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可悲曾国荃:此人忠心耿耿却被朝廷误解

可悲曾国荃:此人忠心耿耿却被朝廷误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468 更新时间:2023/12/13 2:21:21

清朝中后期,曾国荃率领的湘军久攻不克太平天国首府,曾国荃用起了之前拿下吉安、安庆两城的办法,从天京南门外开挖地道,至十一月始成。

没想到,这次守城的太平军早有觉察,从城内对挖,即将穿透。曾国荃只得装药轰城,轰塌城墙十余丈,但“城身厚有八丈,火药仅轰塌外面三四丈而已”,湘军从护城河上搭浮桥越过,不仅未能攻入,还伤亡300余人。

网络配图

曾国荃

相比较曾国荃的失利,早已自立门户的李鸿章却率领着淮军在苏南攻城略地,刚刚收复苏州,杀降数万,快意恩仇。曾九帅是个功名心极强的人,李鸿章的成功只能让他更焦虑,甚至肝气郁结。

同治三年(1864年)二月,曾国荃派兵“剜挖城根,怎奈周垣迭石坚劳,巩入铁瓮,无从着手”,李秀成又在“城中遍地种麦,一至成熟之期,又延时日”。湘军的地道战被太平军的对挖战术所瓦解,正如在曾国荃幕府起草奏折咨札等重要文书的机要幕僚赵烈文在日记中写道:

贼守法甚谙,遥望官军所扎先锋垒之处,知其下有地道,即遥度其处,先从城内挖一直道透出城外,然后分头横挖暗壕。官军或三穴两穴并进,约其所占地面之宽狭为横壕,长短如其数以侯之,十不失八九。

地道战原本是曾国荃的致胜利器,“曾铁桶”也非浪得虚名。但是,城内的对手是李秀成,也绝非凡品!

曾国藩原本刻意安排曾国荃担任攻城主力,其目的当然是要将这不世之功归在曾家名下。曾国荃为了天京之战准备多年,就连援沪这种差事都推脱了,这才成就了李鸿章和淮军。

曾国荃久攻不下,朝廷也渐渐不满,发出了话里有话的上谕:

李鸿章所部兵勇攻城夺隘,所向有功,炮队尤为得力。现在金陵功在垂成,发、捻蓄意东趋,迟恐掣动全局,李鸿章岂能坐视?着即迅调劲旅数千及得力炮队前赴金陵,会合曾国荃围师相机进取······曾国藩身为统帅,全局在胸,尤当督同李鸿章、曾国荃、彭玉麟和衷共济,速竟全功,扫穴擒渠,同膺愈赏,总以大局为重,不可少存畛域之见。

抑湘扬淮,清廷的套路玩的好!

李鸿章

淮军即将介入的消息极大地刺激了曾国荃,他决定拼死也要拿下天京城!五月十五日,曾国荃把李鸿章决定出兵的咨文传示众将,并说:“他人至矣!艰苦二年,以与人耶?”麾下将领也说:“愿尽死力!”

湘人坚韧执着,令人感佩!

网络配图

曾国荃的战术仍然是炸药破城,地道攻入,十六日黎明,湘军起在太平门、龙膊子一带猛攻城墙,掩护地道装药。午时,“城崩二十余丈,砖石飞落如雨,各军为石击伤数十名”,“烟雾塞空,蔽钟山,下半不见”。

太平军数千人拼死堵御,两军“鏖战三时之久”,太平军溃退。

湘军入城后,先攻占离太平门不远的城内高地龙广山,曾国荃登山指挥,兵分四路夺占全城。天色将暮时,湘军将天京城外城全部攻占。当夜,李秀成等率千余人着湘军衣饰,护持幼天王洪天贵福从太平门城塌之处突围而去,内城也为湘军攻占。

至此,作为太平天国都城11年之久的天京城为湘军攻占,天国覆灭。

天京攻陷之后,湘军进城,上演了古代中国常见的报复性行为,曾国荃幕府的赵烈文写过这样的记载:“闻各军入城后,贪掠夺,颇乱伍”,“中军各勇留营者皆去搜括,甚至各棚厮役皆去,担负相属于道”,“城中各军尚纷乱不止,兵勇互相掠夺,时有杀伤”。

湘军的屠杀与抢掠行为也导致了一个流言的产生,就是说曾国荃掠走了洪秀全天王府的巨额财富,富可敌国!

关于曾国荃破城捞钱这些传闻,最早见诸于一些文人笔记,譬如写过《官场现形记》的李伯元曾经写过一本《南亭笔记》,说曾国荃在南京捞了一堆奇珍异宝:

网络配图

曾忠襄为文正公介弟,攻金陵既破,搜遗敌,入天王府。……闻忠襄于此中,获资数千万。盖无论何处,皆窖藏所在也。除报效若干外,其徐悉辇于家。

李伯元是个小说家,写小说的,他又是如何知道曾国荃在天王府捞了那么多钱呢?无外乎道听途说罢了!

曾氏兄弟的幕友赵烈文在他的《能静居日记》中说过,(曾国荃)坐左右之人累之耳,其实子女玉帛无所与也!”曾国藩也说过:“吾弟所获无几,而老餮之名遍天下,亦太冤矣。”

赵烈文是 个耿直之人,他对于湘军破城的烧杀抢掠行为并不避讳,秉笔直书,所以他笔下的曾国荃应该更加真实一些。

曾国荃后来的宦途也是比较顺达,出任过湖北巡抚、陕西、山西巡抚,陕甘总督,两广总督、两江总督等要职。但是,从很多史料上看,曾国荃的经济状况并不好,甚至有负债的时候。

光绪元年,曾国荃在给家人的书信中,竟然说:用“余极撙节,大约今年可剩万五千两完账。借账完账,以无利之账清有利之账,以可久欠之账完宜即完之账。”

如此窘迫,当年获财千万应当是无稽传闻。

曾国荃是个功名心极强的人,强力立下不世之功,谤满天下也是正常现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两人断交:但曾国藩去世左宗棠曾送挽联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鸿章给曾国藩写的挽联,左宗棠给曾国藩的挽联,湘军是左宗棠还是曾国藩

    曾国藩曾和左宗棠断交,但在曾国藩死时,左宗棠曾送其挽联。网络配图曾国藩是晚清的忠臣,是清王朝能够得以中兴的关键人物,如果没有曾国藩和他的湘军,恐怕大清王朝早已被太平天国灭掉了,虽然后来清王朝对曾国藩的待遇并不怎么公平,当初许诺封王的承诺也没有落实,但是曾国藩仍然兢兢业业的效忠清王朝,并成为功高盖主却

  • 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晚年的三大作死行为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女生作死行为,有哪些作死的表现,生子当如孙仲谋的真正含义

    孙权字仲谋,他掌权后,将自己的势力扩大,做成一方诸侯。但在晚年却做了一些糊涂的事情,错失了统一三国的机会。曹操口中的那句“生子当如孙仲谋”,让孙权成为了和枭雄曹操、皇叔刘备平分天下的东吴霸主。可惜的是在对手曹操和刘备相继与世长辞后,孙权不单没有把握住一统三国的时机,还把东吴搞得乌烟瘴气,为东吴的灭亡

  • 明朝朱元璋被老太大骂后为何盛情款待?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朱元璋为什么不削藩,朱元璋滥杀无辜,谢谢你的盛情款待什么意思

    话说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有一次出宫游玩,回来的途中銮驾路过一座桥时,被一位老太太拦住,老太太大骂朱元璋忘恩负义。朱元璋命令侍卫将人带到面前询问,听清原因后,朱元璋慌忙认错。并将老人带回皇宫,盛情款待。这位老太太究竟是何方神圣?能让皇帝朱元璋主动认错?这还要从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鄱阳湖展开的一场大战说起!

  • 朱棣迁都:为何竟让越南从此脱离中国版图?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朝灭亡时越南的反应,朱棣为何迁都北京,朱瞻基放弃的领土

    越南一直都和我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直到朱棣前都将越南从中国脱离出去。秦朝末年,南海郡龙川令赵佗拥兵自重,建立了以广州为中心的“南越国”。按照越南古史的说法,他们的王统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南越国一共延续的五代,到了汉武帝时期,伏波将军路博德将其分设九郡,从此越南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由中央政府派官员治理。

  • 崇祯和顺治同时看上了一块风水宝地?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崇祯十七年和顺治元年,崇祯帝有道无福,在位十八年

    做为皇帝的万年吉地,自古以来都充满了神秘色彩,人们对此也充满好奇,一直在孜孜不倦的探索之中。而清东陵作为清朝入关之后的第一个帝王陵群,更是中国现存的保存最完整的帝王陵墓建筑群,人们对它自然是更为好奇。网络配图清东陵作为国家第一批4A级旅游景区,去年又被评为5A级,作为历代以来规模最大的帝王陵群,它里

  • 趣闻:诸葛亮娶丑妻竟受两只动物启发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诸葛亮为什么娶丑女,诸葛亮为什么娶个丑妻,诸葛亮为何娶丑妻黄月英

    卧龙岗上的诸葛亮,可谓神一般的存在。为何这样风流倜傥的能人,为何要娶丑妻为妻,我们之前有解释过这个问题。但关于他娶丑妻为妻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轶事,据说诸葛亮娶丑妻竟是受两只动物的影响。诸葛亮未出山之前隐居在南阳卧龙岗,他住在茅庵里,一边开荒,一边发奋读书。网络配图卧龙岗下有位黄员外,十分欣赏诸葛亮的

  • 女皇武则天重用狄仁杰 他为何却恩将仇报?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武则天为何不敢动狄仁杰,遇到恩将仇报的人怎么办,武则天和狄仁杰谁先死

    狄仁杰和娄师德同为武周宰相,狄仁杰经常排挤娄师德,这事被武则天看在了眼里,一天武则天把狄仁杰叫住,问他,我为何会重用你,你知道原因吗。狄仁杰说,因为我文章写得好,考试成绩好,比别人优秀,是个人才啊。则天问狄公曰:“朕大用卿,卿知所自乎?”对曰:臣以文章直道进身,非碌碌因人成事。武则天听了很不高兴,沉

  • 大奸大忠大智大勇司马懿:三国最复杂的人物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三国智勇双全的人物,司马懿的隐忍与智慧,三国有勇无谋的历史人物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饱满且深刻,人物的性格有着多样变化,对人性有着深刻的剖析,司马懿这一形象就是最好的例证。司马懿这一人物形象十分复杂。你无法简单的说他是贤臣还是佞臣。甚至你都无法确切的说出他对曹魏竟是忠心耿耿,还是早就包藏祸心。司马懿经历了积极效忠到反叛夺权的变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的政治立场逐渐

  • 刘备出行带张飞而不带关羽不是信任的问题?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备恨关羽不能张飞,为什么关羽和张飞只听刘备的,关羽张飞为什么服刘备

    在三国的蜀汉里,大家有没有发现,每当刘备出征的时候身边总有张飞相陪而唯独没有通过读三国大家不难发现,刘备出征总喜欢把张飞带在身边。有朋友会说是不是刘备信任张飞而不信任关羽?其实这跟信任程度没有关系,只是性格和能力的问题。但关张还是有区别,刘备无论到哪里,尤其是危急时刻,张飞总是在身边,而关羽呢似乎总

  • 崇祯皇帝即使满腔热血,面对满目疮痍的明朝也无能为力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恨自己无能为力的句子,明朝为何不灭满人,如果明朝灭了满清

    明思宗,名朱由检(公元1611~1644年),明光宗朱常洛第5子,明熹宗朱由校弟。熹宗死后继位。在位17年,李自成造反军攻破北京后自缢,终年34岁,葬于思陵(今北京市十三陵)。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朱由检,于公元1622年封为信王。熹宗于公元1627年8月死后,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