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唐宪宗李纯为何能拥有一个完美开局?

揭秘:唐宪宗李纯为何能拥有一个完美开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105 更新时间:2024/1/4 23:46:57

唐德宗在位26年,有近二十年时间,一直是在韬光养晦、闷声发大财。所以唐宪宗上台后,自然是一副财大气粗,想有一番作为的样子。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而此时,却有几个不知死活的小藩镇不知好歹,主动跳出来给唐宪宗刷分,于是唐宪宗上手先得三分。

一个藩镇想挑战皇权,必须得先看好自己的地缘。

如果你的地缘不够好,也敢挑战皇权,估计死了也不知道是怎么死的。

宪宗上位后,很快出来三个小藩镇,要挑战唐宪宗的权威。严格的说,他们的地缘都不够好。所以这三个藩镇大佬,都稀里糊涂的很快死于非命了。

详细分析这个三个军区的地缘,多少有些复杂,而且也没有什么意义。更主要的是,我以前也对地缘的优劣分析几节,大家有兴趣可以翻到前面看,这里就不多说了。

在这里,我们只要知道在安史之乱后的100多年时间里,这三个地区从来没有出现过什么难以去除的军阀势力就可以了。

这些地方为什么一直没有出现难以去除的军阀势力呢?绝不是因为这里的军政长官思想道德水平高,而是因为这里的地缘不佳,任何军方大佬敢试图在这种地方割据,通常都会很快让中央政府打服的。

第一个出来挑战唐宪宗的是夏绥军区,这个军区在西北地区。

因为帝国中央政府就在西北地区,所以任何试图在西北割据的力量,都会受到中央政府绝不妥协的打击。首先,中央政府在这里力量强大而且集中,其次,如果中央政府连这种地区的事都摆不平,那还混个什么劲呢?

夏绥军区的留后是杨惠琳,他听到唐宪宗不让他在这里节度使时,当时就不知天高地厚的说,我手下的将士不让我离开;换而言之,我就要在这里当节度使;希望皇帝批准。

初,韩全义入朝,以其甥杨惠琳知夏绥留后。杜黄裳以全义出征无功,骄蹇不逊,直令致仕;以右骁卫将军李演为夏绥节度使。惠琳勒兵拒之,表称“将士逼臣为节度使。”

如果这种事发生在河北、山东、河南之类的地方,皇帝也许会试着答应它的请求,但是这种事发生在西北,皇帝当然不会接受了。

关键是,现在唐宪宗正蠢蠢欲动的要大举削藩,一看这种小怪物出来给自己刷分,自然更不会客气了。

在这种背景下,夏绥留后杨惠琳一副不知地厚的样子,但是真面对皇帝的打击时,那是连点像样的抵抗都没有,就让自己的小弟砍下脑袋。

辛巳,夏州兵马使张承金斩惠琳,传首京师。

总的来说,如果人们开始就感觉和皇帝对抗下去毫无前途。你想与皇帝对抗,周围的人肯定会劝你,冲动是魔鬼!

如果人们开始对这种事比较乐观,后来一看闯出大祸了,肯定就会想办法与你划清界限,在这种背景下,难免会有人想着拿你的头洗清自己、或是当垫脚石。

到了此时此刻,你千万不要说小弟们不和你讲义气,因为小弟们和你这种乱臣贼子有什么的义气可讲啊?什么小弟开始都怂恿你这样干,后来出卖你,实在不够意思;小弟们开始误入歧途,现在想迷途知返了,有什么不对呢?

在唐宪宗处理夏绥军区问题的时候,西川节度使韦皋死了,西川一个军政大佬自称留后,并希望皇帝批准自己成为西川节度使。

癸丑,西川节度使南康忠武王韦皋薨……支度副使刘辟自命为西川留后……刘辟使诸将表求节,朝廷不许……己酉,以给事中刘辟为西川节度副使、知节度事。上以初嗣位,力未能讨故也。

开始,唐宪宗因为各种原因,所以接受了他这种非份的要求。但是这个军政大佬一时得寸进尺,就想兼任三川节度使。唐宪宗一看,你真是要翻天了。因为这种地方也失控了,大唐帝国的面子往哪放?

刘辟既得旌节,志益骄,求兼领三川,上不许。

所以,皇帝不计代价的去围剿这个西川节度使。

以前统帅出征时,皇帝会让太监制约,现在皇帝授权统帅全权。总而言之,绝不让太监节制你。当然了,皇帝在这样做时,依然留了一手,因为他并没有任命资深将领,而是挑了一个表现非常优秀的中层将领,让他连升三级后去做这件事。

这样任用将领,将领容易拥有有感恩戴德的心理,更愿意积极表现。更主要的是,这种将领拥有全权,只要军事行动进行的迅速,即使没有监军约束,他也很难掀起什么风浪,因为他的资历太浅,一时半会儿离开皇帝站台,是无法维持自己地位的。

上欲讨辟而重于用兵,公卿议者亦以为蜀险固难取,杜黄裳独曰:“辟狂戆书生,取之如拾芥耳!臣知神策军使高崇文勇略可用,愿陛下专以军事委之,勿置监军,辟必可擒。”

军事行动取得初步成功后,有人说,如果不给他行政权力(其实就是拥有控制后勤系统的权力),战果估计很难扩大。

皇帝通常不会给将帅这种权力的,因为这是制约将帅变成军阀的最后一道枷锁。但是为了平定西川,皇帝马上就授予了前方将帅前方的行政、经济权力。总而言之,为了让你更有效的打击西南叛乱,我给你全权。

东川节度使韦丹至汉中,表言“高崇文客军远斗,无所资,若与梓州,缀其士心,必能有功。”夏,四月,丁酉,以崇文为东川节度副使、知节度事。

既然皇帝这样不计代价的平定西川。这个试图割据西川的将领自然就没处跑了。

最后,这个试图割据西川的将领被打得只想跳河自尽,但是人们又把他从河里捞出来:你与皇帝对抗,还想一死了之?也想得太美了!于是,人们把他救起,押解到长安城,最后被皇帝杀了他满门。

刘辟、卢文若率数十骑西奔吐蕃,崇文使高霞寓等追之,及于羊灌田;辟赴江不死,擒之……戊子,刘辟至长安,并族党诛之。

皇帝动不动杀人满门,就只是为了当事人的亲朋好友知道,看到自己亲朋好友造反作乱时,千万要懂得及时揭发他;再不济,看到风向不对时,也赶紧出来与他划清界限。你非要跟着他走到山穷水尽之时再投降,对不起,时辰过了!

事实上,这是一个人想当乱臣贼子的重要困难之一。因为,面对这种恐怖的惩罚,你实在不知道,你造反开始后,有多少人会因为恐惧、贪婪,而跳出来揭发你、甚至是想踩着你的人头上位。

所以,你的实力不够,或是支持面不广,你最危险的敌人,常常就是你身边的人。因为面对政府军的压力,你身边的人,也许就会想着砍下你的头洗清自己。

前面的夏绥留后杨惠琳造反后,很快被自己小弟砍了脑袋;后面的镇海节度使选择造反,也是很快就让自己小弟俘虏交给了皇帝。

看到皇帝连灭两个不服的节度使,镇海节度使一时感觉有些恐惧,所以就主动申请要到中央政府报道,但是后来又不想去了。

皇帝强行征召到他到中央政府报道,他就不知天高地厚的要造反。

但是他所占据的军区地缘更差劲,所以看到皇帝兴师动众的来进攻,他手下的小弟,当时就拉稀了。因为跟着他与皇帝顽抗到底,很容易被皇帝砍了头,甚至被皇帝杀了全家的。而现在赶紧踩着他的人头,没准还可以换取一场富贵呢!

于是他手下的三个将领,召集自己的手下,做了一场简单的动员报告,马上就得到了大家的响应。于是,这个试图与皇帝对抗的节度使,当时就玩完了。

三人知必败,与牙将裴行立同谋讨之。行立,之甥也,故悉知之密谋。三将营于城外,将发,召士卒谕之曰:“仆射反逆,官军四集,常、湖二将继死,其势已蹙。今乃欲使吾辈远取宣城,吾辈何为随之族灭!岂若去逆效顺,转祸为福乎!”众悦,许诺,即夜,还趋城。

造反失败的镇海节度使被押送到长安城后,也许是为了报复背叛自己的小弟,也许觉得自己非常冤枉,就对皇帝说,我本来不想造反,是这几个人怂恿我造反。

皇帝对他说,你是节度使,你手下的小弟怂恿你造反,你应该怎么做?你应该把他立马抓起来,交送有关部门处理!如果你这样做,我就相信你现在说的话。

氪我看到的基本事实是你要造反,这几个人把你抓了起来,你再跟我扯这些,有什么用呢?

更主要的是,我绝不会轻易对这些人食言的。因为他们这种人,就是对付你们这种乱臣贼子的杀手锏!

你想造我的反,先想一想那些怂恿你造反的人,都是什么货色?

你觉得你的小弟可靠,你真眼也不睁。他们为了利益,既然敢怂恿你背叛皇帝,关键时候,为了利益,也就不会把你当头蒜看的。

你也千万不要觉得这不公平,他们怂恿你造反,最后他们没事、还升官发财,你却是要死全家!如果你觉得这不公平,那就让时光倒流,当他们劝你造反时,你就把他们抓起来。如果是这样,死全家的就是他们,而不是你。但是,现在为时已晚了。

当然了,你没有机会吸取这种教训了,其它节度使,应该是可以吸取这种教训的。换而言之,你身边封疆大吏,有人劝你造反,你应该怎么做呢?那就是把他抓起来,交给皇帝杀他全家。如果你没有这种觉悟,就不要看到怂恿你造反的人后来升官发财,而你却要死全家的事实,就觉得这不公平!

这有什么不公平的?皇帝那样信任你重用你,你却听信小人怂恿造反;皇帝认为你智商足够,所以才委任你负责一方,你最后竟然被几个小人牵着鼻子乱走,你说你该不该死?

这个节度使如果好好走路,应该是有大好前途的。因为就乖乖听皇帝的话,皇帝怎么也也会让他享受荣华富贵的。因为这个节度使与皇帝的关系,可比刘备与汉献帝的关系近多了。

刘备与汉献帝的关系,那是三百年前是一家。而这个节度使,与唐宪宗倒推一百多年就是一家人了。更主要的是,这个节度使父亲也是高级官员。

所以,有人建议杀掉这个节度使全家时,人们就说,他们家的人,都是淮南靖王李神通的后人,怎么能随便杀呢?

当然了,有人建议杀他的兄弟时,人们又说了,他的兄弟,都是已能故都统李国贞的后人,怎么能随便杀呢?

但是,他的老婆孩子,估计没有这样幸运了,因为皇帝会让他们一块到地府团聚的。

如果时光可以重回,这个节度使会怎么选择呢?我估计他肯定会把怂恿自己造反的人训斥一顿、甚至抓起来;再不济,也会赶紧请病假回京城养病。问题是,时光不会倒流。

因为类似的原因,所以历史当事人,通常都是站在十字路口上不断徘徊选择。因为走哪条路好呢?人们不论朝哪条路走,也是觉得这条路会让自己有光明的未来,绝不是因为这条路会让自己万劫不复的。

总的来说,唐宪宗上位后不久,三个不服皇帝的节度使,都让皇帝打残了。除了西川节度使打得有点费劲,其它两个节度使,都是让皇帝三下五除二就解决了。

这种胜利,让中央政府的权威更大了。

因为面对这种事实,各种小藩镇哪敢还试图割据呢?

但是,因为中央政府的真正对手是河朔三镇、淄青、淮西五大藩镇。现在打了几只小豺狗,实在显不出中央政府有多牛,只有把河朔的军区搞服一个,才可以真正证明中央政府的威力。

但是,真面对河北藩镇起来闹事时,唐宪宗显然也感觉力不从心了。所以河北藩镇闹事时,唐宪宗折腾了半天,终于还得认怂,因为打来打去,把帝国折腾的鸡飞狗跳,却实在看不到胜利的希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秘:中唐奇人郑注到底是怎么发家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唐宪宗死后,大唐帝国的主要矛盾不再是中央与地方藩镇之间的矛盾,而是中央政府内部围绕权力分配,展开的一系列狗血大战。唐宪宗死前,围绕着皇位继承权,已是一片刀光剑影了。唐宪宗刚死,一度和太子竞争皇位的亲王,以及支持他的大太监都被人杀了,上位的太子就是后来的唐穆宗。唐穆在位四年就死了,于是他儿子唐敬宗上位

  • 大唐始终无法彻底剿灭黄巢,背后到底啥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从安史之乱开始后,反叛大唐帝国的力量那是一拨接一拨。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在此前后的叛乱力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是体制内的力量,领头叛乱的人,不是国级大佬,就是省军级大佬;一个市师级大佬,也敢领衔叛乱,肯定会让人笑它自不量力的,但是相关的叛乱,都让大唐帝国打翻在地了。对

  • 历史上最早的间谍战:看一个厨子如何毁掉一个大国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古代历史上记载的最早的间谍战发生在什么时候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据记载,在夏朝时期,商原本是夏朝的一个诸侯国,商汤看到夏桀十分的昏庸无道,于是就决定讨伐他。要知道,想要取代一个正统的天子,改朝换代,根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自然是需要好好谋划一番的,于是,汤就找来了丞相伊尹,

  • 刘邦究竟有多流氓?为什么很多人称他为流氓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我爱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刘邦,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刘邦,算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皇帝,最令人感觉称奇的,莫过于他本身的经历了。他从一个底层人员,说好听点叫小混混,不好听那就是流氓,最后一步一步做到了皇帝,成为一代开国君主,这样的经历,可不是随便哪一个小混混都会有的。但是,刘

  • 秦始皇性格之谜:凶狠残暴还是雄才大略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历代一直都对秦始皇持否定态度,认为他是一个暴君。“弑父驱母”、“焚书坑儒”都是揭露秦始皇“凶狠残暴”的有力证据。但也有专家认为,秦始皇并不是想像中的那么残暴。网络配图有些事情的确另有隐情。“弑父驱母”,并非出自他的本意,顾惜骨肉亲情,就只能使他的王位受到威胁。在这件事情上恰恰表现了秦始皇的雄才大略。

  • 谁才是岳家将战功第一人?多次破城先登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提到“岳家将”,首先得说岳云。评书当中那出“八大锤锤镇金禅子”的第一大锤那就是岳云。有种说法说岳云不是岳飞的亲生儿子,而是养子,这需要澄清,这种说法是没有根据的,岳云的确是岳飞的亲生儿子。岳飞15岁就娶了比他大好几岁的刘氏为妻,第一个儿子就是岳云,过了一段时间,又生了第二个儿子岳雷。那是什么原因使得

  • 丁太后为与慕容熙斯通:力保其登上皇位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慕容熙(385年—407年),字道文,小字长生,鲜卑族,成武帝慕容垂少子,惠愍帝慕容宝之弟,五胡十六国时期后燕国君主。网络配图慕容垂英雄一世,却在公元396年的一次征途中,于参合坡对着先前战死的数万战士的尸骨嚎啕大哭了一场,哭得伤筋动骨,没几天就死了。后来慕容熙的四个慕容宝做了皇帝。后燕在慕容宝的统

  • 三国时期的名人为何都喜欢领养干儿子?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好多名人都有干儿子,有的小时候领养的,比如曹操;有的大时候才来认领的,比如刘备、董卓、关羽,那么这些人为何要领养干儿子,毕竟干儿子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既然没有血缘关系,难道他们不知道其实干儿子也是靠不住的吗?网络配图其实这一点怨不得三国人物,看看历史上好多名人都有干儿子。比如周文王,甚至还有那

  • 为北宋统一奠定了基础的皇帝是谁?竟不是赵匡胤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灭亡后,中国形成了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在公元907年到960年这50多年的时间中,有一位皇帝却被后人称颂,为百姓所爱戴。网络配图柴荣是今天河北邢台人。是当地的望族。不过从小就被郭威收为养子,在其身边长大。他15岁从军,24岁拜将,33岁称帝,因为精明强干,生活节约简朴,广受百姓和将士们的拥戴。由

  • 北周周静帝宇文阐竟因意外得佛像改国号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宇文阐出生于南北朝时期北周的帝王之家,出生时他的父亲还是太子,居住于东宫,后来父亲继位,史称宣帝,因为宇文阐是长子,在其七岁的时候被封为鲁王,之后又封为皇太子。图片来源于网络在579年,年仅七岁的宇文阐登基做皇帝,并在四个月之后册封皇后司马令姬,先帝也在第二年因重病驾崩,年仅二十二岁。他的外公杨坚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