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太监也封王:盘点中国史上三位称王的宦官

太监也封王:盘点中国史上三位称王的宦官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554 更新时间:2024/2/3 11:49:26

导读:宦官,作为宫腐之族,身体上的欠缺使得灵魂遭到扭曲,人生的快乐之事不外乎口舌上吃香喝辣、政治上呼风唤雨。因此,在中国的古代历史上宦官对权势都有着强烈的追逐心。

在中国历史上,宦官掌权的情况并不少见,尤以秦、东汉、唐及明四个朝代宦官专权最盛,如秦朝的赵高,东汉的单超、唐衡、管霸、苏康、曹节曹腾曹操的爷爷,曹丕代汉即位后追封他为高皇帝,成为中国史上唯一的宦官皇帝),唐朝的高力士、李辅国、俱文珍、王守澄、仇士良、田令孜、杨复恭、刘季述,以及明朝的刘瑾、汪直、王振、魏忠贤等。

唐僖宗时期的宦官田令孜号称“皇帝之父”,而明熹宗时期的宦官魏忠贤也自称“九千岁”,其嚣张只是可见不一般。更为离谱的是,在中国历史上有三位宦官竟然被封为王(“异姓王”)了,下面就让我们看看他们是如何被封王的。

网络配图

1、宗爱

宗爱(401-452年),南北朝时期北魏宦官,虽然不如明朝魏忠贤权倾朝野,财大势大,也是北魏太武帝正平时期权势很大的宦官。

宗爱来路不明,史书上未曾记载他的出身和籍贯情况。他因“罪”而遭到残忍的阉割,后又被人送进北朝北魏宫廷,成了一名底层宦官。在皇宫中,宗爱干过一些杂务,由于本人的勤劳机敏,他后来被太武帝拓跋焘封为了中常侍,成为了皇帝身边的亲近宦官。

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太武帝率领大军进攻南朝刘宋,宗爱作为皇帝的贴身宦官,随圣驾南下。北魏大军所向披靡,取得了南下攻宋的空前胜利。正平元年(451年),太武帝在长江北岸犒赏群臣,作为皇帝亲信的宗爱被封为秦郡公,成为中国史上第一位获得公爵的宦官。

后来太武帝北征,任太子拓跋晃为监国,但宗爱对太子多加干预,又与太子部属给事仇尼道盛和侍郎任城互有闲隙,宗爱怕日后太子登基对己不利,于是与东宫势力展开权力斗争,仗着拓跋焘的信任诬陷太子及其手下人意图造反。想不到拓跋焘竟相信了他,下令整肃太子府,诛杀太子近臣--侍郎任平城和给事仇尼道盛等。太子拓跋晃也因积忧成疾,一病而死,时年24岁。后来拓跋焘知道太子是清白的,非常懊悔,追谥拓拔晃为“景穆太子”,又封太子之拓跋濬为高阳王。

但宗爱一见到此,担心太武帝会清算当初在他面前陷害太子之人,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先下手为强于北魏正平二年(452年)三月弑太武帝拓跋焘于熟睡中。北魏历史上一位少有的雄略君主就这样惨死在了宦官的手上,宗爱也成为中国史上第一个主谋杀害皇帝的宦官。

拓跋焘死后,朝廷欲立第三太子拓跋翰东平王为帝,但宗爱与拓跋翰关系不好,因此假立皇后之命,又将拓跋翰杀掉;并假借皇后之命,把拥立东平王的大臣尚书仆射兰延、侍中吴兴公和疋及侍中太原公薜提杀死,然后立南安王(吴王)拓跋余为帝。拓拔余自知自己既非长子又非太子,能够登基称帝完全在于宗爱的拥立。

为了表达感激之情,拓拔余任命宗爱为大司马、大将军、太师、都督中外诸军事,领中秘书,封爵提升为王爵——冯翊王。由此,宗爱成了国家军政大权集于一身的头号权臣,他“位居元辅,录三省,兼总戎禁,坐召公卿,权恣日甚”。由于宗爱的擅权专政引起了朝中公卿的担忧与不满,拓跋余想夺回皇权,又遭宗爱所弑。短短数月,宗爱连杀两位皇帝,成为中国史上唯一弑杀两位皇帝的宦官。

宗爱弑杀拓跋余而秘不发丧,振威将军、羽林中郎刘尼获知此事后,旋即与太子少傅游雅、殿中尚书源贺、尚书陆丽、尚书长孙渴侯五人密谋,由游雅、贺源、长孙渴侯率禁军守卫宫廷,陆丽与刘尼一起迎皇孙拓跋濬入宫即位。刘尼率禁军驰往东庙,抓住宗爱及其党羽贾周等。为报宗爱陷父、弑祖、杀叔之仇,新皇帝文成帝拓跋濬下令将宗爱及其党羽“皆具五刑,夷三族”,以示痛恨。这位被誉为“中国史上最疯狂的宦官”就此结束一生。

2、李辅国

李辅国(704-762年),本名静忠,后赐名护国,又改为辅国,唐肃宗时当权宦官。后自以功高僭主,为唐代宗差人所刺杀。

网络配图

少时为宦官高力士的仆役,相貌奇丑无比,粗通文字,四十岁以后开始掌闲厩(主管宫廷的马匹簿籍),后入侍太子李亨。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逃往蜀地,李静忠随太子李亨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西),谏太子杀杨国忠,又谏麾兵北至朔方,以谋复兴。太子至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南)后即位,是为肃宗,遥尊行在天子为太上皇。李静忠因功加封为元帅府行军司马,视其为左右臂,赐名“护国”,后改名“辅国”,开始掌握军政大权。

李辅国后随肃宗回到长安,封郕国公,设“察事厅子”,以侦察官员活动。京兆府、县地方官和法司审判案件,皆由他决定。颁发诏书亦由他签署后施行,属臣无敢非议。宗室贵人对李辅国也以“五郎”尊之,当时宰相李揆对他执子弟之礼,呼为“五父”。太上皇玄宗返回京师后,辅国疑太上皇左右有复辟的阴谋,上元元年(760年)迫太上皇迁居西内太极宫,而玄宗亲信高力士等人则被贬谪或罢官。

宝应元年(762年),玄宗忧郁而死,肃宗也病危,张皇后欲谋杀太子李豫而立越王李系,发宦官数百人,控制宫闱。李辅国获知此事,命宦官程元振先取太子同行,并发动禁军攻入宫内,捕杀张皇后、越王,肃宗因受惊吓而当天驾崩,遂立太子李豫为帝(即唐代宗)。

唐代宗继位后,因念其拥立之功,册封李辅国为司空兼中书令,成为唐朝第一位宦官宰相,拉开了唐朝宦官当政专权序幕。自此辅国日益骄横,自号称“欺压皇上的老奴”,曾对代宗说:“大家(皇帝的俗称)但内里坐,外事听老奴处置。”

实际上是让代宗把军国大事都托付于他。闻此僭君之言,代宗不快,决意将辅国翦灭,于是代宗表面优待辅国,尊之为“尚父”,却私下通联宦官程元振,以药子昂代元帅府行军司马,掌握禁军,夺兵权。罢辅国官职,进封为博陆王。不久,又派人于深夜将其刺杀,割下头颅扔到溷厕中。遂刻木代其首级以葬,赠太傅,谥丑。

3、童贯

童贯(1054-1126年),字道夫(一作道辅),开封人,20岁净身入宫,北宋徽宗时期的“六贼”之一。据《宋史》载,童贯“状魁梧,伟观视,颐下生须十数,皮骨劲如铁,不类阉人。”神宗时期,童贯进宫后,拜在同乡、前辈宦官李宪门下作徒弟,跟随李宪出入前线,打下军事根基,但始终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哲宗后,徽宗即位,年近50的童贯以其办事才能和宰相蔡京的推荐,方才得到徽宗赵佶的重用。

徽宗曾令童贯监军西击夏国,合军十万取青唐。军至湟川,因宫中起火,徽宗下旨童贯回师。童贯因见战机成熟,断然决定不奉诏,继续西进,果获大胜,连复四州。童贯此举深得徽宗赏识,破例被任命为景福殿使、襄州观察使。不久,因功迁武康军节度使,又因收复积石军、洮州,再加检校司空。

网络配图

政和元年(1111年)童贯晋升为校检太尉(当时的武官最高职位),领枢密院(仅次于皇帝的军事首长),开了宦官主持枢密院之先河。从此,童贯位列三公,手握重兵转战于西北边陲,与外族夏、辽、金周旋十多年。宣和二年(1120年),徽宗遣童贯以宣抚制置使率兵15万,镇压方腊农民起义军,作战450余日,杀起义军7万多人。童贯因功封太师。就此,童贯位极人臣,辉煌灿烂。当时,人称蔡京为“公相”,称童贯为“媪(ǎo)相”。

宣和七年(1125年),童贯因收复全燕之境,封广阳郡王,统率大军重镇边疆,驻扎大原。那时,金已灭辽,大举兴兵南侵。童贯见大势已去,由大原遁归汴梁,且不听钦宗令他留守汴京的命令,而随徽宗南巡。于是,大学士陈东等上书劾蔡京、童贯等六人为误国六贼。

童贯的主要罪名“结怨辽金,创开边隙”。其实辽金之怨非童贯所结,边隙亦非童贯所创。童贯握兵20年,在与夏、辽,金战斗中,有胜有负,但还算尽力,并无投敌误国。北宋之亡,根本在于徽宗的不作为而招致朝廷腐败,经济崩毁。童贯为众矢之的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出身宦官,朝廷里的官员多看不起他,加上童贯骄恣,上下结怨。徽宗禅位,钦宗登基,童贯失恃,靖康元年(1126年)被一连三贬。7月贬吉阳军(今海南崖县)又诏数童贯十大罪,命监察御史张澄追而斩之。

九月初七日,张澄押回童贯的人头在汴京城头高高挂起,观者如堵,京城轰动。中国史上握兵时间最长、掌控军权最大、获得爵位最高的宦官,就此了结一生。一年之后,中国史上巨型悲剧—“靖康之难”发生。

宦官是古代专供给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他们原本只负责宫廷杂事的奴仆,不得参与国家政务,但因与皇室朝夕相处,遂能博取信赖或有可乘之机,故在一些朝代中存在着宦官掌握国家政务大权的情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汉武帝是怎样击垮“太子党”与地方侯王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刘邦建立汉朝时,总结秦亡教训,认为亡秦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搞分封。就像淳于越说的:“无辅拂,何以相救哉?”所以我得搞分封,万一打起来了有人挺我。他搞分封是分封同姓王,皇上的兄弟子侄叔伯,这些人可以封王。妹夫不行,舅舅不行,姨父也不行,因为是外姓。一笔写不出两个刘字来,所以刘肥封到山东做齐王,刘长封为

  • 帝王的童年:光绪儿时忍饥挨饿 常跪地哀求乞食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爱新觉罗·载湉,清德宗,光绪皇帝,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四岁登基,起初由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光绪七年慈安太后崩逝后由慈禧太后一宫独裁,直至光绪帝十八岁亲政,此后虽名义上归政于光绪帝,实际上大权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光绪帝一生受到慈禧太后的挟制,未曾掌握实权。据说光绪刚进宫的时候,身边没有亲人,日

  • 汉高祖刘邦: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在一场向皇帝宝座发起冲击的比赛中,汉高祖刘邦,一个近乎流氓的家伙,居然干翻了能征善战的项羽,交出了一张漂亮的答卷,让人大跌眼镜。但是,刘邦在对待妻子儿女、对待老爸方面,实在是很自私,很没有人性。当年,项羽狂殴刘邦的时候,刘邦落荒而逃,路上碰到自己的一双儿女,后来的汉惠帝刘盈和鲁元公主,上车一起逃吧!

  • 梁武帝生活俭朴清廉:可为何梁朝官场腐败丛生?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梁武帝生活俭朴,“日止一食,膳无鲜腴,惟豆羹粝食而已……身衣布衣”。在他的影响下,朝中出现了一些清官,如宰相范云、徐勉等。但是,梁朝却没因梁武帝和他身边极少数人的清廉垂范而保持住清新的社会风气,国家反而越来越腐败,到处都是贪官污吏。网络配图这是什么原因呢?梁武帝生活俭朴,“日止一食,膳无鲜腴,惟豆羹

  • 文人评明崇祯帝:性愎自用 不能辞亡国之咎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灭亡,崇祯帝有多少责任,如何评价崇祯?朱允炆是自焚而死,还是出宫逃亡,其生死之谜何解?如何评价“贰臣”洪承畴?近日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樊树志做客澎湃?问吧,为读者解答相关疑惑。摘要部分精彩回答,以飨读者。13信高宣传委员:樊教授你好,请问从客观来讲崇祯皇帝的性格是不是导致明朝灭国的一项原因呢?如果

  • 情欲世界的女皇鱼玄机为何会变得性情暴烈又纵欲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鱼玄机五岁的时候,便在父亲的教导之下饱读诗书,等到七岁的时候,她便能够自己作诗。在当时,是一位小小年纪名声便已经在外的才女。但是根据历史上书籍的记载和评价,鱼玄机除了有“一代才女”的美称之外,还有“情欲世界的女皇”,“唐代淫欲心最强的女性”等等这样的称号。情欲女皇鱼玄机看起来这些称号似乎与才女的身份

  • 皇帝被臣子指着鼻子骂造反 还被奴才扇耳光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北魏一朝蓬勃的国运,随着小太监宗爱的背后一刀以及太武帝的咽气,开始拐了道弯,颤颤悠悠直往下掉,阉党、后宫、外戚、权臣全悉数登上了前台,交替上演了滑稽故事,其间虽也有献文帝、孝文帝等,也想着力挽狂澜,但终究气数已定,奄奄一息过了数朝,终于分成了东、西魏两个短命王朝了。而我们这篇,主要讲东魏。东魏的开国

  • 宋江为什么想要做一场盛大的罗天大醮?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宋江,字公明,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第一号人物。经过一系列的运作,宋江终于光明正大的坐上了寨主之位。宋江在忠义堂上说道:【我等弟兄,自从上山相聚,但到处并无疏失,皆是上天护佑。】宋江说了,梁山兄弟自从上山相聚以来,就没死过人,这都是上天保佑。可仔细想想,却不对。梁山兄弟没死过人吗?当然不是

  • 元朝著名将领汝阳王之子王保保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王保保哪个朝代的这一问题毫无争议,王保保是元朝的人。史料记载王保保是北元著名将领,曾经率领元军成功的平定了元朝末年的红巾军起义,为元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图片来源于网络身为元朝大将的王保保,在身世上存在着一定的争议。王保保的蒙古名字是扩廊帖木儿,有人称这是北元当时的皇帝元惠帝赐给王保保的名字,即王保保实

  • 揭秘明朝最大贪官刘瑾升官发财的秘诀!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刘瑾五十岁之前的生活非常坎坷,他自小入宫,一直循规蹈矩、勤勤恳恳的工作,希望能够成为一个流芳百世的大太监,然而一次工作上的失误,让他不但丢了自己奋斗三十年才获得的九品小官,还险些被处以死刑,最终被打发到皇陵去守陵,十年的守陵生活漫长而又痛苦,如果不出意外,刘瑾只能守在皇陵边了却残生,他的当大太监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