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魏征不是李建成的亲信吗 魏征为什么会被李世民重用

魏征不是李建成的亲信吗 魏征为什么会被李世民重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162 更新时间:2024/1/30 18:55:25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李世民和魏征,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魏征生前被李世民视为镜子,死后为什么被推倒墓碑、取消子女婚约?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或恨,我们应该看看原因再做评判。

魏征能够被李世民重用,犯颜直谏只是表面原因,两人的互相需要、互相成就才是关键;而魏征遭受的波折身后事,则是他触碰君权红线的惩罚。

为啥说李、魏二人是互相需要、互相成就?我们得先看看魏征的履历。

魏征是钜鹿曲城人(今河北巨鹿县北),他的父亲曾经担任北齐的县令。魏征自小酷爱读书、涉猎广泛,早年还当过道士;后来隋末大乱,他开始从事类似于战国时期的“纵横家”业务,到处给人当智囊。

起先,魏征跟随起兵造反的武阳郡(今冀鲁豫交界)丞元宝藏,负责公文事宜;而元宝藏归顺了当时如日中天的瓦岗军,双方经常信件往来。而魏征作为主笔人,所写的文章词意俱佳、见识独到,受到了文化人李密的大加赞赏,被刻意调到身边;

但魏征在李密身边过得并不如意。他曾先后进献十策,但结果都一样:“虽奇之而不能用”;跟王世充的决战前,面对积极主战的武将,魏征曾审时度势提出了深沟高壑的持久战术,但却被众人视为“老生常谈”,最终李密大军果然一战崩溃,作鸟兽散;

随后魏征跟着李密来到了长安,但起初并不被重用。随后他主动请缨“安辑山东”(崤山以东)。来到黎阳后,通过一封软硬兼施的信件,他成功劝说拥兵一方的李密旧部徐世勣(即后来的李世勣)归顺李唐政权,显示出了极高的“纵横家”水平。

但在公元619年,河北枭雄窦建德攻破黎阳,俘获了李神通、李世勣的父亲李盖、魏征等人,李世勣迫于无奈,也被迫投降。对于魏征的大名,窦建德早有耳闻,因此将其任命为起居舍人(记录帝王日常行动与国家大事)。

后来,李世勣趁机逃回了长安,但被窦建德带在身边的魏征并没有机会,直到公元621年的虎牢关之战后,窦建德被俘,魏征等人才得以返回长安。

太子李建成久仰魏征之名,把他任命为自己的“太子洗马”(辅佐太子的文官),而且对其极有礼貌:“甚礼之”。对于太子的厚爱,魏征也投桃报李,经常出谋划策。鉴于秦王李世民的功劳越来越大,已经成了太子的直接威胁,魏征曾力劝李建成先下手为强,但并没被采纳。

就这样,直到公元626年的玄武门之变后,魏征落到了李世民的手里。

综上,我们可以梳理出魏征身上的两大关键词:

第一,他是“山东人”,这个是个关中地区相对应的概念;

第二,怀才不遇。历经李密、窦建德、李建成等多位上级,但魏征虽然次次被尊敬,但意见很少被采纳,也就是没被重用。

而在李世民这里,魏征作为太子一党,不仅没被清算,反而被委以重任,其实是出于现实的因素。

首先,尽快平息党争、稳定政权的需要。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根据尉迟敬德的建议,对原太子、齐王府幕僚的宗旨是:除建成、元吉外,“自余党与,一无所问”。其出发点自然不是仁慈,而是为了把政变定性为兄弟之争、而非不同势力间的对抗,尽量缩小惨烈宫斗带来的负面冲击,这对获胜者李世民而言最有利。

空口无凭,要想让世人相信,那就得树立个榜样。而魏征是李建成的近臣,甚至还曾积极策划除掉李世民,无疑是一个绝佳的样板对象:连这样的人都能被赦免、重用,其他人还用担心被清算打击吗?

其次,解决现实问题的客观要求。

那时的“关中”与“山东”,不仅是地域名词,更是政治概念。当初秦统一六国其实就是是关中灭山东;而在隋朝之前,北方也长期处于西魏/北周VS东魏/北齐的东西对抗格局。

隋朝的杨广家族出自北周“十二大将军”,李唐的李渊家族则来自“八柱国”,他们都是所谓的“关陇贵族”的成员。这就不难明白,为什么李渊太原起兵后会神速奔袭长安城,这里既是“形胜之地”,也是李家的人脉资源所在。

随后李世民东征西讨夺天下,本质上类似于当初的秦国统一天下、北周关陇贵族吞并北齐......李家最强大的敌人,瓦岗军、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都是山东势力的代表。

武力上统一不容易,心理、观念上消除隔阂更艰难;当初窦建德被杀后,刘黑闼在山东振臂一呼、响者云集的场景,让李氏无比后怕。如果趁着此时皇族内乱,人心不稳的山东地区再次陷入混乱,其代价不是李世民能够承受的。

因此,综合考虑,魏征对于李世民而言,无疑是上天赐给的“礼物”:

他是山东人,其父亲甚至还是当初北齐的官员;

他曾先后为元宝藏、李密的瓦岗军、窦建德等山东地区势力服务,声名远播、极有威望,在山东地区的人脉资源雄厚;

他为人可靠,为不同势力效命时,都做到了忠心耿耿、尽力献计献策。

所以,在玄武门之变短短一个月后,李世民给了魏征一个量身定做的任务:“遣谏议大夫魏征宣慰山东,听以便宜从事”。

而从魏征前期的言行来看,他的仕途理念是“良禽择木而栖”,只要是顺应人心的势力,他都会愿意为其服务,而且会尽心竭力、绝不藏着掖着。这一点,从他主动替李唐劝降同为山东人的李世勣就能可见一斑。

但可惜的是,千里马常有,但伯乐不常有,在过去的仕途中,魏征从未被重用过,主张也没得到过上级的采纳,这对“属意纵横之说”、希望建功立业的他来说,无疑是一大憾事。

然而到了李世民这里,魏征作为太子党羽,不仅没被清洗,甚至还能被授以关系到李唐政权稳定的重任,魏征内心的感激可想而知,就像他前往山东途中说的:“既蒙国士之遇,敢不以国士报之乎”,他不辱使命、不负信任,圆满的完成了替李世民凝聚人心、争取豪杰的任务。

双方的首次磨合大功告成,接下来的君臣关系也就水到渠成了。

对于魏征来说,在职业生涯中,李世民是唯一一个充分信任、支持自己的明君,自己的政治理想终于得到了全面施展的机会;

而在李世民眼里,魏征有能力、人品可靠,确实是个人才;同时,他出自关陇集团之外,不仅容易驾驭,而且是还制衡关中贵族的有力抓手。有了这两大优点,他说话直一点、偶尔会犯些小错误又有什么关系?

一个知人善任、一个报答知遇之恩,最终成就了双方:虚怀若谷、善于纳谏,是李世民被视为明君的重要因素;而魏征作为曾经的敌对阵营人员,却能在凌烟阁功臣录中名列第四位,死后享受陪葬昭陵、皇帝亲手书写墓碑的待遇。封建君臣关系的模范,当之无愧。

但死后的魏征,却一度引起了李世民的不满。

公元643年,在魏征死后不久,同为凌烟阁功臣之一的侯君集被杀,罪名是参与了太子李承乾谋反一案。

侯君集之所以走到这一步,跟他一门心思想当宰相、却屡屡被李世民拒绝有关,他认为自己的才华得不到施展,所以才心生怨恨。

但在李世民看来,侯君集虽然是在自己身边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亲信,但他身上有个致命的毛病:“好夸诞”,即喜欢自吹自擂、言过其实,这样的人显然做不了宰相的。

然而,魏征却对侯君集推崇备至,不仅称他有宰相之才,甚至还主张“诸卫兵马宜委君集专知。”即禁军应当全部交给侯君集统领。事实证明,如果真的听了这个主意,估计李承乾造反已经成功了。

这就很要命了,不得不让人怀疑,魏征这是严重的结党营私,甚至几乎危害了大唐的安危。

恰巧在这时候,有人上书实名制举报魏征,称他多次把自己的谏书拿给起居郎褚遂良浏览。起居郎,主要任务是记录皇帝的一言一行,便于今后编写史书。魏征如果真的这么干了,显然是要故意炫耀自己的犯颜直谏,以便青史留名。

结党营私、沽名钓誉,这是所有帝王的大忌。李世民甚至感觉自己被套路了,怒火攻心之下,他下令停止魏征之子魏叔玉跟公主的婚约,同时还派人把自己给魏征立的碑给推了。

不过,就在两年后,李世民远征高句丽没有达到既定目标。回师途中他想起了魏征的好:“如果魏征还活着的话,他一定不会让我出兵的。”百感交集下,他派人快马加鞭回到京城,用“少牢”(适用猪和羊)的标准祭祀魏徵,还把当时推倒的石碑又立了起来;此后,他还找来了魏征的妻子儿女,当面给予慰问、赏赐。

虽然有这段波折,但人无完人,政治领域更有既定的规则以及禁区。即使是出于互相需要,但李世民与魏征之间,仍称得上是君臣佳话。这也是那段空前清明政治生态的一个缩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铁叫子乐和为什么会因为一封信丧命?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铁叫子乐和是什么结局,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 着小编一起看一看。铁叫子乐和,是一位心灵手巧、多才多艺之人。他原本是登州牢城营的小牢子,因营救被等地富户毛太公陷害入狱的解氏兄弟,与孙立、孙新、顾大嫂等人一起劫牢成功,此后上梁山落草。梁山大聚义时,乐和排名第七十七位,担任军中走报

  • 武则天退位后为什么不到一年就死了 难怪史料都是一笔带过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武则天退位后,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作为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一生都是传奇的,也都为人关注。原先她出身一个开国功臣之家,父亲武士彟倾尽一生为李渊效力,李渊死后没多久他也伤心地跟着去了。后来太宗皇帝感念她父亲的忠心,又听说她容止美,便将其召入宫中封为五品才人。从少

  • 贾南风相貌丑陋又善妒,她为什么能成为太子妃?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泰始八年(272年),西晋王朝举行了一场空前盛大的婚礼,十三岁的皇太子司马衷迎娶了十五岁的贾南风为妻。这场婚姻是由司马衷的父亲、晋武帝司马炎确定的,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因为人们都知道贾南风不仅相貌丑陋,而且妒忌凶狠,并非太子妃的最佳人选!那么问题来了,司马炎为何要选贾南风为太子妃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

  • 三国最后一位虎威将军:丁奉最后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之前介绍过三国时期的几位虎威将军,比如蜀汉的赵云、东吴的吕蒙,以及曹魏的于禁。其实除了以上三人外,还有一人也曾被封为虎威将军,应该也是三国时期的最后一位虎威将军!此人出身行伍,征战沙场六十多年的时间,是三国历史的见证者之一,曾创造以少胜多的奇迹,那么他到底是谁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

  • 诸葛亮为何会推荐将琬,在他死后接班当丞相?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为什么诸葛亮推荐将琬在他死后接班当丞相,而不是让姜维接班?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首先要确定的一点那就是现实的历史并不是演义或者说游戏里的那样,按照个人的喜好或者所谓的各种能力来进行排阶的,在中国更主要的还是“论资排辈”。所以从这方面来说,蒋琬是朝中的元老,而姜维来说当时也就是

  • 建文帝要避免被朱棣篡位需要做什么?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知道建文帝如何才能避免被朱棣篡位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要避免燕王篡位,只有一个字,那就是“狠”建文帝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的身边尽是一群腐儒,读书读傻了脑子的!总想着玩点阴谋诡计、权谋手腕,却始终没有认识到,对于皇位之争,只需要一个“狠”字就够了!两千年来,

  • 刘法在当时堪称北宋末年第一名将,为何他的功绩会被湮没?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刘法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北宋末年,好大喜功的宋徽宗在蔡京、童贯等人的怂恿下,发起了对西夏的战争。战争从1103年开始,一直持续到了1119年,经过长期的作战,北宋终于取得了战争的胜利,逼迫西夏求和。然而,在这场战争的过程中,北宋却损失了当时最厉害的一员名将!

  • 康熙在寿宴上收到一只死鹰 康熙为何不严查幕后真凶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康熙寿宴,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康熙六十一年,康熙的身体已经每况愈下,能够支撑自己活下去的唯一的一件事,就是老十四能够在西北平叛成功。老十四不负众望,在康熙皇帝寿诞的前三天送来了捷报,而且还附送了一份寿礼。当康熙在寿宴上打开的时候,居然是个僵硬的死鹰。康熙皇帝非常震怒,

  • 马岱为何会被称为魏延的克星?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马岱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马岱是西凉马超的堂弟,和庞德同为马超的副将,一直为其鞍前马后。从潼关之战,到归顺张鲁,一直到投奔刘备,只有马岱不离不弃,跟随马超。在马超死后,马岱受到诸葛亮的重用,参加了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等一系列战斗。他屡立战功,和许多大将进行过对决。

  • 康熙除了参与夺嫡的儿子 剩下的儿子又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康熙儿子,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康熙8岁登基,在位61年执政生涯,69岁去世。而康熙子嗣的队伍很“壮观”,儿子35个,20个女儿,儿子序齿有24个,能够长大成人有20位,难以想象,这个“阵亡率”堪比一场规模化的战争!康熙比较注重儿子们的教育,希望都能成为“内襄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