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自成占领北京为什么守不住江山 只能说李自成的实力不济

李自成占领北京为什么守不住江山 只能说李自成的实力不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154 更新时间:2024/2/29 23:26:28

你真的了解李自成坐稳江山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在中国历史上,有两大杰出的草莽英雄:黄巢和李自成。

这两个人,都曾占领了当时的都城,但都守不住江山,很快失败,让人慨叹。

与黄巢相比,李自成的势力更大,坐天下的希望更大,但他的失败却更快、下场很惨。

为此,几百年来,许多专家、教授都对李自成的失败做了大量的深入研究,归纳出来的失败原因写成的书有好几十种。

其实,李自成失败的原因很简单:实力不济。

很奇怪,就是这么简单的原因,专家、教授们偏偏视而不见、避而不谈。

为什么说李自成的实力不济呢?

别看李自成从西安杀向北京,一路咋咋呼呼,号称百万,声势很大,其实也就二十来万人。

而且,这二十多万人,都是饥饿不堪的流民为混口饭吃所组合成的业余军队,没有经过正规训练,别说什么战法、阵法,军中的基本号令能分清、能执行,就不错了,作战能力很差,不堪一击。

当时的军队,战斗力最强的就是清军。

清军八旗由女真骑兵组成,这些女真骑兵出身于渔猎民族,这些民族整天与猛禽野兽搏杀,嗜血、凶悍、武孔有力,一旦训练成兵,其战斗力便成倍提高,在战场上驰骋决荡,所向披靡。

相对而言,大明的军队尽管盔甲、武器方面要精良许多,但军队成员出身于农耕汉民族,性格上的和善,决定了战斗的力度趋于疲软。

所以,明军对付农民军,原本是不成问题的,但一旦与清军对阵,就会被清军撵着打。

曾几何时,象曹文诏、卢象升、洪承畴等等,都是农民军的克星,曹文诏更有带几十个人就追着成千上万农民军打的恐怖记录。

李自成之所以能坐大,是每每其濒临绝境时,清军就入关捣乱,适时救了他一把,让其转危为安、起死回生。

而在农民军前威风八面的曹文诏、卢象升、洪承畴等人,一遇上了清军,就象霜打后的柿子,全蔫了,毫无例外地战败,或战死、或投降。

以李自成取北京为例。

李自成取北京是在崇祯十七年(1644年),而在这年正月初一,李自成就在西安宣布正式建国,国号大顺,改元永昌,置百官,兵力最鼎盛。

正月初八日,李自成的“百万大军”自西安出发,东渡黄河,兵分两路,直扑北京。

由于明廷已风雨飘摇,人心不定,已成瓦解之势。

所以李自成刚渡黄河,平阳知府张璘然已弃城逃遁。

而蒲州(今山西永济)的明将高杰也狂奔泽州(今山西晋城),再往济源。

受此影响,猗氏、闻喜、绛州(今山西新绛)等明朝州县官员开城投降。

李自成大军攻下太原后,又连下黎城、临晋、潞安、忻州等城,一路行来,顺风顺水。

李自成也因此狂妄自大,认为天下尽在自己掌握之中矣。

可是,到了代州(今山西代县),遇上了镇守山西兼关门、代州、三关的大明总兵周遇吉,李自成一下子就被打懵了。

李自成的二十万竟然被周遇吉的四千宁武军截住厮杀,连战连败。

周遇吉因为代州城内粮尽,主动退保宁武关。

而在宁武关,周遇吉依然把李自成大军打得找不着北。

李自成见伤亡惨重,马上打退堂鼓,准备收兵回西安。

牛金星等部下坚劝,说,我们人多打人少,用车轮战术,累也把他们累死,凭什么撤军?

李自成这才稳定心神,继续和周遇吉死耗。

就这样,用车轮战术激战了四昼夜,终于攻下了宁武关。

但在死人堆里进了关城,李自成心有余悸,他对部下说:“前面还有大同、阳和、宣府、居庸等众多军事重镇,只要还有一个周遇吉,我军就会败亡了。算了,还是先撤回陕西算了。”

李自成嘴里是这么说的,他也是真的这么干的。他早早就定下了班师日期。

只不过,大同镇总兵姜瓖、宣府镇总兵王承荫相继送来了降表,这才鼓励了李自成过大同、宣府直抵居庸关。

而明居庸关守将唐通又迅速开关迎接,李自成终于顺利进至大明帝都进北京城。

可以说,李自成能得北京城,是捡了一个漏。

他不能守江山,那是肯定的。

明朝一亡,和他对阵的就是战斗力比明军更强、更凶悍的清军。

果然,在山海关外一片石,当多尔衮指挥清军杀出,李自成的大军立刻崩盘了。

有人说,李自成在山海关外一片石之所以失败,那是因为吴三桂和清军合兵夹击。

但,从一年之后李自成军在西安被清军打得一溃千里的表现来看,李自成军的战斗力确实比清军差得太远了。

几百年来,有人骂吴三桂,说是吴三桂献出了山海关,不然,李自成就不会失败。

这个原因根本不能成立。

李自成军的实力就那样,就算山海关掌握在李自成的手上,清军另行从蓟门镇打进来,李自成军也仍然阻挡不了清军定鼎中原的步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汉章帝在位时对东汉有何功绩?后人又是怎样评价汉章帝的?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汉章帝刘炟是谁?汉章帝在位期间做了哪些决策?后人是怎样评价汉章帝的?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汉章帝简介刘炟(57年-88年4月9日),即汉章帝(75年—88年在位),汉明帝刘庄第五子,母贾贵人,东汉第三位皇帝,在位14年。永平三年(60年)被立为皇太子。永平十八年八月

  • 东汉将领陈登,刘备和曹操眼中的豪杰,曾两次击退孙权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东汉将领陈登,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三国时期能人辈出,但是这一时期的英雄豪杰也大多是富有争议的人物,大家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战,霸主都是为了自己的一方天下而杀伐四方,众臣则是为了效忠自己的君主而不惜一切代价。似乎在三国时期,每一个人物的行事作为都没有对错之分。比如

  • 历史上的曹彰是什么样的?不爱读书,只爱带兵打仗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曹彰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曹操一生有20多个儿子,但是他最喜爱的却大都是他的嫡子,曹彰是他的第三个儿子,也是曹丕的亲弟弟,曹操对他就一直非常喜爱,因为曹彰的胡须是黄色的,所以曹操有时就会称他为“黄须儿”,从中能听的出曹操对他的宠溺。曹彰其实不太像曹操,当然说的

  • 萧道成生平经历是怎样的?萧道成如何成为南齐开国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南齐开国皇帝萧道成生平经历是怎样的?萧道成是怎么当上皇帝的?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南齐开国皇帝萧道成简介齐高帝萧道成(427年—482年4月11日),字绍伯,小名斗将,祖籍东海郡兰陵县(今属山东省临沂市),南北朝时期南齐开国皇帝(479年—482年在位)。西汉丞相萧

  • 曹操遇到刺杀,来营救的人都被他处死了?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的疑心非常重,也很喜欢杀人,年轻的时候刺杀董卓失败后被通缉,他躲到了吕伯奢家里避难,吕伯奢一家人为了安抚他特意杀猪款待,曹操听到磨刀声以为他们要杀死自己,于是屠戮了吕伯奢全家人。后来他的头痛症发作,神医华佗说要开颅取出脑子里面的脏东西就可以彻底治愈,曹操以为华佗想要谋害自己,于是派人处死华佗。还

  • 北魏孝明帝元诩生平经历是怎样的?元诩的成就都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北魏孝明帝元诩生平经历是怎样的?元诩的成就有哪些?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北魏孝明帝元诩简介北魏孝明帝元诩(510年-528年),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北魏王朝第九位皇帝(515—528年在位),宣武帝元恪次子,母为宣武灵皇后胡氏。元诩幼年继位,权臣元叉、母后胡氏相继擅

  • 刘备为何要让魏延镇守汉中,张飞镇守阆中?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刘备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得才容易,守财难”,挣钱对很多人来说都很容易,因为挣钱的渠道有很多,但挣到前后如何“守财”便是一个大问题,这也是我们经常听到某个大公司或者是大人物一夜之间破产的原因。同样,打下一片江山很容易,但想要保持江

  • 刘备进位汉中王靠的是什么?他有什么实力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你们知道刘备进位汉中王靠的是什么?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汉中之战是汉末三国时期,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的战争。此战由刘备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发起,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结束,战争持续近两年之久。从时间上来看,汉中之战无疑是一场持续时间较久的战役,作为对比的是,夷陵之战、官渡之战、赤壁

  • 荀彧一直都在辅佐曹操 荀彧最后为何会反对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荀彧和曹操,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荀彧,字文若,出自于颍川荀氏。荀彧年少就有才名,被南阳名士何颙赞为“王佐之才”。荀彧起初是跟着韩馥混的,后来韩馥被袁绍打败,就跟了袁绍。袁绍当时虽然是四世三公,声望很高,但荀彧一眼就看出来,袁绍不是能够实现自己理想的人。于是,二

  • 曹魏名将曹纯,戎马一生,死后却未能配享曹魏太庙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曹纯,字子和,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曹操部下名将,侍中曹炽之子,大司马曹仁之弟。曹纯是曹操的堂弟,曹纯的父亲曹炽在朝为官多年,曹纯十四岁时去世后,与一母同胞的兄长曹仁分家居住。虽然早年丧父但是曹纯家底还是颇为殷富,年纪轻轻就学富五车,管理偌大家业而不失条理,雅重纲纪,礼贤下士。所以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