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孙吴重臣张昭生平简介:张昭在文学与政治上有哪些成就?

孙吴重臣张昭生平简介:张昭在文学与政治上有哪些成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754 更新时间:2024/3/3 18:45:40

三国人物张昭生平简介:张昭的故事是怎样的?张昭是怎么死的?如何评价张昭?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张昭生平简介

张昭(156年-236年),字子布。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三国时期孙吴重臣。

东汉末年,张昭为避战乱而南渡至扬州。孙策创业时,任命其为长史、抚军中郎将,将文武之事都委任于张昭。孙策临死前,将其弟孙权托付给张昭,张昭率群僚辅立孙权,并安抚百姓、讨伐叛军,帮助孙权稳定局势。

赤壁之战时,张昭持主降论。孙权代理车骑将军时,任命张昭为军师。孙权被封为吴王后,拜其为绥远将军,封由拳侯,此后曾参与撰定朝仪。孙权两次要设立丞相时,众人都推举张昭,孙权以张昭敢于直谏、性格刚直为由而不用他,先后用孙邵、顾雍。

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后,张昭以年老多病为由,上还官位及所统领部属,改拜辅吴将军、班亚三司,改封娄侯。晚年时一度不参与政事,在家著《春秋左氏传解》及《论语注》,今皆佚失。嘉禾五年(236年),张昭去世,年八十一,谥号“文”。

张昭善隶书,其作品无存。唐张怀瓘在《书估》中将其书法列为第三等。

张昭的故事

一、有名于时

张昭年少时便好学,擅长隶书,随白侯子安学习《左氏春秋》,与琅琊人赵昱、东海人王朗一道闻名又互为友好。张昭成年后曾被举荐为孝廉,但他推辞没有接受,与王朗一起讨论以往君王避讳之事

二、举辅孙氏

东汉末年,中原动乱,张昭随其他难民逃到江南,受到割据江南的孙策的重用,官拜长史和抚军中郎将。孙策对张昭极为礼遇,曾同他一道登堂拜见张昭的母亲,像同辈的密友一样。

孙策的领地上几乎所有重要的事务都由张昭经手,他为孙策打平江东做出了很大贡献。因而他深受北方士大夫的敬重,在他们的书信中多有称赞张昭的言辞。

对此,孙策非但没有猜疑,反而潇洒地说:“当年管仲为齐国国相,齐桓公开口仲父、闭口仲父,而他则称霸诸侯为天下所尊崇。如今子布贤明,我能重用,他的功名难道不为我所有吗?”这足可看出张昭在孙策心中的地位如同管仲在齐桓公心中的地位一样重要。

当时,荆州牧刘表想要亲自写信给孙策,写完后先给名士祢衡看,祢衡看完后讥笑刘表,说道:“像这样是想要让孙策帐下的孩童读吗,还是想要让张子布看到?”由此可见,就连一向狂傲的祢衡,都认同张昭的才华。

在孙权最初掌管江东时,因根基未稳,导致一些不服的人勾结在一起,谋图造反。而张昭辅佐孙权安抚百姓,地方的长吏及羁旅之人,也得到重用而安定下来。

孙权每次出征,都留张昭镇守后方,总领府署的事务。后来黄巾余党起兵,张昭率军将其讨平。孙权征合肥时,命张昭另外率部攻讨匡琦。又命张昭督统诸将,攻破豫章贼帅周凤等人于南城。张昭自此以后就很少领兵,经常在孙权左右任谋臣。

孙权因为张昭是旧臣,因此格外厚待。依然任其为长史。张昭在孙权面前敢于说出自己的意见,往往指责孙权做得不对的地方,对于孙权有良性的作用。

三、力主言和

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战爆发前夕,当时曹操写信给孙权。孙权把书信给部属们看,众人无不惊惶失色。

张昭等人说劝说投降,但在主战的周瑜、鲁肃等人的劝说下,孙权与刘备联合,反倒击退了曹操大军。同年十二月,孙权亲自率军包围合肥,派张昭率军攻打九江郡所属的当涂,但未能攻克。

四、江东之望

建安十四年(209年),刘备表奏孙权为车骑将军,张昭任军师。孙权每次打猎,经常骑马射虎,老虎常常往前扑到马鞍上。

张昭因此改变脸色上前说道:“您用什么抵挡它?为人君者,应该能驾御英雄,驱使群贤,岂能驰逐于原野,骁勇于猛兽?如果一旦有个好歹,不怕被天下耻笑?”孙权向张昭道歉道:“年少虑事不远,此事有愧于您。”

但是仍然不能控制自已,于是做射虎车,车中不设盖,有一人驾驶,自己在里面射兽。当时有脱群的野兽扑向他的车,但孙权每次都亲手搏斗以此为乐。张昭尽管苦谏,孙权却常笑而不答。

建安十七年(212年),司空军谋祭酒阮瑀在《为曹公(曹操)与孙权书》中写道:“若能内取子布,外击刘备,以效赤心,用复前好,则江表之任,长以相付,高位重爵,坦然可观。”

当时周瑜已去世,而刘备已入蜀,曹操临濡须。此时作为曹操的喉舌阮瑀就写了这个笑里藏刀拉拢孙权的信,可是这信里要孙权除掉的两个人,一为刘备,另一个就是张昭。

由此可见,张昭即使在赤壁之战后,不管从声望地位等多方面还是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五、老而弥辣

不久,张昭称老退位,上交了自己统领的部属,被改拜为辅吴将军,地位仅次于三公(丞相),改封娄侯,食邑万户。他退居无事后为《左传》和《论语》写注解。

嘉禾元年(232年)十月,曹魏辽东太守公孙渊在辽东反魏,向孙吴称臣以为外应。张昭劝谏,但孙权还是遣使前往辽东,张昭愤恨自己的话不被采纳,于是退居不朝,孙权在盛怒之下,命令用土封住张昭的家门,来表示他永远不必出门了。

张昭也用土从门内将门堵住,以表示他也永远不打算出门了。结果公孙渊出卖孙吴,杀了孙权派到辽东去的使者张弥和许晏。

这时孙权才感到后悔,数次派人请张昭上朝无果,但又不愿道歉示弱,于是下令用火烧张昭的家门,以此逼他出门。但这方法也没吓倒张昭,因此孙权只好又下令将火又扑熄。

最后孙权在张昭家门前久站不去,张昭才在儿子的搀扶下,出门与孙权和解。

张昭是怎么死的?

嘉禾五年(236年)三月,张昭去世,享年八十一岁。他遗令丧事从简,入棺材都没有更换衣服。孙权身着素服前往吊唁,谥号“文”,以太牢礼仪祭祀。

张昭长子张承已因功封都乡侯,因而由次子张休世袭娄侯爵位。

张昭的成就

一、政治

张昭作为辅佐孙策、孙权两代的重臣,对于江东的稳定起了重要的作用,一直施行着“稳定豪强”政策。在孙权初即位、四方叛乱迭起之时,张昭与江东诸将尽力辅佐孙权,使得局势趋于安定。

在吴夫人担忧孙权年幼,江东不稳时,董袭就说过:“讨虏(孙权)承基,大小用命,张昭秉众事,(董)袭等为爪牙,此地利人和之时也,万无所忧。”

孙权对群臣大多直接称呼其字,唯独称呼张昭为张公,称张纮为东部,可见孙权对二人的器重。张昭亦曾向孙权举荐严畯、吕蒙等人,后来都成为吴国的名臣。

二、文学

张昭精通儒学,晚年在家无事即为《左传》及《论语》做注(今皆佚失)。孙权希望太子孙登熟读《汉书》,也命张昭之子张休先向张昭学习,再回宫转授孙登。

“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著有《武库赋》,张纮读后写信称赞陈琳的文才。陈琳却说与张纮及张昭两人相比,是小巫见大巫。

《全三国文》又收录有其作品《宜为旧君讳论》及《徐州刺史陶谦哀辞》。

三、书法

张昭善隶书,其书法作品今无存。唐代书法家张怀瓘在《书估》中将其书法列为第三等。

如何评价张昭?

王朗:张子布,民之望也,北面而相呼?

陈琳:自仆在河北,与天下隔,此间率少于文章,易为雄伯,故使仆受此过差之谭,非其实也。今景兴(王朗)在此,足下与子布在彼,所谓小巫见大巫,神气尽矣。

曹丕:彼二人皆权股肱心腹也。

孙权:孤岂为子布有爱乎?领丞相事烦,而此公性刚,所言不从,怨咎将兴,非所以益之也。

使张公在坐,彼不折则废,安复自夸乎?

吴国士人入宫则拜孤,出宫则拜君,孤之敬君,亦为至矣,而数于众中折孤,孤尝恐失计。

孤与张公言,不敢妄也。

陈寿:张昭受遗辅佐,功勋克举,忠謇方直,动不为己;而以严见惮,以高见外,既不处宰相,又不登师保,从容闾巷,养老而已,以此明权之不及策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曹操最低调的养子:秦朗最后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一生妻妾甚多、子女成群,此外还收养三人为义子,除曹真是族子外,另外两人何晏、秦朗,则是曹操在收纳他们的母亲为妾的同时,一并将他们接收过来的,属于“拖油瓶”。虽然都是养子并同受曹操的喜爱,但三人最终的成就却大不相同,其中能力最强、成就最高者当属曹真,颜值最高、辩才最佳者当属何晏,而秦朗跟他们比,简

  • 刘裕把司马懿的后人灭掉,背后有哪些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刘裕是刘备后人吗,刘裕屠司马氏,南朝刘裕是谁的后代

    东汉时大奸臣曹操趁着天下大乱,挟天子以令诸侯,玩姓刘的于股掌。其子曹丕更是变本加厉、得寸进尺,逼着汉献帝把皇位禅让给曹家,曹丕如愿坐上皇帝宝座 。可是天道轮回,后来曹魏大臣司马懿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也把曹家的皇帝当木偶去控制。到了后来,司马炎也如法炮制演出了一幕好戏,逼小皇帝曹奂禅让,夺去了曹家的

  • 曹丕和刘备都称帝了,孙权怎么还不着急?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首先孙权和曹丕刘备不一样,东吴的政府在合法性上是存在问题的。别管曹丕是不是篡位,明面上是刘协让位给他的,是继承的正统。而刘备那就更清楚了,人家是中山靖王之后,蜀汉就是打着继承正统的旗号建立起来的。有两个正统在,而且那个时候的人也比较看重这个,反观孙权名不正言不顺,称王称帝就坐实了自己的狼子野心。所以

  • 萧映:萧道成最完美的儿子,只可惜英年早逝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他是齐高帝萧道成文武双全的儿子,去世后满朝文武大臣都觉可惜,此人是谁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萧映,生于458年,他是齐高帝萧道成的第三子,齐武帝萧赜的弟弟,虽出身皇室,但并没有一生下来就各种封王赐官,因为他出生的时候父亲萧道成还没建立南齐。萧映18岁时做了个著作佐郎,主要是编撰

  • 嘉靖为了追求长生炼丹 差一点就被宫女给勒死了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明朝嘉靖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要说这个奇葩的皇帝啊,其实各个朝代都有,或多或少的都出现过,那么这个明朝,可以说他们不仅奇葩了,还是更加的任性,不仅有差点被宫女勒死的,还有喜欢当大将军跑出宫,不理事务的。说起这些,老爷们可能也少不了要一笑,这皇帝都这么奇葩,这难道是明朝

  • 李世民明知道“女主武王代有天下”,他为何不杀武则天?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政治谶语“女主武王代有天下”,李世民为什么不杀武则天以绝后患,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 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因为李世民既没有穿越的本领,也没有预知未来的能力,怎么可能知道武则天要乱唐呢武则天执政时期,是唐朝历史承上启下的时代,从政绩来看,武则天不亚于唐朝任何一个皇帝。但站在李氏的

  • 徐宁是如何被汤隆骗上梁山的吗?靠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徐宁是如何被汤隆骗上梁山的吗?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梁山好汉都是习武之人,就连萧让、吴用这两个书生型的人都会武功,因此他们喜欢的东西一般不会超出这三样,即宝刀、名马、盔甲。一样使起来顺手的兵器,或一匹好马能提升他们的战斗能力。一副刀枪不入的盔甲,关键时刻能保命。鲁智深的禅杖、关

  • 高俅是如何完成从寒门变豪门的逆袭的?看看他的发家史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高俅。水浒中不仅仅有108好汉,还有四大奸臣:高俅、童贯、蔡京、杨戬。我们对高俅最为熟悉,因为他和梁山好汉的直接纠葛是最多的,比如说林冲、杨志都是因他而落草上山的。水浒中的高俅,原本在东京街头帮闲的浮浪破落户子弟,后来攀上了宋徽宗,才一跃从一个街头混混,成为当朝

  • 武松杀嫂前,为何要先扯开她的衣服?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武松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水浒传》中描写的梁山好汉各个来路都不一般,怀有不一般的武艺,只因“官逼民反”相互走在了一起,只不过在宋江的带领之下偏离了原本齐聚的道义,也酿成“失败”的后果!其中武松的形象很鲜明,当初武松在手刃自己嫂嫂之前,为何先扯开她的衣衫?原来是武松暗

  • 大权在握的诸葛亮没有选择自立为帝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诸葛亮大权在握为何不自立为帝呢?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纵观我国数千年的封建王朝的历史,不难发现,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历朝历代都是难以摆脱兴盛衰败的命运,东汉末年汉室倾覆皇权威慑力不复存在,天下乱世之中,群雄并起都希望建立一番功绩改朝换代名留青史,其中刘备可以说是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