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鸿章谈心:绵里藏针是草包自我宽慰的借口

李鸿章谈心:绵里藏针是草包自我宽慰的借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4448 更新时间:2024/1/19 19:13:06

人生在世,自当千锤百炼,铁杵磨针。即使不能亮剑,亦要亮“针”,否则人家如知晓你有真功夫,“绵”里还藏着“针”,而非草包呢?倘或有“针”在手,而深藏不亮,待到锈迹斑斑,亮无可亮,“针”亦成“绵”,蹉跎一生,亦无非一造粪机器而已。 “绵里藏针”实已成为天下草包自我宽慰、自我解嘲之借口。千奴易得、一才难求,锋芒该露须尽露,莫使刀光空对月,此乃为国而谋,亦是为己而谋……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曹孟德的诗,是鸿章极喜爱的。横槊赋诗,迎风高歌,绝非感时伤怀之悲吟,实为豪气干云之壮曲。

人生在世,草木一秋,大丈夫纵能顶天立地,力拔山兮气盖世,也不过白驹过隙,瞬间而逝。自当“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何敢虚掷光阴、自缚手足,作瞻前顾后之小儿女态?

“马是出群休恋栈,燕辞故垒更图新”,虽是鸿章年少时涂鸦之作,却信奉至今。鸿章之一生,波澜起伏,千回百转,却从来一往无前。世人皆以为鸿章“激进”,而曾师(曾国藩)“谨守”。曾师讲求“持盈保泰、韬光养晦”,乃至忧谗畏讥、战战兢兢,极为身苦亦心苦。而鸿章却素喜率性而为,有事就做、有话就说、有屁就放,痛快办事、拼命当官、直率做人,不藏不装,不退不让。人或曰,“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鸿章不敢以大英雄、真名士自居,但天若有情天亦老,该出手时就出手,岂不快哉?

祁门之争

鸿章自入曾师幕府(参阅上期专栏《虎师无犬徒》),蒙曾师朝夕教诲,受益匪浅。曾师为人严谨,作息甚为严格,每日闻鸡而起,卯正时分(早上6点)必与众幕友一同早餐。鸿章贪睡,总赶不上,他偏要等鸿章一同上桌。鸿章无奈,亦只得勉强赶起,胡乱盥洗,朦瞳前去过卯,甚以为苦。待到习以为,却亦不觉其苦。及至鸿章开府建牙、自成一派,亦能起早,才觉受益不尽,甘甜无穷。

起初,鸿章恋床,曾师无非偶令随从相催,岂料日后传言既广,却说成曾师派差弁、巡捕络绎来催。更有附会者说,曾师饭后告诫鸿章:“既入我幕、我有言相告,此处所尚唯一诚字而已。”此等野叟村言,无非欲拔高曾师之严谨,却显得鸿章冥顽懵懂、失于自律,亦显得曾师小题大做、气宇狭小。

曾师其实外内热,极是能和属下打成一片。一日三餐,曾师从来都与我等同桌共食,不另开小灶。饭后,即围坐谈论,证经论史,娓娓不倦,都是于学问经济有益实用的话。吃一顿饭,胜读一回书。他老人家极爱讲笑话,说得人人大笑不止,东歪西倒,他却兀自端坐,一点不笑,以五个指头作耙,只管捋须。

曾师幕府之中,最能畅所欲言。曾师每办一事,无不集思广益,召集众幕僚,详告事由,命诸同人各拟一稿,择其最善者用之,且遍告曰:某君佳。倘皆不合,方才自拟文稿。如有胜己者,则曰: 吾初意云云,今某君文胜吾,吾用之矣。即将己稿弃去。于是人人争先,相互磨砺,日益精进。

鸿章之张扬本性,不仅不受约束,反得鼓励。咸丰十年(1860年),曾师率军进驻祁门,拆城墙而改建碉堡。当时鸿章正在军中,竭力劝阻曾师。因祁门地形如在釜底,正是兵家之所谓绝地,易攻难守,不如及早移军他驻,以免临事危难,铸成大错。不料,曾师于此事已有定见,固执不从,再三争谏,曾师却说:“诸君如胆怯,可各散去。”

此时,皖南道元度率师守徽州,曾师严令其守城毋战。元度不听,出城与长(太平军)大战,大败而逃,徽州于是沦陷敌手。元度于乱军之中失散,多日方回大营,却不留营听勘,径自回乡。

曾师大怒,命鸿章草拟奏折,弹劾元度。鸿章以为,元度实非统兵良材,今遭大败,非其之过,过在“将将之人”,用非所长。且元度是与曾师同患难之老人,过往功绩卓著,不可因一战之败而责之,乃率众幕僚为元度说情。

曾师犹自不肯,鸿章无奈,只好说:“果必奏劾,门生不敢拟稿。”

曾师亦说:“我自属稿。”

自此,鸿章已是骑虎难下,只能说:“若此,则门生亦将告辞,不能留侍矣。”

曾师说:“听君之便。”

鸿章于是辞职而去,回江西兄长家,奉老母同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明朝大太监刘瑾是如何爬上高位的?又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千杯饮大太监,明朝太监李瑾忠简历,刘瑾是哪个皇帝的太监

    刘瑾据说是明朝最富有的宦官,所以刘瑾以“贪”字留在人们的印象里。那史上刘瑾这位专政的太监,除了“首富”和“立皇帝”这样的事迹,还有什么不为人知的一面呢?《明史》记载,刘瑾最后在8月受到诛杀,刘瑾到底做了什么,让朱厚照这么宠爱他的皇帝最后痛下杀手?刘瑾本姓谈,出生于1451年,6岁被太监刘顺收养,后来

  • 北宋权相蔡京有多少儿子 蔡京的儿子都有谁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宋代宰相蔡京,蔡京与蔡卞是什么关系,蔡京

    蔡京(1047年2月14日-1126年8月11日),字元长,北宋权相之一、书法家。北宋兴化军仙游县慈孝里赤岭(今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枫亭镇东宅村)人,熙宁三年进士及第,先为地方官,后任中书舍人,改龙图阁待制、知开封府。崇宁元年(1102),为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右相),后又官至太师。蔡京先后四次任相,共

  • 北宋权相蔡京的贡献 蔡京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真实的蔡京,蔡京,北宋冗兵的原因

    蔡京(1047年2月14日-1126年8月11日),字元长,北宋权相之一、书法家。北宋兴化军仙游县慈孝里赤岭(今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枫亭镇东宅村)人,熙宁三年进士及第,先为地方官,后任中书舍人,改龙图阁待制、知开封府。崇宁元年(1102),为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右相),后又官至太师。蔡京先后四次任相,共

  • 北宋宰相苏辙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苏辙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苏辙是宰相吗,苏辙简介,历史人物苏武的评价

    苏辙(1039年3月18日 —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 ,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充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任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

  • 北宋宰相苏辙的后世地位有哪些 苏辙的眉山三苏祠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苏辙简介,苏辙什么时候当宰相,苏轼当宰相

    苏辙(1039年3月18日 —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 ,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充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任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

  • 北宋宰相苏辙的故事 苏辙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苏辙的生平事迹故事,宰相撑船的故事,苏辙典故

    苏辙(1039年3月18日 —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 ,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充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任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

  • 北宋宰相苏辙的贡献 苏辙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苏辙做过宰相吗,苏辙是宰相吗,苏辙简介

    苏辙(1039年3月18日 —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 ,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充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任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

  • 北宋宰相苏辙生平简介 北宋宰相苏辙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苏辙的生平简介,上皇帝书苏辙,苏辙是宰相吗

    苏辙(1039年3月18日 —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 ,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充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任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

  • 唐太宗李世民一生有何政绩?唐太宗李世民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太宗李世民简历,唐太宗李世民的女儿,唐太宗李世民的功绩

    唐代皇帝。唐高祖李渊次子。隋末,李渊先后任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太原留守,负责镇压今山西地区的农民起义和防备突厥,李世民随父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当时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力量日益壮大。李渊、李世民父子看到隋朝将亡,乃于大业十三年(617)在晋阳起兵,接着南攻霍邑(今山西霍县),西渡黄河,攻取长安(今陕

  • 隋炀帝杨广是怎样丢掉江山的?与李密有何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隋炀帝被杀经过,玩失江山杨广,李世民见过杨广吗

    历史 隋炀帝杨广(569~618)隋朝第二代皇帝。隋文帝杨坚次子。一名英。开皇元年(581)封晋王。六年,任淮南道行台尚书令。八年冬,为行军元帅统兵伐陈。灭陈后,进位太尉。他平时伪装仁孝俭朴,取得文帝及独孤皇后的欢心后,便与杨素等人阴谋夺取太子位。开皇二十年十月,文帝废杨勇,十一月,立杨广为太子。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