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中唐奇人郑注到底是怎么发家的?

揭秘:中唐奇人郑注到底是怎么发家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660 更新时间:2024/2/8 15:44:39

唐宪宗死后,大唐帝国的主要矛盾不再是中央与地方藩镇之间的矛盾,而是中央政府内部围绕权力分配,展开的一系列狗血大战。

唐宪宗死前,围绕着皇位继承权,已是一片刀光剑影了。

唐宪宗刚死,一度和太子竞争皇位的亲王,以及支持他的大太监都被人杀了,上位的太子就是后来的唐穆宗

唐穆在位四年就死了,于是他儿子唐敬宗上位。唐敬宗上位后,因为不能让大家满意,所以在位仅一年时间,就让宦官杀了。

这一次,杀害皇帝的宦官没有上次走运,因为他们刚刚杀了皇帝,马上就被人抓起来杀了。

当然了,这些凶手很快就受到清算,绝不是因为有人愿意替唐敬宗报仇,而是因为害唐敬宗后,宦官内部就出现了分赃不均。

唐敬宗的宦官,希望唐敬宗的六弟当皇帝,但是另一拨宦官希望唐敬宗的二弟当皇帝。

两拨宦官经过简单的竞争,后者就胜利了,所以杀唐敬宗的凶手,当时就让正法了,而他们拥戴的亲王,当时也让人杀了。如果这拨宦官胜利了,或是宦官之间达成共识,他们肯定也没事。

唐宪宗被宦官杀死,唐穆宗是宦官拥立上位的,唐敬宗被宦官杀死。

接连三个皇帝都在宦官的阴影下生存。唐文宗上位后,难免会有一种说不出的危机感。

初,文宗常患中人权柄太盛,自元和、宝历,必致宫禁之祸。及王守澄之领禁兵,恃其宿旧,跋扈尤甚……文宗性守正嫉恶,以宦者权宠太过,继为祸胎,元和末弑逆之徒尚在左右,虽外示优假,心不堪之。

在这种背景下,一个叫郑注的人很快站在了政治舞台中央。

郑注是什么人?所以史书说到他时,就是一个江湖游医,就是靠各种谄媚的方式不断上位。

郑注,绛州翼城人。世微贱,以方伎游江湖间。

事实上,郑注就是一副世外高人的形象,因为世外高人标配的东西他都拥有。

总而言之,你有病了,郑注一出手,几粒仙丹妙药,马就让你药到病除;你有啥事弄不明白了,郑注给你一分析,你马上就豁然开朗了;你想知道自己的前途命运,郑注给你算上一卦,你就会觉得,这就是活神仙啊。关键是,博学多才一副大学问家的样子。

注敏悟过人,博通典艺,棋奕医卜,尤臻于妙,人见之者,无不欢然。

郑注捞到的第一桶金,就是节度使李愬病了,一直治不好,郑注很快把他的病治好了。

如果仅此,只能证明郑注医术好,问题是,郑注通过这个机会接触到了李愬,马上让李愬佩服得五体投地。

元和末,至襄阳,依节度使李愬。为愬煮黄金饵之,浸亲遇,署衙推,从至徐州,稍参处军政。

我们必须得知道,李愬在历史书上可是一个金光闪闪的正面人物。在晚唐,李愬的功绩是首屈一指的;他的人格也是首屈一指的。他人生唯一的污点,可能就是和郑注关系太好了。

愬行己俭约。其昆弟赖家勋贵,饰舆马,矜室庐,唯愬所处乃父时故院,无所增广。始,晟克京师,市不改肆,愬平蔡,亦如之。功名之奇,近世所未有。晚虽忽于取士,与郑注善,议者不以掩其贤。

李愬结识郑注后,就让他参与军队核心管理,并且对他言听计从。

面对李愬这种行为,人们都纷纷反对。因为你身为封疆大吏,怎么可以把一个江湖术士看得这样重?在这种背景下,军区负责监军之职的宦官王守澄,也过去责问李愬。李愬就对王守澄说,你不了解郑注,他可是一个世外高人。

王守澄一听,什么世外高人?人们都说你李愬有着第一等的见识,现在竟然被一个江湖术士蒙得连北也找不到了。真是闻名不如见面,见面不如共事啊!

李愬说,看来你对郑注也有着太多的成见,如果有机会你与郑注接触,自然会知道我所言不虚。

王守澄的态度很简单,我虽然不是什么有见识的人,但是这种江湖术士,我还真懒得与之相见。因为那就是传说中的民科啊,学历没有、传承也没有,就是天天发表各种伟大发现罢了。

但是随后发生了戏剧性的一幕,因为经不住李愬的请求,王守澄终于见到了郑注一面,但是郑注一开口,王守澄当时就觉得,郑注就是传说中的世外高人。

于是,王守澄和郑注谈了一个整天,还是想继续谈下去。总而言之,相见恨晚啊!再总而言之,如果不嫌弃,我们今天同床而卧,禀烛聊到大天亮吧!

第二天,王守澄赶紧对李愬道歉,并提出一个请求。郑注果然如你所言,他就是一个世外高人,恕我前面有眼不识泰山,看来真是高手在民间啊!以后,你就让郑注跟我混吧。您虽然有着无比的威望、极高的地位,但是毕竟难以深入九重禁地。郑注跟着你混,很难施展他平生的抱负;如果他跟着我混,我可以让他进入帝国权力中枢。

看着这种内容,让人难免会感觉,这就是第九流小说者写的传奇故事。问题是,史书上就这样写的。

监军王守澄白愬,愬曰:“然彼奇士也,将军试与语。”守澄始拒不纳,既坐,机辩横生,钩得其意,守澄大惊,引至后堂,语终夕,恨相见晚。谢愬曰:“诚如公言。”即署巡官。

后来,王守澄调回中央任职,就把郑注也带回了中央政府。

王守澄随后在中央政府所担任的职务,可是相当于执政官的角色。郑注成为他的心腹,那还了得?开始,只有一些小人物走郑注的关系,后来各种位高权重的人,也都开始纷纷走郑注的关系。此时的郑注已称得上权倾朝野了。

守澄入总枢密,与俱至京师,厚加赡恤,日夜为守澄计议,因阴通赂遗。初士纤巧者附离,后要官贵人亦趋往。

面对王守澄这样信任郑注,三个与王守澄地位相当的宦官大佬(四贵中的另外三个宦官),都非常讨厌郑注,其中一个宦官大佬韦元素,甚至一度想找借口把郑注击杀掉。因为郑注这种来路不明的人,参与中央政府核心管理,讨厌他的人很多,而且当时的皇帝也非常讨厌他,所以给韦元素出谋划策的人就认为,只要您敢找借口杀了郑注,肯定也能摆平这件事。

但是就在韦元素按计划要杀郑注时,却因为需要与郑注客套几句,遂让郑有机会开口说话了。郑注一开口说话,那真是不得了,韦元素越听越想听,以至于旁边的人一再暗示韦元素应该动手了,韦元素都好像没有看到一样。

最后,韦元素不但没有杀郑注,把郑注当成贵宾送走了。与韦元素合谋的人,看着韦元素这种表现,难免会发出竖子不足与谋、我们以后必会深受其害的感叹。

唐文宗开始对郑注非常讨厌。后来,唐文宗病了,王守澄就推荐郑注给唐文宗看病,唐文宗一经与郑注接触,马上也坏事了,因为唐文宗以后也把郑注当成心腹对待了。

行文至此,我们来盘点一下郑注的基本政治关系。

军方大佬李愬与他有着非常深的渊源,事实上,郑注可以登上政治舞台,主要是因为李愬给了他一个重要的机会。

宦官首脑王守澄一直把他当成自己的谋主,事实上,郑注可以在中央政府如鱼得水,就是因为他始终是王守澄的代理人。

宦官首脑韦元素,也认为他是奇才,并且愿意把他当成贵宾;皇帝唐文宗,也愿意把他当成自己的心腹。

郑注的主要政治关系并不是这么简单。

因为史书说起郑注时,常常是与李训一块说起的。李训是牛党首脑李逢吉的侄子,也是他的代理人。郑注与李训后来就是铁哥们,至少表面看起来,绝对是穿一条连裆裤的好朋友。

这样说来,军方大佬、宦官首脑、朝臣集团首脑、还有皇帝都把郑注当成自己最亲近的人。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这些人之间似乎存在难以化解的矛盾,但是他们都把郑注当成心腹,这是为什么呢?

大约是因为这些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所以大家都认为需要一个操盘手居中调和,否则大家天天内讧,最后谁的利益也无法保证。

而郑注显然表示,自己可以当这个操盘手,而且大家也认为郑注有能力当这个操盘手。所以他们都有意无意的让郑注当自己的代理人。

失去这种背景,我们实在无法想象郑注如何成为一个人见人爱的政治明星。因为众多充满矛盾冲突的利益集团首脑,只要与他一接触,就会把他成最亲近人的人,这说起来也未免太不可思议了。

许多时候,在一个矛盾重重的政治集团内部,都需要一个身份相对中立的操盘手存在。

这就好像,现在有一块蛋糕摆在桌子上,大家都想拿最大的份,怎么分呢?

在这种背景下,大家自然希望有一个身份中立、而且洞悉人心的人去操刀。因为在这种分配中,绝不是简单的分成几等份,而是综合各种考虑,分成若干的不等份,还得让大家满意。

郑注只是一个草根上位,他在朝野缺乏根深蒂固的实力,大家对这样的人操刀,自然容易放心,首先他肯定无法失控。

而郑注可以得到众多大佬(包括皇帝)的赏识,显然是因为他通过常人没有的政治洞察力,认为帝国政府需要一个操盘手,更主要的是,他能让这些人相信,自己会成为优秀的操盘手。

在这种背景下,军方大佬李愬不但让郑注帮自己工作,更向宦官首脑王守澄极力推荐郑注。

在这种背景下,宦官首脑王守澄把郑注当成心腹,更极力向皇帝推荐郑注,并且支持他与朝臣核心成员李训往来密切。

在这种背景下,另一个宦官首脑韦元素一心杀郑注,却在一番交谈后,愿意把他当贵宾,大约也是因为类似的原因。

因为他们大约相信,支持郑注对他们只有好处,并无害处。但是郑注正式操刀后,显然有些身不由己了。

想成为一个优秀的操盘手,必须得做到超然。只有超然,才能让各方都信任你,才能各方都对你满意。你一旦有了私心,或是明显偏向哪方了,利益受损的人,就会对你有意见。

问题是,当你成为操盘手之后,势力最大的实权派,希望你成为他的刀手,你能拒绝吗?

郑注成为操盘手后,皇帝就开始收买郑注,并且希望郑注为自己效力了。而郑注最后显然倒向了皇帝一边,于是王守澄很快成了牺牲品。

我们知道郑注之所以能爬到这样高的位置,主要是因为大宦官王守澄全力支持他。

但是,唐宪宗之死有王守澄的影子,唐敬宗之死也有王守澄的影子,而他现在又权倾朝野,帝国操盘手也是他全力推荐上位的郑注。皇帝显然对王守澄有一种说不出的猜忌。

在这种背景下,皇帝希望郑注协助自己把王守澄清理出局。

接受到这个任务后,郑注显然是无力拒绝的。因为王守澄的政敌实在太多了,他作为宦官大首脑,下面有众多与他存在竞争关系的大宦官;而且朝臣集团也希望他赶紧死;现在皇帝也希望他死,郑注坐在操盘手的位置上,似乎只能与王守澄赶紧划清界限了。

想清理王守澄出局,并不是多难的事。

因为皇帝提拔与他有竞争关系的大宦官就可以了;与他有竞争关系的大宦官得势,王守澄的权力就会受到削弱,而且朝臣集团也都盼王守澄死。

在这种背景下,只要王守澄势力受到削弱,皇帝反手一刀,就可以把他清理出局了,关键是,一切还可以干得风平浪静。

但是这样一折腾,郑注就不再是帝国的操盘手了,而变成了皇帝的亲信。因为王守澄那样信任他、重用他,他却帮助皇帝把王守澄清理出局了,以后哪个大佬还敢相信,他会超然的持刀分蛋糕呢?

郑注干完这件事,从各大利益集团的利益分配上,也许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影响,因为王守澄只是一个人,他死了,他的空缺由大宦官仇士良顶上了。

接下来的事,应该怎么办?郑注显然想干一票更大的,具体是干什么呢?我们下次再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大唐始终无法彻底剿灭黄巢,背后到底啥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从安史之乱开始后,反叛大唐帝国的力量那是一拨接一拨。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在此前后的叛乱力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是体制内的力量,领头叛乱的人,不是国级大佬,就是省军级大佬;一个市师级大佬,也敢领衔叛乱,肯定会让人笑它自不量力的,但是相关的叛乱,都让大唐帝国打翻在地了。对

  • 历史上最早的间谍战:看一个厨子如何毁掉一个大国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历史上记载的最早的间谍战发生在什么时候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据记载,在夏朝时期,商原本是夏朝的一个诸侯国,商汤看到夏桀十分的昏庸无道,于是就决定讨伐他。要知道,想要取代一个正统的天子,改朝换代,根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自然是需要好好谋划一番的,于是,汤就找来了丞相伊尹,

  • 刘邦究竟有多流氓?为什么很多人称他为流氓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我爱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刘邦,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刘邦,算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皇帝,最令人感觉称奇的,莫过于他本身的经历了。他从一个底层人员,说好听点叫小混混,不好听那就是流氓,最后一步一步做到了皇帝,成为一代开国君主,这样的经历,可不是随便哪一个小混混都会有的。但是,刘

  • 秦始皇性格之谜:凶狠残暴还是雄才大略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历代一直都对秦始皇持否定态度,认为他是一个暴君。“弑父驱母”、“焚书坑儒”都是揭露秦始皇“凶狠残暴”的有力证据。但也有专家认为,秦始皇并不是想像中的那么残暴。网络配图有些事情的确另有隐情。“弑父驱母”,并非出自他的本意,顾惜骨肉亲情,就只能使他的王位受到威胁。在这件事情上恰恰表现了秦始皇的雄才大略。

  • 谁才是岳家将战功第一人?多次破城先登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提到“岳家将”,首先得说岳云。评书当中那出“八大锤锤镇金禅子”的第一大锤那就是岳云。有种说法说岳云不是岳飞的亲生儿子,而是养子,这需要澄清,这种说法是没有根据的,岳云的确是岳飞的亲生儿子。岳飞15岁就娶了比他大好几岁的刘氏为妻,第一个儿子就是岳云,过了一段时间,又生了第二个儿子岳雷。那是什么原因使得

  • 丁太后为与慕容熙斯通:力保其登上皇位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慕容熙(385年—407年),字道文,小字长生,鲜卑族,成武帝慕容垂少子,惠愍帝慕容宝之弟,五胡十六国时期后燕国君主。网络配图慕容垂英雄一世,却在公元396年的一次征途中,于参合坡对着先前战死的数万战士的尸骨嚎啕大哭了一场,哭得伤筋动骨,没几天就死了。后来慕容熙的四个慕容宝做了皇帝。后燕在慕容宝的统

  • 三国时期的名人为何都喜欢领养干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好多名人都有干儿子,有的小时候领养的,比如曹操;有的大时候才来认领的,比如刘备、董卓、关羽,那么这些人为何要领养干儿子,毕竟干儿子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既然没有血缘关系,难道他们不知道其实干儿子也是靠不住的吗?网络配图其实这一点怨不得三国人物,看看历史上好多名人都有干儿子。比如周文王,甚至还有那

  • 为北宋统一奠定了基础的皇帝是谁?竟不是赵匡胤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灭亡后,中国形成了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在公元907年到960年这50多年的时间中,有一位皇帝却被后人称颂,为百姓所爱戴。网络配图柴荣是今天河北邢台人。是当地的望族。不过从小就被郭威收为养子,在其身边长大。他15岁从军,24岁拜将,33岁称帝,因为精明强干,生活节约简朴,广受百姓和将士们的拥戴。由

  • 北周周静帝宇文阐竟因意外得佛像改国号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宇文阐出生于南北朝时期北周的帝王之家,出生时他的父亲还是太子,居住于东宫,后来父亲继位,史称宣帝,因为宇文阐是长子,在其七岁的时候被封为鲁王,之后又封为皇太子。图片来源于网络在579年,年仅七岁的宇文阐登基做皇帝,并在四个月之后册封皇后司马令姬,先帝也在第二年因重病驾崩,年仅二十二岁。他的外公杨坚作

  • 宋孝武帝:“前见子杀父,后见弟杀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南北朝时期天下纷乱不休,朝代更迭频繁,皇帝也大多不是朝政,只顾一时享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位南北朝的皇帝,一起来看看吧。刘骏,中国南北朝时期宋朝的第五位皇帝。字休龙,小字道民,宋文帝刘义隆第三子。刘骏是南朝宋诸帝中较有才华的皇帝和诗人。网络配图宋文帝北伐失败后被他的大儿子刘劭所杀。但刘劭只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