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亮坚持北伐真相:一心吃掉长安

诸葛亮坚持北伐真相:一心吃掉长安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3826 更新时间:2023/12/17 18:24:57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魏国也不敢进攻蜀国。因为同年的五月,吴国派陆逊率兵大举攻击魏国,魏国早有提防,吃了点小亏,双方作罢。

诸葛亮失去了割凉州的最佳时机,再也难于偷袭了。在这个最新的当前条件下,诸葛亮再次妙手出奇招,作出惊人之举:连续攻击魏国5次(演义作7次),并且胃口变大了,不再是只要关西凉州,而是关西凉州、关中长安全部都要吃掉!

这个选择究竟好不好呢?一般说法都是:“劳而无功”、“诸葛亮不行”。

这种说法不正确。诸葛亮先前没有抢到凉州,而现在居然凉州、长安都想要,那就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再傻的人也一定知道,这样做根本就行不通!

但诸葛亮偏偏这样做了,这就一定有他的道理。

魏国最强是甲,吴国其次为乙,蜀国最弱为丙。甲的目标始终是乙,所以不敢老是缠着丙打,否则,就有可能出现袁术那样的速败现象。因此,

魏国的优选策略:

  1. 无论是战争还是对峙,矛头始终对准威胁最大的吴国。

  2. 网络配图

2. 在对待蜀国的问题上,尽量以最低成本防守。

吴国的优选策略:

1. 无论是战争还是对峙,矛头始终对准威胁最大的魏国。

2. 在对待蜀国的问题上,尽量拉拢,使其配合进攻。

蜀国的优选策略:

1. 站在吴国这边,配合吴国共同攻击魏国。

2. 当吴国得势,就故意减轻压力,使魏国有条件攻击吴国。当魏国得势,就有意施加压力,使吴国有条件攻击魏国。

3. 只有当甲乙双方出现了大规模的火拼消耗,才是丙方蜀国真正的出手时机。

因此,魏国的主力基本上是积聚在关东,以抗东吴。派司马懿防守关中、关西,就是非常明智的,司马懿和诸葛亮同一类型的,甚至比诸葛亮还要谨慎,不会瞎打。这样,用上一个善于精打细算的司马懿,就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约防守成本。

网络配图

东部才是主战场。西部的诸葛亮进攻司马懿,是为了配合吴国皇帝。而司马懿防守诸葛亮则是为了配合魏国皇帝。

在西部,诸葛强司马弱,无论诸葛亮打司马懿多少次,司马懿都不敢还手,因为司马懿不具备进攻的条件。所以,就算北伐N次也是安全的,不容易亏本。

于是,诸葛亮反复地攻击司马懿,他什么时候想打就什么时候打。这个行动计划,诸葛亮一直坚持到他去世,也没有改变。为什么?优选策略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就没有必要改变,只有坚决地执行!

诸葛亮采用这一行动,可以预见的好处及坏处,按大小排序:

  1. 诸葛亮反复施加压力,就提供了吴国攻打魏国关东的条件。有可能导致吴魏双方出现大规模火拼消耗的情况。这就是蜀国一统天下的最好机会。

2. 如果没出现上述情况。诸葛亮反复施加压力,就提供了司马懿勒索魏国皇帝的条件,司马懿有充足的理由找皇帝要钱、要粮、要兵,增加防御。有可能导致魏国分裂,形成曹、孙、刘、司马,四国局面。对蜀国也非常有利。

3. 如果仍没出现上述情况。诸葛亮反复进攻,司马懿只要稍有疏忽,就有可能丢失部分地盘,甚至是丢失凉州。(关中长安取不得)。对蜀国也是有利。

4. 如果仍没出现上述情况。诸葛亮反复进攻,也能消灭一些魏兵,因为进攻方占优总是要多一些。

5. 如果仍没出现上述情况。诸葛亮劳而无功,退回汉中,不至亏本。无大害。

诸葛亮如果不采用这一行动,则难于出现上述种种好处。

在三方博弈中,丙方攻击甲方,他是不卖力的。卖力就不优选策略了。看起来诸葛亮很卖力的、一次又一次的攻击甲方,好象关中、关西都要打,假的!其实是做做样子,他是在用实际行动向乙方“鼓吹”,坚定乙方与甲方大火拼的信心!

看史料:

1) 228年,出祁山,马稷在街亭被张郃所破,蜀军退还。

2) 同年底,二次北伐,战二十余日未有胜负,粮尽而退。

3) 229年,第三次北伐,成功夺取了凉州的武都、阴平两个郡。

4) 230年,四战。魏军企图反客为主,进攻汉中,因阴雨路险而止。

5) 231年,五战。诸葛亮出祁山攻司马懿,司马懿凭险坚守,做好防御,拒不出战。诸葛亮粮尽而退。

6) 234年,六战。诸葛亮出斜谷攻魏,相峙百多日,司马懿始终不出。诸葛亮送女人服巾给司马懿,司马懿依然不出。后诸葛亮病死。

七年打了这么多次,基本上等于没打。每一次都是气势汹汹而来,却又恰到好处的停止了。第五战中,司马懿损失三千多人,这是历次争战中的最大损失,而蜀方几无,好象没有谁牺牲。

可见,诸葛亮对司马懿,并不像是在打仗,而是像演双簧。

网络配图

六次北伐,一直被认为诸葛亮失败了。而认定标准则是“没有消灭魏国”。这不对。因为北伐的最高预期本身就不是“消灭魏国”,也不可能达到这一标准。而只能是“促成吴魏火拼大消耗”或者是“促成魏国分裂”。

诸葛亮达到了预算中的较高预期:夺取了小半个凉州,杀了张郃等将,分裂了魏国。促使司马懿把魏国皇帝的权利掏走了一半。这些,都是在带打不打的状态下完成的,基本上是支付的最低成本了。

因此,诸葛亮六次北伐是很成功的。三方都是有损耗的,没有产生受宜者,但是魏国却成为最大的受害者,实力被严重分化削弱了。阿斗后来可以安稳地当30年皇帝,与诸葛亮的这一决策有着巨大的关系。

而许多同志见诸葛亮打了六七次也没攻破魏国,就说诸葛亮不行。殊不知,此战以“不胜”才是致胜之道,若“胜”,则必速败也!

该不该进攻魏国,该什么时候真正进攻魏国,取决于“吴魏火拼大消耗”这个条件何时出现,而不是先出手取长安灭魏国!否则,赢不了的!就是打赢了,也是帮孙权赢了!孙权不但不会感激你,还要拔刀相向!

因为这个条件在诸葛亮的有生之年一直没有出现,所以诸葛亮就一直没有发起真正的进攻。这是非常正确而明智的,是务实的策略,有利于继续往下周旋。不要以为他没拿下长安就不行,拿了才是真的不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关羽单刀赴会真相:开了一场没有输赢的争吵会议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关羽之死真相大白,如果刘封孟达去救关羽,关羽如果走大路会失败吗

    对于单刀会的成果,孙权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在鲁肃死后,孙权如此评价这次会议:子敬内不能办,外为大言耳。鲁肃不能把这件事摆平,嘴巴上说说大话而已。尽管只是说说大话,史上的鲁肃比演义里的鲁肃还是威风多了,至少能“大言”,还能喷上几句,不像演义里那样猥琐胆怯,拿不出手。要不然,周瑜也不会推荐鲁肃。单刀会是三

  • 揭秘三国惊人真相:关公原来是“自杀”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世界被隐瞒的真相,关公是真实存在的吗,三国关羽真实存在吗

    关羽,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是三国演义中“义”的代表,被后人尊称为“武圣”,在世界各地也被当做神灵供奉。关于关羽的传说不胜枚举,多赞颂其英勇神武,义字当头,然而他最终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的结局,也为世人唏嘘。不过关于关羽的死,也众说纷纭,那么一代英雄关羽究竟是怎么死的呢?“武圣”关羽建安二十四年(2

  • 揭秘历史上暧昧的叔嫂关系:慈禧与小叔子奕訢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孝庄秘史和太祖秘史,常遇春的妻子,丰绅殷德几个老婆

    咸丰皇帝在驾崩前,苦思冥想,做了他认为最妥善的安排。他挑选了八位顾命大臣,辅佐年仅6岁的小皇帝;同时赐予慈禧慈安,一人一枚印章,八位大臣草拟旨意,两宫太后同时加盖印章,才能够最终生效。咸丰皇帝希望他们之间相互牵制,任何人都不至于独揽政权。然而,事情真的像他想象的这么简单吗?图片来源于网络从咸丰的安排

  • 揭秘残酷的慈禧太后怎么处理清末奇冤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奇冤昭雪记,古代四大奇冤窦娥冤,慈禧太后逃难

    在1990年代,有一部电视剧风靡荧屏,即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杨乃武与小白菜》。里面陶慧敏饰演的小白菜楚楚可怜,身陷囹圄,惹人无限同情,到底小白菜所陷之案内里如何?此案最后引得当时最高执政者慈禧太后瞩目,到底慈禧太后如何处理此案?且听我道来。图片来源于网络清末,杭州郊镇余杭县乡绅杨乃武家里租住着绰号小

  • 慈禧太后的千古名句:可怜天下父母心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慈禧太后的千古绝句是,慈禧的诗里有句名言,可怜天下父母心出自哪首诗

    经过中学历史教科书中革命史观的塑造,慈禧太后就是一个凶狠残暴、顽固守旧、丧权辱国、阴险狡诈、玩弄权术的民族罪人,被永久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图片来源于网络也有人在分析史料之后认为,慈禧自有一套安邦之术,开展了部分改革,延长了大清的国祚。在这篇小文中,不妨暂且抛开治国理政的是是非非,看看在家庭生活中,

  • 养男宠手腕毒辣!芈月的真实原型原来是这样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秦国宣太后芈月的历史,芈月是否真实存在,芈月传魏美人被割鼻子后怎么样了

    芈月的原型就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秦宣太后,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太后”,芈月的医生颇具传奇色彩,其实和我们在电视剧《芈月传》看到的不同,芈月并非是一个备受冷落的楚国公主,按照历史记载,她是秦国大家族的女儿,芈月的母亲先后曾改嫁,诞下两个儿子,一个是芈戎,一个叫魏冉。图片来源于网络而芈月在进入后宫的时候

  • 后主刘禅为何落下一个乐不思蜀的骂名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乐不思蜀与谁有关,刘禅无能的表现,乐不思蜀啥意思

    刘禅降魏后,曹魏权臣司马昭在一次大宴蜀国君臣时,特意令人演出蜀地歌舞,以观察刘禅的反应。蜀国旧臣无不触景生情,深感悲痛,只有刘禅一人嬉笑自若,开心得不得了。司马昭便问刘禅,还想念蜀国吗?刘禅马上回答:“此间乐,不思蜀。” “乐不思蜀”这个历史上经典成语从此诞生。当然,司马昭若想杀刘禅,可谓易如反掌,

  • 精忠岳飞:岳母没有刺字“精忠报国”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岳飞背上刺的是哪四字,岳飞的母亲为什么要给他刺字,岳飞老母在岳飞背上刻字

    清钱彩《说岳全传》称:岳飞“就将衣服脱下半边。安人取笔,先在岳飞背上正脊之中写了‘精忠报国’四字。”岳母刺字“精忠报国”,自此流传了四百年,今人深信不疑。《说岳全传》是一部小说,小说之言究竟是史实还是虚构?首先要承认,《说岳全传》的这类情节是有历史依据的:宋朝招募兵勇时,兵勇面部要被刺字,是为入籍标

  • 关羽之死真相:关羽众叛亲离遭孙权斩杀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关羽被斩首,被关羽斩杀的大将,汜水关被关羽斩杀的猛将是谁

    关于关羽之死,死在一个“骄”字上,骄者必败,他看不起屡建功勋的老将黄忠,声称“不与老兵同列”。他看不起吴主孙权,对孙权为子求婚,不仅不允,而且还加以侮辱,竟然说:“吾虎女焉能配汝犬子!”他看不起同僚糜芳、士林,声称要同他们算账。他更看不起东吴年轻将领陆逊,呼之为:“小儿”。在关羽眼里,只有一个兄长刘

  • 海陵王:杀人夺妻不够,竟把外甥女送上龙床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入室杀前妻,宫女从墓里吃蛇跑出来,夺妻之恨能不能化解

    中国历史上,金朝一直是神秘而富传奇的朝代。在金朝历史上,第四位皇帝海陵王完颜亮在位期间虽为人残暴,杀人无数但严肃吏治,能够听取臣下的某些有益建议,也算得上一位颇有作为的皇帝。今天我们要讲的却是他在位期间的一段鲜为人知的后宫秘事!网络配图海陵王是辽王宗干的第二个儿子,于皇统九年十二月丁巳夜继位;海陵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