世。指的是我国西周初年的两位君王——周成王姬诵和他的儿子周康王姬钊统治的时期。周成王姬诵,是西周的第二位君主,周武王姬发的儿子。周武王去世,他继承王位的时候尚年幼。曾由他的叔父周公姬旦辅政多年。周公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 刘禹锡是什么家?刘禹锡永贞革新是如何进行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盛唐时期经济发达,民风开放,这一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不管是军事经济还是文化都数一数二,多产诗人也是这个时代的特点,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都是代表人物,留下了千百篇诗作,为后人带来宝贵的文化遗产。以《陋室铭》闻名的刘禹锡与白居易并称“刘白”,是唐代时期的著名诗人。高山流水知音难觅,在文坛上刘

  • 商朝盘庚迁殷的故事讲什么?盘庚迁殷的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盘庚迁殷的故事发生在公元前1300年左右。盘庚是商朝的第二十位君主,也是一位才能比较出众的政治家。他刚刚继位的时候,商朝的内部局势十分混乱,爆发了所谓的“九世之乱”,列王之间为了争夺商朝的王位你死我活。为了躲避天灾人祸,盘庚决定把读成迁到殷。但是原来的都城奄,商族人民已经居住了很长时间,因此无论是那

  • 戴梓制造出了那些火器?是什么冤案改变了他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提到火器的发展,就必然会想到火器制造家戴梓。戴梓出生于清朝顺治年间。他出生在一个官吏的家庭,从小就表现出来了多方面的天赋。再加上父亲从小带给他的影响,使得戴梓从小就喜欢摆弄和机械有关的东西。在他还很小的时候就能制造出多种类型的火器。戴梓小时候的经历为他长大后主要从事火器制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对戴

  • 蒙毅为何被秦二世杀死?玉漱公主是真实人物吗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蒙毅,为秦始皇宠爱之大臣。其祖先为齐人,祖父是秦朝名将蒙骜,曾侍奉昭襄王并担任上卿之职。其父蒙武,亦是秦国大将,攻打楚国并大败之。蒙恬是蒙毅之兄长,为秦国将领,大败齐国。其兄弟二人戎马一生,为秦立下汗马功劳。蒙毅与兄长蒙恬二人可谓一文一武,蒙恬一直在外打仗掌管军事,受到秦始皇的信任,为秦国大将。蒙毅

  • 克伦威尔为何进行独裁统治?他对英国有何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克伦威尔是英吉利共和国的“护国公”,出生于1599年,逝世于1658年。虽然他不是国王,但他对英吉利共和国进行独裁统治,俨然是以国王的身份来发号施令。他一生战功赫赫,死后却惨遭挖坟,后又被斩首。克伦威尔的故事被写进了许多著作中,许多电影也以他的故事为背景展开。克伦威尔能在政治舞台上大展身手,有一则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