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古代各种民间忌讳:朱元璋改变了哪种民间陋习

古代各种民间忌讳:朱元璋改变了哪种民间陋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303 更新时间:2023/12/31 6:12:03

我们先从盛唐时代开始说起,自从李唐替代隋杨以来,李姓掌握了天下。朝代虽然更替了,但是世界观还是那个样子,该迷信的还得继续迷信,因此,朝廷特颁布一条不许吃鲤鱼的禁令。当时有学者叫段成式的在著作《鳞介篇》中曾这样写道:唐代律条规定,鲤鱼叫赤鲟(草鱼)公,禁食之;若捕获后,应疾放水中;出售者打60大板。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是什么意思呢?翻译一下,意思是说:“不准吃鲤鱼,如果逮着鲤鱼了,必须马上放掉,否则打60个大板子。”那么为什么要颁布这么一条法律呢?很简单,是因为“鲤”与“李”是同音。吃鲤鱼的意思就等于吃李氏家族,那李氏家族可是皇族啊,是能随便吃掉的么?所以,必须得禁止屁民吃鲤鱼。自从这条法律出台以后,唐朝的人民群众害怕挨板子,自然不敢吃鲤鱼了,要吃也只能偷偷吃,就算吃了还不敢说出去,否则60板子打下来,可是要打死人的。自然而然的,唐朝时期,有关鲤鱼的菜肴就销声匿迹了,鲤鱼这个种群当然也是十分兴旺发达了,估计比现在美国的鲤鱼族群更加兴旺发达(前段时间不是有新闻说美国鲤鱼成灾么,敢情也是因为迷信?)

无独有偶:明朝时代,朱家掌权,明武宗朱厚照也是因忌讳的原因,下令禁止民间养猪。他的理由更加奇葩了。朱厚照禁止养猪的“理由”有两个:一,“猪”与皇帝姓氏是同音;二,朱厚照生于猪年。史书上曾经记载:“正德十四年十月乙卯,上至仪真。时上巡幸所至,禁民间畜猪,远近屠杀殆尽;田家有产者,悉投诸水。

是岁,仪真丁祀,有司以羊代之。”因此,老百姓养猪、杀猪统统视为把矛头指向皇帝。这一禁令的发布,差一点让全国的猪类绝种。次年清明节时,要用整猪祭祀,竟无猪可寻。后来,由于群臣冒死婉言劝谏,皇帝才不得不废除不许养猪的禁令。

更加悲剧的是,在古代有的因忌讳竟使无辜的良民惨遭杀身之祸。

封建社会女人都是缠足,以小脚为美。但朱元璋的老婆马氏是一个不缠足的大脚女人。因此,他最忌讳画家将妇女画成大脚的图像。有一年在元宵节的晚上,朱元璋微服观灯,因见一家花灯上画着一大脚女人,于是忌讳之心大发,认为是对马皇后的讽刺,对皇帝的大不敬。第二天,竟将画大脚女人的民间画家灭九族,300余口全部杀掉,连邻居都发配充军。这里还有一个朱元璋的故事,朱元璋曾当过和尚,后来又当过义军的首领。因此,他最忌讳与“秃”字和“贼”字有关的语言文字。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他庆寿时,有人写了“作则垂宪”四个大字,因古音“则”与“贼”同音,竟将作者砍头示众。另一幅贺章写着“体乾法坤”本意是吹捧朱元璋能体察天地万物。没料到朱元璋却曲解其意,误认为“法坤”和“发髡”(kūn,古代剃光头的刑罚)同音,怀疑作者有意讽刺他当过和尚,于是作者竟被砍头示众。在封建帝王时代,帝王被尊为天子,其名字全国讳之,谓之国讳或公讳;祖先或父母之名全家讳之,谓之家讳或私讳。具体避讳之法,改用同义、同音之字,或就原字缺笔书写,譬如,秦始皇名政,写作“正”,正月读作“征月”,写作“端月”。汉吕后名雉,雉鸡改名为“野鸡”。

唐太宗名世民,唐人为避其名讳,在行文时用“代”字代替世字,用“人”字代替民字。封建社会由于忌讳的束缚,不知给世人带来了多少麻烦,造成多少笑话。甚至有的为了忌讳长辈的名字竟不惜牺牲自己的前程,放弃理想的事业。在历史上最著名的为文反对避讳的,大概就是唐代韩愈的那篇《讳辩》了。话说唐代郑王后人李贺,字长吉,7岁能诗,文名轰动一时,韩愈因而劝他去考进士。但等李贺中了进士后,其他人却毁谤他说李贺之父名为“晋肃”,因为犯了“进士”的讳,李贺因此不该去考进士,韩愈就以《讳辩》一文为他申辩。其实早在《礼记疐曲礼》上便有“二名不偏讳”的说法,意即避讳只要两个字不要完全一样即可,更何况“晋肃”与“进士”仅是声近而已。

到了清朝,发生了一个更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在清朝末年,有一位名叫张鸿文的秀才。不幸妻子患有经络不通的妇女病,经医生诊断,非用雪莲一味中药治疗不可。这位秀才跑了远近药房,并无此药。后经医生指点,此药产在西北和西南高山一带,若托人寄来实乃上策。于是他便急忙给离家多年的一位表弟写信,恳求急迅寄回。可惜的是其母名亦叫雪莲,为了避讳改用“血敛”二字代替,谁知这一改写却出了笑话。当表弟接到书信,对急寄“血敛”一词,深感纳闷,因为“血”字是血液之意,“敛”字是收敛。他想,若收敛点血液,随便杀只鸡或宰只羊就行了,为什么非要这地方的血不可?他又想到,既然表兄催促如此之急,一定有他的道理,可能血液因水土不同,效果而异,于是他便马上宰了一只山羊,将血密封于桶内,寄于表兄。

当鸿文收到寄件后,并不是洁白的雪莲,而是污秽不堪的一桶羊血,急得他抓耳挠腮的手足无措。医生斥责他说:药名绝对不能用别字代替,轻则误病,重则伤身。当鸿文忍痛书雪莲给表弟去第二封信时,因时间的拖延,妻子的病情日趋恶化,当雪莲寄回,其妻已一命呜呼。鸿文捶胸顿足地哭泣着对亲友说:这都是因为避讳母名,葬送了妻子的性命。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忌讳也不是中国人所独有,世界上的其他各个国家,几乎都有自己的忌讳。对一些数字的忌讳,更是世界各国的普遍习俗。就拿中国民间传统习惯来说,有月忌和年忌之分:每月阴历初五、十四、二十三为月忌。每年阴历腊月十九是全年最不吉利的一天,而且每月初一、十五又是忌讳看病人和走亲的日子。在欧美一些国家,特别忌讳“十三”这个数字。比如,旅馆里没有十三号房间,没有十三层楼这个数,考场里忌坐十三号座位,人们不喜欢十三人同桌聚餐等等。

这些忌讳,实际上并没有什么道理,也并没有什么卵用!大多都是人的主观想法错误,迷信罢了!

忌讳一词,必将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和人类社会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妨碍人们自由的忌讳杂质将愈来愈削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抗清名臣孙承宗遭灭门明朝丢掉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孙承宗(1563一1638年),字稚绳,号恺阳,河北高阳人,他是明末最重要的军事领袖之一。包括袁崇焕在内的大批将领都是经他一手提拔而成长起来的。图片来源于网络孙承宗长相奇特,“铁面剑眉,须髯戟张”,明万历六年(1578年)中秀才,年仅16岁。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孙承宗到北京入国子监学习,次年

  • 这皇帝竟是个守财奴!因不肯花银子丢了江山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节俭过了头,变了质,出了格,就应该叫做小气,叫做吝啬,叫做守财奴了。明朝的崇祯皇帝朱由检就是中国历史上极其罕见的吝啬皇帝。练习书法,他能把纸张正反两面全都写满;置办物品,他能派人到民间市场讨价还价;逢年过节,皇宫里面从来没有歌舞宴乐之事。朱由检自即位那天起,几乎年年叫穷

  • 汉明帝皇后马氏轶事:拒绝儿子对自己兄弟的封赏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永平三年(六〇年)汉明帝之妃马氏被立为皇后。按照汉朝的旧典,无论谁一旦做了皇后,她的父兄大都要封侯。马皇后的父亲是汉光武帝的开国功臣伏波将军马援,在世时就已经被封了新息侯。按说她的兄弟就更应当封侯了。可是她却不肯为兄弟请封,她在汉明帝时当了十多年皇后,宠敬日隆,始终无衰,可是她的兄弟一个也没有得到封

  • 他是知识渊博的翰林学士 却为何最终被流放海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973年,宋太祖赵匡胤派翰林学士卢多逊出使南唐。本来这是一次例行性的出使,赵匡胤也没有交代其他的特别任务。可是卢多逊临回来的时候,突然灵机一动,跑去跟南唐后主李煜说,宋朝正在编书,而且是一部天下地理全书,其中唯独少了南唐的那一部分,希望李后主能够多多支持宋朝的文化事业。南唐后主李煜在诗词上是一流

  • 乾隆继位有惊无险不但被康熙看中对手被雍正下了套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雍正继位,可谓是腥风血雨,其他八个参与竞争的兄弟,只有同父异母的老十三胤祥至始至终为他效命。雍正上台后,恩怨分明,对老十三给予的政治待遇和地位,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就是皇帝的阿哥们也必须对其进行跪拜之礼。而对他那七个对手,都是圈禁而死,尤其是老八被喊作“阿其那”(满语“狗”),老九被称为“塞思

  • 唐太宗特赦290名死囚犯 是受到一个启发?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是个思想开放的时代,思想影响思维,思维引领行动,行动创造奇迹,在这一方面,唐太宗李世民就是个典范,他曾放出二百九十名死囚犯回家过年。其实,李世民此仁德之举,是受到了一个大胆县官的启发,此人名叫唐临。唐临(601年—660年),字本德,京兆长安人,年轻时就有很响亮的名声。武德初年,事太子李建成,先

  • 许平君霍成君都因皇后之位而死她为何能善始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汉宣帝的皇后:汉宣帝刘询,原名刘病己,生于汉武帝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他是汉武帝和卫子夫的曾孙,戾太子刘据和史良娣的孙子,史皇孙刘进和妾王翁须的儿子。巫蛊之祸,家人蒙难,襁褓中的刘询曾下狱,后被祖母史家收养,直到汉武帝下诏掖庭养视,上属籍宗正。元平元年(公元前七十四年)昌邑王刘贺被废后,霍光等大

  • 朱元璋为何先攻打强大的陈友谅而不攻弱小的张士诚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的建立经历了三场重要的斗争,第一是和陈友谅,第二是张士诚,第三是元朝。当年的朱元璋集团在打败了元军,攻取集庆以后,面对一个陈友谅,一个张士诚两个对手。对于先攻打打那个,出现了争论。当时从兵力和实力上看,陈友谅比张士诚要强大很多倍,可朱元璋最后还是决定先攻打自己的最强对手陈友谅。网络配图本来张士诚

  • 揭秘英法百年战争中的一位法国女英雄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英法百年战争中的一位女英雄的形象如今活跃在电视荧屏以及各类文学作品之中,因为她独特的历史地位广为传颂,这位英雄就是圣女贞德,一个在这场战争中起到不容小觑的作用的女子,甚至可以说是她带动了法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图片来源于网络贞德出生在法国的一个普通农村,在她十六岁的时候,她告诉村里人自己遇到了圣母圣子,

  • 解密:纣王为什么亡国 帝辛真的是一代暴君么?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众所知之,帝辛是商朝的最后一任皇帝,现今社会,有关帝辛的电视不断的出现在人们的视觉中,帝辛这一角色的扮演已经深入人心了,帝辛的角色比严嵩这个大奸臣还让人们深入了解。电视中所讲诉的帝辛前期是一个令人敬佩的霸主,后期就变成一个荒淫无道的昏君,当然现今的人们没有参与过历史,只能从历史中人们遗留的只言片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