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康熙究竟是不是清朝最有作为的帝王

揭秘康熙究竟是不是清朝最有作为的帝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03 更新时间:2024/1/16 13:40:27

我们中国人,对于中国和世界历史相互关系的认识,通常从康熙时代开始,便会陷入两个相关的“历史错觉”。

错觉之一,认为康熙是清朝最有作为的一位封建帝王。如果把中国的大门关起来看,的确是这样,康熙很有作为;但如果把康熙放到当时的世界范围内去看,则另当别论了。评价一位决定和影响国家命运的历史人物,不能撇开他所处时代的世界发展潮流这个参照系。康熙在位长达60年(公元1662—1722年),正处于17、18世纪之交。这一时期,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遥远的欧洲,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孕育了工业革命。对于西方世界正在发生的这场历史性巨变,反应灵敏与迟钝,可以举出一例来进行比较。

网络配图

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五月,和康熙同时代的沙皇彼得一世,正在北方海边荒滩上搭建一座小木屋,他要在这个小工棚内住下,亲自指挥大批劳工在涅瓦河出海口的三角洲上建造一座“开放口岸”,以大量引进西欧列强自工业革命以来所取得的各种先进成果。

相比之下,康熙对于欧洲工业革命的反应则显得有些迟钝了。虽然中国与欧洲相距遥远,但欧洲工业革命的信息,早在明末就由利玛窦汤若望等一批西方传教士传入中国。康熙登基后,似乎对西方科学知识饶有兴趣,他本人曾专心学习,但却没有把他的个人行为转变为国家行为。这表明,西方传教士们带进中国来的欧洲工业革命信息,并没有激活康熙的变革思想,遗憾莫大于此。

错觉之二,认为中国在“康乾盛世”时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持有这种看法的人,至今仍大有人在。其实,这是中国人在长期闭关锁国环境中滋长起来的保守自大的“优越感”。它离开了当时的世界发展潮流看中国,没有看清本质。康熙不能把学习西方科学知识的个人行为转变为国家行为,同这种保守自大的“优越感”直接有关。正是这种保守自大的“优越感”,使中国吃尽了西方列强和东方近邻日本侵略者的苦头。

网络配图

中国近代史与世界近代史之间这200年“时间差”,一旦被落下,中国用加倍的时间去追赶也难以赶上。中国最近几十年改革开放取得飞速发展,其实仍然处在这个“追赶”过程中,且慢说我们即将成为“老大”或“老二”,那将形成新的“历史错觉”。

康熙在位期间真可谓励精图治,坐稳了大清江山。雍正是个过渡,在位13年。乾隆在位又是长达60年。康、雍、乾三朝,的确算得上是清朝的“鼎盛时期”。中国人津津乐道的“康乾盛世”,那是中国“醉酒时刻”,自我陶醉在一片“太平盛世”之中。乾隆的奢靡享受,比隋炀帝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在宫里天天锦衣玉食,古玩字画玩得腻味了,先后六次下江南,游山玩水,乐而忘返。他每次南游,陆上车舆,水中龙船,浩浩荡荡,绵延百里。沿途官员搜肠刮肚,想尽点子,各献珍奇,竭力奉迎。

沿途百姓挖河、修路、出力、出汗、出银子、挨鞭子。“乾隆皇帝来一趟,一年胜过两年忙;官员搜刮凶如虎,一年三熟也是荒”。乾隆皇帝乐不可支,江南百姓叫苦连天。清朝最大的贪官和珅就出在乾隆身边,这毫不奇怪。统治者被自我满足的“优越感”麻痹了神经,听不见时代洪流的怒涛急浪正在日夜不息地滚滚向前,漠视民间疾苦,听不见底层百姓的种种诉求,对贪官污吏的深恶痛绝,不能自觉地把除弊革新作为常态化的治国之策来实施,于是开始积累社会矛盾,以至积重难返,走向崩溃。

网络配图

从康熙登基到道光年间爆发鸦片战争,时间相隔178年。说短不短,说长不长,相当于康熙三个“任期”。对于晚清遭受西方列强和东方日本军国主义不断入侵,清王朝一败再败、不可收拾,清政府一连串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局面,康熙当然已经不会知道。但事情的起因,却是从康熙时代就已埋下的伏笔。

道光年间爆发鸦片战争,中国被英国侵略者一拳打翻在地,“拳击场”上并没有“裁判”站在身旁读秒数数,等候清王朝直起腰来应战,或是当众宣布“不能再战”。于是,西方列强和东方日本侵略者的一套“组合拳”接连打了过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沙俄入侵东北、英军入侵西藏……直打得清王朝气息奄奄,任人宰割。清末,慈禧太后把偌大中国败得精光之后,在万般无奈之下,被逼以光绪帝的名义颁布所谓“新政”。但这时狂飙已起,山雨已来,危楼嘎嘎摇晃,倾覆只在旦夕之间,呜呼哀哉,一切都已晚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晚唐共侍一夫的姊妹花 妹妹的下场很惨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做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亡国之君,李后主是一位贾宝玉似的人物,后主对他心爱的女人更是用情至深,但后主不象贾宝玉,他一生多情而不滥情,他最心爱的女人只有两个:一个是他的结发妻子大周后;另一个是大周后的妹妹小周后。一对姐妹花!小周后,是大周后(周娥皇)之妹。小周后比大周后小14岁,大周后与李煜成婚时,小周后

  • 太姜太任太姒是什么关系 太姒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太姜是周文王姬昌的奶奶,太任是周文王姬昌的母亲,而太姒是周文王姬昌的夫人,三位女性都是以德行著称,可以说周朝能够有八百年的基业,与这三位女性对于自己孩子的教育分不开,这三位女性可以说是历史上贤良淑德的女性的代表,也是妇女德行的好榜样。太姜太任太姒太姜是周朝先祖太王的夫人,是周文王姬昌的奶奶,生育了太

  • 历史上周文王与太姒算是初恋关系吗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周文王天生就非常聪明,并且具有非常好的品德,据说这得益于周文王的母亲太任对其胎教的好,据说周文王与太姒相识于渭水之滨,文王对太姒是一见钟情,其实我们想一下就可以知道,文王生下伯邑考的时候据说是十三岁,那么与太姒的相识必然是在十一二岁,还是时候孩提时期,可以说太姒是其初恋。周文王与太姒周文王与太姒相识

  • 三国猛将张飞真的只是一个大老粗吗?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演义里张飞勇猛善战,看似傻大黑粗,其实粗中有细。张飞不同于一般人,为何赢得刘备的青睐,其实也是有自己的过人之处,不仅仅是因为万人敌,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网络配图其一,张飞慧眼识人。当年刘备穷困潦倒,张飞看到刘备,居然好像看见了夜明珠。小说中有这样的描写:及刘焉发榜招军时,玄德年已二十八

  • 大意失荆州的历史悬疑:并非只有关羽对东吴大意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称汉中王,任命关羽为前将军,并赐给他符节和斧钺。在荆州的关羽率领军队攻打樊城的曹仁,曹操派大将于禁协助曹仁,结果曹军大败,于禁战败投降,将军庞德投降。正当关羽名声大振,曹魏政权朝廷震动,荆州形势对蜀汉有利的时候,孙权偷袭了关羽的后方,全部俘虏了关羽及其将士的妻子儿女,关羽军队的兵士

  • 朱元璋欲除沈万三却无计可施一道菜因此名扬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当年朱元璋刚坐稳江山,国库空虚,于是想尽各种办法,这其中就不乏有将富有之人的财富用来填充国库;另外可能是由于朱元璋小时候备受地主的压迫,所以造成了不允许天下有比他还要富裕的人存在这种心理。此时天下最有富有的是谁?沈万三,而且民间传说他还有一个聚宝盆。网络配图如此一来,朱元璋就立马来了精神,于是打算拿

  • 狸猫换太子是真的?揭秘宋仁宗身份之谜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狸猫换太子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个故事,但是这故事的真伪还有待考证。因为传说和历史必定有一些差距,那么在历史当中,狸猫换太子的故事是真是假呢?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元代有杂剧《金水桥陈琳抱妆盒》,清代有小说《七侠五义》,现代也有电视剧《狸猫换太子传奇》,加上历代传说绵延不绝,故而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故

  • 谁的八句话让韩原地明白石显才是奸臣?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汉元帝时,中国出了一位超级算命先生,也是一位学者,名叫京房。京房(前77—前37年),西汉学者,本姓李,字君明,东郡顿丘(今河南清丰西南)人。京房在占卜方面有很高的悟性,他先前那套占卜之法进行了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造,创造性地总结出一套五行、干支运算法则,把易占从一门哲学变成一门数学,极大地降低了易占的

  • 史上最憋屈皇帝: 给自己戴绿帽子还戴了12次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只可惜刘彧不是现代人,他生在1500年前的南北朝时期,所以为了得到儿子,只好让自己的女人与别的男人肉搏一番了。在正史记载中,“借种”生子的皇帝在中国历史上唯有刘彧。这个刘彧姬妾成群,但是只有原配王氏生下两个女儿,其他姬妾毫无怀孕的迹象,更别说生什么儿子了。可见刘彧的机器是不怎么好使的,这让他很是焦虑

  • 揭秘“千古圣君”隋炀帝为什么被扭曲?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一提到隋炀帝我们想到的就是他沉迷酒色,不理朝政。总之就是一个昏君的形象。可是历史中的隋炀帝确不是这样的,他也做过许多丰功伟绩,并且留下了许多治理国家的良策。那么为何隋炀帝会被扭曲成这个样子呢?隋炀帝杨广是隋朝的第二任皇帝,唐时谥炀皇帝,其孙皇泰帝杨侗谥为世祖明皇帝,夏主窦建德谥闵皇帝。即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