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让天下的他为何能赢得司马迁的赞誉?

三让天下的他为何能赢得司马迁的赞誉?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819 更新时间:2023/12/20 14:21:01

太伯乃勾吴国之始君王、吴文化之始祖。

司马迁借用孔子的话赞曰:“太伯可谓至德也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孔子为何称颂太伯为“至德”?

太伯三让天下!

网络配图

《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

“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季历果立,是为王季,而昌为文王。太伯奔荆蛮,自号勾吴。荆蛮义之,从而归之者千余家,立为吴太伯。”

译文:

太伯、仲雍二人是亲兄弟,生父即周太王。王位应传嫡长子,太伯为嫡长子,故太伯是当仁不让的继位人。但是太伯看到父亲特别喜欢三弟季历,且有意传位于他,而三弟本人也确实贤能。为了成全父亲的心愿,太伯决定主动让位。

父亲病重,太伯带着二弟仲雍假借采药之名,远走荆蛮(后为吴国)。父亡,为让三弟顺利继位,作为长子的太伯拒不回去发丧。为表让贤决心,他进而文身断发,以示决绝之意,以此大不孝的行为来完成对父亲的孝道。

太伯让位举动感动了当地百姓,大家纷纷投靠跟随。太伯自号“勾吴”,故后来周天子为嘉奖太伯义举封他为吴王,吴国自此始。

太伯让位为何只做不说

按常理,太伯可以直接跟父王说,自己无意王位,请父王传位于三弟。但他为何只做不说呢?

1.不好明说

父亲没有直接表示想要传位给季历和他的儿子姬昌,更没有表示要把王位传给太伯,太伯不好明说。

2.不必明说

中国人相信做而不是说,别人不会轻易相信太伯说的话,因此太伯选择只做不说。

网络配图

3.决心已定,用行动证明

做成这件事比说一百句来得更实在,太伯是真心想让位,所以选择做而不说。

为何一直只做不说

太伯的做法很决绝,不惜背上不孝罪名,这在尊崇孝道的古代是非常严重的毁誉,那他为什么要用反复、坚持不懈的行动给自己“抹黑”,而不点到即止呢?

1.要别人相信你,持续用行动说话

太伯是想用持续不断的行动告诉天下他的选择。推而广之,企业的愿景,仅通过一次运动就想深入人心是不可能的。企业家需要持续用行动证明自己的信念,才能感染激励员工、客户和合作伙伴。

2.做任何一件事,只有持续才能成功

太伯“三让天下”一次比一次坚定决绝,最终成全了父亲的心愿。这样一个义举、这样一桩美事,只能如此“曲求”,可见任何事想要成功并不容易。

真心要做才能成功

网络配图

历代君王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夺得江山当上皇帝,但比这更难的是,面对到手的皇位而毫不动心。人最大的困难是克服自己的贪欲。太伯恰恰做到了这点。能够推动他做到这点的是他的初心:他是真心让贤。

有趣的是,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十九代之后吴的后人诸樊再次面临同样的问题,他的父亲想立弟弟季札,而嫡长子是诸樊,尽管知道先王太伯让贤的故事,诸樊却有“让”言无“让”行,让位不成。

虽然后来他为了成全自己的美名,要求自他始,王位必须要传给弟弟,让未得王位的季札有机会登上宝座,但因“让”心不纯、“让”心不诚,依然未成功。此举也为吴国的灭亡埋下了无可挽回的祸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秘:秦国名将白起是“杀神”还是“战神”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白起,又名公孙起,秦国上将,“战国四大名将”(白起、廉颇、王翦、李牧)之首。白起善于用兵,史书记载他“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他一生征战37年,未尝一败,打得六国无人敢挂帅迎敌,为秦国的统一大业立下不世之功;但却因长平之战中坑杀赵国40万降卒,而被正统史家永远打入“冷宫”,不得立于名将之列。

  • 明朝最大的太监: 手握重权却一生正直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到三十一年(1603)十一月甲子日凌晨,从朝房到各个勋戚大臣的门口,都有一封匿名信,名叫《续忧危..议》,说贵妃与大学士朱赓、兵部尚书王世扬、三边总督李汶、保定巡抚孙玮、少卿张养志、锦衣卫都督王之桢、千户王名世、王承恩等人相勾结,图谋更换太子,语言更加荒诞不经。网络配图陈矩把这封信交给皇上,大学士朱

  • 隋炀帝做了所有正确的决定,但最后为何却变千古罪人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有两个二世为王的大一统王朝,一个是大秦帝国,还有一个就是隋朝。虽说这两个朝代非常短暂,但却在中国历史上留下非常重要的印记。秦朝和隋朝在历史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秦二世和隋二世却有着天壤之别,一个是突破了帝国的下限,一个突破了帝国的上限,但最后却将自己父亲奋斗一生的帝国付之一炬。

  • 历史上五位草根出身的皇帝,个个都是计谋高手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作为我中国封建社会当中,最高统治者的皇帝,拥有人世间的一切大权,是一个神与人的结合体,是最神圣不可侵犯的人。皇帝是全国最高的教主,通过“封禅”、“祭祀”等仪式,维护着自己“天子”、“真龙”的身份。下面就分别列举出我国古代历史上十位草根出身的皇帝:一、汉高祖刘邦(前256-前195)汉高帝刘邦绝对是一

  • 最好命的皇帝: 明明是历史罪人但被捧为圣君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在影视作品中,乾隆这个皇帝可是被人捧成了“千古圣君”,2000年左右最火的两部系列电视剧当属《还珠格格》和《铁齿铜牙纪晓岚》,那在电视剧里的乾隆,那绝对是英明神武、宽容大方、聪明睿智、帅气潇洒……反正是样样都好。实际上的乾隆要说历史贡献嘛,也是有的,今日之中国版图,基本上就是在乾隆时期奠定的,他在位

  • 出身江贼的甘宁是如何成为三国顶级武将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甘宁原本是江贼,用虎皮包裹船身身系铃铛,人称锦帆贼,试问没有实力敢这样显摆吗?地方政府没有能制服的,水战他们来去如风,甘宁是首领,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图片来源于网络甘宁也想走正途,当时孙策还没有统领江东,孙坚还是袁术的部将,甘宁就投了黄祖,但是出身的问题没有被重用。黄祖和孙坚打仗,居然被追着打,而甘宁

  • 揭秘《后庭花》的荒淫生活真给这个皇帝跪了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杜牧有句非常著名的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后庭花”这个词,始终富有暧昧、色情的意味,它出于南陈后主陈叔宝的一首“同名诗”,南陈的后宫生活,奢靡、荒淫,确是一个纸醉金迷的花花世界。陈叔宝有文采,爱女人。他曾亲自捉刀,作了一首《玉树后庭花》,猛拍自己的宠妃——张丽华。诗里极为肉

  • 宋江是如何摧毁晁盖一手提拔起来的嫡系骨干?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在初识时,宋江在人们眼中无疑是一位义薄云天的好汉,但是随着我们慢慢的深入了解,发现他实际心肠狠毒,所表现出的仗义,都不过是伪装而已,可是为什么他后来又提拔卢俊义作为梁山上的二当家呢?卢俊义是一个有本事的人,但宋江却不是因此而重用他的,至于真正原因是为何,且听我慢慢道来。网络配图宋江在被逼无奈而登山梁

  • 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居然是这样的一个人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武德九年,李世民刚刚登基不久,就被迫与突厥颉利可汗签下了屈辱的渭桥之盟。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开始寻找机会报此一箭之仇。很快,机会来了,这一年,突厥国中遭遇了百年一遇的极端气候,据《资治通鉴》记载,“天下大雪,深数尺,杂畜多死,民皆冻馁。”屋漏偏逢连阴雨,雪上加霜的政治崩溃紧随其后,突厥所属部落薛延陀、

  • 朱棣曾经下令,将一万多名尼姑和女道士抓到京城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朱棣是好皇帝吗?他曾经下令,将一万多名尼姑和女道士抓到京城!朱棣在国人的印象里,应该算一个比较阳光的皇帝,可是在永乐十八年(1420年),朱棣突然下令,将全国一万多名女道士以及尼姑,全都抓到京城来审问。一时间,谣言四起,有人说,朱棣做了一个怪梦,梦见有尼姑和道士杀他,他抓这些道士和尼姑,目的是要除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