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中国一消失的门派后人 到邻国当了皇帝

中国一消失的门派后人 到邻国当了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056 更新时间:2024/2/29 19:22:14

提起这一门派,很多人会觉得有点陌生,也难怪,这一门派在《史记》上只有二十几个字的介绍。也就是说,自从秦始皇焚书坑儒后,这一门派就渐渐消失不存了。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一门派曾经对中国有过非常大的影响,在中华大地上掀起惊涛骇浪,让统治者为之战栗,它的影响和波及面,不亚于儒家和道家。而且这一门派是现今思想化的代表,即使到现在,这一门派依然有着生命力。这一门派就是墨家。

网络配图

一提起墨家,我们首先想到“兼爱、非攻”,但其实还有一套理论体系,很多闪光的观点,墨家具有朴素唯物主义的光芒。

墨家的学说非常实用,是审时度势的,如果国家富裕,那就“尚贤”、“尚同”,国家贫穷就“节用”、“节葬”。墨家的学说散发着一种理想主义光芒。

理想的,往往是脆弱的。随着大秦帝国统一六国,名操一时的墨家就成了统治者第一个瞄准的对象。

墨家最进步的思想是,他们认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要求“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儒家却认为人有贵贱之分,要各安其命等等。

墨家最进步的思想,也是小日本抄袭最多的思想,就是他们认为富贵是可以通过努力争取到的,没有什么“天命”,“天命”都是消耗人的东西。

墨子的学说让秦始皇深恶痛绝,如果真的像他说的那样,百姓都不本分了,觉得既然你能当皇帝我为什么不能?人人都可以均富贵,人人都是高贵的,那皇帝还怎么把套路安稳的玩下去?

而且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反对秦始皇兼并六国,是秦始皇统一路上的一个大的绊脚石,在反对秦始皇的路上,墨家死伤无数。秦始皇夺取天下后,第一个想要除掉的就是墨家门派。对于统治者而言,墨家最可怕的是,那种游侠精神,劫富济贫,人人平等的精神,对下层百姓有极强的号召力。统治者最忌惮的并不是你有造反的野心,而是你有造反的能力。因为墨家是出于“公”心而并非出于“私心”,统治者更害怕,更想除掉他们。结党营私的小人不可怕,结党营‘公’的君子最可怕,因为他们有极强的号召能力。

网络配图

更可怕的是,墨家还有一支队伍,有组织、有纪律。

秦始皇对墨家的围剿是十分残酷的,墨家在中国无法藏身,一部分墨家逃亡到日本,据说日本后来的“武士道”精神,就是起源于墨家。

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墨家的有生力量都被消耗的差不多了,书籍也大部分被毁,写《史记》的司马迁对墨家也颇为忌讳,倒是《淮南子》对墨家思想多有涉猎。

闲话少说,我们来看看墨家究竟是怎么进入日本的,又是如让日本变得更加强大的?

日本信奉武士道,具有武士道精神,一旦遇到受辱,纷纷拔刀剖腹自杀,日本的武士道阶层有点像中国古代的“士”,战国时期君子爱“养士”,那么这些“士”是干嘛的呢?其实不仅仅是粗莽的武士,还特别有才艺,有知识,有品位。儒家要求“士”要会六艺,琴棋书画非得样样精通,还要擅长骑射等等。

日本的“武士道”也是“士”的一种,大多身怀才艺,什么都会。

中国古代“士”有很多种,一种儒家,一种墨家,这两个是最大的,但是日本“武士”就是源于墨家。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要从徐福东渡说起。徐福,是日本的第一代天皇,是中国人。徐福本身信奉道,是道家的代表。

我们看徐福东渡的时候,心里会不会有这样一个疑问,徐福去找仙药就去吧,带着几千童男童女都可以理解,但他带着巫医百工去干什么?他带着五谷种子去干什么?他带着中原先进文化去干什么?那么就有人说了,徐福这是一种预先设计好的阴谋。在徐福东渡的时候,据史载,中国同时发生了大规模的偷渡,这些偷渡的人是干什么的?很可能就是墨家的传人。也就是说,徐福是墨家的后人,也是墨家传人之一。一些史书说徐福是道家传人,但支持墨家。一些史书有这样的说法,说当时徐福将墨家传人混入几千人中,带到日本,远离秦始皇的势力范围。墨家一到日本就受到重视,在墨家的努力下,徐福被扶上天皇的位置,称“神武天皇”。这种说法虽然不能确定,然而有一点是可信的,就是墨家没有死光,是逃亡了。

网络配图

日本是个制造业特别发达的国家,在我们儒家文化里,那都是末流,是雕虫小技,搞什么发明创造,学而优则仕。结果把中国都培养出书呆子,论文的瓜瓜其谈,论武的手无缚鸡之力。墨家则强调实践,鼓励发明创造,这个精神也是“武士道”精神在社会实践中的核心,就是重视中国视为“淫巧小技”的科技发明。

我们古代提倡厚葬,受儒家思想影响,而墨家节俭,实行“节葬”。“厚葬”大抵是面子功夫,为了体现“孝道”,结果葬了死人以后,活人差点活不下去了。长期以往整个国家铺张浪费,消耗了很多生存资源。古埃及就是因为大建金字塔搞得亡国了。而日本,在八世纪的时候就已经实行火葬了。

墨家提倡“节用”,这就是为什么日本人略显小气,而中国无论杀鸡贩狗的都显得土豪。日本即使豪门,也保持节俭的作风,这一切无一不是取自我国古代“墨家”的思想。

今天我们在说日本对我国文化多有抄袭,是吸取中华文明的精髓发展起来的国度,甚至一度强大的让我们面临灭绝危险时,也要想一想,为何我们守着金山要饭吃,自己的文化精髓,却喂养了别国的骨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唐太宗李世民为何不杀武则天以绝后患?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李世民不杀武则天以绝后患。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两个。网络配图一是李世民错爱了武则天。武则天入宫后,李世民曾一度对其极为宠爱,一举提拔她为美人,而且还有继续上升的空间。而这时的武则天毕竟年纪还小,极于表现自己,自从班门弄斧地出了驯马之策后,李世民发现了其野心,再加上武氏当天下之主的谶语的影响,李世民对武

  • 一位雄才大略的千古帝王却被冤枉了两千多年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要说的这位帝王,不是别人,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秦始皇嬴政,秦国自秦孝公开始经过几代的人的奋斗努力,直到嬴政时期才统一六国,开创了中国历史第一个大一统的秦王朝,嬴政也是历史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自称始皇帝。网络配图秦始皇嬴政做为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统一之后他在地方上设立郡县制,同时统一

  • 关公为何会成为中华民族惟一的道德实践神?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精神旗帜。从根本上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文化的复兴与文明的崛起。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的发展繁荣为条件。网络配图关公文化是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颗耀眼的明星。中国煌煌大观

  • 揭秘周朝国君周昭王讨伐楚国的真正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周昭王姬瑕,姓姬名瑕;为周朝第四仁君王。周昭王像周昭王在位期间被说的最多的似乎就是王道缺失,起初之所以会流传出这样的言论是因为在周昭王继位之时天象异常,观不到星象,并且井水、泉水、河水均暴涨。并且有人观天象,说是周昭王王道缺失。然而天象命理之说虽不可信,然而之后周昭王几位后的行事做派却叫人不得不信。

  • 中国古代首富沈万三胡雪岩为什么最后都没有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古代人们的等级分为士农工商,其中读书做官被排在第一位,而下海经商被认为是末流。尽管在古代社会经商是不被官方提倡的,但是经商所带来的巨大利润也使得很多人去从事这个行业,这些人中如沈万三胡雪岩等都一度被公认为当时社会最有钱的人,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首富。然而细读历史可以发现这些人前半生无限风光,到

  • 历史上康熙真的是因为一场病而坐上皇位吗?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康熙被誉为“千古一帝”,他八岁登基,登基之时顺治驾崩,10岁丧母,后来他自言:幼年在“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康熙八年也就是他登基的第八年擒鳌拜,稳定了朝局,孝庄开始让康熙执政。康熙十二年下令“削藩”之后发布大量军中改革,任用汉人名将与书生与康熙十五年打败吴三桂。网络配图康熙二十二年收复台湾,康熙

  • 历史揭秘:道光帝为何狠心踢死皇长子?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道光帝是嘉庆帝的儿子,也是唯一的一个皇后嫡出当上皇帝的皇子。网络配图他当皇帝后,子嗣这块一直不好,二十八岁与当时在撷芳殿服侍他的宫女,即后来晋升为“和妃”的那拉氏生了皇长子奕纬,皇长子奕纬虽然不是皇后所生,但在皇二子与皇三子相继夭折之后,他这个皇长子就很快成为道光帝不得不看重的儿子。正是因为这份看重

  • 残唐五大猛将:四位勇冠三军一位盖世无双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残唐指的是唐朝后期的五代十国,这一时期仍是唐朝的延续,故史称“残唐”。残唐能臣不多,猛将却不少,翘楚者层出不穷。在晋王李克用手下,就有五大猛将,这五位都是勇冠三军的大将。这五位中第一位最厉害,武力盖世无双,后面四位没有一个敢与之单挑,合战也打不过他。最后这位被五马分尸,后面四位无一人讲情。网络配图第

  • 诸葛亮东吴吊丧哭周瑜是惺惺相惜还是纯属演技?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与周瑜同为世之人杰,而周瑜的死,物伤其类,诸葛亮也应该是很伤心的。而诸葛亮为周瑜写的悼词也是十分之感人。那么,诸葛亮吊丧真的是多情吗?周瑜病故之后,孔明前往柴桑吊丧。众位将领都说,人人都说什么周瑜大都督和诸葛亮关系很差,可是,诸葛亮却亲自前来吊丧,而且哭得那么伤心,看来,人们说的

  • 刘备三请诸葛亮 而这个人让唐太宗四次请他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大唐贞观三年,中郎将(高级武职,即各府卫的禁卫统领)常何的府邸。皇帝的使者再三行礼,请常何的门客马周入宫详谈。使者说,皇帝陛下的原话,是恭请马周先生,不是召见,更不是命令。但马周回说身体不适,拒绝了。使者又来了两次,马周还是拒绝。网络配图这一搞,可把常何吓坏了,他忙不迭地劝,可马周只是笑而不语。终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