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人物专题>虞诩

虞诩——东汉时期名将

虞诩

虞诩的资料

  中文名:虞诩

  别 名:虞升卿、定安

  国 籍:东汉

  民 族:汉族

  出生地:陈国武平县(今河南鹿邑西北)

  逝世日期:公元137年(东汉永和二年)

  职 业:将领

  主要成就:大破羌人,安定朝歌 治理武都,开通水运,绥聚荒余 阻止邓骘放弃凉州

  代表作品:《请复三郡疏》《荐左雄疏》《上疏谏输义钱》

  官 职:尚书令

  典 故:盘根错节

虞诩的介绍

虞诩(?—137年),字升卿,小字定安。陈国武平县(今鹿邑武平)人

。东汉时期名将。最初被太尉张禹召为郎中,历任朝歌县长、怀县令,平定朝歌叛乱。任武都太守,以增灶计大破羌军,安定一郡,治理武都政绩卓然,深受爱戴。后任司隶校尉、尚书仆射、尚书令等职,为官清正廉明,刚正不阿,多次得罪权贵。一生九次遭到斥责,三次被依法惩处,但他刚正的性格,一直到老都不改变。

永和(136年—141年)初年,虞诩升任尚书令,又因公事免官。朝廷想念他的忠诚,再次征召他,正好虞诩去世了。

虞诩临终时,对儿子虞恭说:“我为朝廷办事,正直无私,自己做的所有事情无愧于心。后悔的是做朝歌县长的时侯杀贼数百人,里面哪能没有冤枉的,到现在二十多年了,家里再没有增加一口人,这是因为我获罪于天的缘故啊!”

有关“虞诩”的历史故事

  • 虞诩的故事:保地安民深谋远虑,弹劾权势直道不屈

    虞诩的故事:保地安民深谋远虑,弹劾权势直道不屈,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虞诩(生卒不详),东汉将领。字升卿。陈国武平(今河南柘城南)人。虞诩智略过人,忠勤国事,直道而行,守志不屈,九谴三罚,不降其节,确实是难得的将才与治才。一、保地安民深谋远虑虞诩的祖父虞经,长期担任郡县狱吏,执法断案,公正平允,

  • 东汉名将虞诩“增灶”退敌:三千人吓退羌族大军

    东汉名将虞诩“增灶”退敌:三千人吓退羌族大军虞诩,字升卿,陈国武平(今河南鹿邑西北))人,东汉名将。安帝时,始为朝歌(今河南汤阴西南)长,后任武都太守。顺帝时,官至尚书仆射。虞诩祖父虞经,长期担任郡县狱吏,执法断案,公正平允,且心存宽恕。每到冬月上报案卷,他往往哭泣流泪。他曾

  • 虞诩生平简介

    虞诩(?—137年),字降卿,小字定安。陈国武仄县(古鹿邑武仄)人。东汉时代名臣。最后被太尉张禹召为郎中,历任晨歌县少、怀县令,仄定晨歌兵变。任武皆太守,以删灶计年夜破羌军,太平一郡,管理武皆政绩卓然,深受恋慕。前任司隶校尉、尚书仆射、尚书令等职,为民浑正廉正,坚毅刚烈没有阿,屡次患上功显贵。一辈子

  • 东汉风云:虞诩反对弃凉州,朝歌平贼有计谋

    是时,独叛羌未服,屡扰西陲,羌豪滇零进寇褒中。汉中太守郑勤移兵驻防。汉廷因任尚久戍无功传旨召归,令率吏民还屯长安。谒者庞参复致书邓骘,谓宜徙边郡难民,入居三辅。邓骘颇以为然,且欲弃去凉州,专戍朔方。因召公卿等会议,公卿等尚有异辞,邓骘慨然道:“譬如敝衣已破,并二为一,尚可完补;若非如此办法,恐两不可

  • 东汉风云:羌寇不绝边警频闻,虞诩用兵羌人上当

    话说邓太后为母服丧,逾年乃毕,复因天时久旱,亲幸洛阳狱录囚,理出死罪者三十六人,余罪者八十人,方才还宫。至永初七年(公元113年)正月,率命妇等往谒宗庙,与汉安帝交献亲荐,礼毕乃还宫,诏省时物二十三种。古礼:“天子入祭宗庙,与后并献。”此时皇后尚未册立,所以母子交献如仪。待到安帝二十二岁,方册立贵人

  • 东汉风云:虞诩一言三公免职,朱伥上表阉人解免

    话说阎太后既徙居离宫,复被陈禅一疏,又将别徙,累得阎太后愁上加愁,悲复增悲。还亏司徒掾周举替她斡旋,对司徒李郃道:“昔瞽瞍尝欲杀舜,舜事瞍愈谨;郑武姜谋杀庄公,庄公誓决黄泉;秦始皇怨母失行,与母隔绝,后来终从颖考叔、茅焦谏议,复修子道;史书传播为美谈。今诸阎新诛,阎太后幽居离宫,若悲愁生疾,一旦不讳

  • 东汉名臣虞诩生平 虞诩子女 虞诩结局 虞诩如何平定羌族叛乱

    西汉帝国给人的感觉是完美的,一路高歌猛进,步伐坚定而有力;东汉帝国则颇多缺憾,前后几番波折,显得扰乱不定。总体而言,东汉帝国定都洛阳直至禅让于曹魏,历经近二百年,大概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由光武中兴至和帝,约八十年,这是东汉不断发展开拓的时期,西羌虽然不时扰动,却也并无大碍;第二阶段由殇帝至灵帝,

  • 东汉名将虞诩的子女 历史上对虞诩的评价

    虞诩虞诩是东汉时期著名将领,曾在平定朝歌叛乱、增灶计大破羌军等方面贡献卓越,他治理武都、开通水运、绥聚荒余,组织邓骘放弃凉州。一生宦海沉浮,尽管多次被斥责、惩罚都刚正不阿,直至公元141年去世。虞诩的子女儿子虞凯,在虞诩被陷害时为其伸冤。儿子虞恭,东汉官员,上党太守。虞诩临终时,对虞恭说:&ldqu

  • 虞诩是怎样打败羌兵的?训练士兵的方法?如何维护武都郡的安定?

    东汉安帝刘祜的元初年间(du114年—119年),西南方的羌人发动武装起义,进攻汉朝的城zhi池,汉安帝派任尚为中郎将,到与羌人交界的地方去驻守。歌县县长虞诩对任尚建议说:“兵法上说:‘弱不攻强,走不逐飞’。这是不变的道理。我们和羌兵打仗,羌兵骑马,一天能跑几百里路,来得快,去得也快,我们用步兵追击

  • 贤·言 | 范晔《后汉书·虞诩传》——7月11日

    《贤·言》总第1844期/《贤人贤言》第92期第2344期青岛九中品牌推荐邀您共赏

  • 古代名人智慧:虞诩进军增灶吓追兵

    时光不会辜负读书的你——战国中期孙膑是用进军减灶之计诱庞涓独军深入,东汉时期,虞诩却用进军增灶之计吓退了尾追的羌兵。东汉安帝永初年间(公元107——113年),西方羌人造反,都守邓骘欲弃城而逃,遭到身为郎中将的虞诩斥责,邓骘由此怀恨在心,找个机会把他降为朝歌长吏。哪知这下正为虞谢创造了表现才能的机会

  • 中国古代百将传系列,东汉虞诩

    虞诩,字升卿,陈国武平人,初在太尉李脩充当郎中,永初四年,羌豪叛乱,侵扰破坏并州、凉州,大将军邓骘因为军队服役正费钱粮,事情不堪向前看,打算放弃凉州,集中力量对付北方的边患。于是他召集公卿进行商议。邓骘说:“这就好比是破衣服,牺牲其中的一件去补另一件,还能得到一件整衣,不然的话,就两件全都不保了。”

  • 不遇盘根错节,哪识刀斧之利:让东汉得以续命的名臣虞诩

    一东汉汉安帝四年(公元110年)大汉帝国西北边境匈奴猖獗,严重威胁到帝国安定团结的大好政治局面。时任大将军邓骘,面对匈奴人疯狂进犯,无计可施,打算彻底放弃凉州(今甘肃武威),将边境之民全部内迁至“三辅”之内。所谓“三辅”,就是指旧时西汉都城长安一带,也就是今天陕西省西安一带。决定放弃凉州,这也是迫不

  • 孙膑:我人多减灶,虞诩:我人少增灶,庞涓羌人:玩战术的心真脏

    影视剧中的孙膑为将帅者,不可墨守成规,需要因时因地制宜,灵活变通,才有可能取得胜利。战国时期的孙膑、东汉时期的虞诩,分别使用减灶、增灶的方式,迷惑了敌人,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一、孙膑减灶诱敌“围魏救赵”是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孙膑创造的一次经典战例,为后世所熟知。在这次战役中,孙膑巧妙地利用逐日减少齐军将

  • 东汉的治边第一功臣文武虞诩 力保河西美名传!

    东汉功臣:力保河西走廊,功德千载,力挫邓大将军,直唱反调公元110年,羌族民变。并州,凉州被攻陷,被掳掠。而且势头越来越猛,不加以压制的话,恐怕会连锁反应,引起朝廷震荡。大将军邓骘下令,北方军情已经万分紧急,这会儿还要分散兵力去对付羌人的话,说不定两头不保。他在开公卿大会时,还特地说了个通俗的比方,

  • 虞诩一生有哪些功绩?为何遭受九贬三刑?

    虞诩一生有哪些功绩?为何遭受九贬三刑?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战国时期,军事家孙膑与魏军交战时故意示弱,一边退兵一边减灶,头一天有10万人的饭灶,第二天有5万人饭灶,第三天只剩下3万人饭灶,通过减灶的方法表明自己胆小怯战,从而诱敌深入,大败魏军。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减灶诱敌

  • 赤亭之战中 虞诩是如何做到三千人击败羌叛数万人的

    虞诩,字升卿,陈国武平(今河南省鹿邑西北)人,东汉名将。安帝时,始为朝歌(今河南省汤阴西南)长,后任怀县县令、武都太守。顺帝时,官至司隶校尉、尚书仆射、尚书令等职。虞诩一生刚正、忠直,他指挥的平定羌人叛乱之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他被邓绥认为有将帅之略,东汉时期兵不厌诈最好诠释者,率领三千人屡

  • 东汉名将虞诩“增灶”退敌:三千人吓退羌族大军(赤亭之战)

    虞诩,字升卿,陈国武平(今河南鹿邑西北))人,东汉名将。安帝时,始为朝歌(今河南汤阴西南)长,后任武都太守。顺帝时,官至尚书仆射。虞诩祖父虞经,长期担任郡县狱吏,执法断案,公正平允,且心存宽恕。每到冬月上报案卷,他往往哭泣流泪。他曾对人说:“东海于公高为里门,而其子定国卒至丞相。吾决狱六十年矣,虽不

  • 东汉名将虞诩简介 东汉名将虞诩怎么死的

    虞诩(?—137年),字升卿,小字定安。陈国武平县(今鹿邑武平)人 。东汉时期名将。最初被太尉张禹召为郎中,历任朝歌县长、怀县令,平定朝歌叛乱。任武都太守,以增灶计大破羌军,安定一郡,治理武都政绩卓然,深受爱戴。后任司隶校尉、尚书仆射、尚书令等职,为官清正廉明,刚正不阿,多次得罪权贵。一生九次遭到斥

  • 虞诩简介 东汉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尚书令虞诩生平

    虞诩(?~137),东汉名将。字升卿。武平(今河南鹿邑西北)人。长于谋略,初任太尉府郎中。汉安帝永初四年(110),羌人攻掠并州、凉州,大将军邓骘等欲弃凉州专保北方,被虞诩劝阻。后受命为朝歌长,镇压当地农民起义。元初二年(115)秋,羌人复起,大败汉兵。虞诩针对羌骑行动快速的特点,献计改编汉军,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