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彻死后,霍光为何会不立刘胥为太子?

刘彻死后,霍光为何会不立刘胥为太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23 更新时间:2024/1/4 16:45:06

大家好,说起霍光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公元前141年至公元前87年,是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统治时期,即汉武帝刘彻,他16岁登基,70岁去世,执政共计54年。然而有趣的是,武帝去世以后的仅仅13年里,国家就换了三位皇帝:汉昭帝,汉废帝,汉宣帝。短时间、快速更迭皇位,倒是与刘彻久久在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梳理以上人的关系,汉昭帝是武帝的儿子,汉废帝是武帝之孙。看上去合情合理,却也有地方值得思考:昭帝死前没有儿子,刘彻另一子刘胥尚在壮年,为什么不立他,而是立了刘贺呢?

汉武帝去世前,将皇位传给了小儿子刘弗陵,也就是汉昭帝。刘弗陵时年仅有八岁,即便皇室中人成熟较早,他也不过是个孩子。千万不要认为刘彻不靠谱,因为年幼,刘弗陵性格尚未养成,身上没有戾气,身后亦没有浑浊的党羽。

唯一缺点,就是太小了。

汉武帝为了弥补这个缺点,为儿子选出四位辅政大臣:霍光、金日磾桑弘羊、上官。这四人同朝为官,各有所长,势力分布在军事、经济、政治以及门阀,为的就是个彼此制衡,拱卫皇室。千年以后,清代顺治帝去世,康熙恰好也是八岁,顺治为他择出四位辅臣:鳌拜、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他们分别置身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政见经常相左,境况倒是跟西汉尤其相似。

经过一系列的恶斗,四位辅臣霍光独大,他渐渐掌握了国家大事的话语权。

然而,朝局刚刚稳定,还未走向“发展”,汉昭帝就去世了。

汉代有过类似的先例,汉惠帝刘盈死的也很早,当吕雉势力基本上被铲除以后,继位的是刘邦另一个儿子刘恒。

摆在辅政大臣霍光面前,也有相似的选择,即武帝第四子刘胥,时,他正值壮年,继位的话似乎合情合理。

谁知道霍光立即否决了这个提议。

没多久,昌邑王刘贺被紧急召回国都,登基为帝。

刘贺,就是史上著名的汉废帝,前几年考古发现了“海昏侯墓”,正主就是他。刘贺在位仅仅27天,即被霍光废除,理由是“荒淫无度”。

有趣的地方在于,彼时的广陵王刘胥还活着,排序也该排到他了吧?

并不是。

这回霍光甚至从掖庭找来了废太子孙子刘病已,都没扶持他继位。

于是,就产生了个疑问:刘胥是不是很不堪。

这一点,史书有迹可循。《汉书 武帝子传》记载:

胥壮大,好倡乐逸游,力扛鼎,空手搏熊彘猛兽。动作无法度,故终不得为汉嗣。

好武斗狠,多半不能知礼讲法,因此刘胥最终都无法成为储君。《汉书》从性格方面为我们解答了疑问。

再之后,从汉昭帝到汉废帝,除了记载几次封赏以外,在没有针对刘胥个人的评价了。是因为他有所收敛吗?

恰恰相反。没有记载,是因为没有发现。

公元前54年,汉宣帝时代。有一人名刘延寿(因为收受贿赂,不给王昭君好好画画的毛延寿是汉宣帝儿子时代的人,二人同名而已)因谋反自杀,他的通信、亲友皆被查。

这一追究可好,断断续续抻出来不少达官显贵,其中就包括刘胥。

于是,刘胥此人的真实面目才得以大白天下:

在争储失败后,刘胥非常记恨幼弟,他安排了女巫对其进行诅咒。

随后刘贺继位,他继续诅咒。

汉宣帝是太子的孙子,这太子还曾经被废,刘胥心中更加不满,于是再一次诅咒。

也是巧了,经他诅咒的人,汉昭帝、刘贺,都没有在皇位上坐太久。

多年来,刘胥做得非常隐秘,可不意味着,别人不知道他的心思。正所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一个人觊觎皇位,经营人脉,但凡有政治嗅觉,都可以看出一二。

回到今天的问题,霍光为何不扶持刘胥继位?原因大概有三点:

1,广陵王刘胥的性格根本就不适合做皇帝,否则武帝自己就立他了,根本没有必要传给年龄太小的刘弗陵。

2,刘胥此人狠毒,这一点,通过他多次诅咒亲人就能看出来,这样的人做了皇帝,恐怕民不聊生。

3.根据性格分析,刘胥继位以后很可能会清除阻碍,而手握大权又身兼辅政重担的霍光,首当其冲。这是一场为了国家、为了先帝、也是为了自己的博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申屠嘉:后悔没有先杀了晁错,最终因气愤吐血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申屠嘉(?—公元前155年),姓申屠,名嘉,梁国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人,汉朝开国功臣,西汉宰相。他以一个能拉强弓硬弩的武士身份,跟随刘邦,攻打项羽,因军功升任一个叫做队率(小队长)的小官。跟随刘邦攻打黥布叛军时,升任都尉。在汉惠帝时,升任淮阳郡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

  • 同样都是中箭 关羽头部中箭都没死,张颌膝盖一箭为何就死了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关羽是我们中国的武圣,因举世无双的忠义之心而受万世景仰!三国时期,流传着许多关羽的传说,其中有一个叫“刮骨疗伤”的典故,讲述的是关羽与曹操麾下猛将庞德大战一百多回合后,被庞德暗箭射伤,后来被神医华佗治疗的故事。这个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的记载,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当初关羽与庞德之战,庞德射中的并不是

  • 阴丽华为甚没有成为后宫之主?成为了皇帝宠爱一生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X阴丽华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我们之前了解到的后宫,都充满着争宠争后位的气息,妃子之间基本上不会有忍让的地方,表面上是姐妹,暗地里却是勾心斗角。不过,今天小编要讲的这位就不一样了,她不但没有争后位,而且还拒绝当皇后,最

  • 和裕皇贵妃的家世并不好,她后来的命运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和裕皇贵妃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研究清朝历史,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一般来讲,能够为皇帝生下长子的原先的身份都是丫鬟,当然,这与清朝皇室的婚姻制度有很大关系。清朝时期,皇子在成婚前,会被赐予数量不等的使女,这些使女就是在皇子身边伺候的丫鬟,她们会最

  • 唐玄宗时的宰相有二十六人,除了名相张九龄还有谁?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玄宗时期的著名宰相,唐玄宗时期的宰相张九龄,唐太宗时的宰相有哪些

    为唐玄宗所用的宰相有二十六人,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幽求、魏知古、陆象先、岑羲、郭元振、张说、姚元之(崇)、卢怀慎、源乾曜、宋璟、苏颋、张嘉贞、王晙、李元纮、杜暹、萧嵩、宇文融、裴光庭、韩休、裴耀卿、张九龄、李林甫、牛仙客、李适之、陈希烈、杨国忠、韦见素。其中著名

  • 关羽的成名之战真的是温酒斩华雄 其实是白马一战才是成名之战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关羽解白马之围,关羽温酒斩华雄的故事,关羽温酒斩华雄概括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白马之战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关二哥,关羽,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因为《三国演义》缘故,让人们广而流传,知道了这么一位忠肝义胆的名将,到现在都还有人拜祭关二哥。关羽,在民间流传是一位头枕洛阳城,身卧睡当阳,魂归故里的人物,关于关羽的传说很多,都有自己的看法,今天我也来

  • 古代人都憧憬做官,为何东汉官员却喜欢辞职?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主动辞官的诗人,古代文人做官最大的,东汉刺史相当于现在什么官

    在古代的时候,很多人都是拼了命的读书,只为了以后能进入官场平步青云,尤其是在以文治国的时代,读书考官成为了很多有志青年报效国家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即使不是为了为国尽忠,更多的人还是想要考官,毕竟在大部分时候,即使家中再有钱,只要不是做官的,还是会被人看不起的,所以很多人都把参加科考入仕做官当做目标。但

  • 四十岁在放猪,五十岁当宰相,公孙弘有多牛?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张春华历史上好看吗,唐朝宰相列表,宰相是几品

    都说出名要趁早,其实做官也是如此的。古代的人从小就开始进入学堂读书,其实所求也不过是能通过考试或者是举荐入朝做官。而做官肯定也是越早越好,毕竟想要升官也是非常难的,除了做出了什么重大功绩和有背景的官员,其他人想要升官几乎都是在朝中熬资历,想要升到高官,甚至是官拜宰相,普通官员熬上二十年可能才有一丢丢

  • 孙承宗:明朝的民族英雄,家中男丁都战死沙场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朝土木堡之变背后的阴谋,孙承宗和孙传庭,孙承宗与袁崇焕关系

    清军攻打大明的时候大肆攻占城池,虽然有些守将迫于清军的压力很快投降,但是也出现了很多忠于大明朝的将官,像袁崇焕就是如此之人,不过袁崇焕最终因为清廷的离间计,落得一个身首异处的结局,下场十分凄惨了。不过下场最惨的其实还不是他,而是一个叫做孙承宗的将领。孙承宗是袁崇焕的恩师,即使曾遭到排挤,也依然对大明

  • 历史上的郭暧有什么权势,为什么敢打公主?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赵公子旁边的那个女的,郭暧简介,历史上贡献最大的太监

    每当一提起郭暧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驸马这个名称听起来是很光荣很富有,但是却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君还是君臣还是臣虽然是公主下嫁给驸马却在历史上有规定,公主还是公主就算下嫁在官宦之家驸马也要遵守君臣之道,就算要参拜也要得到公主的批准才能够下跪参拜,而驸马犯错轻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