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隋炀帝征伐高丽为何会无功而返》导致隋朝二世而亡

隋炀帝征伐高丽为何会无功而返》导致隋朝二世而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930 更新时间:2024/1/21 8:55:18

中国传统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隋炀帝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千年前为了讨伐高丽势力,不惜血本派出113万大军三征高丽的隋炀帝,最终付出了迅速亡国的代价。接下来我们就回顾分析一下这段历史。

一、出师百万,只为维护大国威严

古朝鲜半岛与历代中原朝山水相连,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不仅在文化上相互影响,每当一方领土中发生政治格局变动,另一方的海面上也总会扬起不小的波澜。偏偏朝鲜半岛虽然面积狭小,却地形复杂,派系林立,长期处于分裂割据状态,自古是个多事之地。究其本质原因,古朝鲜半岛的内部矛盾从来不是由自身产生,而是外部势力交锋博弈的结果。

在唐朝以前很长一段时间,古朝鲜半岛呈现三足鼎立的局势,北部是高丽,东南是新罗,西南是百济。其中高丽国力最为雄厚,且拥有北方的坚强后盾靺鞨国,靺鞨人也就是后来满清的先祖;百济地理位置距离中国最近,却与东方海外的日本长期勾结,对中国怀有敌意;唯一一个和中原王朝关系不错的是相距最远的新罗,由于陆路的地理阻隔,两国只能通过海路互通有无。

中原王朝领土广袤,人口众多,雄据于亚洲大陆东方,历史上综合国力长期处于世界首位,以天朝上国自居是理所当然的事。可是作为以农耕文化为主的国家,中国历来追求的是自给自足,文化上推崇的是适可而止,并没有西方殖民者那样靠侵略战争强行掠夺别国的野心。

因此为维持国际间霸主地位,中国历史上长期采取的是朝贡制度。不管是一衣带水文化相近的邻国,还是远隔重洋语言不通的异邦,只要愿意按时派遣使者前来朝贡,就是给中国面子,就是给皇帝面子,就能得到中方的友好对待,礼尚往来,互惠互利。但就是这个充满仁爱精神的朝贡制度,也总有人不愿遵守,而隋炀帝之所以出动百万大军讨伐一个偏居一隅的小国,正是因为高丽拒不来朝,严重挑战了隋朝的权威地位所引起。

二、耀武扬威,隋炀帝打错了算盘

对隋炀帝杨广的评价,历史上一直是众说纷纭,有人说他横征暴敛荒淫无度,是个昏君,有人说他意识超前敢作敢为,是个天才。但不管怎么说,隋炀帝确实是个功过参半成败一身的矛盾统一体。好大喜功,爱慕虚荣,是他公认的弱点,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当高丽藐视大隋,独独不愿朝贡的时候,隋炀帝会那么怒不可遏了。

高丽人除了民族自尊心太强,来不把中原王朝放在眼里之外,还被情报部门发现和北方突厥人暗地里存在频繁往来,似乎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此前在隋朝建国之初,高丽就曾经联合靺鞨骚扰隋朝边境,面对隋文帝派出的30万大军他们才终于勉强收手。基于以上原因,这一年在隋炀帝的动员命令下,113万大军从洛阳出发,浩浩荡荡开往东北前线,一时间车马如梭尘土漫天,史料记载说,因为人数太多,队伍一连走了四十多天才出发完毕。

这场声势浩大的远征,在中国历史上可谓是规模空前的,那么试问攻打高丽,真的需要如此数量的军队吗?众所周知,高丽不仅领土狭窄,而且以高寒山地居多,土壤贫瘠,根本不适宜耕种,因此国力很有限,军队数量并不太多,隋炀帝其实也不是不知道这一点。可正是由于太轻视敌人,又对己方实力过于自信,虚荣感爆棚的杨广才决定兴师动众,意图通过展示强大的军威,惊呆夜郎自大的高丽人,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

可是在残酷的现实面前,隋炀帝却被重重打了脸,他显然低估了高丽人反抗的决心和斗争的意志。当隋朝的百万大军经过漫长跋涉,穿越狭窄的燕山走廊,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原,行军队伍绵延数百里,终于抵达高丽领土,竟发现这里的地势根本无法允许百万人马展开作战,只能一波接着一波发起进攻,丝毫发挥不出隋军兵数上的优势。

而且高丽属于半游牧半农耕部落,无论男女老少均骁勇善战,他们世代居住于此,非熟悉道路地形,故而常常采用伏兵偷袭战术,搞得隋兵军心惶惶草木皆兵,始终不能占据上风。这时隋军后勤供应缺口也逐渐凸显,物资眼看就要用光,士气一天天低落下去。

隋炀帝无奈之下选择急战,命令30万大军迂回敌后实施包抄。没成想还未走到目的地,军中粮草已经吃完,士兵们只得忍饥挨饿缓缓撤退,却进入了敌人布置的埋伏圈,遭到高丽军队四面出击,几乎全军覆没。随后战斗惨败的消息不胫而走,迅速传遍全军,使本已涣散的军心彻底崩溃,高丽人乘胜掩杀,直杀得隋军尸积如山,血流成河。

三、积重难返,自以为是终致覆国

征服高丽的失败,狠狠打击了杨广的自信心,而更为要命的是,这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沉重苦难和压力已经让他们不堪重负。战争还未结束,动乱便已开始,并逐渐蔓延至全国,刚刚如日中天的隋朝转眼间变得风雨飘摇,满目疮痍。百姓世世代代好不容易盼来了国家统一,还没过几天太平日子,就再次被裹挟进永无休止的战乱之中,隋炀帝也由此成为史书中彻头彻尾的昏君,遭到后世万人唾骂。

毫无疑问,伐高丽之战是导致隋朝迅速灭亡的重要原因。首先,为了解决远征军的粮食补给问题,隋炀帝下令开凿大运河,以洛阳为枢纽,南通苏杭,北至北京,虽然中途充分利用了旧有河道,可在当时的落后条件下,仅仅依靠人力完成这项超级工程,人民的承受负担之大可想而知。

其次在征讨高丽的过程中,隋炀帝也丝毫不懂得顾及民情,滥用民力的现象比比皆是。供应百万大军即使放在现代也绝非易事,为了达成这一艰巨目标,自作聪明的隋炀帝决定征发200万民夫运送粮草,可没想到再加上大运河的运力还是无法满足所需。

面对决策失误,隋炀帝不思悔改,反倒错上加错,他命令再征发一批民夫,但实际情况是全国的牛车马车都已用尽,总不能让人肩挑背扛到高丽前线去吧!这事还是难不倒杨广,大车用完了,不是还有小车吗?于是第二批民夫人手一辆手推独轮车,载着几石粮,踏上了漫漫征途,结果不难推测,人是到了前线,粮食却已被民夫自己吃得一粒不剩。

战线太长,老百姓们运粮困难

最终引燃农民起义全面爆发导火索的,是苦难的山东民夫。为了组建一支从渤海湾直扑平壤的庞大舰队,沿海人民被迫泡在海水里日夜劳作,以至于下身严重溃烂,官府依然不允许他们休息。于是反抗暴政的大旗首先在山东举起,进而蔓延至大江南北,甚至大本营洛阳也爆发了贵族叛乱,隋朝的覆灭显然已经无法挽回。

隋朝最终也二世二亡

想当年,隋文帝于乱世之中披荆斩棘,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居然因为儿子执意攻打一个远在边陲的蛮夷之国,而迅速灰飞烟灭。因此每当读起这段历史,很多人会感到惋惜和对隋炀帝的不理解。可是如果看看隋朝的取代者唐朝对待高丽的态度,我们就会明白,做出远攻高丽决定绝不是隋炀帝的一时兴起,而是势在必行的现实问题。不妨想一想,如果你是隋炀帝,面对当时的情况,是否有更为明智的解决策略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让关羽和曹操争取的大美人,杜夫人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作为三国史上首屈一指的枭雄,曹操的名字已然成了这个时代的代名词。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平黄巾、败袁术、除吕布、收张绣、逐刘备、破袁绍,到了公元200年,浴血奋战近二十年的曹操终于亲手结束了自189年董卓作乱以来,中国北方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曹操平定北方群雄“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

  • 汉武帝在匈奴问题上花了44年时间 汉武帝为何老是揪着匈奴不放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汉武帝征战匈奴,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细数西汉历代皇帝,我想除了汉高祖刘邦以外最为出名的便是汉武帝刘彻。在位期间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统一与君权,同时进行币制改革,使得汉朝成长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的巨无霸。不仅如此,汉武帝还以强硬的手段对外发动多

  • 历史上纪晓岚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真的是正人君子吗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说起纪晓岚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当年一部《铁齿铜牙纪晓岚》可以说斩获了一部收视热潮,这部剧从2001年开始播出,直到2009年第四部完结,可以说也是伴随了一代人的回忆。而这部剧既然是以纪晓岚为命名,这主要讲述的就是纪晓岚智斗和珅的故事,剧中的纪先生堪称是“忧国忧民”的典范,为了不让乾隆

  •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进行了哪些变革?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历经了千辛万苦,秦始皇终于迎来了大统一,在建立了他的王朝以后便开始一系列变革。国内国外都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对内实行郡县制、土地私有化等等措施,对外则不断地扩张,使得整个国土面积也达到了一个非常可观的程度。对比当时的欧洲各国,正处

  • 成蛟为什么要冒险造反?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成蛟兵败后逃亡赵国,是什么原因让秦始皇的弟弟铤而走险造反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成蟜很有可能就是外戚势力博弈斗争的牺牲品,司马迁的《史记》记载成蟜在对赵国用兵的时候起兵造反,兵败后逃亡赵国,那么到底在当时的秦国朝堂,有三股外戚势力:以华阳太后为首的楚系外戚、以秦始皇的奶

  • 皇权天注定?盘点汉高祖刘邦的五大异象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通常来讲,皇帝的身上都会有些传奇的色彩,尤其是开国皇帝,这样才能显得他们与众不同,简介表明他们统治权的合法性。刘邦就是此类的集大成者,司马迁在《高祖本纪》不长的篇幅里,就写了刘邦的五个异象。下面,大家一起随着小编来看看汉高祖刘邦的五个异象吧。网络配图异象一:龙子“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

  • 年纪越大看三国越佩服刘备是为何?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演义中刘备给人的感觉就是柔弱可欺,整日哭泣、流泪。年轻人看不起刘备。但是,50岁以上的人,看三国,却无一不佩服刘备的雄才伟略,这到底是为什么?真相是什么?网络配图“白手起家”也只有到了50岁以上,才经历过人生的起伏,尝遍人生的心酸,创业的不易!刘备相对于曹操,孙权,那纯粹是白手起家啊,连饭都吃不

  • 他是大明王朝的幸运皇帝 竟差点死在床上!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嘉靖帝朱厚熜,兴献王朱祐杬之子。在明朝诸位皇帝中,他是个幸运者,武宗于公元1521年3月病死后,由于武宗没有留下子嗣,又是单传,因此皇太后和内阁首辅杨廷和决定,由最近支的皇室,武宗的堂弟朱厚熜弟继承皇位。可叹的是,朱厚熜虽然被历史推到了前台,却由于自己的身体不佳,严重影响了他的宏图大志发挥和施展。更

  • 美女配英雄:韩信一生中的三个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滴水之恩、胯下之辱等几典故均出自大汉淮阴侯韩信。韩信的传奇也可为励志典型,激励千万世人。千年之后,面对未央宫的废墟,我们依然会回想起长乐宫钟室巨星陨落的那个遥远的故事。想起他一生中与他息息相关的三个女人。网络配图一、南昌亭长的妻子韩信发迹之前没有显示出任何能耐,只是一个到处吃白食的混混。可能是觉得当

  • 曹操和朱温为什么极力称赞别人的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和朱温都是自己各自年代的一世枭雄,曹操在中国基本上都是家喻户晓的,至于朱温的大名只要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基本上也是知道的,也是五代中的一代风流人物。网络配图他们这类人可是从来都不会把任何人放在眼里,你看曹操和刘备一起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时候,点评天下英雄极尽刻薄讽刺,心气极高。想得到他的一句普通的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