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康熙为何对八阿哥如此绝情?竟要断绝父子关系

康熙为何对八阿哥如此绝情?竟要断绝父子关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606 更新时间:2024/2/10 1:03:22

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后世称呼为康熙帝。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十一月,康熙率领众皇子皇孙前往热河行猎。因为时属生母良妃卫氏二周年忌辰,八阿哥胤禩未能随从而是单独前去祭奠已故的母亲。康熙回程快到京时,胤禩未去康熙行在请安,却派太监给康熙送了两只老鹰,并说他即将回京。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两只老鹰到达康熙处时,几近垂死。康熙见后勃然大怒,当场就发飙了。在他看来,胤禩这是有意把自己比作垂死之鹰,所谓“老鹰虽强,也有老死之时也!”

随后,康熙把诸皇子召来,其当众大骂胤禩是“辛者库贱妇所生,自幼心高阴险。听相面人张明德之言,遂大背臣道,觅人谋杀二阿哥,举国皆知。他想杀二阿哥,未必不想杀朕!”

网络配图

在极为紧张的气氛中,康熙随即又说出更绝情的话:“胤禩与乱臣贼子结成党羽,邀结人心。朕深知其不孝不义行为,自此朕与胤禩父子之义绝矣!”

在宣布和胤禩断绝父子关系后,康熙又声泪俱下地说,“朕只怕日后必有行同狗彘的阿哥,仰赖其恩,为之兴兵构难,逼朕逊位,而立胤禩。若果如此,朕只有含笑而殁了!朕深为愤怒!

今特谕尔等众阿哥,汝等当念朕之慈恩,遵朕之旨,始合子臣之理。不然,朕日后临终之时,必有将朕身置乾清宫,而汝等执刀争夺耳!胤禩因不得立为皇太子,恨朕切骨。此人之险,实百倍于二阿哥!”

这事细说来,颇有些可疑。很难想象当时胤禩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不去给康熙请安并随同回京已不太正常,又必给老父亲送两只奄奄将毙的老鹰呢?难道,胤禩是因为屡被斥责而意气用事,干脆破罐子破摔,有意讽刺康熙?

或者,这是其他竞争者精心设计的阴谋诡计,这只老鹰在中间环节就被人动了手脚?抑或,根本就是康熙借此机会大做章,以彻底断绝他的太子梦?

总而言之,这件事情太让人费解了,不排除有人故意捣鬼的可能。

之后,康熙命人将胤禩的奶公雅齐布捉拿正法。话说后者本被充发边地,当时却壮着胤禩的势力潜藏京城。其实康熙早就知道,这当口也是算他倒霉丧命。Ps:太子胤礽被废黜时,也是先杀其奶公凌普。看来,给皇子做奶妈,很容易连累自己的老公哟!

网络配图

事情到了这地步,胤禩只好上奏说自己冤枉。康熙拿着胤禩的奏折,冷笑着对众阿哥说:“还敢说不是藐视朕躬而为此举?他折子里说自己冤抑,试问他所谓冤抑何在?”

经此事件后,胤禩的“八党”信心动摇,日见瓦解。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正月二十九日,康熙说胤禩“行止卑污,凡应行走处俱懒惰不赴”,令停本人及属官俸银俸米、执事人等银米。

同年十一月,康熙又将胤禩侍读何焯的翰林院编修职位和进士、举人功名尽行革除。

何焯在被锁拿抄家时,一封信落入康熙手中。原来,当时何焯回老家处理丧事后,胤禩写信告诉何焯,他寄养在在府中的女儿很好。信的结尾处有这样一句:“先生要着实节哀,保重身子,思将来上报皇恩。”

后来,康熙拿着这封信,追问胤禩“将来上报皇恩”这话什么意思,难道是把自己比作“未来的皇帝”?不仅如此,后来康熙还在这信上批道:“八阿哥与何焯书,好生收着,恐怕失落了”——这分明是把这封信当成了胤禩谋反的罪证。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九月,胤禩得了伤寒病,情况颇为不妙,随时有挂掉的可能。三阿哥胤祉将这事上奏后,康熙只批了“勉力医治”四字,颇为无情。

几天后,御医再报胤禩的病情加重。康熙在折上批道:“(胤禩)有生以来好信医巫,被无赖小人哄骗,吃药太多,积毒太甚。此一举发,若幸得病全,乃有造化。倘毒气不净再用补剂,似难调治。”这话里话外,颇有讥刺之意。

当时康熙正从热河返回京师西郊的畅春园。不巧的是,胤禩养病的园子正好在前往畅春园的必经之路上。于是,康熙先传旨给负责料理胤禩病务的三阿哥胤祉和四阿哥胤禛,“若阿哥病笃失音,不省人事,则可令迁移。著诸皇子议奏。”

康熙的意思是,万一在回畅春园的路上,胤禩不巧死掉了,未免有些晦气。所以,最好是把胤禩移回城里府中。为此,康熙还“星夜遣三阿哥”前去察看胤禩病情。

康熙避免晦气的念头并不是任意猜测,其曾给儿子们说过:“汝等皆系皇子王阿哥,富贵之人,当思各自保重身体。诸凡宜忌之处,必当忌之。凡秽恶之处,勿得身临。譬如出外,所经行之地,倘遇不祥不洁之物,即当遮掩躲避。”

网络配图

诸皇子讨论时,四阿哥胤禛建议将胤禩移回城中。九阿哥胤禟听后,当场就愤怒地跳起来说:“八阿哥如此病重,若往家中,万有不测,谁即承当?”诸阿哥一听,不敢作主,赶紧回报康熙。

康熙听后,很不高兴地说:“八阿哥已不省人事,若欲移回,断不可推诿朕躬令其回家”。

虎毒尚不食子,无情最是帝王家。康熙以自己为重,不顾胤禩的死活将之移回府中,还推卸自己的责任,这做得未免有些太过分了。

后来,连康熙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便趁着胤禩病愈时恢复了其俸银俸米,并特意派人询问他病后想吃什么,说:“朕此处无物不有,但不知与尔相宜否,故不敢送去。”

作为天下最大的皇父,康熙居然用“不敢”二字,胤禩哪敢承受,只得拖着病体到宫门内跪求免用此二字。接着,康熙又反过来责备,说他“往往多疑,每用心于无用之地”,“于无事中故生事端”。

看这事闹的。说白了,就一句话:话不投机半句多,皇恩之情比纸薄。当时的胤禩,他怎么做,总归都不讨好。康熙对胤禩印象之坏,可见一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解读历史名将:狄青如何成为军事主官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北宋时期有一位著名的将军,他叫狄青。或许我们听说过他的名字却不太了解他。先来简单介绍下狄青:狄青(1008年—1057年),字汉臣,汾州西河(今山西)人,面有刺字,善骑射,人称“面涅将军”。他出身贫寒,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为延州指挥使,勇而善谋,在宋夏战争中,他每战披头散发,戴铜面具,冲锋陷

  • 史上最狠的皇帝:逼死了自己的三族 却被称为“千古一帝”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在历史上汉武帝的名气不可谓不大,与秦始皇齐名,就是所谓的秦皇汉武,也是千古一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但是人无完人,汉武帝却在晚年犯了一系列的错误,逼死了自己的老婆、儿子、女儿、侄子、孙子,相当于自灭三族,古人云虎毒不食子,一代雄主的汉武帝为何会如此心狠手辣?网络配图汉武帝即位的时候,祖父两人的“文

  • 这个王朝曾统一中国华北东北:两位皇帝却在一天暴毙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金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王朝之一,他的疆土曾覆盖中国华北大片领土,北宋便是金朝所灭。而就是中国看起来很强盛的王朝却在退出历史舞台之前一天内暴毙两位皇帝。公元一二三四年二月,蒙将率军南下入侵金国。当时金国一国之君完颜守绪因为懦弱惧怕蒙军,竟然以自己要率兵抵御蒙军为由,丢下妻子以及全家老小,自己独自从

  • 孟珙:完结岳飞未完夙愿 一雪靖康之耻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抗金名将岳飞,一首满江红名垂千古,同时也道出了他终身的夙愿。在南宋那个动乱的年代,似乎很多的人都痛恨当时的皇帝的不作为,才会有了当年的靖康之耻的发生。但是在岳飞,韩世忠等人的应用反击之下,南宋还是抵抗住了金朝的多次进攻。最终,在岳飞等人在天之灵的注视下,此人最终和蒙古联合灭了金朝,一雪靖康之耻。那么

  • 逸闻趣事:宋真宗为拉拢良相赐钱送美女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宋真宗宋朝第三任皇帝,宋真宗名儿好学,善书法为宋朝以文治天下奠定了夯实基础。今天,小编要和大家讲一个真宗与其丞相的一段逸闻。此为丞相就是王旦,王旦是北宋名相,因出生于清晨,故名旦,字子明。如同一轮破云朝日,在漫天彩霞掩映下,王旦的仕途犹如天助,进展地非常顺利,宋太宗时中得进士,官居郎中;宋真宗时连续

  • 揭秘:吴三桂谋反实为康熙帝所逼?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吴三桂一生官位显赫,叱咤风云,可仍然是一个不幸的人。不要说因为背叛明朝被人一直目为“汉奸”,就是在清朝,因为最后的反水,在满人看来,无疑也是最大的叛逆。可站在吴三桂的角度来看,这可能是一个大冤枉。至于吴三桂,实力声望功业权势,尚可喜不能比,耿精忠更不能比,则要从长计议,暂不动他为宜。云南苗蛮杂处,形

  • 揭秘唐朝著名的外交家王玄策一人灭一国的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王玄策一人灭一国的故事是真的么?王玄策是河南洛阳人,他是唐朝太宗年间著名的外交家,最高官职是朝散大夫,有着王玄策一人灭一国得彪悍战绩。唐太宗年间刚经历了战乱,战事已经少了很多,那么王玄策为什么能够做出一人灭一国的壮举呢?图片来源于网络王玄策灭的这个国家是在印度。那是贞观二十一年,唐太宗派了王玄策去印

  • 他杀过董卓赢过赵云 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吕布,是东汉末年名将,武力过人、天下无双,后人称为三国第一猛将。他曾经傲视群雄,叱诧风云的一方诸侯,曾经败曹操,逐刘备的一代名将,却有着白门楼殒命的悲惨结局。吕布骁勇善射,时人有云“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他手下有陈宫高顺张辽这样的人才,然而吕布却依然一步步走向衰亡。纵观吕布的一生,他虽然骁勇善战,武

  • 家喻户晓的煮豆燃豆萁竟不是曹植所作?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曹魏的曹丕、曹植兄弟复杂而曲折的兄弟情,历来是人们研究两位公子的重要内容。据说曹丕曾经逼迫弟弟曹植以七步为诗,做好了就可以活命,做不出来只能是死罪,然而曹植应声而作,果然七步之内做出一首,便是家喻户晓的“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网络配图据

  • 揭秘:诸葛亮偷偷的培养了两位接班人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是刘备三顾茅庐请来的谋士,他一生用它自己的话来说,他对蜀汉江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今天,小编,要和大家讲讲,他偷偷培养了两位接班人的事。他为何要偷偷培养接班人?这两位接班人又是谁?看过《三国演义》的读者都知道三国第一谋士诸葛亮明面里是没有培养接班人的,毕竟当时诸葛亮还是精力充沛的。可是刘备死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