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隗状:被司马迁记错名字的大秦丞相,他留下了不一般的政绩

隗状:被司马迁记错名字的大秦丞相,他留下了不一般的政绩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007 更新时间:2024/2/29 15:51:45

隗状,战国末期楚国人,秦朝统一天下后,曾担任丞相高位,奉命与王绾共同主持统一度量衡事宜。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你认识多少位古代丞相?又知晓哪些秦代官员?还熟悉多少秦代丞相?也许对于第一个问题,你能给出不少答案。第二个问题,你可能也能想起好几个名字。但说到第三个问题,能浮现在你脑海的秦朝丞相或许就只剩下李斯吕不韦这两位。可在吕不韦之后,李斯之前,秦始皇其实还委任过其他丞相。

一、 被司马迁记错了名字的大秦丞相

秦庄襄王三年(前247)夏,将来左右了中国社会两千年的千古一帝秦始皇终于摆脱了公子身份,成为至少名义上的一国之君。次年,扶持他的吕不韦被立为丞相,成为秦始皇为君近四十年所依赖的第一位丞相。

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秦始皇时期的最后一位丞相,也是自古以来就令人争论不休的名相李斯,走马上任。然而在吕不韦被逼上绝路的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至李斯开始成为众矢之的的始皇帝三十四年(前213)之间,大秦其实至少还有另两位丞相:王绾和隗状。

王绾和隗状在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至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这三年间,到底谁先为相,谁后为相,亦或是两人同时为相,因距今久远而难以考证。但同为这一时期的高官,两人有政坛很多联系。司马迁在记载秦始皇的巡游石刻时也直接将“丞相隗林”和“丞相王绾”并列。不过你也看到了,隗状比王绾惨一些:司马迁写错了他的名字。

二、 隗状短暂但重要的为相生涯

作为大秦的丞相,隗状前有辅助建立大秦的吕不韦,后有巩固封建新制度的李斯。作为承上下的人物,秦始皇也不会允许他是个能力不足的摆设。因而尽管担任丞相之职的时间远没有吕不韦或李斯长,但隗状还是留下了不一般的政绩。

其一,隗状是秦始皇陵修建的主要负责人。秦始皇陵在世界上的地位自不需多说。而从秦始皇的一个念想到面积超过56平方千米的巨型皇陵,隗状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虽然秦始皇陵的修建对于彼时的大秦子民们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隗状在他们眼中或许就是一个冷血无情的“包工头”。但无可否认,秦始皇陵是先祖留给我们的一大宝藏,是中华民族恒久的骄傲。

其二,隗状是秦朝度量衡统一的主要推动者。我们都知道,在秦国时期,商鞅通过统一度量衡等手段极大地发展了秦国国力。而在已一统天下的秦朝,隗状等重臣也深刻认识到了统一度量衡的重要性。

因而在得到秦始皇支持的情况下,隗状主导制定了秦朝的度量衡:一尺为如今的23.1厘米,一石为如今的十升、一斤为如今的16两。且在标准制定后,隗状等又以较快的的速度将新的统一度量衡推广开来。

其三,隗状是秦朝文字、文化统一的重要推动者。虽然无可置疑,秦始皇的最后一位丞相李斯是秦朝文字统一的最重要推动者。但秦始皇的朝廷不是李斯一个人的朝堂。这位大书法家即便写得一手字,若没有其他同僚的认可和配合,也不可能将文字统一落实到位。而支持统一文字的隗状,当年就是这场文化统一运动的重要参与者。

所以当在说到秦代“书同文,车同轨”的时候,我们其实不能简单地认为这是李斯一个人的功绩。事实上,要是没有隗状、王绾等前辈的铺垫和配合,李斯在青史上留下的形象恐怕更加黑暗。

其四,隗状与王绾一道,对秦始皇地位的确立发挥了重要作用。秦始皇的一生,是有起有伏,有明有暗的。他既因焚书坑儒等暴政被指责,也因开创延续近两千年的封建社会被歌颂。而在那个新旧交替的时代,他作为始皇帝的神圣地位的确立,离不开隗状和王绾的付出。

鲁迅曾说:“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李斯能在文学领域压自己的老板秦始皇一头,或许是因为始皇帝确实不那么擅长文学,也有可能是隗状和王绾已经根据秦始皇的思想为他整理出了能够支撑他一人独大的那套“皇帝理论”。秦始皇不屑再搞些舞文弄墨的小把戏,塑造自己的神圣形象。

同时,秦始皇喜欢巡行刻石,并在石刻中宣扬自己的皇恩,这或多或少也有隗状等的手笔。不然,在琅琊石刻里,秦始皇或许也不会将隗状和王绾的大名放在几位同行的皇族之后,李斯之前。

三、 李斯的崛起和对隗状光芒的掩盖

或许“长江后浪推前浪”就是历史发展无法规避的铁律。尽管是吕不韦之后的优秀继任者,留下了不少优秀政绩,隗状终究还是被取代。尤其是在他和王绾一道支持封邦建国而反对郡县制之后,他在秦始皇心中的地位就愈发被李斯占去。

虽然在秦始皇二十九年(前218)至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大秦帝国的丞相具体是谁暂无法考证。但在李斯成为丞相之后,隗状等的名字便明显被渐渐遗忘。人们记得封建时代的丞相鼻祖吕不韦,记得被秦始皇分外信任的李斯,却忘了本是取代吕不韦却被迫承上启下的隗状。太史公甚至都记错人家的名字。如此委屈,对堂堂大秦丞相而言可能就是“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赵高凭什么得到秦始皇的青睐?他为何变成了一个野心家?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秦始皇为什么不杀赵高,秦始皇为什么没看出赵高,被误解的历史人物秦始皇

    赵高,秦朝权宦、丞相,后世对他的印象是导致秦朝灭亡的阉宦,但事实并非如此。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其实这种论调是自东汉以来历代史家的刻意丑化,意在声讨那些祸国乱政的阉患。如果深究的话,历史上真实的赵高,非但不是太监,相反是个文武全才。赵是赵国王族的姓氏,由赵高的姓氏可

  • 历史上项羽的军事才能怎么样?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项羽军事才能很厉害吗,怎么评价项羽的军事才能,真实的项羽有多厉害

    在秦末时期,我国出现了一个被称为千古无二的战神,他就是项羽。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提到勇猛的武将,虽然有些人的答案可能是吕布、关羽、张飞、赵云、秦琼、程咬金、尉迟恭等人。但是,就项羽来说,应该是大家都没有争议的答案了。对于项羽这位猛将

  • 杀了魏延后杨仪为什么要自尽?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魏延与杨仪有什么矛盾,魏延为什么会被马岱杀,杨仪

    诸葛亮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杨仪,字威公,襄阳人,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大臣。当初魏延不被诸葛亮所信任,后来杨仪派出马岱杀了魏延。奇怪的是杨仪杀了魏延之后,不但没有得到嘉奖,反而最后选择自尽而死,这又是为什

  • 历史上秦始皇的死因是什么?是被人所害吗?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秦始皇真相,秦王是被谁杀死的,秦始皇到底死没死

    秦始皇是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秦王朝的始皇帝。我爱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关于秦始皇去世,《史记·秦始皇本纪》当中仅有“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短短几个字,然而他去世的过程却显然不是如此简单,从平原渡口病倒到沙丘平台病逝,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秦始皇的真正死因究竟如

  • 刘弘为什么会被大臣废黜?他短暂的一生存在哪些争议?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目的,汉少帝被何人废黜

    西汉开国初期,有两位被历史遗忘的皇帝,他们不仅政治生涯处处受限,连寿命也十分短暂,他们便是西汉前少帝刘恭和西汉后少帝刘弘。下面为大家着重介绍一下西汉后少帝刘弘的故事。刘弘,原名刘山,在接任刘不疑的常山王之位后,改名刘义,是汉惠帝刘盈之子。西汉前少帝刘恭知道自己的生母是被吕后毒害的,便扬言长大后要报复

  • 羊曼:东晋最真诚的大臣,最后被叛军杀害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大臣职位表,领侍卫内大臣,表达真诚感谢的话

    他出身名门、少有名气,一生真诚待人,最后惨遭叛军杀害,令人惋惜!此人就是东晋大臣羊曼,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来说说他的生平经历,感兴趣的小伙伴一起来看看吧!羊曼出身官宦之家,父亲是西晋太守,其弟羊聃也在朝为官,他还是太傅羊祜哥哥的孙子,羊祜是东汉著名才女蔡文姬的外甥,所以算是名门之家了,羊曼的儿子后来还

  • 胤禩在老四胤禛继位之后的下场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胤礽最后结局,胤礽二次被废,皇十四子胤禵结局

    众所周知,“九子夺嫡”之结果是皇四子胤禛胜出,成功继承了皇位。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胤禩,是康熙皇帝第八子(未序齿除外),她的母亲是良妃卫氏,在康熙三十九时,仅有两人被册为嫔,其中一个就是已经年老色衰的卫氏。为什么年老色衰的卫氏可以受到册封,因为胤禩很受康熙宠爱,康熙三十七

  • 历史上的外交家子贡是什么形象?一生有何作为?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对子贡的评价,子贡的外交智慧,子贡是一个怎样的人

    子贡,(前520~前456)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他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众所周知,据《史记》记载,孔子门下有弟子三千,其中精通孔子所推崇的六艺的有七十二人,被称为“七十二贤人”。并且还有十位最为杰出的弟子,号称“孔门十哲”。而我们今天要讲到的子贡,正是被孔子

  • 宋孝宗赵眘有何人生经历?宋孝宗赵眘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宋朝赵吉简历,宋孝宗禅位,宋度宗赵禥怎么读

    北宋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赵昚出生。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6岁的赵伯琮幸运地被失去生育能力的高宗选中,育于宫中。绍兴三十年(公元1160年)二月二十四日,赵昚被立为皇子,改名玮。二十五日,下诏。二十七日,授为宁国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进封为建王。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

  • 揭秘:退位后的宋高宗赵构过着怎样的晚年生活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宋高宗下一个皇帝,赵构为什么能建立南宋,历史上赵构的真实评价

    赵构退位后,自称不再问朝政,其实也干预一些政事。有一天,他去灵隐寺冷泉亭喝茶,有个行者对他照料得很殷勤,他打量了一番行者说:“我看你的样子不像个行者。”行者哭着诉说道:“我本是一个郡守,因为得罪了监司,被诬陷降罪,罚为庶人。为了糊口,得来此处投亲,干此贱活。”赵构当即说:“我明天替你去向皇帝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