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永乐帝朱棣:他生于皇家却遭皇帝削藩而被迫造反

永乐帝朱棣:他生于皇家却遭皇帝削藩而被迫造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549 更新时间:2024/1/16 9:57:31

朱棣,明朝一位传奇的帝王,他生于皇家,但遭皇帝削藩,被迫造反。结果造反成功,成为中华历史上少有的藩王造反成功称帝的案例。而正是这样一位名不正、言不顺的皇帝,创造了大明王朝空前盛世。死后庙号“成祖”,和开国皇帝太祖朱元璋并称“明朝二祖”。他的一生到底有哪些传奇?本章带你看清楚。

首先来说说朱棣是怎样夺得皇位的吧。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按例他怎么都不可能继承皇位。事实也如此,在皇位的第一继承人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把皇位传给了皇长孙朱允炆。对于这件事,其实朱棣是有想法的。因为朱标虽然死了,但是其他皇子还可以继位,而朱棣就是其他皇子中最年长的。而且朱棣受封燕王,坐镇北方,手握重兵,连朱元璋自己都经常说朱棣是最像他的。然而朱元璋还是把皇位传给了朱允炆。这就给后来的靖难之役埋下了伏笔。朱允炆登基以后,感受到朱棣的威胁,决定削藩。朱棣听到消息一方面继续关注,一方面开始秘密练兵。而他真正决定起兵却是因为一个和尚——道衍。当时起兵条件是非常的凶险的。朱棣只有十万燕兵,而朱允炆有几十万机动部队和强大的国力做保障。所有人都不敢造反,但道衍用三寸不烂之舌及他的规划谋略说服了朱棣。道义上打着清君侧的名义起兵,称作靖难。而这个和尚在后面的战争中扮演着关键先生的角色。但后来史学家感到不解的是这个人成功以后什么都不要,不贪图功名富贵,于是人们纷纷猜测他劝人造反的动机,也是一大奇人!

说也奇怪!一场实力悬殊的战争,结果却出人意外。朱棣是个杰出的军事家,他最喜欢打“运动战”“突击战”从来不按正规出牌。他手下有一支强悍的雇佣军支持他的战术——“朵颜三卫”骑兵。这支骑兵的机动力和攻击力给朱棣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惊喜。

他还有最大战争神器——风沙!朱棣有三次反败为胜的战役都是因为风沙帮助,每次在危急存亡之际,风沙来了,而且都是朱棣顺风,刮得敌军东倒西歪、溃不成军,这不是写玄幻小说,这是明史上记载的。早知是这样的话,朱允炆该后悔没早点去治理一下北方的沙尘暴。

总之,人谋也好,天意也罢,朱棣成功了!然后发生了很多让人侧目的事情。“灭十族”——自古以来,十恶不赦、罪大恶极者诛九族。但是朱棣为了泄愤,把大学士方孝孺灭十族,多出来的一族用他的学生和朋友来顶。“朱允炆消失之谜”——朱允炆失败以后,人不见了?有人说烧死了,有人说逃了,有人说穿越了,嘿嘿。但是从后来朱棣秘密搜查朱允炆来看,他应该是逃了。后来的郑和下西洋就背负着这个使命去的。东厂——没错,东厂是朱棣建立的,在很多电影中东厂都是武功高强的公公掌管的,很坏。实际上他是用来对付大臣的特务机构。

恢复锦衣卫——锦衣卫在朱元璋时期废除过,说他太血腥、太暴力。不过朱棣恢复了,为的是进一步加强君主集权。建立“内阁制”——朱棣为了减轻自己的工作压力,成立内阁,由内阁大臣分担自己的工作,于是后来涌现出著名的内阁首府大臣:如徐阶张居正。造北京——朱棣为了更好防御北方民族,决定迁都北京,于是将原有的北京城加大加固,修了很多宫殿和城墙。现在的北京故宫就是从那个时候逐渐发展过来的。

朱棣在恢复生产,巩固统治的同时,开始了明帝国的对外战争!明帝国有一支无坚不摧的部队,甚至打得蒙古骑兵满地找牙!这就是朱棣一手组建的精锐——“三大营”。三大营包括:五军营、三千营和神机营。五军营是步兵、骑兵混杂的部队,属常规军;三千营是蒙古骑兵组成的突击部队,在战争中执行特殊任务;最厉害的要属神机营,他是一支科技部队,神机营装备的是火器,他在战争起着特殊的战略作用,也是当时世界上最早的一支火器部队。难怪连蒙古铁骑都害怕呢!

凭着这支部队,朱棣五征漠北,使鞑靼称臣,蒙古北遁,从此北境安宁;南征安南,越南并入明土,封沐晟为定远王(死后追赠),金庸《鹿鼎记》里的沐王府就是他的后代呢;在望海埚击败倭寇;派郑和下西洋,宣扬大明威德,和他国外交、贸易、通商,史称“郑和七下西洋”。同时还有个目的:找朱允炆。可惜没找到,这个历史悬疑就只有等待后人来解开了。郑和下西洋比西方的大航海时代还早半个世纪呢。可惜郑和的目的不是发现新大陆。看来中华大地的历史渊源决定了他不具有侵略性!欧洲的崛起改变了世界的格局。中华历史到了清朝末年的时候,早已落后欧洲一大截了,难怪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真是此一时彼一时。

不过在当时,明帝国的强盛吸引了很多国家来中国朝拜。建立外交的就有近百个。史称“万国来朝”。朱棣还有一大壮举:下令编撰《永乐大典》,这是一部文化科学的百科全书,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唐太宗的贞观之治给当时的唐朝带来了哪些变化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经济1.经济政策经济上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使农民有可能安定生产,耕作有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重视农业,减轻农民赋税劳役。“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2.商业发达中国封建王朝历来的经济特征是“重农抑商”,商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相当低。再有“士农工

  • 唐太宗的战略思想是什么?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唐太宗地缘战略思想,是唐太宗关于地缘战略问题的理性认识,是唐太宗利用唐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地缘关系及其作用法则谋取和维护唐王朝利益的战略思想。唐太宗地缘战略思想是中国古代地缘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不同于西方也不同于现代的独具特色的思想内容。唐太宗在位期间国土广大,边界线绵延曲折,地缘形

  • 如果伍子胥没有遇到孙武他还能否成功报仇?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璀璨若烟花,是一个个传奇的人和事成就了历史的辉煌,可是有时候英雄也是需要搭档的,而如果失去了搭档,历史人物的人生肯定就没有了原本该有的精彩。历史上有很多为了仇恨而奋起图强的人,伍子胥作为其中的代表人物绝对拥有着发言权。伍子胥原本是一个官二代,可惜在古代官二代的安全保证系数不如现在的高,绝对是属于

  • 唐太宗的贞观之治是怎样形成的?其中有何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①成因第一、隋炀帝暴戾无道,再加上三征高句丽耗尽国力却无功而返,激化社会矛盾,导致军阀叛变和农民起义。唐初统治者亲眼看到了农民战争瓦解隋朝的过程,广大农民对封建统治稳定的重要性,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以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恢复经济。第二、因为上述因素,唐太宗确定了“安百姓”、“重人才”

  • 揭秘:孙武为何要斩首吴王的两名妃子?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孙武,字长卿,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乐安人,被后人称为孙子。是我国早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孙武生活的齐国内乱不止,等他去了吴国认识了伍子胥,成为好友,当时吴国的局势也是动荡不安,两人便隐居起来,待机而发。公元前515年,伍子胥在吴王阖闾身边得到重用,吴国渐渐繁荣起来。在伍子胥的推荐下,孙武开

  • 武则天为登基称帝都做过哪些努力?武则天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武则天的谋划和支持下,唐高宗重赏第一个明确支持“废王立武”的五品官员李义府,让很多中层官员看到支持“废王立武”有利可图,于是,便纷纷转向支持立武则天为后,在朝廷上形成了一股“拥武派”,打破了原来元老大臣势力独大的铁板一块的局面,后来元老大臣中的李积也默许了唐高宗“废王立武”的政策。于是在永徽六年,即

  • 武则天为何选在重阳节登基?其中有什么含义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载初元年,即公元690年。这一年的重阳节,武则天废睿宗李旦,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定东都洛阳为神都,史称“武周”。武则天以六十七岁的高龄君临天下,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统女皇帝。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

  • 揭秘:唐玄宗对于安史之乱是怎样进行反击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唐玄宗于同年十一月十四日得知了安禄山反叛的消息,相当震怒。他立即任命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兼任范阳、平卢节度使,防守洛阳,接着任命他的第六子荣王李琬为元帅、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东征。唐玄宗于十一月十五日派使毕思琛往东都洛阳募兵防守。安禄山的大军虽然遇上阻碍,但由于杨国忠的无能,使安禄山于同年十二月十

  • 揭秘:要离是刺客吗?要离为何要刺杀庆忌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刺客要离是春秋时期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刺客之一。传言刺客要离家里住在今无锡鸿山的背面,主要是以打渔为生的,要离身高矮小只有五尺左右,相貌丑陋,但是他一身剑术,武艺极高。刺客要离一生本应该很平凡的过下去,但是他遇到了伍子胥。伍子胥看到吴王忧愁公子庆忌,担心庆忌会威胁到公子光的统治。于是就向公子光推荐了刺

  • 揭秘:三国历史上出身反贼的五大名将都是何人?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俗话说:英雄不问出处。在将星璀璨的汉末三国年间,名将层出不穷,除了一些世家大族或者是豪强出身的名将之外,在多如牛毛的反贼中,也涌现出很多名将,名传后世。评判的标准:1.起兵或者追随他人反抗东汉朝廷;2.在征战过程中打了很多胜仗,得有战绩。No.1 韩遂。韩遂这位老兄是汉末群雄之一,稍晚于黄巾起义,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