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文帝是怎样的皇帝?宋文帝为何杀有功之臣

宋文帝是怎样的皇帝?宋文帝为何杀有功之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676 更新时间:2023/12/15 19:59:20

做局者出于做局的需要,是不能选择自己同伴的。很多时候,也需要与狼共舞。但是,也必须看到,这只是权宜之计,绝对不可与狼永远共舞。因为狼毕竟是狼,总要吃人的。无论你是否有恩于他,还是他有恩于你。这里的狼,指的是有可能威胁你成功的人。对于这种人,可以一朝一夕共处,但是,你一定不要被假象迷惑,不仅要防,还要找机会除掉他。

刘义隆也曾诛杀“功臣”,这些功臣还是杀掉他的哥哥宋少帝帮他即位的。但是,宋文帝也借此看出了他们的狼性了,所以,就杀掉了这些可能再次废弑皇帝的人,这不失为英明之举。当时的史实是,宋少帝刘义符是个荒唐的君主,他不问政事,在宫中开集市做买卖,竟然还亲自卖豆腐。当时权臣徐羡之、谢晦、傅亮就把他杀掉了。杀掉之后,权臣要立时年十七岁的刘义隆为帝。刘义隆的部下劝阻他不要去建康(今南京)继位,以防又被大臣杀害。

但是刘义隆坚决果敢,毅然前往。见到诸权臣之后,号泣不已,哀动左右。刚刚为国家的不幸哭毕,又详细追问自己的哥哥少帝被杀的原由,哭哭啼啼,旁边群臣莫能仰视,傅亮又惊又窘,流汗浃背,口不能言。刘义隆以自己的亲信严兵自卫,乘船直抵建康,即皇帝位,是为宋文帝。

本来,宋文帝的皇位是这几个杀掉皇帝的权臣给的,按理说,应该以高官厚禄报答。如果你这么想,那就大错特错了。这些权臣能杀掉一个皇帝,就能杀掉第二个。今天可以拥立你,明天就可以废杀你。所以,对这些大臣绝对不能心存感激地加以报答,而应该找机会除掉。因为,不管是什么狼,毕竟都是狼,总要吃人的。所幸的是,宋文帝看到了这一点,他决心找机会杀掉这些“功臣”。

宋文帝继位之后,先以高官厚禄稳住几位大臣,任徐羡之为司徒,弘为司空,傅亮加封开府仪同三司,谢晦加封卫将军,檀道济进号征北将军。元嘉二年,徐羡之、傅亮上表归政,文帝假意不应,再三上表才答应。元嘉三年,见时机成熟,宋文帝下诏暴露徐羡之、傅亮、谢晦等数人罪恶,命令有关部门捉拿法办。谢晦的弟弟正在中书省值勤,得知消息慌忙派人通告徐羡之、傅亮二人。徐羡之跑到城郭烧陶的洞子里自己上吊而死。傅亮逃跑途中被堵截,文帝派人诛杀傅亮等人。至此,皇位总算安全了。

这里看似讲的是一个忘恩负义的故事。但是,这个故事却说明了当事人的英明决断。诛杀的那些功臣不是普通的功臣,他们是一群胆敢废杀皇帝的功臣。对于新皇帝而言,这是一群随时可以废杀自己的狼。这时,就绝对不能用传统道德观念来拘泥自己的举措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揭秘:明成祖朱棣造反的真正原因是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棣是唯一反叛成功的,明成祖朱棣设立了,历史上的朱瞻基

    朱棣造反的事件就是历史上的“靖难之役”。1389年,朱元璋驾崩,因为太子朱标早逝,皇位由皇太孙朱允炆世袭。建文帝朱允炆登基后,为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听取大臣齐泰、黄子澄的意见,开始采取“削藩”政策。先帝朱元璋为了抵御外患,巩固疆土,将他的几个儿子分封到各地,成为“藩王”。藩王势力日积月累,成为朱

  • 揭秘:若是不削藩燕王朱棣还会模范反吗?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棣是怎么削藩的,明朝削藩政策,方孝孺

    首先说削藩,如果不削蕃,燕王造反可能性不大,至少短期内肯定不会造反。但是,在其一生内,最终形成类似唐末的藩阵割据则几乎是肯定的。 朱元璋和朱允文立场不同注定对诸王态度不同。前者更在乎得是朱家天下,所以防范的是外姓大臣,对自己的儿子们则给与兵权镇守一方;朱允文则要求自己及子孙后代地位稳固,因此手握兵权

  • 永乐帝朱棣为何要屠杀近3000个无辜的宫女?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榆木川朱棣,朱棣杀了多少宫女,朱棣会杀朱允炆吗

    明成祖朱棣起兵夺取其侄儿朱允炆江山之事实,早已获得了上至史学专家下至平明百姓的一致认同,没有丝毫疑义,也难以再激起普通群众的兴趣。然而,明成祖屠杀宫女之事,却鲜有人知,屠杀宫女的原因,知之者更是少之又少。据统计,明成祖朱棣前前后后一共屠杀了三四千名宫女。那么,他究竟为何要对这么多无辜的宫女痛下杀手呢

  • 永乐年间的郑和下西洋规模有多大?有何意义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1405年,郑和在明成祖朱棣的示意下,开始西洋之旅。通过史料记载得知,自1405年到1433年,郑和共七下西洋。为了增强民族自豪感,郑和下西洋规模非常庞大。根据史料记载,郑和下西洋规模共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船只总数,二是船员人数。关于郑和七下西洋的人数,史料上有过四次明确记载。明朝初年,郑和每一次

  • 揭秘:永乐帝为何不顾朝臣反对执意迁都北京城?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时候 ,定都应天,就是现在的南京。朱元璋晚年曾经有意迁都北方,派太子朱标到北方巡视,回来后,朱标不幸去世,此时朱元璋已到了暮年,也没有多余的精力,迁都的事情自然也就被搁置了。建文帝时期,发生了靖难之役,迁都的问题无从谈起。明成祖即位之后,他宣布以南京为京师,北平为北京。从永乐十五年开

  • 削藩是不是导致建文帝自毁江山的主要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特殊的时期产生了一位特殊的君主,这位特殊的君主又有了一个特殊的结局。这却是真实存在于历史之中的一件特殊案例,那便是建文帝的一生的真实写照,建文帝在度过了短暂的一生后,被后世追封了什么庙号呢?提到建文帝庙号,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建文帝的特殊性的真实反映。首先要了解一下庙号这个名词的定义,也就是什么是庙号?

  • 明成祖朱棣是如何从一介藩王成为一国之君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明成祖朱棣是出生在1360年的人,在明朝他已经是第三任的君王,他是在1402年的时候登上的王位,将年号定为了永乐,因此也有人称呼他为永乐帝。朱棣出生的时候在应天府,很早的时候就被封为了燕王,在朱允炆继位之后,他一直防范着朱棣造反,所以任命了工部侍郎成为了北平布政使,同时还让其他的亲信成为重要官员,让

  • 唐肃宗李亨到底算不算篡位?唐肃宗又是因何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唐肃宗李亨原名李玙,是唐玄宗第三子,唐朝的第七位皇帝,在位时间为756年—762年。下面就来看下李享简介,了解下这个对平安史之乱至关重要却又只是历史上匆匆过客的唐朝皇帝。李亨的生母杨氏是李隆基的姬妾,皇宫之中姬妾的地位是远远比不上太子妃王氏的,而当时王氏没有生育,这使得杨氏不敢独自享受为人母的快乐,

  • “逃跑皇帝”宋高宗赵构是怎样坐稳南宋江山的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赵构(1107年——1187年),字德基,南宋开国皇帝,即宋高宗。宋徽宗第九子,宋钦宗之弟,曾被封为“康王”。说到赵构在逃跑中坐稳江山,那就要从他身边流传的“泥马渡康王”的故事说起,而这个故事有两个不同的版本:第一种版本:赵构当年被金军押着北上去做人质,行至磁州,趁金兵看管不严逃脱了。赵构逃到一座小

  • 朱元璋为何传位给皇孙朱允炆而不传位给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1368年,在朱元璋的带领下,农民起义军最终推翻了元朝长达一百六十年的统治,创立了大明王朝,朱元璋登基为皇帝,成为明朝的第一位皇帝,史称明太祖。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明朝的第二位皇帝并不是朱元璋任何一个儿子,而是他的孙子朱允炆。那么历史上关于朱允炆简介如何,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是如何成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