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宪宗被杀,凶手为何能逍遥法外五十年?

唐宪宗被杀,凶手为何能逍遥法外五十年?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392 更新时间:2024/2/26 13:44:57

唐宪宗是怎么死的?从表面上看,这只是一次意外,实际上这是一次精心策划的谋杀,更是当时各种矛盾集中爆发的结果。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因为类似的原因,唐宪宗作为一个强势的皇帝,突然被人谋杀了,凶手竟然好像没事人一样,一直都是舞照跳马照跑。

杀死唐宪宗的人是一个名叫陈弘志的太监,在唐宪宗死后十五年,他才被唐宪宗的孙子杀死,而且也没有公开他的罪行。

其他同谋的人,受到追究的时间就更晚了,关键是,都也没有公布他们相关的罪行。

宪宗之弑,历三世而贼犹在。至于文宗,不能明弘志等罪恶,以正国之典刑,仅能杀之而已,是可叹也。

大家要明白一点,杀人容易善后难。

贴身太监想杀皇帝,如果不计后果,那是没有什么难度。可问题是:杀了皇帝之后居然还不受追究,后来始终逍遥法外,这个实在是太难了,陈弘志等人为何能实现这一点呢?因为在当时,想要唐宪宗去死的人显然太多了。

第一,宦官集团内部达成了共识。否则,一个宦官敢杀皇帝,与他有竞争关系的宦官,就会打着为皇帝复仇的旗号,把他打得万劫不复。

后来,刘克明杀了唐敬宗,仅仅因为宦官内部无法达成共识,马上就让其它宦官抓起来杀了。因为你连皇帝也敢杀,你真是不想活了。

帝方酣,入室埂衣,殿上烛忽灭,刘克明等同谋害帝,即时殂于室内,时年十八……宝历二年十二月,敬宗崩,刘克明等矫诏以绛王悟句当军国事。壬寅,内枢密使王守澄、杨承和,神策护军中尉魏从简、梁守谦奉江王而立之,率神策六军、飞龙兵诛克明,杀绛王。

第二、朝臣集团并对此无动于衷,更主要的是,藩镇大佬对此表示认同。否则,藩镇大佬打着为皇帝报仇的旗号,朝臣集团互相呼应,宦官再牛X,恐怕也会吓跪的,所以仇士良后来牛到了天上,也会吓得只能主动申请病退。

时士良等恣横,朝臣日忧破家。及从谏表至,士良等惮之。由是郑覃、李石粗能秉政,天子倚之亦差以自强……上虽外尊宠仇士良,内实忌恶之。士良颇觉之,遂以老病求散秩。诏以左卫上将军兼内侍监、知省事。

唐宪宗处于必死的位置上,主要是因为三种力量的推动。

第一股力量,也是最强大的力量,自然是反战的力量。

站在看历史书的角度,谁也会喜欢唐宪宗这种雄才大略的皇帝,但是处于现实角度,这个实在比较难说。

面对大唐帝国的藩镇问题,我们看这段历史时,自然希望皇帝不计代价的解决它。为此哪怕死几百万人,为此哪怕让天下处于一片动荡之中,也是应该的。

问题是,真的处于那个时代,人们恐怕会觉得,皇帝承认一下军区自治能死啊?

在中央政府的宣传中,藩镇军民过着非人的生活,但是藩镇人民的生活真是这样的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在藩镇的宣传中,中央政府把手伸进军区的结果,就是邪恶的太监会大量空降、各种吃人不吐骨头的贪官污吏会大批空降,事实上,中央政府把手伸进藩镇后,常常就是因为太监、文官受到当地人排斥,而无法维持当地的权力。

为了消除藩镇,打了多少年仗,一直无法消除;为什么大家就不能坐下来,用谈判的方式解决争端吗?总而言之,只要大家都承认一个唐帝国,大家都承认唐帝国的统一,有什么不能谈的?

藩镇割据自然不好,问题是,藩镇割据影响帝国边防安全了吗?没有啊。事实上,河北藩镇那样强大,契丹人威胁过大唐吗?没有啊!

藩镇割据自然不好,问题是,如果大唐政府适当承认藩镇割据,影响大唐的统一稳定了吗?没有啊。事实上,大唐从普遍意义上放弃削藩的努力后,大唐一直保持着基本的统一稳定啊!

既然如此,一些人扯着高大上的旗号,一心要把削藩的战争进行到底,又是所谓何事呢?

至于高呼,宁愿大唐遍地坟,也要打服河朔三镇;宁愿没有裤子穿,也要支持国家把河朔打服。这不是扯淡吗?

总而言之,大家都是唐帝国的臣了,大家都承认一个唐帝国,有什么不能谈判的。

我这样写文章,难免会有人说,这是我拿现代人的思想写古代历史。问题是,类似的声音,在当时只是被压制在主流思想之后,但是它永远会影响帝国的决策。

事实上,唐宪宗死后,大唐政策向右转,就是因为长年战争,让帝国的负担太重,所以普遍都是反战的声音。

初,上在东宫,闻天下厌苦宪宗用兵,故即位,务优假将卒以求姑息。

在这种背景下,唐宪宗突然死了,真会有多少人一心想为他讨个说法吗?估计不会太多。因为这样雄才大略的皇帝突然死了,人们恐怕只会感到一种轻松。

自宪宗征伐四方,国用已虚,上即位,赏赐左右及宿卫诸军无节,及幽、镇用兵久无功,府藏空竭,势不能支。

第二股力量,是反对昏君的力量。

唐宪宗是昏君吗?这个比较难说。按大道理说,他就是昏君啊。

因为重用宦官,重用到唐宪宗那种境界,能不是昏君吗?第一、他一度想让宦官当大军统帅;第二、他就是让宦官杀死了,关键是还没有敢追究宦官的罪责。一个皇帝能重用宦官到了唐宪宗这种境界,翻开历史书也是独一份的。

关键是,唐宪宗还有一种爱好,那就是追求长生不老。

在追求长生不老方面,唐宪宗也是空前绝后的。因为受术士的蒙骗,唐宪宗一度为了方便术士寻找长生不老药,就让术士当一个州的刺史。面对唐宪宗这种玩法,人们都惊呆了。

翻开历史书,追求长生不老的皇帝,哪个不是成为历史的笑柄?你怕死,所以不惜步他们后尘,这个我们也能理解,因为秦皇汉武唐太宗都一心追求长生不老药,唐太宗还是因此死的。但是翻开历史书,有哪个追求长生不老药的皇帝,会为了方便术士寻找长生不老药,就让他当地方高级行政高官呢?

唐宪宗的回答很简单,为了君王能有机会长生不老,牺牲一个州才是多大点的事啊?身为臣民,怎么连这么点觉悟都没有?

柳泌言于上曰:“天台山神仙所聚,多灵草,臣虽知之,力不能致,诚得为彼长吏,庶几可求。”上信之。丁亥,以泌权知台州刺史,仍赐服金紫。谏官急论奏,以为:“人主喜方士,未有使之临民赋政者。”上曰:“烦一州之力而能为人主致长生,臣子亦何爱焉!”由是群臣莫敢言。

因为类似的原因,所以唐宪宗死后,官方公开的死因,就是唐宪宗吃长生不老药吃死了。

时人皆言内常侍陈弘志弑逆,其党类讳之,不敢讨贼,但云药发,外人莫能明也。

第三股力量,是围绕夺储的力量。

唐宪宗时代,一直有一个比较尴尬的问题。那就是唐宪宗的大老婆是郭子仪的孙女,因为郭家势力太大,所以唐宪宗一直没有让她让当皇后。当然了,唐宪宗也没敢让别的女人当皇后,而是让郭子仪的外孙女以贵妃的身份,稳坐后宫头把交椅。

因为类似的原因,郭家的外孙,无论从哪个角度也是皇位继承人,但是郭家的外孙,这种继承权一直不稳定。因为唐宪宗一直有意无意的表示看好另一个儿子。而且唐宪宗的头号亲信宦官,更是旗帜鲜明的支持这个儿子当太子。

时吐突承璀恩宠特异,惠昭太子薨,议立储副,承璀独排群议,属澧王,欲以威权自树,赖宪宗明断不惑。

在这种背景下,唐宪宗突然死了,郭子仪一系会追究唐宪宗之死吗?支持郭子仪外孙女的力量,会追究唐宪宗之死吗?估计是不会的。

事实上,唐宪宗被人谋杀后,凶手就把唐宪宗宠爱的那个儿子,以及支持他的大太监都杀了。

中尉梁守谦与诸宦官马进潭、刘承偕、韦元素、王守澄等共立太子,杀吐突承璀及澧王恽,

你说,谋杀唐宪宗的幕后主使人是郭家大小姐和郭家外孙吗?这个比较难说。

问题是,唐宪宗死后,郭家大小姐成了太后,郭家外孙成了皇帝,但是涉嫌谋杀唐宪宗的凶手一直舞照跳马照跑,而且越混越好,这是人所共见的事实啊。

关键是,皇帝也好,太后也好,想摆平某个太监,实在太容易了,可以借助的力量实在太多。

所以文宗想灭王守澄,通过提拔仇士良,直接就把王宗澄灭了。后来,仇士良牛到天上了,但是面对唐武宗的挤压,他也只能赶紧主动辞职。

在这种背景下,你说唐宪宗之死与郭家大小姐没有关系,谁信啊?至少,凶手敢谋杀唐宪宗,就是因为他们相信郭家大小姐、郭家的外孙,会替他们善后的。

这就好像,董狐说赵盾谋杀晋灵公时说了,你说你没有谋杀晋灵公?那你把杀害晋灵公的凶手抓起来杀了啊。现在你大权在握,杀害晋灵公的凶手却是舞照跳马照跑,还过得比以前更滋润了,你说你不是幕后指使,谁信啊?

而且在这些矛盾背后,还有一个佛教的问题。

多年的削藩战争,大唐帝国的家底耗尽了,所以唐宪宗需要利用宗教势力协助自己敛点财。

于是在这种背景下,突然有人上奏说,有一座寺庙有一节佛骨,三十年出塔一次,一旦出来就会天下太平。所以希望皇帝把它迎到皇长安城供奉几天。

功德使上言:“凤翔法门寺塔有佛指骨,相传三十年一开,开则岁丰人安。来年应开,请迎之。”十二月,庚戌朔,上遣中使帅僧众迎之。

于是,唐宪宗把这节佛骨迎到了长安城内,人们争相前来观看,并且为此争相出钱布施;有人此为不惜散尽家财。

中使迎佛骨至京师,上留禁中三日,乃历送诸寺,王公士民瞻奉舍施,惟恐弗及,有竭产充施者,有然香臂顶供养者。

在此过程中,中央政府当然可以收取大量的钱财。

当宗教势力大兴之后,统治者应该怎么办呢?

第一种方法,就是严厉打击它。因为宗教组织会占据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从而让中央政府的税收减少,更会让中央政府控制力削弱。

第二种方法,就是与宗教势力合作,一块享有利益。

哪一种方法正确?这个难说的很。

所以,唐宪宗尊敬佛教,他孙子唐武宗极力打击佛教。

唐武宗打击佛教的力度有多大?我们只要知道一件事就可以了,中国历史上对佛教打击最严厉的皇帝有四个,也就是传说中的三武一宗;而唐武宗就是其中之一。

因为反对佛教的力量非常强大,所以唐宪宗尊敬佛教的玩法,显然会激发起众多人的反对。

在这种背景下,韩愈就上奏说,您也是熟读史书的人。您看看历史上一心信佛的皇帝,有几个有好下场?梁武帝一心信佛,结果活活饿死了!总而言之,这种封建迷信害人害己啊。再总而言之,有人说不信佛会遭报应,我就不信佛!我到要看看会有什么报应?

唐宪宗一听他这样说,当时就火了,你个王八旦,你这是和皇帝说话的态度?什么叫信佛的人没有好下场?什么叫你不信佛,到要看看会有什么报应?我现在就代替佛祖报应你!

经过大家一番求情,唐宪宗算是消了点气,但是也把韩愈贬到了潮州。

但真正的重点在于,迎佛骨的事在公元819年正月;而唐宪宗是哪一年死于非命的?是公元820年正月。

对至于后来唐懿宗又想迎佛骨,有人就拿它说事。总而言之,你看唐宪宗信佛的下场。

但是这并不能阻止唐懿宗想迎佛骨的热情,所以唐懿宗说了,让我亲眼看一下佛骨,就是死了,我也认了。

春,三月,癸巳,上遣敕使诣法门寺迎佛骨,群臣谏者甚众,至有言宪宗迎佛骨寻晏驾者。上曰:“朕生得见之,死亦无恨!”

当然了,随后的事更戏剧性了。唐宪宗一心迎佛骨,一年后就死于非命了;而唐懿宗更惨。因为他一心迎佛骨,两个月后就突然病死了。

看到皇帝迎佛骨,臣子对皇帝劝谏时,竟然开口闭口就是,你这样玩,不会有好下场的!虽然说词有比较委婉,但是表达的意思就是这个意思。

因为类似的原因,唐宪宗才会气得要杀劝谏者;唐懿宗才会说,让我看一下佛骨,就算死了,我也认了!

双方争论到这种境界,可见内部隐藏的利益之争有多激烈。

这种矛盾,加上前面三种矛盾,你说唐宪宗能有好下场?

处于这种背景下的唐宪宗,被谋杀能算是什么偶然或意外吗?估计不是。从这层意义,当人们认为唐宪宗不死,就能如何如之何时,不妨想一下,一个连自己生命安全都无法保障的皇帝,活着,还能有多大的意义呢?

他以前多牛X,那只是以前,不能证明以后。就如唐玄宗从前牛X到极点了。但是后来也是一败再败、败了又败,最后一副老年痴呆的样子。

以传统的历史视角看历史,都是居高临下的评论历史,所以他通常都是找出皇帝的错误,失误,很少分析相关的客观原因。

但我以为,这样分析从实际上是无意义的,等当事人遇到相关问题时,他会发现依然无所适从。就如各种大道理教育人怎么当官,各种心灵鸡汤中教育人怎么行事,表面上很有道理,但是真的需要你解决问题时,你会发现,依然是无所适从的。因为大道理通常不会告诉你前面的困难、风险,更不会告诉你前面的压力与无奈。他只会告诉你,只要你这样做,就能如何如之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朱元璋的性格为何变得如此复杂?竟是皇权专制制度使然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从社会最底层爬上权力顶峰的朱元璋,深知“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反之,失人心者就要失天下,元朝的滅亡,便是镜鉴。因此他坐上龙椅之后,便诏谕各级政府:“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譬如初飞之鸟,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摇其根,要在安养生息而已。”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他

  • 东吴猛将甘宁在历史上是什么人?他实力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东吴猛将甘宁在历史上是什么人,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三国的乱世,造就了一大批名将。这是因为有什么样的历史环境,便有什么样的人才。武将里面最受后人尊敬的我想莫过于关羽了,而今天要说的这位名将也是如此,虽然他的影响没有关羽大,但是在世时连关羽对他都有点怵。他便是东吴的猛将甘宁

  • 袁绍在官渡之战失败后,还能东山再起吗?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袁绍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公元200年,袁绍召集四方之兵共计十余万并吞兵于官渡,打断渡河占据许都,击败曹操,就此统一北方。虽然袁绍在前期犯下了一定的错误,他在曹操攻打占据了徐州的刘备时选择了袖手旁观,而在战事之初派出的颜良和文丑也被曹操率军设计击败,但即便如此,袁绍靠

  • 卫懿公是一个怎样的君主?他登基后的表现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卫懿公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公元前660年,也就是春秋时期,发生了一件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事情,堂堂一位国君居然被人吃了!这位堪称中国历史上最惨的昏君就是卫国的卫懿公,他是卫国的十八任国君,在位虽然只有九年的时间,却毫无作为,反而差点让卫国灭亡。那么历史上的卫

  • 吴璘与岳飞和韩世忠齐名,为何最后能得以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吴璘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1141年四月,宋高宗赵构将岳飞、韩世忠、张俊三人召到临安,以明升暗降的方式,削去了三人的兵权。不过,宋高宗却仍然没有放过岳飞,将其害死。然而,当时有一位与岳飞、韩世忠齐名的将领,非但没有被夺取兵权,反而依然占据一方,拥兵数十年的时间

  • 朱元璋杀蓝玉真的是因为侮辱北元皇妃的事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朱元璋。巍峨延绵的钟山,锁住了连绵不绝的长江之水,作为江南佳丽地,帝王州的明朝又迎来了一位属于他的新主人。在鄱阳湖的血光和太湖的烟波之后,是击败了南方最大两个割据军阀陈友谅和张士诚,登基在金陵城的朱元璋。所谓一个好汉三个帮,作为开国皇帝,明朝开国六公爵为首的的文

  • 三国最怂的虎威将军是谁?最后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魏蜀吴都有自己的“虎威将军”。蜀汉的赵云在汉中之战中,率领数十名骑兵冲击曹操的大军,堪称勇猛;东吴的吕蒙在濡须之战中,击退曹操的四十万军队。与赵云、吕蒙相比,魏国的这位虎威将军则要逊色不少,虽然号称名将,但却被关羽生擒活捉,被打得全军覆没,最后羞愧而死。那么这位“虎将”到底是谁呢?感兴趣的

  • 刘秀夺得天下之后 刘秀为何还要用汉作为国号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刘秀要用的国号汉,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西汉末年到东汉建立这个阶段,在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刘氏家族天下失而复得,背后是整个社会对“汉”从摒弃到再度拥抱的过程。西汉王朝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毋庸置疑:秦王朝建立了大一统的框架,但在西汉时才真正变成了现实。华夏不仅实现了地理

  • 诸葛恪:诸葛亮的侄子,成了东吴的权臣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兄弟三人,他在蜀汉担任丞相,弟弟诸葛均也是蜀汉任职,而他的大哥诸葛瑾为孙权效命,担任东吴的大将军,在军中的地位仅次于陆逊。诸葛瑾的长子名叫诸葛恪,聪慧过人,孙权非常喜欢他,甚至有意培养他做东吴的“诸葛亮”。然而,诸葛恪在成为东吴权臣后,为何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惨遭灭族?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

  • 独裁铁腕将军渊盖苏文在高丽历史上有何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渊盖苏文是谁?渊盖苏文姓渊,又叫做渊盖金,是我国唐朝高句丽东部的独裁铁腕将军。据记载:他的形体高大魁梧,面容秀美,气势磅礴;平日对自己的衣着非常的讲究,而且每次都要佩戴金饰和五把刀;旁人很害怕他,在路上看到他都会绕道,不敢正视他。图片来源于网络渊氏家族是高句丽族里的顺奴部,渊盖苏文的父亲名为渊太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