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时期司马懿是如何斩杀孟达的?真相是什么?

三国时期司马懿是如何斩杀孟达的?真相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945 更新时间:2024/1/17 4:32:38

司马懿是三国时期魏国大臣,出身士族家庭。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唐朝著名诗人杜牧在评价古代名将时,曾表示:“周有齐太公,秦有王翦,两汉有韩信赵充国耿恭虞诩段颎,魏有司马懿,吴有周瑜,蜀有诸葛武侯,晋有羊祜、杜公元凯,梁有韦睿,元魏有崔浩,周有韦孝宽,隋有杨素,国朝有李靖、李勣、裴行俭、郭元振。如此人者,当此一时,其所出计划,皆考古校今,奇秘长远,策先定於内,功后成於外。”其中,就魏国太傅司马懿来说,就成为杜牧心目中的曹魏名将。

当然,受到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影响,司马懿给人一种处处被诸葛亮压制的感觉。对此,在笔者看来,在正史中,虽然司马懿难以战胜诸葛亮,不过,诸葛亮毕竟是武庙十哲之一,司马懿即便无法战胜诸葛亮,这也不能说明司马懿不是一位名将。况且,在面对诸葛亮之外的对手时,司马懿就展现出了高超的指挥的才能。其中,在公元228年平定孟达之乱的时候,司马懿的表现就堪称完美。在这场战役中,司马懿先斩后奏,千里奔袭,斩杀了孟达这位三国名将。

首先,黄初七年(226年)五月,魏文帝曹丕病重。临终时,令司马懿与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征东大将军曹休为辅政大臣。曹叡即位,改封司马懿为舞阳侯。不久之,孙权派兵攻打曹魏,而司马懿因为退敌有功,所以同年十二月,司马懿升任骠骑将军。对于司马懿来说,抵挡东吴的进攻,只是小试牛刀。不久之后,司马懿即将迎来自己的成名之战。太和元年(227年)六月,魏明帝曹叡命司马懿驻扎宛城,加督荆、豫二州。

彼时,孟达担任新城(今湖北房县)太守。魏文帝曹丕去世后,孟达在朝廷失去依靠,蜀丞相诸葛亮即暗中与之通信,图谋叛魏。在汉末三国时期,孟达和吕布一样,都是反复无常之人。孟达原先是刘璋的手下,在益州之战时归降刘备。等到关羽被杀后,孟达又背叛蜀汉,投奔曹魏。现在,因为器重他的曹丕去世,孟达又萌生了背叛曹魏的想法。所以,对于孟达这位名将,和吕布一样,都是反复无常之辈。

在此基础上,诸葛亮恐他言行反复无常,想促他速叛,知魏兴太守申仪和他有矛盾,便派郭模到申仪处诈降,有意泄露其事。孟达闻此泄露,准备马上起兵。在孟达准备起兵的时候,申仪将此事密告司马懿后,司马懿怕他突然发难,给他去信,详为慰解。孟达得信大喜,所以没有立即起兵。由此,非常明显的是,面对孟达这位对手,司马懿先是打起了心理战,通过稳住孟达,从而为自己接下来的行动争取了关键的时间。在写信稳住孟达之后,驻扎在宛城的司马懿暗中率军进讨,诸将见孟达与吴蜀交接,劝司马懿先观而后动。

不过,司马懿则力排众议,认为应该趁着孟达犹豫不决的时候,给他致命一击。如果等到孟达起兵的话,那么诸葛亮也会立即起兵响应,到时局面就不容易收场。所以,司马懿先斩后奏,亲自率军日夜兼程前去讨伐孟达,八天抵达新城城下。在古代历史上,武将先斩后奏的话,往往都会遭到君主的猜忌。不过,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司马懿一旦派人将此事告知曹叡的话,回来至少需要耽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因此,为了能够迅速平定这场叛乱,司马懿不仅先斩后奏,还千里奔袭,仅仅用了8天时间,就来到了孟达所在的新城郡。此前,蜀汉丞相诸葛亮曾告诫孟达加紧防范,孟达写信给诸葛亮认为:“宛城和洛阳相距八百里,离我处一千二百里,上表给天子,来回路程,少需一个月,那时我的城池已修固,诸军都做好了准备。”但是,让孟达想不到的是,司马懿并没有上表魏明帝曹叡就出兵了,并且,司马懿采用了急行军的手段,仅仅用了八天时间就赶到了距离宛城千里之外的新城郡。

众所周知,在古代战争中,兵贵神速,快速的行军,可以出其不意,在心理上震慑对方。当司马懿兵临城下的时候,孟达又写信给诸葛亮,惊叹:“我想要举事,而司马懿八日就兵临城下,何其神速也!” 太和二年(228年)正月,司马懿兵分八路攻城,仅十六天,孟达的外甥邓贤、部将李辅开城投降。对此,在笔者看来,正是因为司马懿大军突然降至,在一定程度上击溃了孟达部下的心理防线,导致孟达的外甥都背叛了他。

最后,在公元263年的魏灭蜀之战中,邓艾偷渡阴平,大军突然来到成都,也让后主刘禅等人非常恐惧,从而促使后主刘禅放弃了抵抗。虽然在新城之战中,孟达这位三国名将没有被司马懿所吓倒,不过,孟达手下的背叛,帮助司马懿迅速攻破城池。在此基础上,魏军入城,擒斩孟达,传首京师,俘获万余人。司马懿回军,仍驻宛城,奖劝农桑,禁止浪费。孟达被杀之后,申仪自生疑虑。当时各郡郡守见司马懿克敌制胜,纷纷奉礼祝贺。司马懿听之任之,并让人向申仪暗示。申仪只好前来祝贺。司马懿乘机将他收捕,送往京师。

司马懿又将孟达余众七千余家迁往幽州。不久之后,蜀将姚静、郑他等率其部属七千余人来降。由此,在新城之战中,司马懿不仅斩杀了孟达,还除掉了同样心怀不轨的申仪,为曹魏有效控制东三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三国时期,东三郡因为处在曹魏、东吴、蜀汉三国的交界地带,各方势力错综复杂。所以,司马懿连续除掉孟达、申仪,无疑巩固了曹魏对于该地区的占据。并且,在斩杀孟达后,蜀将姚静、郑他等率其部属七千余人来降,这从侧面体现出新城之战给予蜀汉的震慑效果。总的来说,在公元228年的新城之战中,司马懿先斩后奏,千里奔袭,平定了孟达之乱,可谓打响了自己的成名之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历代皇帝简介以及历史评价:明世宗朱厚熜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中国开始了长达两千多年的专制制度。皇帝是中国中央政权的突出代表,是政府和社会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权力和荣誉。皇帝自称“朕”,其他人当面直接称皇帝为“陛下”、“圣上”、“万岁”等,私下敬称皇帝为“圣人”、“大家”、“官家”、“至

  • 历代皇帝简介以及历史评价:明穆宗朱载坖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中国开始了长达两千多年的专制制度。皇帝是中国中央政权的突出代表,是政府和社会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权力和荣誉。皇帝自称“朕”,其他人当面直接称皇帝为“陛下”、“圣上”、“万岁”等,私下敬称皇帝为“圣人”、“大家”、“官家”、“至

  • 历代皇帝简介以及历史评价:明光宗朱常洛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中国开始了长达两千多年的专制制度。皇帝是中国中央政权的突出代表,是政府和社会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权力和荣誉。皇帝自称“朕”,其他人当面直接称皇帝为“陛下”、“圣上”、“万岁”等,私下敬称皇帝为“圣人”、“大家”、“官家”、“至

  • 历代皇帝简介以及历史评价:明思宗朱由检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中国开始了长达两千多年的专制制度。皇帝是中国中央政权的突出代表,是政府和社会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权力和荣誉。皇帝自称“朕”,其他人当面直接称皇帝为“陛下”、“圣上”、“万岁”等,私下敬称皇帝为“圣人”、“大家”、“官家”、“至

  • 历史上的唐宋八大家分别是哪些人?为何没有李白?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是一个艺术大发展、大繁荣的时期。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中国的文化非常发达,出现过无数伟大的文学家,同时各个时代,又涌现出他们那个时代的文学特征。汉朝流行赋,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华美的骈文盛行,之后便是我们熟悉的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特征。但这些只是那个时代

  • 张居正死后为何会被抄家?对明朝做了哪些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张居正是明万历年间曾因厉行改革而彪炳史册的一位传奇人物。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张居正改革是中国历上非常有名的改革,但跟其他改革不同的是,张居正的改革是完全一个人在战斗。历史上其他的改革都有皇帝的支持,这是权力来源的合法性,但张居正却没有,那个时候皇帝还小,张居正只能联合太监冯

  • 李世民登基之后是如何对待太子李建成的两个宠妃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武德九年八月初九日,唐高祖李渊退位,李世民即皇帝位,年号贞观。以上问题我爱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大家都知道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顺利夺权,而在父亲李渊“主动退位”后,他正式即位,年号贞观。尽管杀死的是自己的兄弟,甚至是当朝太子,但大部分历史学家对李世民

  • 郭德成是什么身份?他是如何保全自己的?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元末时期,有不少人跟随朱元璋四处征战,他们建功立业帮助朱元璋建立明朝。明朝建立后,为了稳定时局,朱元璋在第一时间论功行赏,诸多将领们纷纷加官进爵,待遇优厚。朱元璋的小舅子郭德成也立了不少战功,但他却仅仅做了一个普通官员,并且在后来朱元璋大肆诛杀功臣时逃过一劫,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在朱元璋还未发迹之时

  • 刘邦为何能吸引那么多有名之士前来投靠他?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刘邦,西汉开国皇帝,史称汉高祖。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刘邦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流氓皇帝,而他的出名一方面是因为建立了大汉帝国,更重要的是,司马迁的《史记》写的文学性实在太棒了。汉武帝用宫刑把司马迁给废了,司马迁就给他祖宗来了个钉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用惟妙惟肖的手法,描绘了刘邦

  • 明朝历史上的三杨指的是谁?都有哪些是非功过?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有三位大臣,他们各有所长,且性格迥异,与常人不大相同。接下来听听我爱历史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历仕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朝的杨士奇、杨荣、杨溥被人并称“三杨”,而将三人同时主政的内阁称为“三杨内阁”。说到“三杨”内阁的历史贡献,我认为应该是功在当时,但罪在千秋,在他们的辅佐下,明朝虽然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