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朱元璋没让刘伯温当宰相的真实原因

揭秘:朱元璋没让刘伯温当宰相的真实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755 更新时间:2023/12/30 8:49:42

据《明史·刘基传》中的记载,应天大战之前刘伯温就料定张士诚目光短浅,不会跟陈友谅合作一起进攻南京,于是他向朱元璋建议,速战速决,诱敌深入,痛击陈友谅,从而使得朱元璋在军事上由被动转为了主动;安丰告急的时候,朱元璋要去救小明王韩林儿,又是刘伯温及时出面制止,可惜的是朱元璋没听进去,下了一招险棋,终因对手愚钝才没有酿成大祸;当然更为惊险的还要属鄱阳湖上的刘伯温救驾了。

网络配图

这所有的一切不但展现了刘伯温的超人胆识和机智,更是充分地显示了其杰出的军事谋略和远见。除此之外,他在堪舆学和天文学方面也颇有建树。当年明皇宫的选址就是由他带领一干众人敲定的,大明开国大典的良辰吉日也是由其选定的,刘伯温说了很多朱元璋想说但又不知道如何说的话,做了很多朱元璋想做但又没办法做的事。

所以朱元璋一直拿他当自己的心腹和知己,每次找其谈话都是清退所有人,再低声密语好一阵子。对于他的建议和话语,朱元璋每次都能恭敬地倾听,并尊其为“先生”而不直呼其名,甚至一度将其比作张良,可见二人关系的确非同一般。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两人之间的关系这么好,为何刘伯温的政治待遇却不高呢?早在朱元璋还是吴王的时候,他就被任命为太史令,到后来朱元璋登基了,他也不过才被封为御史中丞,而掌握整个大明王朝政府大权的中书省宰相一职却始终和他无缘,这究竟又是为何呢?究其原因,小编认为无非以下几点:

网络配图

其一,早在刘伯温出山之前,朱元璋就已经在南京站稳了脚跟,此时他的政权中已经有了一位名叫李善长的大能人。每当朱元璋在前线忙于军事战务的时候,他就负责整个后方的所有事情,不可否认他的才能也是一流的,总不能因为刘伯温来了就要将其给换下吧?再者说了,就算刘伯温再如何聪明,接替他这个类似于宰相的位置肯定也是需要一定时间的。

其二,刘伯温的长处是能掐会算,当个军师或参谋最为合适不过。如果强将其按在李善长的位置上,他或许能够做好,但人家的老部下未必会买他的账。所以最好还是先不动人事。

其三,朱元璋这个人猜疑心很重,即便和刘伯温的关系很好,但毕竟他来到自己身边的时间不长,朱元璋肯定是不会将自己不太了解的人放在如此重要的一个岗位上的。

其四,当年应天大战前夕高层决策时,刘伯温对投降派怒目而视。从当时的诸多细节来看,此人很正直,不太会绕弯子,所以朱元璋才会让其出任太史令、御史中丞,去搞什么天文堪舆、监察和修订律法等工作。至于宰相一职,则需要很好的内功,正所谓宰相肚里能撑船,所以还是让表面一团和气的李善长出任比较合适。

网络配图

其五,朱元璋的出身是叫花子,又是安徽人,和刘伯温、宋濂这些浙东的大儒毕竟不是同一类型,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默契是不太可能的,再加上当时浙东方言也是一大问题。相比之下,他和李善长、徐达、胡惟庸等老乡更是合得来,除了相同的习俗、语言、审美等等之外,更多的还是那份乡情。

所以说明初宰相的人选只能是以李善长等人为首的淮右集团,而非刘伯温为首的浙东集团。至于刘伯温后来,我们大家都是知道的,由于朱元璋的太过自负以及疑心病重,使其最终也没能落个善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最窝囊的皇帝:才华横溢 却被老婆骂窝囊废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李煜,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祖籍彭城,南唐最后一位国君。李煜多才多艺,工书善画,能诗擅词,通音晓律,尤以词的成就为最大。李煜的词,存世共有三十余首,在内容上,可以亡国降宋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风格绮丽柔靡,虽不脱花间派习气,但在人

  • 她是草原美女新婚夜被人掳走 是铁木真挚爱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弘吉剌孛儿帖,姓孛思忽儿弘吉剌氏,元太祖成吉思汗正妻,父亲德薛禅,母亲名叫速坛。成吉思汗一共有后妃40多人,并同时册立数位皇后。她们分居在五个斡儿朵(原意为毡帐,后指宫室)中。每个斡儿朵排名第一位的,既是该斡儿朵的首领,其余后妃按实际地位排名。所有后妃中,又以第一斡儿朵的正妻孛儿帖地位最高。孛儿帖居

  • 汉文帝刘恒的继位之路 步步小心终登皇位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刘恒是刘邦的第四个儿子,他是薄姬所生。薄姬原是项羽部将魏豹的妻子,楚汉战争初期,魏豹投降刘邦,但不久又背叛,刘邦派韩信、曹参将其剿灭。叛乱平息后,包括薄姬在内的魏豹的妻妾成为汉军的俘虏,不久薄姬被送入织室干杂役,这一干就是一年多。一个偶然的机会,刘邦见到了薄姬,见其颇有姿色,便将其纳入后宫。公元前2

  • 他是亡国之君 因一个女人被骂了3000年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周幽王(前795?—前772),姬姓,名宫湦,是中国西周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在中国历史上,周幽王是出了名的昏君,甚至后世人只要想警醒当权者,就把他拿来说事。在历史的记载中,周幽王沉湎酒色,宠爱妃子褒姒,不理朝政,国内民怨重重,政局不稳,地震、旱灾屡次发生。幽王不仅不警醒,反而变本加厉地加重剥削,并启

  • 倒霉透顶的一位君主 留下来的宝贝却震惊世界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今天介绍一个史上最倒霉的君主,还有与这个君主有关的一件弥足珍贵的文物。春秋时期的晋景公姬獳(ru)。提起他,大家比较陌生。不过一说“病入膏肓”这个词,大家以后可以想到他。晋景公姬獳。还有我们的赵氏孤儿,也是在晋景公时代发生的。网络配图是人都要得病,病入膏肓,也只能说天不眷我。不过,这个主公的倒霉

  • 刘备爱才如命为何最终计杀庞统?有何隐情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刘备胯下的战马,是三国历史上与赤兔马齐名的“的卢马”,这匹马原来为张武所有,后来赵云杀了张武夺回此马。刘备欲将的卢献于刘表,刘表的谋士蒯越认为此马“眼下有泪槽,额边生白点,名为‘的卢’,骑则妨主”,还以张武之死为佐证,吓得刘表又把马还给了刘备。刘备见刘表不要,就自己骑着。伊籍看到了也说此马妨主,刘备

  • 李元霸跟罗成打起来的话 谁的胜算会高一点?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看过隋唐演义的应该都应该对那位擅使银枪的罗成不陌生吧,不过虽然在书中他本事不凡,但是在正史中却并没有这样一个人物存在,只是作者杜撰出来的而已,事实上燕王罗艺的儿子只是个普通的富家公子,因此没有多少事迹流传,关于他的历史形象无从考究了。不过罗成此人也并非是作者信手拈来的,一样有具体人物作为参考,才使得

  • 中国历史上最恨贪官的胡人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五代时后唐明宗李嗣源,是历史上并不多见的好人兼好皇帝,虽然他的文化水平有限,又是胡人,但所作所为却很正统。 他很注重民生,为了减轻百姓负担,毅然精减战马,这对于武将出身的他,难能可贵。 与此同时,他还大力惩治贪官,掀起了一场惩贪风暴。邓州留后陶玘搞“税外税”,立刻贬官;亳州刺史李邺贪污受贿,赐他自尽

  • 我国历史上最惨的皇帝:死后被炼成灯油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始,我国的朝代处在不停的更迭当中,这其中的统治者有好有坏,下场也都不一样,但这么多朝代的皇帝当中,宋徽宗赵佶却可以说是下场最凄惨的一个了。宋徽宗最初在位时其实是治国有道的,百姓也很爱戴。后来却听信奸臣谗言,变得昏庸无道。宋徽宗统治末期,金兵步步紧逼,腐败无能的宋徽宗身体已垮,根本无

  • 这个皇帝太无耻 一边与对方签订和平条约一边密谋瓜分其领土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1699年底,俄国与萨克森、波兰、丹麦结成了反瑞典的“北方同盟”。决定趁瑞典最高领导人换届之初(1697年十四岁的查理十二继承王位,成为瑞典国王),对瑞典宣战,按照利益均占的原则,共同瓜分瑞典领土。他们商定,先由丹麦军队把瑞典军队主力吸引到西面,并由丹麦海军负责封锁海峡,然后由其他三国军队向波罗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