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大意失荆州的历史悬疑:并非只有关羽对东吴大意

大意失荆州的历史悬疑:并非只有关羽对东吴大意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346 更新时间:2023/12/17 3:08:38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称汉中王,任命关羽为前将军,并赐给他符节和斧钺。在荆州的关羽率领军队攻打樊城的曹仁,曹操派大将于禁协助曹仁,结果曹军大败,于禁战败投降,将军庞德投降。正当关羽名声大振,曹魏政权朝廷震动,荆州形势对蜀汉有利的时候,孙权偷袭了关羽的后方,全部俘虏了关羽及其将士的妻子儿女,关羽军队的兵士溃散。孙权的军队拦击退回来的关羽,在临沮杀了关羽和他的儿子。刘备的蜀汉政权失去了荆州。

有一种说法,关羽根本想不到孙权在背后偷袭,因为他认为孙权不敢这样做。理由是《典略》有一种说法:关羽围攻樊城,孙权派使者请求出兵相助。他让使者慢一点走,而让使者的随从先去关羽那里表达这个意思。关羽非常生气,嫌弃他们来的太慢,正好自己俘虏了曹魏大将于禁,于是大骂:貉子竟敢这样!假如我攻克了樊城,就不能灭了你吗!孙权听说了这件事以后,反而写信给关羽道歉,承诺亲自率兵前去助战,这让关羽更加不把孙权放在眼里。所以有人说,关羽不是大意失荆州,而是托大失荆州。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么,“大意失荆州”这个命题成立吗?

先来看看事情的大致经过。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关羽率军攻打荆州北部的樊城。樊城的守军主将是曹仁,曹操又派出大将于禁率领七军前来援救。到了八月,汉水暴涨,水高五至六丈,于禁所率领的七军全部被水淹没。关羽乘机率领水军攻击于禁和庞德,最终于禁投降,庞德不降被杀。

这时候,梁县、郏县、陆浑县的地方势力接受了关羽的印信和号令,作为他的分支部队,关羽一时威名大振,中原震动。曹操认为许都离关羽军太近,打算迁都,以便暂避关羽锋芒。而司马懿和蒋济却认为:于禁等人战败,是因为大水淹没,并不是攻战失利,这对于国家大计并没有构成大的损害。(也就是说,只要大水这个条件不存在了,战场的形势还是可以好转的。)刘备和孙权,表面看起来关系密切,而实际上却很疏远。假如关羽得志,一定不是孙权所愿意看到的。如果这时候派人劝孙权攻击关羽的后方,许诺将江南地区封给孙权,樊城的围困就会解除。曹操听从了这个建议。

当初,孙权曾经派出使者,为自己的儿子求娶关羽的女儿,关羽不但拒绝了婚事,还辱骂了使者,孙权非常愤怒。当曹操再派徐晃增援固守在樊城内的曹仁,关羽一时不能攻克樊城的时候,孙权写信给曹操,请求出兵攻击关羽后方,为朝廷出力,并要求曹操予以保密。曹操同意了孙权的请求,但将孙权攻击关羽的消息散布出去,樊城内的曹仁就更加坚决地守城。

南郡太守糜芳、将军符士仁供应军资不力,关羽曾经说过:“等我回来的时候再治你们的罪。”两人心中始终恐惧不安,在孙权的引诱下,背叛了关羽。樊城这边,曹操不断地增兵,徐晃也打破了关羽围困樊城的包围圈,樊城内外恢复了联系。关羽见南郡已失去,只好从樊城撤兵。然而,由于退归襄阳的路不通,关羽只好向临沮方向撤退。

吕蒙的大军占领了江陵,把关羽及其众将的妻子儿女全部俘获。吕蒙对关羽军队的家眷给予了优厚的待遇,这些消息传到关羽军中以后,兵士无心再战,陆续逃散。关羽自知孤立穷困,向西退守麦城。孙权命令朱然潘璋切断了关羽的一切去路,关羽最终被擒获后被东吴所杀。至此,蜀汉丢失了荆州。

图片来源于网络

现在的问题是,关羽是认为东吴军队来了他也不怕,还是认为东吴人不会和他动手?也就是说,关羽是托大还是大意?

《三国志·吕蒙传》有这样一段话,关羽进攻樊城,吕蒙向孙权上书说:“关羽征讨樊城,却留下很多军队防守,一定是害怕我从后面进攻他。”于是,吕蒙以自己经常患病这个理由,要求孙权让他回建业去治病,这样就会麻痹关羽。关羽知道了这个消息,就会撤走防守东吴的军队,然后调往襄阳。孙权同意了吕蒙的计策,公开发布了一道命令,调吕蒙回去,让陆逊到陆口来代替吕蒙任前线主将。

陆逊来到后,就给关羽写信,祝贺他擒获了于禁,然后告诫关羽防止曹操增兵。还说自己是一介书生,来当这个前线主将深感力不从心。但是能够和关羽为邻则非常高兴。并且说,自己的这些建议即便是不符合关羽的谋略,也是可以看出他的向往之情,并希望得到关羽的关注。关羽看了陆逊的信,觉得有“谦恭、愿意尽忠和托付自己前程的意思,于是就放了心,不再怀疑东吴会有异动”,于是逐渐撤出防守军队赶到樊城。

这充分说明,关羽在发起襄樊战役时,对东吴是有所警惕的。只是在东吴换帅后,新来的这个主将陆逊又是那么的谦恭,这才让关羽放松了警惕,认为东吴没有意思背后攻击他,所以才把防守的重兵调走。也就是说,关羽败在大意,并不是不把东吴放在眼里。

还有一点就是关羽不和孙权联姻的问题。实际上这件事比较复杂,可能真的有关羽看不起孙权的意思,也有另一种情况,关羽认为孙权这是不怀好意。毕竟,这时天下的鼎足之势已经大致形成,孙权不通过刘备而提出和关羽联姻,会不会让关羽感到有其他意图?

说起来,不仅仅是关羽这方面“大意失荆州”,丢失荆州也有刘备、诸葛亮的责任,是他们也大意了。

襄樊战役打响,魏、吴两国上下都在围绕这一战役认真应对。

图片来源于网络

魏国方面,当关羽势头正猛的时候,曹操打算迁都以便暂避风头。司马懿等人却认为可以借助东吴的力量牵制关羽,事后证明这一建议至关重要,否则,即便是魏国不用迁都,这仗也会变成长久的消耗战。曹操进攻汉中时,曾经留下徐晃的军队驻扎宛城以便策应曹仁,于禁失利,徐晃马上向前推进,很快和曹仁形成了樊城内外呼应之势。孙权请求攻击关羽,但要求魏国方面保密,董昭建议接受孙权的请求,答应保密,但要把消息泄露,曹操马上同意实施。曹操打算亲征樊城,桓阶谏阻,曹操认为他说的有道理,于是只增兵不亲征。关羽樊城撤军,议郎赵俨建议曹仁不要追击,以便留下关羽牵制东吴军队。果然,曹操的命令很快到了,正是不要曹仁追击。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曹魏方面全国上下都在密切注视着樊城,国家机器都在围绕着樊城战役运转。

东吴方面,关羽进攻樊城时故意临阵换主将,新换来的主将又故意示弱,这让关羽放松了警惕。孙权准备进攻,本来是要夺取荆州沿江各郡,但却给曹操写信,说是“为朝廷出力”,实际上就是要暂时和曹魏结盟,以便避免两方面受敌。军队行动后,孙权让吕蒙进攻江陵,得手后让陆逊进攻宜都,切断荆州和益州的联系,真正体现的是一盘大棋。

反观刘备的蜀汉国,关羽进攻樊城,这么大一件事情,成都方面竟然没有一点儿声响。好像关羽在荆州打仗是他自己的事情,并不干刘备、诸葛亮什么事似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主要原因在于,刘备在汉中打败了曹军,他在忙着干一件事情——称王!都是在这年的秋天,“群下上先主为汉中王”,刘备在沔阳设立坛场,陈兵列众,给自己加“王冠”呐!可能在刘备看来,曹操在汉中新败,短时间内不会再有大的军事行动,即便是关羽攻击樊城不克,撤兵后曹操也不会继续打下去。更为关键的是,刘备和诸葛亮太过相信孙、刘联盟,他们认为东吴的敌人是曹魏而不是他刘备的蜀汉。在这种情况下,孙权是不会趁火打劫偷袭关羽的。他们的大意在于,没有真正认识到,国家间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朋友。假如关羽打下樊城,巩固了襄阳,完全据有了荆州的江北地区,受到威胁的不仅仅是曹魏,对东吴的威胁要比曹魏更大。因为对于东吴来说,蜀汉政权在荆州的存在,始终都会是东吴政权的灾难。所以,对于孙权来说,当曹操要来联合他时,他是一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

正是有了这种战略上的判断失误,让刘备的蜀汉上下都产生了“大意”,这才不顾荆州的战事,而去忙着称王。刘备称王,大家都跟着“升官”,就是在这样一种大意状态下,大家都在忙着“庆贺”,荆州丢失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还有人说,刘备是害怕关羽尾大不掉,有意识坐观樊城战役成败。实际情况应该不会是这样。关羽这人虽然高傲一些,但对于刘备还是忠心的。这番忠心是经过考验的,自古至今对这个问题看法基本一致,否则也不会把他看成是忠义的化身。另外他对诸葛亮还是比较服气和尊重的,也不存在相互排挤问题。假如说关羽会有异志,这只能是揣测,因为这既没有迹象,也没有条件。没有迹象,就是关羽没有弄一个自己的小圈圈;没有条件,就是荆州已经不是刘表时候的荆州。刘表时期,天下诸侯还很多,刘表的地盘还相对比较大,而关羽这时候不过是三个郡,而天下却只有三家!一个有异志的人,应该要的是益州,而不是已经很小的荆州。而对于刘备的蜀汉政权就来说,没有了荆州,它马上就会成为偏居一隅的小国,这种危害,要比将来难说的事情要现实得多。

总起来说,无论是关羽还是刘备诸葛亮,都对东吴判断上严重失误,正是这种“大意”,最终丢失了荆州。所以,“大意失荆州”能够在一千多年来被人们认可,是有着事实依据和存在道理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朱元璋欲除沈万三却无计可施一道菜因此名扬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当年朱元璋刚坐稳江山,国库空虚,于是想尽各种办法,这其中就不乏有将富有之人的财富用来填充国库;另外可能是由于朱元璋小时候备受地主的压迫,所以造成了不允许天下有比他还要富裕的人存在这种心理。此时天下最有富有的是谁?沈万三,而且民间传说他还有一个聚宝盆。网络配图如此一来,朱元璋就立马来了精神,于是打算拿

  • 狸猫换太子是真的?揭秘宋仁宗身份之谜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狸猫换太子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个故事,但是这故事的真伪还有待考证。因为传说和历史必定有一些差距,那么在历史当中,狸猫换太子的故事是真是假呢?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元代有杂剧《金水桥陈琳抱妆盒》,清代有小说《七侠五义》,现代也有电视剧《狸猫换太子传奇》,加上历代传说绵延不绝,故而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故

  • 谁的八句话让韩原地明白石显才是奸臣?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汉元帝时,中国出了一位超级算命先生,也是一位学者,名叫京房。京房(前77—前37年),西汉学者,本姓李,字君明,东郡顿丘(今河南清丰西南)人。京房在占卜方面有很高的悟性,他先前那套占卜之法进行了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造,创造性地总结出一套五行、干支运算法则,把易占从一门哲学变成一门数学,极大地降低了易占的

  • 史上最憋屈皇帝: 给自己戴绿帽子还戴了12次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只可惜刘彧不是现代人,他生在1500年前的南北朝时期,所以为了得到儿子,只好让自己的女人与别的男人肉搏一番了。在正史记载中,“借种”生子的皇帝在中国历史上唯有刘彧。这个刘彧姬妾成群,但是只有原配王氏生下两个女儿,其他姬妾毫无怀孕的迹象,更别说生什么儿子了。可见刘彧的机器是不怎么好使的,这让他很是焦虑

  • 揭秘“千古圣君”隋炀帝为什么被扭曲?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一提到隋炀帝我们想到的就是他沉迷酒色,不理朝政。总之就是一个昏君的形象。可是历史中的隋炀帝确不是这样的,他也做过许多丰功伟绩,并且留下了许多治理国家的良策。那么为何隋炀帝会被扭曲成这个样子呢?隋炀帝杨广是隋朝的第二任皇帝,唐时谥炀皇帝,其孙皇泰帝杨侗谥为世祖明皇帝,夏主窦建德谥闵皇帝。即位之

  • 梁元帝被俘后下场凄惨:用土囊压死草草葬于郊外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家训和家书,是中华文明的一个载体,从颜之推到林则徐,再到曾国藩,他们都承担了这个使命。他们直接教育的是自己的子弟,间接教育的,却是中华民族亿万的子弟。他们笔下的思想似乎放之每个时代皆准,然而,多少娓娓道来的教训却饱含着时代的血泪,先贤们是用生命给我们传道,平静而深沉的陈述不是发生在象牙塔里,而是发生

  • 为什么李斯到最后一刻要背叛秦始皇嬴政?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李斯这个人是一个传奇,是用战争统一六国的大秦国的第二位交椅。然而在这么封建的国度,李斯是战国末期的楚国上蔡人,作为一名外客,竟然能在秦朝爬到如此高的位置,肯定是有其手段,他的仕途必是流血的。李斯和韩非是同窗学子,同拜于荀子门下,韩非和李斯都是传奇人物,韩非所留下的《韩非子》真是流芳百世,可是李斯的仕

  • 史上最可怜的太子:有这样一个亲妈就够了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说起史上最可怜的太子,杨勇无疑是可以排到其中前几名,他没有对父亲进行逼宫,也没有重大的失职行为,甚至在父亲派人去抓捕他时,他还心存侥幸,但是他特别倒霉,不仅因为他有一个喜欢猜疑的父亲,还因为他有一个特别强悍的奉行女权主义的母亲。女权主义这东西,是直到近代才有的,在咱中国,来得特别的晚。咱历史悠远,长

  • 南宋第二战神:先祖追随岳飞征战 多次击退蒙古军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在南宋初期,岳飞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岳飞无疑当得起南宋第一战神的荣誉。对于岳飞来说,其率领的岳家军训练有素,金人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之语。在岳飞去世后,南宋末年抗击金蒙的将士,很多就是岳家军子孙。其中,对于南宋第二战神孟珙,就是岳家军的

  • 千古奇冤:揭刘备借荆州的背后真相揭秘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备借荆州为什么不还,关羽失荆州为什么没人帮他,为什么刘备大意失荆州

    正史记载中,是否真的像世人流传的歇后语一样: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而事实上,刘备向孙权借荆州完全是子虚乌有的事情。我们就来看看刘备借荆州背后的真相。东汉时期的荆州包括今天湖北、湖南全境和河南、广东、广西、贵州的部分,据《后汉书·郡国志》记载,当时的荆州分为七个郡,以长江为界,南阳郡在江北,南郡、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