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赵衰和赵夙是何种关系?赵衰对晋国有何贡献

赵衰和赵夙是何种关系?赵衰对晋国有何贡献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828 更新时间:2023/12/17 6:21:01

赵衰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他辅佐晋文公成为一方的霸主,是当时五大贤士之一。赵衰在晋文公还是公子重耳时,便一直跟随在他的左右,为他出谋划策,立下了汗马功劳。从一定程度上来讲,赵衰是晋文公后来能够成就霸业的重要因素之一。赵衰的出生日期已经不可考了,但根据史料的记载,我们可以知道赵衰在选择侍奉晋献公的哪个公子成为主人时,他通过占卜的方式,最后决定去侍奉公子重耳。当时公子重耳因为骊姬之乱的缘故,逃亡到了翟国,而作为随从的赵衰也跟随着公子重耳来到了翟国。赵衰在翟国娶了一名叫叔隗的女子,该女子为赵衰生下了一个儿子,名为赵盾。赵衰和公子重耳两人一直在外流浪了近十九年,后来在秦穆公的帮助下返回晋国。

赵衰陪伴了公子重耳渡过了最为艰难的一段日子,两人患难见真情。等到公子重耳返回晋国后,成为晋国的国君,公子重耳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赵衰也受到了晋文公的重用,成为一国的大夫,参与了一系列重要政事的决议,继续为晋文公献谋献计。同时,晋文公为了感谢赵衰在其落难时的帮扶,特地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赵衰在公子重耳遭受厄运时,没有抛弃他,一直尽心尽力的帮扶他。等到公子重耳成为晋国的国君后,赵衰更加尽心的辅佐他,兢兢业业的主持朝政,对晋文公忠心耿耿。晋国大夫赵衰于公元前622年,因病去世。那么,赵衰死后他的墓在哪里呢?赵衰墓位于现今的河南省济源市的赵村,分为南北两个墓,两座墓相距近十五米。根据民间的传说,赵衰有一日率兵打仗,行军到了这一地方后因病去世,于是就被埋在了此处。

赵衰墓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北面的那座墓已经被盗,且有近一半的面积被开垦成了平地,用来耕作。南面的墓地也已经被破坏的差不多了,只留有一些遗迹。赵衰出生于晋国的豪门大族,赵氏一族属于晋国的贵族。在赵衰成年后,他通过占卜的方式,选择了晋献公的第二个儿子公子重耳为主。因晋献公的宠妃骊姬想要自己的儿子登上王座,于是就挑拨晋献公与其他儿子之间的关系。无奈之下,公子重耳就准备逃到自己舅舅的翟国去。而赵衰作为公子重耳的随从,是一定会跟随在公子重耳的左右的。赵衰跟着公子重耳一同在外流浪了近十九年,经历了无数风雨。

公子重耳后来得到秦穆公的帮助,带领赵衰返回晋国。公子重耳最后成功继承了王位,史称晋文公。而一直对他忠心耿耿的赵衰则被封为晋国大夫,晋文公还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赵衰最后功成名就。赵衰的一生对晋国的贡献良多,尽心尽力辅佐了晋文公,一直兢兢业业的工作。到了其子赵盾继承他的晋国大夫之位后,赵盾也为晋国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更是将赵氏一族推向了顶峰。赵夙是晋献公时期的将军,而赵衰则是晋文公时期的大夫,那么赵夙与赵衰到底是什么关系呢?两人的关系一直众说纷纭,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现今流传最广的两个说法,一是赵夙是赵衰的哥哥,二是赵夙是赵衰的祖父。这两种说法都是有一定是事实依据的,是较为人接受的说法。赵夙是赵衰哥哥的这一说法,出自《春秋左氏传》一书中。根据《春秋左氏传》里的记载,赵夙与赵衰同为公明的儿子,后来赵夙成为了春秋时期晋国赵氏一族的族长,而赵氏一族则是晋国的名门望族,赵氏一族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周天子时的大夫造父那一代,历史久远。而身为赵氏一族的族长,赵夙有着极其出色的军事才能。在晋献公时期,赵夙就被封为大将军,率领士兵攻打霍国,最后取得了战役的成功。

还有一种说法,那便是赵夙是赵衰的祖父。赵夙与赵衰的两人的出生年月为不详,那就无法从年岁上面去判断两人的关系。根据一些历史资料的记载,赵夙有一个儿子,名为赵共孟。而赵共孟又有一个儿子,名为赵衰。所以,从这些资料中,我们可以获得赵夙是赵衰的祖父这一信息。但这些历史资料的真实性还是值得怀疑的。《史记索引》与《春秋左氏传》一直认为晋国历史上根本没有赵共孟这一人物,赵共孟只是被人虚构出来的。赵夙与赵衰两人的真实关系已经不可考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就是两人都是晋国赵氏一族的,是晋国举足轻重的存在。

赵无恤是赵衰的第七代孙,是晋国末年的重臣,继承了晋国大夫一职,同时也是晋国赵氏一族的族长。赵无恤的经历比其祖宗赵衰更加的传奇,在赵无恤任晋国大夫期间,晋国已经逐渐走向了没落,赵无恤审时度势,成为战国时期赵国的奠基者。赵无恤的父亲为赵鞅,但其生母只是赵鞅的一个妾室,身份很是低微。赵鞅身为晋国的重臣,自然是妻妾成群,那些妻妾为赵鞅生下了众多子女。在赵鞅的那些子女中,赵无恤应该是其中最不起眼的存在,其父亲赵鞅可能都不知道自己还有这么一个儿子。赵无恤从小便十分聪明,他一点都不像自己的那些哥哥,不学无术只知道靠着赵氏一族作威作福。赵无恤温文尔雅,一派君子的作风很快就引起了赵鞅心腹姑布子卿的注意。经过仔细的观察,姑布子卿认为赵无恤是一个有大才能的人,能够担得起一族之长的重任。

有一日,已经年迈的赵鞅决定立继承人了,他将所有的儿子召集起来,并请姑布子卿一起来判定。于是,姑布子卿抓住机会,趁机向赵鞅推荐了赵无恤。在姑布子卿的帮扶下,赵无恤果真引起了赵鞅的注意。赵鞅发现自己的这个儿子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能够看清时事,能够担任的起一族之长和晋国大夫的位子。最后,赵鞅力排众议,立赵无恤为继承人。公元前476年,赵鞅因病去世,其子赵无恤继承了爵位。赵无恤继位后,赵氏一族在他手中日益壮大,最后甚至发展成为了赵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揭秘:张仪之妻是谁?张仪生平有何显著功绩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张仪人物事迹,张仪之子是谁,张仪妻子简介

    张仪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宰相,他也是著名的外交官和谋略家,是个能力超强的传奇性人物。张仪原来只是魏国的一位没落贵族的后裔,但他非常的聪明且又勤奋好学,才学谋略方面确有过人之处,因而心怀抱负。他还曾拜入鬼谷子的门下研习游说之术。当时,大名鼎鼎的纵横家苏秦和他是同窗,也赞叹他是天生是外交官的材料,论才学,苏

  • 揭秘:同是纵横家的张仪和苏秦谁更厉害些?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张仪和苏秦谁更厉害,纵横家张仪的故事,张仪与苏秦哪个更早

    战国是个大国兼并小国,强国兼并弱国的一个鱼肉强食的时代,倘若你没有能力,那么最后只有死路一条。不过即便是弱的国家,也不愿意坐以待毙,而是采取了当时应运而生的合纵之术。联合众多弱国,共同抵抗一个强大的大国。正所谓一物降一物,自然有针对合纵之术的方法,那就是连横。弱国通过依附于一个强大的国家,消灭其他的

  • 吴起的武卒:“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战平八场”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魏武卒和秦锐士,春秋战国的吴起简介,吴起军

    战国四大强军之一的魏武卒。大家都知道统一六国的秦军,后世也认为在战国时期秦军是最强的,中央台还出过纪录片。详细描写了秦军的武器,战法,可是秦军到底打败了哪些军队才取得了天下呢?从秦的地图来看,韩,赵,魏是挡住秦军的第一道防线,所以魏国的军队就是他必须跨过的一道坎,让我们来看看魏国的军队,他就是历史上

  • 吴起变法为何会失败?到底对国家的改变有没有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改变带来失败的例子,申不害变法为什么失败,魏国吴起变法

    吴起变法为战国初年楚悼王执政期间,立吴起为最高官职令尹,来执行楚国的政、法、军等多个方面的社会改革。楚悼王去世以后,该变法遭到了旧贵族的一众反对,最终告败,但是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革,国力逐渐昌盛,甚至联赵打败了魏。楚国本身国土、人力均十分博大,是战国时期极为强大的势力,可惜由于政治、经济的衰败使得国立

  • 吴起被评“”出将入相“” 与孙武一起并称为“孙吴”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被评上,吴起知乎,吴起输过吗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出将入相”可以说是一个人才最高的评价了。也即出征可为将帅,入朝可为宰相,这是古代历史上比较推崇的人才水准。在唐朝之前,尤其是武则天设置武举人之前,文官和武官并没有严格的区分。而在春秋战国时期,因为称霸和兼并战争的需要,文武双全的人们比较受到欢迎。其中,战国时期的吴起就是非常典型的

  • 揭秘:吴起究竟有何本事让中国许多朝代尊崇他?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吴国强大吗,吴起为什么那么厉害,功臣为什么没有好下场

    当吴起被迫离开魏国,来到楚国时,当时的楚国国君是楚悼王。他听说名满天下的吴起来楚,非常高兴,先是任命吴起为宛城太守,一年之后,吴起就被任命为令尹(楚国令尹相当于国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让他全权负责楚国的变法。吴起曾向屈宜臼咨询在楚的为臣之道,屈宜臼极力反对他在楚变法。但吴起终究对楚国进行了一番大刀

  • 吴起求将心切无情无义竟杀妻 被很多人所诟病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无情无义的人是什么意思,九阴九阳张无忌结局,吴起杀妻的译文

    如果说战国时期最受争议的人是谁,当属那位杀妻求将的吴起,吴起很牛,怎么说呢?他很有才气,别人都学一门功课,他学三门,不仅是兵家的代表人物,而且还是儒家学者,也是法家先驱,本来是孔子的再传弟子,偏偏又把兵法玩的头头是道,后世甚至将吴起与孙武并称为孙吴,可见吴起在军事上绝非等闲之辈。不仅如此,吴起是历史

  • 匈奴为何会骚扰汉朝近百年?直到汉武帝时才被打跑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汉武帝北击匈奴,汉武帝和刘邦什么关系,汉武帝把匈奴赶到欧洲

    在战国以及秦朝时期,匈奴并没有那么厉害,与中原各国无法相敌。然而,秦朝灭亡后,情况发生了反转,匈奴成为了困扰汉朝近百年的外患。关注秦末汉初历史的亲们可能发现一个现象,就是匈奴这个困扰汉朝近百年的外患,其实在战国以及秦朝的时候,并没有那么厉害,更是经常被中原各国吊打。而到了汉初,情况发生了转变。汉朝成

  • 南朝第一帝:文治武功堪比唐太宗的宋高祖武刘裕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治武功第一的皇帝,刘裕武力值多高,唐玄宗和李世民什么关系

    如果给中国所有的皇帝做一个排行榜,刘裕其实应该能排进前十名。后人对于这位南朝帝王知之甚少,实际上刘裕政绩颇大,除了夺晋登基外,刘裕本人几乎可以说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帝王,其能力并不比后世的唐太宗差多少。因此被誉为‘南朝第一帝王’。大凡开国君王往往出身贫贱,若刘邦不过亭长,朱元璋乃为和尚,刘裕的出身也不好

  • 秦庄襄王在位仅三年,但为秦国所作的贡献不容忽视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公孙衍为什么恨秦国,秦孝文王为什么继位三天后死亡,如果荆轲刺秦王成功了

    中国历史上,自秦始皇以来出现了四百多位皇帝,如果再算上先秦时期的各国君主,数量更是繁多。因为君主很多,被后世忽视的也不在少数,秦庄襄王就是其中之一。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一、 传说中秦始皇的生父于很多人来说,“秦庄襄王”这个名字其实是陌生的。但“秦始皇”这个名号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