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太后听政为何要“垂帘”?慈禧也“垂帘”吗

历史上太后听政为何要“垂帘”?慈禧也“垂帘”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098 更新时间:2024/1/29 10:42:58

封建社会时期,皇帝要亲临金銮殿处理政务大事。但也会由于特殊情况,皇帝不能上朝亲政时,就由皇后或太后临朝听政。那么,太后听政时为何要“垂帘”呢?

稍知历史的人,对“垂帘听政”四字,恐怕都带有深恶痛绝的情绪。因这四个字,连着一部丧权辱国史——倘若不是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滥揽坤纲,中华民族也许不会经过长达一个世纪的血与火的蹂躏。是谁在男权社会极严厉的封建社会里发明创造了这么一种专权方式?是慈禧么?并非。

其实,垂帘听政不是慈禧太后的创造,历史上最早使用它的人,比慈禧尚早800多年,第一个垂帘听政的是宋真宗皇帝的皇后——宋仁宗皇帝的娘。史料载:宋仁宗继位时,年龄幼小,政事不懂,而太后精于朝政,颇有才华,就代替儿子听大臣奏事,听政于朝。史云:“太后听政,殊建言群臣奏事者,太后垂帘听之。”

这位“殊”,乃是做过亳州知州的晏殊,才名满天,诗文行世,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自小被誉为神童,七岁时,被抚州太守张知白以“神童”之名推荐,擢升为秘书省正字。在以后的岁月里,他得到了宋真宗皇帝的赏识,先后出任应天府太守、亳州太守、礼部尚书等官职,最后,终于入阁拜相。晏殊勤奋好学,手不释卷,也非常注重发现和培养人才。

他做应天府太守时,就把当时尚不知名的范仲淹聘请出来教授生徒,终于使范仲淹步入政界。史书上称:“五代以来,兴学自殊始。”当时文坛上一些叱咤风云的文人如富弼、杨察、范仲淹、孔道辅、杨琦等,大都出自晏殊的门下。对文坛、文人、文风的影响,很是不小。

可见,垂帘听政始自宋仁宗的太后娘,发明者是晏殊。以理揣测,晏殊当时的心境,大约认为太后虽处理朝政很娴熟,但礼教盛行,男女毕竟有别,臣子与太后面对面奏答,不太方便,有失礼仪,遮以垂帘,外不见内。

至于太后在皇帝御座后面,用帘子遮挡的方式听政,则是从唐代武则天开始的。《旧唐书·高宗纪下》记载:“时帝(唐高宗)风疹,不能听朝,政事皆决于太后(武则天)……上每视朝,天后垂帘于御座后,政事大小,皆预闻之,内外称为‘二圣’。”

至于为什么要“垂帘”,是因为临朝听政当然要和群臣相见,可是从前生活习惯是男女有别,内外有别。皇后居中宫,主内治。在临朝听政时,须遵守内外有别的原则,所以就只好“垂帘”和群臣相见,宣谕、奏事都在隔帘情况下进行。

1861年咸丰皇帝在热河行宫忧愤交集,终于一命呜呼!临终前遗诏立他六岁的儿子载淳(chún)为皇太子(即同治皇帝),肃顺、载垣(yuán)、端华等八人为顾命八大臣,赞襄一切政务。

由于载淳尚在年幼,因此,围绕着由谁来掌权的问题,八大臣与太后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斗。

西宫慈禧太后首先策动东宫慈安太后与肃顺等八大臣争权,然后又与在北京的恭亲王奕取得联系。9月初,奕以奔丧为名,赶到热河,与两太后密谋,随后立即返回京城布置一切。这时正好有御史董元醇(chún)奏请皇太后“垂帘听政”。八大臣看了奏折,暴跳如雷,立即拟了上谕进行驳斥;慈禧太后却将折旨扣下不发,引起两宫太后和八大臣之间的尖锐冲突。11月1日两太后回到北京,第二天就将载垣、肃顺、端华三人革职拿问,不久就将他们处死,其余五大臣或革职或充军。

三天后,载淳正式登基,改年号为“同治”。慈禧太后见条件已经具备,就宣布正式“垂帘听政”,自此西太后慈禧掌握清政府最高权力达四十余年

这个内外有别的原则,不仅仅皇家如此,从前社会上也是这样的习惯。例如住宅有内外院之分,妇女在家除和家里人以及至近亲戚(男)在内院相见之外,也不和男的来宾相见,家中男仆人到上房向女主人回事,须请女仆代言,如果女主人有所询问也是在室内说,男仆在室外回答,这都是以前生活中常见的。

由此可见,为何听政要用“垂帘”的形式,其并不是孤立的现象,而是整个社会上都是内外有别、男女有别的风尚。清朝的慈禧太后也是从“垂帘听政”开始到最后执掌国家大权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明朝蓝玉案到底死了多少人?蓝玉案的影响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明朝太祖蓝玉案与胡惟庸案,胡惟庸案与蓝玉案,蓝玉案牵连的公侯

    明朝蓝玉案是明朝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当时朱元璋下令诛杀了蓝玉以及他手下的党羽等人,从此之后明朝的重要元老几乎都被杀光斩尽,当时诛杀的人范围很广,对明朝影响的也比较大,明朝蓝玉案也算是轰动一时。那么明朝蓝玉案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蓝玉是明朝时期非常著名的大将,他在战场上英勇无敌而且大多数的战役只要有蓝玉在

  • 宣和和议发生在哪一年?宣和和议都有什么内容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国共第一次合作结束时间,宣和元年是哪一年,宣和是做什么的

    宣和和议时间是靖康元年,也就是1126年,在这一年,金国同北宋发生战争,攻入了中原地区,包围了北宋的都城汴京。北宋在汴京有不少军队,并且还有各地赶来支援北宋的军队正陆续向都城汴京进发,因此金军始终无法攻下都城。在这种情况下,金国同北宋签订了《宣和和议》。在1126这一年,也就是宣和和议签订的时间,北

  • 唐朝甘露之变是什么?是哪个皇帝在位时发生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朝怎么灭亡的简介,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甘露之变发生在哪里

    甘露之变是发生在唐大和九年,这是一场宦官和唐文宗、大臣之间的斗争,是一场政变夺权性质的斗争,在这场斗争中,最终宦官胜利,造成了朝廷中很多官员被杀害。那么在这场甘露之变要谋杀宦官的是谁呢?在甘露之变中,想要谋杀的宦官是唐文宗、李训、郑注等人。在宝历二年,唐敬宗被宦官刘克明所杀,之后另一个宦官王守澄就立

  • 泾原兵变发生在什么背景下?泾原兵变结果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背景调查结果会告诉本人么,凯莱德背景调查严格吗,皖南事变的真实原因到底是什么

    泾原兵变是唐朝历史上著名的兵变,那泾原兵变背景是什么呢?唐朝中期泾原的士兵受诏去援救襄阳,途径长安的时候,天气十分寒冷,士兵们饥寒交困,迫切希望得到朝廷的赏赐来度过严寒,结果朝廷什么都没给,士兵什么都没有得到就被迫离开。士兵后来又到了浐水,皇帝下令地方官员犒赏士兵,而地方官员阴奉阳违,只给了士兵很少

  • 揭秘:耶律普速是如何成为西辽的一代女帝?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西辽金国,耶律洪基后面的皇帝,耶律普速完是皇帝吗

    她叫耶律普速完,她是西辽的第四位皇帝,同时她更是一个女子,许多人都喜欢用英姿飒爽来形容她。当时西辽国的皇帝是她的哥哥西辽仁宗耶律夷列。那么,西辽国的公主耶律普速完到底有什么样的本事,能让她的哥哥死后,在她侄子还小的时候,能将皇位让给她呢?自古以来每朝每代都言,女子不能干政。那么,耶律普速完的哥哥就这

  •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有称帝之心为何不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比喻什么,为什么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谁说的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成语故事,知道很多人就在小时候的课本里学过了,这句话出自于三国时期,比喻了那些人所共知的阴谋和野心。而这句话也被记录在了晋--陈寿《三国志》一书中。三国后期阶段,魏国的大权基本上被司马氏所掌控。魏少帝刚刚即位时就有司马懿和曹爽一起来辅助朝政。后来司马懿看曹爽很是不舒服,于是

  • 发生王敦之乱的起因是什么?王敦之乱有何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西晋八王之乱的原因,简述分封制的影响,八王之乱之后发生了什么

    王敦之乱是发生在东晋时期的一次暴动,当时王敦是从琅琊王氏走出来的权臣,他以诛杀刘隗的名义开始向建康地区发动战争,并且很快就打败了朝廷派出的军队,在此之后成为了当时的丞相,诛杀了一些原来的重要大臣,还在武昌地区对朝政进行控制,但是在这次战争中明帝继承了王位之后王敦方面很快就面临着失败。也许很多人都听说

  • 解答:彭祖是谁 彭祖为何被称为道学开山之祖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彭祖是真实的吗,彭祖是什么,中国哲学开山鼻祖

    彭祖是谁说起彭祖是谁,那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彭祖又叫做篯铿,出生于帝尧二十三年农历三月初三,在帝禹二十年农历六月十二逝去。彭祖是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是先秦道家先驱之一,他对道家的贡献非常大。他的代表作品是著名的《彭祖经》。彭祖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他涉猎广泛,对很多东西有深入的了解,所以,他又被后人

  • 彭祖百忌内容是什么 彭祖百忌究竟有何重要含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彭祖百忌的内容是什么,彭祖百忌全文解释,彭祖百忌是指的哪一天

    彭祖百忌说起道家,恐怕更多的人想起的是老子,也就是神话故事中的太上老君,但是普通大众不晓得的是,其实彭祖是道家的先驱,而老子,只能被认为是道家的代表人物。在中国的远古历史或者神话中,就已经有了彭祖这一人物,他是道家的先驱,擅长养生,并且以长寿而闻名。就庄子的《逍遥游》以及其他书中关于他的一生的寿命的

  • 什么是咸平之治?宋真宗时的咸平之治有哪些措施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专家对于什么是咸平之治的定义是在北宋宋真宗咸平年间出现的一个少见的繁荣盛世,宋真宗即位之前国家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处于混乱状态,而宋真宗赵恒一上位就勤于政事,任用了几个清正廉洁的大官当宰相,逐步改良政治上的弊端,并且注重农业生产,减免了五代十国以来非常繁重的税赋,使得这一时期成为北宋年间少有的太平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