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操控大局的袁绍,为什么被董卓捷足先登了?

操控大局的袁绍,为什么被董卓捷足先登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900 更新时间:2024/1/16 10:40:28

操控大局的袁绍,为什么被董卓捷足先登?,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要了解这一段历史之前需要知道几个前提,首先是袁绍的四世三公是怎么来的,以及袁绍的身份问题。其次则是汉灵帝临终的安排是什么,给后来的宫廷内斗带来了什么影响。先来说四世三公的问题,袁绍的家族是汝南袁氏,最早可以追溯到袁良时期。袁良时期袁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家族,但是到了袁良的孙子袁安时,情况就发生了改变。有一个典故叫做袁安困雪,意思是袁安在客居洛阳的时候,洛阳令冒着大雪去看望袁安。结果袁安家里的积雪很深,袁安本人则是在床上瑟瑟发抖。这时候洛阳令就问袁安为什么不寻求亲戚的帮助?袁安说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为什么要去打扰他人?

四世三公

也就是这样袁安靠着自己的品德得到了洛阳令的举荐,正式成为了孝廉。而真正让袁安走向前朝的原因,是在袁安被任命为楚郡太守的时候。当时楚王叛乱,原本是一件小事,但因此牵连了多达数千人,原因不过是地方官员想要借此来积攒成绩,故意将很多蒙冤百姓牵连其中。袁安一到任之后就着手调查,果然是查出四百多家蒙冤者。于是袁安名声大噪,得到了汉明帝的赏识,正式成为了河南尹。而也就是出任河南尹这一段时间之中,袁安的评价是“政令严明,京师肃然,名重朝廷”。

而且在汉明帝去世之后,专门将袁安指名为辅政大臣,此时袁安成为了袁家的第一任三公。加上在汉章帝时期,袁安面对权臣窦宪丝毫不惧,其他人见了就躲的人物,袁安是数次弹劾,也就是这样袁安和皇帝的命运捆绑在了一起。所以等到袁安去世,汉和帝时期已经斗败了窦宪,为了感恩袁家,因此将袁家重用,这也就是袁家四世三公的开始。而袁绍是袁安的玄孙,正好是第五代中的翘楚。

汉灵帝的临终安排

接下来则是有关汉灵帝的问题,汉灵帝有两个儿子。一个是刘辩,一个是刘协。实际上从皇位继承顺序上,刘辩具备合法性。但刘辩有一个问题,首先是刘辩的母亲何太后毒害了刘协的母亲王美人,汉灵帝认为这样的母亲教出来的孩子能有什么好样子。另外刘辩不是皇宫中长大的,汉灵帝很多儿子从小夭折,所以为了保住刘辩故意是将刘辩寄养在了民间的道人家中,因此刘辩多少缺乏天子气质。反观刘协,在王美人被害之后刘协跟随董太后身边,从小被调教的知书达理,一看就是为人君的料。所以刘辩中意刘协,但碍于朝臣的嫡庶问题,只能是犹豫不决。

也就是在汉灵帝的最后一刻,终于是下了决定,那就是让宦官蹇硕扶持刘协登基。之所以是蹇硕,原因是一来蹇硕有兵权,是西园新军的总头目,有时候何进这个大将军也要听蹇硕的。其次蹇硕本来就和何进不对付,是对付外戚的一把好手。而这也就拉开了宦官和何进这个外戚的战争,袁绍也准备登场了。

袁绍的神操作

袁绍家四世三公,而第四代袁家的话事人袁隗还是当时的太傅,所以袁绍其实是袁家人觊觎厚望的人物。这里很奇怪,为什么是袁绍?袁绍不应该是庶出吗?还能得到这般重视?还真不要小瞧了袁绍,袁隗一代三兄弟,老大袁成老二袁隗,最后则是袁逢。而袁绍和袁术正是袁逢的儿子,但袁绍却是袁逢一时兴起和婢女所生,因此袁绍的庶出身份由此而来。但第四代的袁成很早就去世了,而且还没有男丁延续,就这样袁绍被过继去了袁成家,摇身一变成为了袁成一脉的掌舵人,这时候身份也变成了袁成的嫡子。

所以想要谈袁绍的身份,决不能忽视这一点。作为重点培养的对象,袁绍不辱使命。袁绍先是实现了第一步,那就是接近何进。但是刘辩登基之初,何太后掌权,任命了大将军何进以及袁绍的伯父袁隗宫廷辅政,此时袁绍的投靠何进,目的就不简单了。一边是自己的伯父,一边是上司,很显然是别有用心。

实际上袁绍也的确很有野心,在来到何进门下之后就开始不断怂恿何进和宦官之间产生冲突。其实这背后也有着深层次的含义,何进和何太后是受到了中常侍郭胜的帮助成功入朝,从一个屠户成为了皇亲国戚。所以常侍对何进来说是有恩的。而且何太后多次反对何进赶走宦官,也是出于这一份恩情。另外郭胜当时会抬举何进,原因是外戚和宦官内斗好几代,这一次宦官想要自己扶持一个外戚,想必也会排除很多矛盾。(这里提到的十常侍属于郭胜一派,而前面提到的蹇硕虽然是宦官,但利益冲突所以不能同类比较,蹇硕支持刘协,而十常侍以及何进是支持何太后的儿子刘辩的。)

但袁绍靠着一张嘴和头脑,鼓吹多年来外戚被宦官铲除的悲剧,几次告诉何进说想要成为合格的外戚,就要排除潜在的威胁。到底是何进这个大将军说了算?还是何进只是宦官扶持起来的傀儡?一番话何进也是激起了血性,开始做出想要铲除十常侍的举动。谁知道十常侍先发制人,把何进骗入皇宫杀害。随后袁绍带着人杀入皇宫,见到没有胡子的就杀,一时之间外戚和宦官全部铲除。

那么袁绍做这些为了什么?其实就是为了让士族上位。历史上汉朝内斗无外乎两派,一派是外戚一派是宦官,外戚如西汉之霍光王莽,东汉之窦宪、梁冀。宦官则是新皇帝为了抑制外戚权力过大而所培养的势力,然而外戚被灭了宦官又开始树立亲信,这也就形成了汉朝的内斗循环。

这时候就不难发现少了一类人的参与,那就是世家大族。实际上不是这些人不想参与,而是没有机会。所以袁绍就是为了创造机会,想了一招坐山观虎斗。谁知道却收获了奇效,直接是让外戚和宦官全被铲除。而且袁绍入宫杀宦官,还是在袁隗指使下做的举动,矫诏说杀光宦官。可见袁家人没有野心,那是天方夜谭。

就这样东汉一时间陷入了权力真空状态,这时候只要有一个人站出来主持朝政,忠臣则有望恢复汉朝荣光,还清平之政。奸臣则把持朝政,提前一步写挟天子以令诸侯。然而计划很完美,却出了问题。原来当时为了逼迫何进和宦官对立,袁绍提出了邀请地方将领入洛对何太后兵谏。谁知道这些人里面董卓别有用心,早已经是在洛阳城外期待动乱。所以当袁绍美滋滋想要成为东汉仪仗的时候,董卓靠着武力优势,直接是绑票了小皇帝,就这样袁绍失去了最佳的机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伍子胥最后的结局怎么样?不得善终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伍子胥(前559~前484)。 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谋略家,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春秋时期,两朝元老伍子胥,对于吴国来说,可谓是居功至伟。在他的辅佐下,公子光夺取了国王之位,改名阖闾,打败了宿敌楚国,并攻破了楚国的都城郢都;伍子胥极力拥戴夫差为吴国太子,夫差即位后,伍子胥辅佐他打败了越国

  • 历史上的刘桃枝是什么人?为何被称为北齐第一御用杀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提到杀手,很多人都不会陌生,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刘桃枝先后侍奉于高欢、高澄、高洋、高演、高湛、高纬等北齐君主,王侯将相多死于其手,仅史书上有记载的就有蓝田公高德政、永安王高浚、上党王高涣等人,故而被誉为“北齐第一御用杀手”。然而就是如此厉害的一个人,却名不见经传,这又是为何呢?由

  • 魏文帝曹丕的正妻是谁?他的正妻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曹丕,乱世枭雄曹操的儿子,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做的事相比他的父亲曹操真是有过之而不及,曹操从未称帝,而曹丕却逼迫汉献帝禅位于他,成为三国时期唯一的皇帝。曹操与袁绍之间的战争,袁绍战败,曹丕将袁绍的儿媳妇掳走做了自己的老婆。曹丕的正室不只一位,曹丕一共有三位正室,曹丕的第一位夫人任氏,是曹丕的原配

  • 曹操优秀的儿子众多为何选曹丕为皇位继承人?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的曹丕是曹魏政权的开国皇帝,他的父亲就是枭雄曹操。曹丕和父亲曹操,再加上自己的弟弟曹植,在文学上都有着非凡的造诣,因此后世将他们父子三人合称为三曹。曹丕在很小的时候就跟随父亲一起出征打仗,出生入死,所以在后来被曹操选为接班人。曹丕虽然贵为太子,且在文学上造诣极高,但是其人却非常有意思。喜欢读

  • 大汉铁军的真正缔造者周亚夫:下场却为何如此凄惨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名将甚多,很多人却是以战斗力著称,靠治军出名的却不多。岳飞、戚继光治军有名,但我们要说的这位,却比他们要早得多。他就是汉朝的周亚夫。周亚夫是汉初开国大将周勃的儿子,也算得上是名将世家。周亚夫的成名,却不是因为打仗。而是缘于一次皇帝的阅兵。那时候,汉匈对峙,双方时刻可能爆发战争。有一次,匈奴又大

  • 明朝第二个马皇后:替朱允文葬身火海殉国的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明朝的马皇后,很多人想到的都是朱元璋的马大脚皇后,却很少有人知道,继马大脚皇后之后,明朝其实还有另一个马皇后,她就是建文帝朱允文的妻子。这个马氏,她是朱元璋经过重重挑选,为他认定的皇位继承人朱允文选定的妻子。马氏的家世算不上极好,父亲马全官居光禄寺少卿。但是,她却被朱元璋选为自己的孙媳妇。这里她

  • 左良玉是何人?在明末他为什么能手握百万雄兵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左良玉是明朝将领,多次与农民起义军征战,到了后来他拥兵百万,成为南明朝廷最重要的倚仗。这位将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对于他是一位忠臣还是奸臣,后世存在着两种说法。说他是奸臣的人,因为他在镇压农民起义军的过程中国,纵容自己手下的兵将劫掠妇女,抢夺金银。在自己的队伍发展壮大后,对于朝廷让他前往镇压起义军的

  • 揭秘:汉朝名将周亚夫究竟是如何平定七国之乱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因为汉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晁错看出了汉景帝因当下同姓诸侯国的势力过大,进而威胁到了中央的王朝而苦恼的事,所以他上疏《削藩策》建议汉景帝开始削弱各诸侯国的实力,从而加强王朝的权力。汉景帝也采纳了晁错的建议,但是这必然会遭到早已权力膨胀了的诸侯的反对,于是有了西汉时期著名的“七国之乱”。汉景帝三

  • 蔡伦是哪个时期的人?蔡伦是如何造出纸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蔡伦是一个有才华的人,但是家庭条件不好,所以进宫做了太监,而在他做宦官的生涯里面最轰动的一件事就是蔡伦造纸,蔡伦造纸是什么故事呢?蔡伦并不是造纸术的发明者而是蔡伦造纸术的发明者,他是对原有造纸术的改良,那么蔡伦造纸有何意义呢?蔡伦造纸是在东汉时期,在东汉以前人们常常用竹简或者缣帛等物品为“纸”。竹简

  • 邓绥是个怎样的人 邓绥掌权后为东汉做了哪些事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邓绥是东汉历史上最有名的皇后之一,她为人善良、朴素而且不和人争,所以深受和帝宠爱,也受到了当时的人民的敬重。邓绥掌权之后,更是励精图治很好的增强了当时的东汉国力,并且英明神武,有着很多精彩的故事流传后世。邓绥是东汉和帝的皇后,她出生在一个名门世家,小小年纪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而且邓绥从小就爱读书,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