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的谎言:李世民到底为什么不杀魏征?

历史的谎言:李世民到底为什么不杀魏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313 更新时间:2024/1/30 17:36:13

在旧唐书里记载,魏征少年家境贫寒,还曾为生活所迫做过导师,哦不,做过道士。且对“纵横之术”极感兴趣。

后来魏征做了太子门下的谋士,李世民登基后曾质问魏征“为何要挑拨我兄弟之间的感情”?那么好了,魏征此时该作何回答呢?如果说“我就挑拨了怎么着吧”,肯定嗝屁。如果说“对不起我错了我罪该万死”,要么还得死,要么就算偷生也没多大前途。那该怎么回答呢?善纵横的魏征选择了刀锋上舔血的最牛逼回答:“太子如果听了我的话,哪会有今天”。

网络配图

注意!注意!注意!重要的话说三遍。这句话看似普通,其实大有玄机。这是一场博弈,魏征博的是李世民也是聪明人,能听懂他话里的意思。这句话传递给李世民的是什么意思呢?

李世民虽然在玄武门事变后,登基称帝,但是作为新的统治者他不能不担心一件事,那就是“杀兄弑弟废父”,换句话说就是执政的合法性。

当然,李世民的胆们一定会对这件事给出一个极好的解释,但是还有什么比对手的人说出来更有说服力呢?但是这句话如果是个叛臣降臣说出来的也会大打折扣。

所以,魏征这句话很高明,首先姿态:我不投降,所以我此时的话可信;其次信息:太子是准备杀你的只是犹豫不决,所以你不杀太子太子也会杀你,所以动机的合法性得到了背书;第三眉眼:留着我就是你最好的活化石证明,且能证明你的胸怀。

李世民秒懂了,心想:我擦,这是人才啊。于是后面的事情你们都知道了,李世民不但没杀魏征,反而给予了重用。其次,魏征为什么一直跟李世民唱反调?

网络配图

魏征曾跟李世民说,我想做良臣,不想做忠臣。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忠臣很可能因为直言进谏被干掉,也可能因为一招不慎被咔嚓。而良臣是什么呢?是我要一辈子在你身边提醒你如何做一个好皇帝。更重要的是,魏征在暗示李世民,我活着对你的价值更大,不仅可以给你更好的建议而且我的直言进谏cosplay,也更能彰显你的胸怀。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把当初的戏一直演下去,不能再角色上前后矛盾,这样你的合法性才会在人们心中巩固下去。

李世民又秒懂了。但是心里真他妈憋屈啊,不过做大事的人知道何为轻重,于是老子忍!这也就是为啥每次魏征在朝堂之上得罪了李世民之后,李世民回到后宫之后都会摔摔打打,对长孙皇后compain说,老子早晚杀了这个乡巴佬!皇后就提醒老公说,要忍啊亲。第三,李世民为什么在魏征死后亲自给他立碑,却又在后来派人挖碑销字,但最后又重新修缮墓碑?

人年纪大了,想想觉得这辈子被这个乡巴佬拿住了短处,老子不能忍!最后尤其是又发生了一件事儿。原来魏征给李世民进谏的上书都copy了备份,给了史官。一个目的是想留名青史,另一个目的也是想给自己留个保命符。在他死后这件事被李世民知道了,简直是暴怒。于是新仇旧恨涌上心头,一时冲动就挖碑销字。

网络配图

可是过了一阵子,李世民想想还是不能功亏一篑啊,于是又做了补救。为了戏更逼真,李世民在朝堂之上落泪对群臣说,打高丽的事儿是朕错了,要是魏征还活着就不会让朕犯这个错误啊!于是,一切修缮墓碑的事儿变得合情合理,更显得李世民是一代明君。所以,这君臣俩一辈子的猫鼠游戏,终于结束了。

从效果上来看,他们也是成功了。所以奥斯卡金马奖金像奖都该给这俩人颁大奖啊。最佳影片,最佳编剧,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双黄蛋,统统拿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刘邦底层阶级贫苦出身但为什么不爱金银珠宝?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金银珠宝是什么品牌,深圳国测金银珠宝是真的吗,刘邦家庭条件

    刘邦是亭长,出身下层阶级,不免沾染了很多流氓习气。《史记》作者对此并不讳言,说他对轻视下人,好酒好色,没有钱,常向别人赊酒喝,酒喝多了,就高卧不起。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竟然成就了一方霸业。纵观历史,凡是成事之人,总是带有那么一些草莽野气和不同寻常的行为。比如宋代大将赵匡胤自以为是的黄袍加身;比如玄武

  • 吃喝嫖赌抽 坑蒙拐骗偷:明朝的荒唐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大明征服者笔趣阁,大唐:我摊牌了,我是隋炀帝

    朱厚照如今,只要一提及明朝那些荒唐的皇帝,似乎就少不了正德,在许多史书里跃入我们眼帘的他,分明就是一位荒淫暴戾,怪诞无耻,是少见的无道昏君。因为有许多资料显示,朱厚照天资聪颖,只要是和做皇帝无关的事儿,从斗鸡走狗、骑马射猎到吹拉弹唱,甚至于梵文、阿拉伯文,都一学就会明武宗正德皇帝最爱干的事,就是调戏

  • 明朝大臣李善长之死 开国丞相李善长死在"谋反案"上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清朝有丞相和宰相吗,丞相和大臣有区别吗,明朝第一任宰相李善长

    李善长,这个活泼在明初政坛上的超重量级人物,有着惹人注目的多重身份:朱元璋的淮西老乡;赞助朱元璋牟取世界的重要军师和后勤补给官;明朝开国第一文臣,第一任宰相;明太祖朱元璋的儿女亲家。这样一小我,若何从历史中谢幕的呢?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在残酷的所谓胡惟庸谋反案稍稍平息之后,本来早已退休、77

  • 揭秘:清朝顺治皇帝为啥那样痛恨叔叔多尔衮?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顺治帝与多尔衮,顺治恨多尔衮吗,顺治有多恨多尔衮

    作为顺治皇帝的叔叔多尔衮,他曾经为大清朝入主中原立下了赫赫战功,我们都知道皇太极死的时候清朝还没有入关,是多尔衮带兵打败了李自成攻下北京,然后顺治才得以从盛京(今天的沈阳)迁都到北京做了清朝入主中原的第一代皇帝。网络配图 这个时候朋友们肯定疑惑了,多尔衮既然对顺治皇帝有恩,对大清帝国有功,顺治为什么

  • 解密名将韩信之死:急着讨要官职触怒了汉高祖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韩信真的要谋反吗,韩信谋反了吗,被韩信打败的名将

    在刘邦所清除的异姓王中,韩信最为突出。韩信的故事,也算是家喻户晓,什么漂母赠食啦,什么胯下之辱啦,都经典的不得了。这个淮阴人,少年丧父,家里很穷,又不善农事,养成游荡度日的习惯。说得难听些,就是要饭的角色。因为长年累月的混迹社会,染上很多流氓习气。韩信身上很多东西,与刘邦相似。图片来源于网络说是惺惺

  • 汉高祖刘邦给萧何封侯为何遭众将群起反对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雍齿封侯的意思,故侯和萧何,萧何为什么不自己称帝

    现在一说汉初的功臣,我们常常会想到才华出众的陆贾,但事实上,他在当时只是一位管议论的太中大夫,毫无封侯的可能。这说明什么?只能说明汉初因功封侯的“功”,更偏重奋勇杀敌的军功!尽管陆贾功劳卓著,但谁让他的“功”不是军功呢?所以自然是上不了台面、封不了侯的。这样的说法究竟有没有道理呢?我们不妨来作个比较

  • 揭秘位高权重的曾国藩为何不坐八抬大轿?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做官要看曾国藩下一句是什么,鲍超背叛曾国藩,曾国藩凭什么半个圣人

    在清朝的官场,八抬大轿相当于现在的宝马防弹车的级别,是当时等级森严社会之身份标志。曾国藩是朝中重臣,为什么从不用八抬大轿呢?网络配图曾国藩升迁极快,十年之间连升十级。在升为正三品大员后,按规定,轿呢要由蓝色换为绿色,护轿人也要增加两人,而且乘轿是需要配备引路官和护卫的。但令百官诧异的是,曾国藩从升为

  • 彭城之战时,项羽是如何灭敌刘邦56万大军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西楚霸王项羽为什么会失败,项羽三万人打54万,项羽是个什么样的人?

    彭城之战的时候,刘邦分明有56万大军,为何被项羽3万军队消灭?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刘邦率领的56万军队实际上是诸侯联军,刘邦的嫡系部队并不多,项羽所率领的3万都是麾下精锐骑兵。战争的胜负有时候不在于人数的多少,而在于是否团结一致,拧成一股绳,形成一股力。古今中外的战争史上,以

  • 历史上的宣宗孙皇后,她的一生经历过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宣太后一生简介,宣太后一生真实历史,历史上的孙皇后

    大家好,说起宣宗孙皇后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孙氏是永城人,天生丽质,人又聪明机灵,史书上称其为“幼有美色,姣皙而慧”,孙氏在少女时期便已经人人皆知。而凑巧的是,当时诚孝张皇后(明宣宗朱瞻基的母亲)的母亲张氏也是永城人,她听说孙氏有着如此美名,心想着为朱瞻基挑选一个与自己同乡的女孩,以延续自己家

  • 曹操为何挟天子刘协?有什么意义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挟天子以令诸侯,刘备为什么不去救汉献帝,刘备真的是为了匡扶汉室吗

    每当一提起曹操挟天子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公元196年,曹操在原李傕部将杨奉、牛辅部曲董承等的护卫下来到了洛阳,然而此时的洛阳已经是一片废墟,虽然刘协是在这里登基称帝的,但他当时不过是董卓手中的一个傀儡,而董卓为了躲避关东联军的追杀,他在逃跑的同时,直接将古都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