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元璋大封朱姓藩王,背后有什么考虑?

朱元璋大封朱姓藩王,背后有什么考虑?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945 更新时间:2024/2/29 23:26:51

“洪武大帝乃英武伟烈之主,非寻常帝王可比。”

—《清朝文献通考》

提起明朝,不得不说起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历史上,这一位帝皇也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更特别的是,朱元璋本身并非皇族,甚至还沦落到去当和尚,后续还过上了乞讨的生活。他最终能够逆天改命,也确实是一大奇迹。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开头所提到的古言,正是清朝康熙皇帝对于朱元璋的评价。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南巡时期,亲自带领文武大臣来到南京明孝陵前祭祀,以帝王之尊行三跪九叩之礼。一个前朝皇帝能令康熙如此敬佩,可见其功绩。

当然,这也是历史上一位谨慎得出了名的皇帝,唯恐臣子夺权。但在前有七国之乱的典例之下,他为什么还要大封朱姓藩王呢?

这一切还要从他的人生经历开始讲起。

一、早年颠沛流离

《御制皇陵碑》中记载:“兄弟异路,哀动遥苍。汪氏老母,为我筹量,遣子相送,备礼馨香,空门礼佛,出入僧房”。此记载证实朱元璋入寺为僧。

好端端的,又没有什么虔诚的佛教信仰,朱元璋为何去当了和尚呢?

说到底还是生活所迫。

我们常说人的一生最悲惨的三件事:少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朱元璋贵为开国皇帝,其实在做人里是特别悲惨的,因为这三件事在他的一生当中全部遇到。

最为困难的时期,当属他少年时。

公元1328年,朱元璋出世了。一般史书都会记载,一个王朝的开国皇帝天上都会有怪现象。朱元璋也不例外,据史料记载,农民朱五四的第四个儿子诞生时,整个屋子红光满室。

这实际上也算是一种祥瑞之兆,历史上大多数名人出生中,都会有这样的神奇现象。但在朱元璋的前半生中,实在是难以看见生活的希望。

他的童年过得十分凄苦,家里住的房子严重违反人类的基本的一个生存规律:冬凉夏暖,四面透风,完全失去了房子原本就应该该有的御寒与遮风挡雨的功能,可以说是跟头顶上只有一片瓦是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了。

因为要养活自己,要吃饭,要在乱世暴政之下存活下来,于是他在地主刘德家找了一份放牛的工作,一干就是二十年。然而这并不是最苦的,此后他还经历了父母双亡,兄弟离散的事件,对于凄苦人生也十分绝望了。

迫于无奈之下,他才去皇觉寺寻求庇护。但覆巢之下无完卵,社会大动乱之下,佛门也无法再给他提供庇护,他再次走上了独自面对残酷生活的道路。

而此后的人生转折,来自于一封信函。

二、参军迎来人生转折

这封信,正是朱元璋昔日好友寄来的,邀请他去投奔郭子仪。彼时的朱元璋正走投无路,就听从他的建议加入了起义军。

不曾想,正是这一个决定,使他迎来了人生最大的转折点。此后朱元璋的人生走向是怎么样的呢?那可谓是步步高升。

他二十五岁加入到郭子仪的农民起义军里,开始了自己创业的第一步。在这个大熔炉里生存,要一不怕死,二不怕苦,枪林弹雨要上,风雪雷电要走,每一步都要小心谨慎,有勇有谋。

最终凭着自己出色的胆识和军事才干,朱元璋一次次从死神手中挣脱,逐渐成长,强大起来,在群雄争霸中拔得头筹,在自己四十岁的时候成为了继刘邦之后的又一平民皇帝。

公元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他称帝之后,开了一个绝无仅有的新时代。

当然,由于皇位来之不易,朱元璋的疑心也十分重,唯恐有不法臣子觊觎他的皇位。正是因为这样,几千年来一直存在的丞相一职,也在朱元璋统治时期被撤了。

由此可见,朱元璋的疑心有多么之重,他深知臣子职权之大,对于皇权的威胁也是很大。但这样的一位君王,为什么却还坚持封藩呢?

这和他对七国之乱的理解有关。

三、为巩皇权坚持封藩

分封制开始于西周时期,随后的中国历史,一直在分封制的阴影下前行,大一统王朝多毁于这一制度。

但早在春秋战国时,适应中央集权的郡县制逐渐取代分封制。秦始皇统一全国,普遍推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建立了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王朝。

也就是说,历代的君王早已知道分封的危害,却为何后世又重蹈覆辙呢?七国之乱已然是一个相当惨烈的例子。

七国之乱的爆发是必然的,这和刘邦当初制定的宗室王国制有着莫大关系。刘邦当初的目的为了防止当年秦国郡县制迅速亡国的问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侯王国的实力越来越大,严重地威胁了汉朝中央政府的安全,也使得中央政府的税收大量流失,外面还有匈奴的严重威胁。

但这些都是表象,实际上却是皇权与诸侯王国关于权力的争夺。换言之,是华夏贵族最后一次与皇权的博弈。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显然问题出于分封制上。但朱元璋却不这么认为。

明初,朱元璋还实行分封制,将24个儿子和1个从孙分封到全国各地,以巩固统治。由于北元回归大漠后保有相当强的军事力量,对明朝北部形成极大威胁,故朱元璋分布在北方边防线上的塞王兵力尤为雄厚,洪武后期,这些塞王已掌握边防军事指挥权,防止了军权旁落。

历史上早已有前车之鉴,朱元璋为什么如此“糊涂”?实际上,他自己对于“七国之乱的理解比较不一般,所以才会做出如此惊人的举动。

在他看来,七国之乱最大的错不在于藩王,而在于君王。他认为是天子过于薄情,没有善待藩王,才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倘若天子重情重义的话,藩王也会尽职尽责地为天子守卫河山。

这听起来是多么仁慈大度的君王之言,但朱元璋其实也不是什么善茬,他登基之后为巩固皇权,也使了不少手段。只不过在评价他人的故事时,他倒是能够好好说话了。

再加上,他分封的藩王,全是他的朱家子弟。

历代地方割据势力给朝廷造成的威胁,尤其是元末河北军阀察罕帖木儿等拥军割据的事实给朱元璋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阴影。为了避免类似历史悲剧的重新上演,朱元璋决心依靠宗室子孙对地方军政官吏加以监督和限制。

他不止一次的说过:“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储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朕非私其亲,乃遵古先哲王之制,为久安长治之计。

这样,在朝廷,有皇帝直接掌管,在地方,有宗室子孙协理。内外相辅,进一步加强和巩固明王朝对全国的有效统治。

这也是他为什么不顾一切执行分封制的原因,弊端再多,早期终归是为他暂时安稳了天下。至于后来再发生的靖难之役,已是他当时无法预料的了。

小结

一朝天子一朝臣,各朝各代的发展,终归是来自于皇帝的操控。朱元璋何其厉害何其聪明,到底还是不能未卜先知。在他掌握朝政的时代里,天下未曾因为分封而动乱,也说明了他把控大局的实力。

总而言之,朱元璋在见识过那么多先例之后,依然选择分封藩王,还是来自于他的个人想法。不可否认,分封制在可以掌控的程度之内,对于君王确实是有利的。

只不过,朱元璋的后世子弟,或许并没有他那么强大的力量,所以也使得这分封渐渐失控。朱元璋对于七国之乱的理解还是有些片面,毕竟,动乱不仅仅来自于天子的薄情,也可能是藩王先起了异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刘璋抵抗曹操时为何还要刘备帮忙?他不是有十万兵马吗?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每当一提起刘璋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三国时期出现了很多有名气的人,他们有的非常擅长筹谋,而有的则擅长武力,更有的在用人这一方面非常的擅长。而当说起三国时期的人物,不知道你的脑海中会首先想起谁呢,我想应该会有不少人想起刘备吧,毕竟他这个人还是有点儿实力的,名气也

  • 为何说鄂尔泰是改土归流的关键人物?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为何说鄂尔泰是改土归流的关键人物,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这个人是清朝雍正年间的鄂尔泰,雍正在位期间特别信任与重bai用他。曾经和年羹尧是同期中举,之后年羹尧还以此情分拉拢鄂尔泰,然而鄂尔泰却没有给年羹尧面子。在清朝满洲人是不用科举就可以进入仕途的,所以很多的年轻满人因

  • 雍正临死留下两个“密旨”到底是什么?保护了乾隆63年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雍正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很多人了解清朝年间那段历史的话,都能够明白,康熙期间大概是最为困难的。但是,康熙皇帝做得极好,在位时间很长,也成为了很多人歌颂的清朝皇帝。除了康熙之外,雍正也是很不错的一位明君,但这两位皇帝的

  • 公子光为何能夺得君王大魏?隐藏着吴国怎样的政局变化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说起公子光夺位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公元前515年,吴王僚被专诸刺杀。不久,公子光继位,是为吴王阖闾。专诸只是一名刺客,与王僚无冤无仇,他之所以行刺王僚,自然是受了公子光的指使。很多人或许认为,公子光可以夺得吴国国君的大位,最大的功劳当属专诸以及谋臣伍子胥,如果没有他俩的帮助,公子光不

  • 李自成如果归顺大明的话 他们能不能打败皇太极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对李自成和皇太极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可以肯定得回答,就算是李自成接受招安,大明一样抵挡不住清军,之所以有上述结论,我们要看当时的大明,官僚体系已经腐败的不成样子,底层百姓的死活一点不顾,这样的官僚队伍绝大程度决定明朝的走向,他们不代表底层百姓的利益,只代表特权

  • 刘禅为何要投降导致蜀汉灭亡?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刘禅为何要投降导致蜀汉灭亡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公元223年,刘备病逝白帝城,太子刘禅继位为皇帝,史称汉怀帝。然而,刘禅在历史上褒贬不一,有着昏庸愚蠢的,也有精明聪慧的。那么,真实的刘禅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物呢?刘禅一生跟两大贵人有着密切的关联。第一个贵人是赵云。刘禅字公

  • 东汉和熹皇后邓绥生平经历是怎样的?后世该如何评价邓绥?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东汉和熹皇后邓绥生平经历是怎样的?如何评价邓绥?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东汉和熹皇后邓绥简介邓绥(81年-121年4月17日),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东汉著名的女政治家,东汉王朝第四代皇帝汉和帝的皇后。邓绥系出名门,她祖父正是以向光武帝刘秀进献了“图天下策”的东汉

  • 李自成占领北京为什么守不住江山 只能说李自成的实力不济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李自成坐稳江山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在中国历史上,有两大杰出的草莽英雄:黄巢和李自成。这两个人,都曾占领了当时的都城,但都守不住江山,很快失败,让人慨叹。与黄巢相比,李自成的势力更大,坐天下的希望更大,但他的失败却更快、下场很惨。为此,几百年来,许多专家、教授都对李自

  • 汉章帝在位时对东汉有何功绩?后人又是怎样评价汉章帝的?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汉章帝刘炟是谁?汉章帝在位期间做了哪些决策?后人是怎样评价汉章帝的?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汉章帝简介刘炟(57年-88年4月9日),即汉章帝(75年—88年在位),汉明帝刘庄第五子,母贾贵人,东汉第三位皇帝,在位14年。永平三年(60年)被立为皇太子。永平十八年八月

  • 东汉将领陈登,刘备和曹操眼中的豪杰,曾两次击退孙权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东汉将领陈登,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三国时期能人辈出,但是这一时期的英雄豪杰也大多是富有争议的人物,大家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战,霸主都是为了自己的一方天下而杀伐四方,众臣则是为了效忠自己的君主而不惜一切代价。似乎在三国时期,每一个人物的行事作为都没有对错之分。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