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孙权与勾践的小同大异:都曾用美人计

揭孙权与勾践的小同大异:都曾用美人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200 更新时间:2024/1/22 4:05:18

导读:三国中,孙权和勾践都是能够“屈身忍辱,任才尚计”的英雄豪杰。正式因为曾经忍辱负重,孙权勾践都能知人善任,他们都曾有杀害功臣之举,而且在战略上两位都使用过“美人计”等相似之处。那么,孙权与勾践两位豪杰究竟谁用的“美人计”更强呢?

网络配图

东汉建安五年(200年),东吴版图的奠基人孙策在临终前,将印绶交给其弟孙权并嘱咐道:“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事实证明,孙权不负兄望,在弱肉强食的军阀混战时代,不但终其一生未失江东寸土,而且使基业不断拓展,算得上一位成功的守业之主。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陈寿在《三国志?吴主传》中对其评曰:“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英奇,人之杰矣。”

如果将此二人放回各自的历史环境中,对他们的行为做一下客观的比较,就会发现孙权在“屈身忍辱”和“任才尚计”方面和勾践有着本质区别,可谓小同而大异。

越王勾践是中国古代“屈身忍辱”的典型代表。越王勾践三年(前494年),吴王夫差大破越师于夫椒,接着围困勾践及余部五千人于会稽山上。勾践走投无路,派大夫文种求和于吴:“君王亡臣勾践使陪臣种敢告下执事:勾践请为臣,妻为妾。”又曰:“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也就是说,如果吴王夫差乐意,越国举国女子都可以按“门当户对”的原则去侍候吴国的男人。这样,“屈身忍辱”的并非勾践一人,越国所有君臣都将蒙受奇耻大辱!吴王夫差听信谀臣太宰嚭答应求和后,勾践果真偕妻子及范蠡等大臣三百人入吴为奴。勾践不仅亲自为夫差驾车养马,甚至在夫差生病时主动尝其粪便以诊病情。

说孙权“屈身忍辱”,无非是因为他曾先后屈身事曹操和曹丕。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孙权为了避免将来因夺取荆州而陷入两线作战的危险,“令都尉徐详诣曹公请降,公报使修好,誓重结婚(订盟修好之意)”。不过,这种投降只是名义上的臣服,孙权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上都不受曹操节制。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袭杀关羽后,深感山雨欲来风满楼,更加屈降于曹操。黄初元年(220年),曹丕篡汉,孙权马上遣使奉贡,以表臣礼。黄初二年,孙权又遣使称臣,并送还于禁等曹魏降将。但曹丕并不满意这种有名无实的藩属关系,遂向孙权征质子,即要求孙权以送儿子做人质的方式来表达对魏国的忠心。孙权既不愿送儿子为人质,又不愿陷入西、北两线作战的境地,只好使了个“拖”字诀。黄初三年,曹丕终于对孙权和稀泥的做法忍无可忍,遂遣三路大军南下伐吴。此时吴将陆逊已经大破刘备,取得夷陵之战的胜利,解除了西线的威胁。于是孙权立即拔刀相向,魏吴臣属关系从此破裂。

网络配图

孙权比与勾践,看起来好像是“五十步”与“一百步”的关系,其实不然。曹操打的是“天子”旗号,魏国又是代汉的正统。因此,孙权称臣于曹魏,犹如地方称臣于中央,算不得什么耻辱。只是对于孙权这样一位欲夺天下的英雄来说,臣服于他所谓的“汉贼”,确实有损颜面。“任才”不仅要重用人才,更重要的是善待人才。勾践虽然能在难时重用人才,却不能在易时善待人才。若无文种和范蠡的精心辅佐,勾践基本没有灭吴称霸的机会和可能,但功成名就后的勾践不但没有让这两位盖世功臣分享成功的喜悦,反而逼得他们或死或逃。勾践灭吴后,范蠡自知“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于是及时辞别勾践,变易姓名,乘舟浮海逃到齐国。文种接到范蠡劝其速逃保命的书信后称病不朝,没来得及逃走就被勾践赐剑自杀。

孙权同样也能重用人才,同样也杀害过人才,但杀人的主观原因和方式方法则不同。孙权杀害的最重要人才无疑是火烧夷陵、大破刘备的名将陆逊。但孙权在主观上绝不是要兔死狗烹,因为当时孙权还未一统天下,魏、蜀还时刻威胁着吴国的安全,吴国还需要陆逊这样的“良弓走狗”。而且孙权之所以害死陆逊,主要是因为以陆逊为首的一批大臣反对他废嫡立庶(孙权欲废太子孙和,改立鲁王孙霸)。陆逊在如此严肃的问题上和孙权较劲,加上鲁王党羽杨竺等人的不断谮毁,所以“权累遣中使责让逊,逊愤恚致卒”。尽管孙权气死陆逊有失英明仁义,但与勾践赐死文种又不可同日而语。更重要的是:孙权气死陆逊后追悔莫及:“吾前听用谗言,与汝父大义不笃,以此负汝。前后所问,一焚灭之,莫令人见也。”若陆逊泉下有知,也该瞑目了。但勾践不同,他逼死良臣已经可恨,更可恨的是他杀贤害才时暴露出的麻木不仁的无耻心态。勾践在逼迫文种自_杀时竟言:“子教寡人伐吴七术,寡人用其三而败吴,其四在子,子为我从先王试之。”

说到“尚计”,勾践最擅长的计谋莫过于“美人计”。越王勾践三年(前494年),勾践兵困于会稽山,国破家亡之际,他马上就想到了“美人计”。君臣一番谋划后,竟派文种向吴王夫差求和:“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结果由于伍子胥识破其计,力主灭越,第一次“美人计”没有奏效。但越国君臣没有气馁,他们听说吴国的权臣太宰嚭贪财好色,于是“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黄天不负有心人,第二次“美人计”终于有了效果,在太宰嚭的强谏下,夫差终于答应了越国的求和。后来,为了用女色迷惑夫差,以乱吴政,“越王勾践得采薪二女西施郑旦,以献吴王”。这是第三次也是民间最广为流传的一次“美人计”。

网络配图

勾践为达复仇目的,不断采用女色诱敌的手段,他每前进一步,都要以女色作为开路的利器,都要以牺牲越国女子的幸福作为代价。孙权也曾使用过一次似是而非的“美人计”。说它似是而非,是因为严格地说,它实际是一场政治联姻,并非传统意义上靠女色迷惑对手的计策。赤壁之战后,刘琦(原荆州牧刘表长子)病死,“群下推先主(刘备)为荆州牧,治公安。权稍畏之,进妹固好”。

由此可见两人的小同大异。孙权也同样是向对手进献女子,但与勾践使用的纯粹的“美人计”又大不相同。勾践进献美女的主要目的是利用色相以迷惑和讨好敌人,美女只是供人取乐的玩物;而孙权进献妹妹的主要目的是利用结亲以拉近和刘备的关系,其妹是刘备有名有分的妻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刘备:是最富有心机之人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如果要问《三国演义》中谁的心机最重,很多人答案都是奸诈的曹操。要么就是司马懿。很少会有人想到贤明的刘备。刘备可谓是《三国演义》中一个重要角色,他给人的感觉就是老实,贤明。那有没有想过刘备是一个非常有心机的人呢?汉烈祖昭烈皇帝刘备(公元161年六月初六-公元223年四月二十四),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

  • 出乎意料:关羽遇害竟是因为这个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在三国中,关羽是一位义薄云天的英雄人物,至始至终都被称为忠义的代表。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之后,关羽更是对刘备忠心耿耿,关云长封今挂帅更是成为了千古美谈。 然而一代名将因何而死,至今仍是众说纷纭。要说关羽因何而死,总的来说应该还是有三个原因吧。首先,是他对孙权的瞧不起害了他!在诸葛瑾在为孙权的儿子求娶关羽

  • 朱全忠是什么人:为什么称朱全忠为篡位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无疑是中国历史最瑰丽、绚烂的一个朝代之一,大唐的盛世犹如烟火一般灿灿夺目,但是她也犹如历朝历代,不得不被历史的车轮推动着向前走,繁华过后还是难免归于寂灭,大唐盛世,也就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段美丽的传说。唐朝最为中国最鼎盛的时期之一,灭亡之后,一个统一强大的中央集权帝国很快就被之后崛起的国家给替代

  • 曹丕临死前对太子说了一句话 竟导致曹魏被司马懿篡权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司马懿在曹操时代并不突出,真正开始执掌大权是在曹丕时代。曹丕一直非常信任司马懿。临死前,曹丕指着司马懿、曹真、陈群对太子曹叡说:“这三人都是我大魏的大忠臣,千万不要怀疑他们!”魏明帝曹叡一直记着父亲的临终遗言,他在位期间也很信任司马懿。魏明帝去世前,仍然任命司马懿为辅政大臣。曹丕临死前说的话,无疑为

  • 史上真实的曹真:两次击败过诸葛亮的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在演义里,曹真被罗贯中描写的实在太窝囊。军事方面屡败于诸葛亮,器量小,诸葛亮北伐时,一封信把他气死了,实在窝囊。然而在正史中,曹真绝非如此平庸。曹真字子丹,曹操族子。父亲曹邵是因曹操而死,所以曹操把曹真当成亲生儿子看待。曹真喜欢打猎,曾经打猎时有一只老虎追逐他,曹真回马射虎,老虎应弦而倒。曹操壮其勇

  • 萧皇后桃花运爆棚:一生竟然有6位皇帝夫君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女子最怕容颜老,时间一直是把杀猪刀。然而,古代一位女子直到60高龄,女人的魅力依旧可以对岁月免疫,这位萧皇后就是一个可以对抗岁月还能在宫廷里被6个皇帝疯抢60年。正如有句广告语说的——年龄对她只是一个数字。她从13岁嫁为隋朝晋王妃开始,历经杨广、宇文化及、窦建德、突厥处罗可汗、颉利可汗和李世民等6位

  • 三国历史解密:吕布为何会要骂刘备为“大耳贼”?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据《三国志》记载:刘备身长七尺五寸,捶手下膝,顾自见其耳。可见耳朵比一般人都大,所以叫“大耳”。而后面这个“贼”字则是吕布送的.虽然网友们都认可三国志的记载,但一个正常人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到耳朵,小篇觉得是很难的。所以我们可以相信刘备的耳朵比一般人大,但要用自己眼睛去看,基本是不可能的。网络配图那刘

  • 午门事变新解:唐高祖反复犹豫致李氏兄弟积怨深重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我们都知道李渊是被李世民被逼做太上皇的,这也是唐太祖李世民一直被人诟病的地方。那么原本血肉亲情的一家人为何会到午门事变那个田地的呢?唐高祖考虑改立李世民为皇太子的事,不知真假,但反对者很多。有一次宫中宴会,李世民想起生母早逝,没有享受到眼前这一份荣华,不禁流下眼泪。事后,皇妃们哭着对唐高祖抱怨说:“

  • 这个皇帝一生被慈禧控制 老婆还被慈禧逼死?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是清王朝的第十个皇帝,他实际亲政只有一年的时间,19岁时便过早地去世了。他的一生都是在慈禧太后的掌权中渡过,所以基本上没有什么作为。载淳在出生后的几年里是幸福快乐的,咸丰帝对他寄予了很大的希望,他的母亲叶赫那拉氏也细心照顾他的生活。但是命运将他推上了皇帝的宝座,也将他推进了痛苦的深

  • 孙权称帝前为何要屈身忍辱曹魏近十年时间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220年,刘备失荆州,天下三分成定局。在一个正常人看来,孙权应当张灯结彩,赶紧缝制龙袍忙着称帝啊。然而,让人瞠目结舌的是,一直到229年,孙权才正式登基,随后迁都建业。其实这种屈身忍辱才是孙权高超的政治计谋!在《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中,罗老对孙权这个人物的塑造不是很成功,不如曹操、刘备有鲜明的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