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朝太监赵高不是坏人 他竟然是一个爱国者

秦朝太监赵高不是坏人 他竟然是一个爱国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268 更新时间:2024/1/15 9:41:47

说起秦朝,现在研究发现都知道秦朝很厉害。它无论是军事制度,还是政治制度与同时代相比都很先进,那时的秦朝已经有流水线式的武器制造工艺。

但,伟大的秦朝却毁在了赵高手里。

一提起赵高,我们就会想到成语“指鹿为马”。

网络配图

其实赵高还是秦汉时期的书法大家,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序》云:“赵高作《爱历篇》,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北魏·王情《古今文字志目》中卷列秦、汉、吴三朝书法家五十九人,中有赵高。南朝宋·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谓赵高“善大篆”。唐·张怀罐《书断》卷上《大篆》日:“赵高善篆。教始皇少子胡亥书。”著有《爰历篇》六章。

而“指鹿为马”的故事是这样的:秦始皇的儿子秦二世在位的时候,从太监飙升为丞相的赵高想造反,又怕大臣们不附和,就先试探一下。他把一只鹿献给傻皇帝,说:“这是一匹马。”可秦二世还不至于傻到连马和鹿也分不清,他笑着说:“丞相你搞错了吧,把鹿说成马了。”接着,他问旁边的大臣,大臣们有的不说话,有的说是马,有的说是鹿。事后赵高就暗中把说是鹿的人都杀害了。

赵高的专横跋扈、阴险毒辣在鹿和马的混淆、是与非的颠倒中一览无遗。

在秦朝灭亡这盘棋中,赵高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棋子,但是,作为大秦的丞相,赵高这个棋子不但没有阻遏秦朝走向灭亡的车轮,反而加速了这个过程。他的私欲和野心固然是一个重要因素,而他的国籍和出身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

网络配图

赵高并不是土生土长的秦国人,而是赵国人,而且是响当当的贵族。秦始皇灭亡赵国时,赵高被俘,更为不幸的是,他最终沦为男不男女不女的阉人,也就是太监。

赵高没有悲壮地死去,他屈辱地活了下来,因为在他心中仇恨战胜了哀伤,他要为赵国报仇,为自己报仇。

虽然赵高内心对秦朝充满了刻骨的仇恨,但他表面上却对秦始皇满面含笑恭顺有加,取得了后者的绝对信任,并一步一步掌握了秦朝宫廷的主动权。

赵高深知秦始皇不是省油的灯,所以他一直未敢大动干戈。秦始皇病死之后,这个大太监就浓妆艳抹地登上了政治舞台,他勾结当时的丞相李斯假借始皇遗诏逼死了太子扶苏和大将蒙恬

而后立始皇少子胡亥即位,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秦二世。随后,赵高残忍地杀害了秦始皇所有的公子、公主,以发泄自己对秦朝蚀骨镂心的仇恨。

后来,他和李斯争权夺利闹起内讧,就借秦二世之手毫不留情地除掉了曾经的同盟者,并且日日夜夜谋划着夺取皇帝独一无二的大权。秦二世三年,赵高一不做二不休,杀死了这个傻皇帝。

网络配图

在赵高的疯狂折腾之下,本来已经江河日下的秦帝国离死亡越来越近了。

不可否认,赵高是个坏人,但他骨子里在某种程度上是个爱国者,恰好像一颗赵国在灭亡之前发射到秦国的“爱国者”导弹。尽管赵高没有亲眼看到秦朝的灭亡,他肯定尝到了把敌国推入墓道的快感。

赵高刚死,秦朝就在农民起义的洪涛巨浪中土崩瓦解呜呼哀哉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包拯首开“走后门”先例 包拯护卫展昭的江湖地位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开后门”一词,则首见于明人王一鹗的《总督四镇奏议十·举劾四镇将令疏》:“占公匠六十余名,各色营造私开后门,物议沸腾。”这里的“开后门”,是指“开方便之门”,即在房屋的两侧或后面开一些小门,以方便人的出入。这就是“开后门”、“走后门”的初衷。包拯首开“走后门”先例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起用蔡

  • 名将徐达的墓碑为何能高于明朝皇帝的墓碑?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徐达一生给人留下的最大谜题,就是他的死了,但是他死后的墓葬更是给人带来了许多的迷惑,比如其墓碑竟高于皇帝。徐达墓碑文为什么有句读徐达墓位于板仓,现存神道碑一块、石马一对、石羊一对、石虎一对、武将一对、文臣一对。最引人好奇的现象发生在徐达的神道碑上。碑文共28行,有两千余字,记载了徐达的生平功绩。《明

  • 千古名将岳飞从“武穆”走到“忠武”整整用了63年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自岳飞枉死之后,十几年内没能沉冤得雪,好在宋孝宗登位之后,不久便为此事翻案。让人悲痛的是,这仅仅是昭雪,离平反还很遥远,真正平反的话,必须承认这是件冤案。而这又是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事情,虽说宋孝宗登位,可宋高宗这时却是太上皇,自然不会让他的过错大白于天下。在他的余威之下,宋孝宗也只能步履艰难地替岳飞争

  • 秦国统一功臣王翦父子帮秦朝灭了哪些诸侯国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如果说秦国为什么能够很快的统一六国,肯定跟很多人分不开关系,武将和谋士的贡献都是缺一不可。其中,武将肯定包括大将王翦,他对于秦国的扩张有着重要的影响,倘若没有王翦,统一的步伐肯定受到阻拦,可以说他是秦统一过程中的最大功臣。图片来源于网络王翦的出生时间不详,但是我们知道他是频阳东乡人,就是如今的陕西富

  • 战国年间一代军事家吴起:用兵如神爱兵如子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我国历史上有一位与孙子并称“孙吴”的军事家,即吴起,除此之外还是战国年间伟大的政治改革家,曾在鲁魏楚三个国家任职,精通多家思想,在军、政上均有至高的成就,是中国古时军事典籍中的重要角色。图片来源于网络吴起一生在三个国家任职,均做出了大大小小不同的贡献。吴起在鲁国任职时,有过杀妻求将的历史故事,他担任

  • 诸葛亮主动害死的这个人 让刘备痛心疾首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这个人也许是诸葛亮一生中唯一一个主动建议刘备处死的人,这个人叫刘封,是刘备养子。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刘备召诸葛亮等入蜀。刘封随同诸葛亮、张飞、赵云等进攻益州,所过之地战无不克。益州平定后,刘备任命刘封为副军中郎将。网络配图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派遣宜都太守孟达攻占了房陵郡。其后

  • 为什么左良玉没剿灭张献忠:实力不够还是另有隐情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在明朝末年,农民起义军的素质参差不齐,但无论如何起义军的作战实力,都不能和明朝的正规军相提并论。而和张献忠作战的明朝将领左良玉,几次打得张献忠走投无路。有一次左良玉甚至还在四川一带将张献忠逼入了绝境,但因为某些原因,还是让张献忠跑了。为什么左良玉没有剿灭张献忠呢?图片来源于网络这个问题主要出在左良玉

  • 成吉思汗戎马一生手下却无叛将原因其实很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孛儿只斤·铁木真是蒙古帝国的可汗,尊号“成吉思汗”,他是世界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成吉思汗戎马一生,多次发动对外征服战争,无论战争的胜负,他的账下却是从无叛将。纵观历史,古今中外的帝王霸主账下无不“猛将如云”,论部下的忠诚程度,却没有一位君王能与成吉思汗相提并论,原因其实很简单。网络配图第一,

  • 杀人魔王张献忠屠川竟是因为一时兴致所起?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我国古代的“人吃人”事件经常发生。关于吃人的原因,有的是为了充饥,强者食弱者;有的是为了别的原因,人与人之间产生了互食的现象。按照世俗的约定,人吃动物的肉,能说得过去,但是人吃人的肉,就有些惨无人道了。在古代,大规模吃人的事件经常发生在大饥荒的时候,这时候由于粮食匮乏,百姓常常易子而食;也可能发生在

  • 徐达北伐:朱元璋为什么要设计杀死名将徐达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徐达北伐是明朝时期灭元战争中的一个非常成功的典型,之所以说它成功,是因为实际战争的过程与他们在战前所做出的战争对策完全符合,这在历史上是十分少见的。这场战争也体现出了徐达在用兵和把握战争这方面的超乎常人的能力和优势。图片来源于网络徐达在这场战争中对敌军非常了解, 提出了正确合理的作战方法,料事如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