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少年英雄夏完淳出生在哪年?他牺牲时有多大

少年英雄夏完淳出生在哪年?他牺牲时有多大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4752 更新时间:2023/12/29 14:40:39

中国历史上,因抗击外族入侵而力战殉国的少年英雄夏完淳是哪朝人呢?据有关文献记载,夏完淳生于公元1631年,为大明崇祯四年,牺牲于南明永历元年,以此,有关夏完淳是哪朝人的问题当可迎刃而解,他是明朝人氏。出生于松江府华亭县的夏完淳自幼聪明好学,相传他“五岁知五经,七岁能诗文”,故有“神通”美誉,他的父亲夏允彝,是崇祯初年的举人,也是一位文武双全的高人。在明末烽烟四起,外族虎视眈眈之际,父子二人同样为乱世奇才,共有投身报国的一腔热忱。

弘光元年,清军大举进攻江南,时年五十岁的夏允彝与同僚陈子龙等人在江南起兵抗清,然而寡不敌众,兵败后于九月十七日投水殉节。父亲亡故的消息传来,夏完淳悲痛欲绝。办妥父亲后事,安置好家人后,夏完淳决定完成父亲的未尽的事业,与陈子龙一起继续抗清。永历元年春,夏完淳得悉清朝任命的苏松提督吴胜兆要反正的消息,遂准备与吴胜兆联手抗清,并率浙东义师准备与清军决一死战。不料,夏完淳苦心筹划的大计却因吴胜兆一方有叛徒泄密而导致失败,浙东义师因而损失惨重,夏完淳与陈子龙亦先后被擒。在被押往南京受审途中,陈子龙自杀殉国,夏完淳坚贞不屈,写诗痛斥大汉奸洪承畴,最后在南京西市慷慨就义,留下身前身后万古流芳的英名,因而不管夏完淳是哪朝人,他的爱国胸怀与民族气节,永远值得后人铭记和敬仰!

出生于公元1631年的夏完淳是明朝著名诗人,亦是一位因抵抗清军入侵而英勇殉国的民族英雄。据记载,公元1647年,夏完淳在浙东起兵抗清,由于叛徒出卖,导致兵败被俘,最终在南京西市慷慨就义。有关夏完淳他牺牲时的年龄,历史资料上的记载不甚详尽,有说十六岁,也有记载为十七岁,然而夏完淳他牺牲时的年龄“未及弱冠”,却是后世历史学家普遍认可的说法。据清朝初年的民间文献记载,公元1647年九月秋决的这一天,在南京西市的法场上,人潮涌动,共有四十三名抗清义士在鲜血淋漓的屠刀下英勇殉难,夏完淳便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位。面对眼前这位面容白皙、神色无惧的翩翩美少年,杀人无数的刽子手竟也忍不住战栗,最终只能咬牙闭眼挥下手中的砍刀……

通过这段文字描述,当可得知夏完淳他牺牲时的年龄只有十六、七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大好年纪,并且在这之前不久,他刚刚娶妻,尚未看到自己的孩子来到人间,尚未享受天伦之乐,更不曾体验为人父亲的欢乐和喜悦。夏完淳殉难后,他的妻子秦篆顿时陷入家破人亡的绝境,悲痛欲绝,精神几近崩溃。数月后,她于艰难中生下亡夫的遗腹子,孩子出生不久即夭折,夏家终于无后。孤苦无依的秦篆失去了唯一的精神寄托,她终于看破红尘,削发为尼,怀着对夏完淳的永久思念,常伴青灯古佛,孤独地度过了一生。

明末著名诗人、英勇抵抗满清的民族英雄夏完淳是一个怎样的人?欲了解夏完淳是一个怎样的人,首先必须了解其生平事迹。明崇祯四年,夏完淳出生在松江府华亭县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夏允彝是万历四十六年的举人,也是明末有名的抗清爱国将领。在父亲的悉心教导下,聪明好学的夏完淳自幼能文能武,相传他“五岁知五经,七岁能诗文”,因而是远近闻名的神童,小小年纪便在明末文坛崭露头角,更在十四岁这一年披上战袍,随父亲征战沙场,抗击清兵。

据明末史料记载,夏完淳虽是未及弱冠的少年,然而却有着超越年龄的老成持重。在战争最艰苦的岁月里,他始终与父亲及恩师陈子龙一同并肩作战,多次直面生死亦毫无惧色,因而每当众将谈起夏完淳是一个怎样的人时,往往忽视他的年龄,同声感慨一句“真男儿也”。永历元年春天,适逢夏允彝辞世不久,夏完淳强忍悲痛,与陈子龙一同带领起义军在浙东与清兵交战,然而因为叛徒出卖,兵败被俘。在被押解至南京受审的半途中,陈子龙自杀殉国。面对汉奸洪承畴的劝降,夏完淳不为所动,大声斥责洪承畴甘为清廷鹰犬,卖国求荣。洪承畴劝降不成,恼羞成怒,决定将夏完淳与其余四十二名抗清义士一同处死。几天后,年仅十七岁的少年英雄夏完淳怀着一腔爱国热忱,在南京西市慷慨就义。

夏完淳父子墓,是指明末抗清英雄夏允彝与其子夏完淳合葬之所在。据悉,夏完淳父子墓始建于清朝初年,今存于松江区小昆山镇荡湾村,地处北边开阔地带的田野中,是一座保存得相当完好的中国民族英雄墓葬。据明末有关历史文献记载,少年英雄夏完淳在南京西市英勇就义后,其生前好友杜登春、沈羽霄等人悲痛之余,私下出资为其收殓遗体,并将他归葬于松江昆冈乡荡湾村夏允彝墓旁,让他父子二人相伴长眠于此。时光匆匆流逝,夏完淳父子墓几经后人翻修,这才有了一定的规模。

今存的夏完淳父子墓外观呈半月形,墓碑总高度约两米,面宽近三十米,占地两亩有余,周边青山环绕,环境十分清幽。1956年,新中国建立之初,百废待兴。夏完淳父子墓被当时的江苏省委列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高度重视。1958年,松江县划归上海市管辖后,夏完淳父子墓再次被列为上海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出资修葺了夏允彝、夏完淳父子墓,并重新立了墓碑,由国务院副总理陈毅亲笔题写碑文“夏允彝夏完淳父子之墓”十个行楷大字,笔力遒劲,字字有神,体现了陈毅总理对这两位民族英雄的深切敬仰和缅怀之情,此事一度被传为美谈,为当地群众所熟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秘:高攀龙是哪朝人?高攀龙因何投河自尽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高攀龙,字存之或云从,江苏无锡人,后世称之为“景逸先生”。高攀龙是明朝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东林党的领袖,同时也是“东林八君子”之一。明朝高攀龙担任过太常太卿、刑部右侍郎、左都御史等职务。高攀龙从小就喜欢读书又十分懂得礼节。万历十四年,无锡的知县派罗懋忠和顾宪成前来进行讲学,高攀龙受益匪浅,开始专心

  • 揭秘:三国魏延最后为何造反?最终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五虎将,是三国中让人赞叹的五位大将,其智勇双全被世人感叹。而魏延精通兵法,其勇武超过常人。那么,魏延为什么不是五虎将,反而是一个普通的大将军呢?首先,我们要明确五虎将其实只是个封号,其赞颂名誉方面的倾向更加多一点,当然也代表着蜀汉最高首领刘备更加重视也会重用五虎将军。不过根据三国相关典籍我们可以看出

  • 于谦是有名忠臣 明英宗复位后为何要杀于谦?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明史》曾评价于谦说:“于谦为巡抚时,声绩表著,卓然负经世之才。”那么,明代于谦是谁。要想全面地了解明代于谦是谁这一问题,需要从于谦简介开始说起。于谦生于公元1398年,卒于1457年,享年59岁。于谦的祖籍虽然在河南商丘,但是于谦自幼在浙江杭州一带长大。于谦少年时期非常仰慕文天祥,他认为文天祥是一

  • 梁武帝萧衍对中国佛教的传播有何深远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梁武帝萧衍,生于生于公元464年,卒于公元549年。萧衍一生可谓传奇。传说萧衍的母亲张尚柔怀他的时候因为吃了发光的菖蒲草,所以萧衍连出生都是带着寓意的。萧衍年轻的时候聪明好学,精通诗赋。后来为王俭重用,开始向皇位攀登的历程。永明十一年,也就是公元493年,萧衍看出了国中的形式,推算出了齐武帝会将想要

  • 揭秘:爱新觉罗允恪是谁?为何雍正对允恪最好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爱新觉罗允恪是清朝入关以来的第三代人,是清朝康熙皇帝的第十六个皇子,原名为爱新觉罗允禄。父亲康熙皇帝是清朝统一中国以为的第二位皇帝,康熙上位时才八岁,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他的一生是充满传奇的,是历史上最具有传奇的皇帝之一,他使清朝走向的繁荣昌盛。在康熙二十五岁那年,他的嫔妃为他生下了第十

  • 爱新觉罗载湉是谁的儿子?他的死与慈禧有关吗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爱新觉罗是清朝皇室的姓氏,也是高贵身份的象征。许多人对爱新觉罗载湉这个名字会感到陌生,但是说到他的另一个称号光绪帝,人们就会清楚。爱新觉罗载湉作为一代帝王,本该大权在握,地位尊贵无比,但是慈禧的存在就导致了他悲剧的一生。载湉于4岁登基,慈禧以新皇年龄太小为借口一直玩着垂帘听政的戏码,即便载湉后面亲政

  • 穆彰阿是什么人?穆彰阿与曾国藩有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穆彰阿简介是人们了解穆彰阿的第一手资料,因为它够简洁、直观、全面,而且穆彰阿简介这种资料在网络、书籍上也是最容易找到的。穆彰阿简介中记载,穆彰阿,本姓郭佳,其祖上是汉族人氏,后来因为战争不断地与其他民族融合,就渐渐演变成了现在冠以汉姓的满族人氏。穆彰阿是清末时期的朝廷命官,虽说他是官二代,但入朝为官

  • 傅瑶是谁的妃子?历史上傅瑶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西汉傅瑶是汉元帝当时最宠爱的妃子。傅瑶聪明伶俐,非常善解人意,不但在宫中最为得宠,而且在宫中人缘也是极好的,从没有遭众妃嫔的嫉妒。汉元帝继位后,本要封傅瑶为皇后,但是在那个时候皇后的桂冠必须是王妃的,迫于无奈汉元帝创设了一个仅次于皇后的名号,称傅瑶为昭仪。不久后傅瑶产下一子,傅瑶明白皇室向来都是母凭

  • 慈禧因何事向人诉苦:如此为难 不如跳湖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此案一出,官场风波顿起,众臣几乎群表反对。反对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是以军机大臣铁良、荣庆等为主的满族亲贵。取消军机处,尽管他们可能另外任职,但权力毕竟要大大削弱。如果成立责任内阁,规定官员不得兼职,如荣庆便只能专任学部尚书,拟定身兼户部尚书与练兵处会办等要职的铁良出任内阁副总理后也要辞去兼职,其财政

  • 改革家李悝变法的内容有哪些?他是自杀而亡吗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李悝是战国时期魏国人,并且是著名的改革家、政治家和法学家。魏国与其它诸侯国相比,国土面积都很微小。当时,各个诸侯国都在为扩充自己的国土面积而做出努力。魏文侯意识到国家强大,才能不会被兼并。在魏文侯的示意下,李悝在魏国开始了变法运动。李悝根据魏国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李悝废除了井田制,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