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操是否是蓄意杀死了其父的好友吕伯奢?

曹操是否是蓄意杀死了其父的好友吕伯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795 更新时间:2023/12/18 13:37:30

如果从文学手法的角度而言,“三国演义”里曹操吕伯奢这一情节,可谓精彩一笔,画龙点睛的一笔,曹操的自私、残忍、无情和猜疑,全在这一点上饱满有力地凸显了出来。读者可能忘记了曹操许多政治军事上的精彩举措,却永远记住了这一幕:曹操一面拿着流淌着吕伯奢鲜血的宝剑,一面自负地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然而,老曹真的天生就这么嗜血无情吗?文学的归文学,历史的归历史,其实,从一些史料的细枝末节中,我们可以看出曹阿瞒这孩子的心理挣扎历程。历史的真实,不只是材料的真实,也包括心理的真实。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史上的曹操,不是那么神经大条,在王允面前扛下刺杀董卓的任务。曹家的孩子,是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凭他的脑子,是不会去干刺客的勾当的。况且伍孚刺杀董卓惨败的事例,他又不是不知道,老曹是个动脑子先于动刀子的人,他不会去干刺客的勾当。历史上他也没刺杀过董卓。

然而,曹操逃跑的事情是千真万确的。为啥逃跑呢?原来是辞职了,但在强大的肥董手下辞职是件很危险的事。大学者蔡邕一度拒绝董卓的征聘,结果董卓杀气腾腾地说:你不来,我杀你三族。当然,董卓人品比明成祖过关,人家明成祖诛人十族。

董卓还是蛮器重曹操的,他要拉拢曹,封他为骁骑校尉。曹操有远见,知道凭老董这付德行,在长安混不了多久,于是就跑,隐姓埋名地跑,“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

接下来,捉放曹的戏来了。这是真的,但主角不是陈宫。我们不能责备“三国演义”虚构陈宫捉放曹,还是那句话,文学的归文学,历史的归历史,将陈宫放到捉放曹的位置上,倒可以为以后陈宫被杀前,曹操与之谈交情做好了铺垫,从文学创造而言,这是合理的。

捉曹操的是中牟的一个亭长,也就是一基层乡镇干部,连镇长都算不上,然后扭送到县政府,公安局。县里的功曹是个有心人,他认为眼前的这个人是豪杰,抓了可惜,于是向县令打报告,请求释放,于是曹操得以逃脱。也没有县令跟着曹操一起跑的事。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小说里的捉放曹,显示的是陈宫的正义感和义气,而史料里,显示了一个政治事实:董卓对东部地区的控制力在减弱,一到河南,董卓的命令就不管用了。而且县官、功曹放跑了曹操,也不用担责任,不用一块跑。

接下来,在成皋,也就是吕伯奢家,发生一起刑事案件,其始末如何,看其当时和稍后的记录。在“魏书”里是这么记载的,曹操不是一个人跑的,还带了几个亲信,“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吕伯奢不在家,也不是上市场买菜买酒去了,反正出外了。吕家几个公子在家,还有宾客,曹操投奔其家,结果吕家的人先动手,也不是政治觉悟高,要抓曹操报官,而是贪曹操的财,一家人和帮凶一拥而上,不料老曹是个能打的,把吕家人杀了几口,“太祖手刃击杀数人”,然后跑了。

从这个记载来看,老曹完全是正当防卫,而且也没有说是诱杀吕伯奢,也就是说不存在防卫过当的问题。

但是,这一起刑事案件到了“世说新语”里,就改了,改成是曹操是疑心吕伯奢家里人要图谋他,于是不顾吕家子弟热情招待他的事实,连夜杀了吕家八口人出逃,这个记载里的曹操,很血腥。曹操的动机变了,从正当防卫到因疑心而杀人。但还是有一个事实很清楚,没有杀吕伯奢,因为当时“伯奢出行”。

而在东晋史学家孙盛的记载里,这起刑事案件极其生动,从过程到人物心理,都有记录。首先是曹操听到吕家有“食器声”,是食品器具的声音,于是疑心吕家要杀他,“遂夜杀之”。这发出声音的器具,绝对不是锅碗瓢盆,而是杀猪刀之类的吧。引起疑心的细节有了,杀人之后呢?在“三国演义”里,曹操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时,是没有表情的,而且是杀了吕伯奢之后说的。而在孙盛的“杂记”里,曹操知道杀错人之后,还是满愧疚的,表情是“凄怆”的,说的是“宁我负人,勿人负我”。

一个“凄怆”,道出了曹操惊弓之鸟后的内疚,痛恨和惶恐,为自己的错误行为悔恨,同时不得已为自己开脱,不像“三国眼里”里,完全是宣扬自己的人生哲学。前者良心未泯,后者泯却良知。孙盛没有见过现场,但他对曹操心理的把握,还是有道理的。其实孙盛笔下的曹操,比演义里的曹操,心理层次更丰富,更细腻。

图片来源于网络

孙盛的记录,还是肯定一个现实:曹操没有杀吕伯奢。

从刑事案件的角度而言,曹操杀吕伯奢是冤案,但从文学创作的角度而言,却是妙笔,把曹操的狠,全盘托出。

至于这起案件,到底是曹操正当防卫,还是曹操疑心杀人呢?很难说清了,可能曹操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故意污蔑吕伯奢家的人抢劫也有可能,随着曹操政权的灭亡,后面的人才敢记录真相,也不是没有可能。

在文学上,曹操滥杀已是铁案,而在史实上,则是个疑案。当然不要紧,文学的归文学,史学的归史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曹操真实姓氏:曹操的父亲曹嵩真的姓夏侯吗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曹丕的母亲,曹姓和夏侯姓,曹丕的爸爸是谁

    读过裴注《三国志》或者《三国演义》的人则可能会说曹操本应姓夏侯,是夏侯敦的堂兄,由于曹操的父亲曹操被宦官曹腾收养才改姓曹。这种说法的历史依据见于《三国志武帝纪》中裴松之注引的《曹瞒传》和《世语》中的一段话:“(曹)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敦之叔父。太祖于敦为从父兄弟。”由于二书皆是言之凿凿,且又不是孤证

  • 曹操生活简朴 家里用餐只有一道肉菜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十一个人点菜大概要点多少菜,每一道菜都是用心制作的说说,家庭聚餐菜单14个菜

    曹操算是东汉、三国时代的极品:他的政治才能、军事才能和文学才能是极致的;其节俭,也是极致的。很多人可能会把曹操政治、军事和文学上的才能,与其生活上的节俭区隔开来,其实不然,曹操的节俭,和其他才能是相通的。他的廉洁,促成其政治军事成就;他的政治军事生涯,养成其廉洁的品质。节俭清廉:家里用餐只有一道肉菜

  • 揭秘奸雄曹操酒后杀死的三国第一好官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三国打败仗最多的将军,假装投降接近曹军的吴国将领是谁,司马懿借诸葛亮手杀死张郃

    扬州刺史严象被攻杀后,刘馥受任扬州刺史,单马前往建造州治合肥,又安抚地方武装与百姓,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并修城垒以加强城池的守备,颇有功绩,深受百姓爱戴。在三国之中刘馥无疑是个能臣的典范,更是一个难得的好官。图片来源于网络刘馥----曹操任命的扬州刺史。他上任的时候,庐江有孙策派遣的李述,而长江,淮

  • 三国中比郭嘉典韦更让曹操痛哭垂泪的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少年三国志2典韦还是郭嘉,放开那三国2郭嘉和典韦哪个好,三国郭嘉和司马懿谁厉害

    曹操大哭不比刘备少, 曹操也是个事业型男人,具有远大的理想抱负,一生求贤若渴,唯才是举。典韦和郭嘉是几乎同一时间来到曹操身边的,他们一个有“勇力”,一个是“贤士”,一武一文,竭力辅佐着曹操,使曹操手下“文有谋臣,武有猛将,威镇山东”。因此有三哭郭嘉典韦之说。那么历史上竟然还有比典韦郭嘉更让曹操痛哭的

  • 朱元璋眼中的历代开国帝王:称赞谁是“好汉”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元璋封赏开国功臣,朱棣怕不怕朱元璋,朱元璋前面一个皇帝是谁

    明代这位开国帝王,自称起自布衣,托迹缁流,掠入行伍,适天下大乱,遂起兵滁州。这当然都是拣好听的说,他明白,当过和尚,当过兵痞,游方讨饭,打家劫舍,并非十分光彩之事。所以,他在自撰《朱氏世德碑记》的文中,总是强调“上世以来,服勤农业”“先祖营家泗上,置田治产”。其实,他只是一个无家无业的“流民”,与土

  • 朱元璋拍脑袋想高招让贪官污吏惶惶不可终日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明初,朱元璋发动了“高年有德耆民及年壮豪杰者”作为司法改革的旗手,首先在法外之法的《大诰》中赋予耆民豪杰可直接将污吏贪官“绑缚赴京治罪”之权,若各级官吏敢有阻拦者,全家族诛。以行政手段来改造司法,发动旨在重新整合社会的清洗运动,形成一整套严密的社会监控网络,是朱元璋惯用的手法。朱元璋仿《周书·大诰》

  • 历史最长寿皇帝 死后却很惨尸体被扔臭水沟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要说到最长寿的皇帝,那毫无疑问就是清朝的乾隆皇帝了,大家都觉得乾隆命好,连乾隆都自称十全老人,便可看出他也认为自己一生幸福美满,没有遗憾。乾隆自出生,将于皇家,口含金钥匙,更是受到康熙的万分宠爱,他的父亲雍正在位时更是大力整治国家、革新政法、推动经济,将大清再次推向一个新的巅峰。网络配图乾隆一继位便

  • 史上最牛丞相:妻妾竟然比皇帝还多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众所周知,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帝是最高统治者,后宫佳丽虽说没有三千,但少则上百。但是古代却有一位臣子,妻妾过百比皇帝还多,年过半百以人乳为食物,没想到竟然活到了100多岁。一网络配图这位妻妾多过皇帝的是西汉的开国功臣张苍。张苍生于战国末年(前256年-前1

  • 从对待继母的态度上来看 康熙不愧是千古一帝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在康熙朝,我们对后宫了解更多的是孝庄皇后,对顺治帝的第二位皇后孝惠皇后却很少提及,虽然这位孝惠皇后当了50多年的皇太后,但在孝庄巨大的影响力之下,却显得很渺小。事实虽是如此,但康熙皇帝对这位继母却是孝顺备至,悉心照顾。孝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比顺治小三岁,顺治帝的第一个皇后是她的姑母,这就等于孝惠皇后

  • 历史上真实的赵云:一生以失败告终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史载其“身长八尺,姿颜雄伟”,属于那种标准的河北汉子。现在很多人受演义和游戏的影响,往往将赵云视为文武双全的代表,但其实历史上真正的赵云与其说是智勇兼备,不如说他虽然武勇过人,但却缺乏统帅大军作战能力。若将他与同时代的武将相比较,他应该是和典韦、许诸较相像。赵云初出山时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