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代将领常遇春为何战争胜利后非要屠城杀降?

明代将领常遇春为何战争胜利后非要屠城杀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659 更新时间:2023/12/9 3:39:12

明朝名将常遇春英年早逝,后世对他的评价也是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常遇春的早逝是一种天谴与报应。虽说这种因果论不能全然让人信服,但常遇春的杀降与屠城却是铁一般的事实。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元至正十八年九月,常遇春与陈友谅大战,活埋投降士兵4000人。洪武元年,常遇春收取泰州后屠城。带病北上灭元时,下令将鲁中重镇潍县的全部元军及大部分城内居民杀死,又在北伐时,东昌屠城,城内和附近村庄几近断绝人烟。1369年,征讨平饶,血腥屠城。如此行径在常遇春行军途中大量发生,不胜枚举。常遇春杀降屠城也成为人所周知的一件事,连朱元璋也常常叮嘱他不要嗜杀。古语言之,杀降不详。然而一代名将却为何对“杀降屠城”情有独钟?一方面,对于放弃自己阵营转而投靠自己的士卒,常遇春的心中有一种疑虑,认为可能是诈降。为了免除后患,便一气杀死。此外,某些城池久攻不下,损失了常遇春大量的士兵,也极大的激怒了常遇春,破城之时便是泄愤之时。还有一种说法是,降兵亦要大量粮草养活,且收服不易,为了不给敌人留下翻盘的机会,常遇春选择将降兵杀掉。不过即使身后白骨累累,也不能否定常遇春的赫赫战功,他永远是乱世用兵如神的一代名将,是朱元璋忠心耿耿的左膀右臂,亦是明朝军功卓卓的开国功臣。

常遇春杀降

中国历史上有个说法“杀降者不祥”,这句话大抵意思是,两军交战时,如果胜负已经区分出来,对于缴械投降之人,应该不能杀害。如果进行屠城,那这就是不仁不义的举动,将会遭到谴责。纵观历史上,喜欢杀降屠城之人,往往都没有一个善终的下场。

图片来源于网络

常遇春是朱元璋手下的一员猛将,跟随朱元璋征战南北,是明朝的开国元勋之一。常遇春攻下一座城池后,他就要进行杀降屠城,为这事,朱元璋曾教训过他,但是常遇春屡禁不止。

据说,常遇春在睡梦中,想起了自己小时候悲惨的生活,于是便下令屠城。等他从梦中醒来,发现士兵都不在帐营中,便问身边的侍卫,士兵们身在何处?侍卫告诉他说,将军命令屠城,战士们得令后,便开始执行命令了。常遇春听后,连忙收回兵令,可是士兵们已经杀了很多人,血流20多里。

朱元璋先后打败了陈友谅等人的军队,统一了江南地区。便派遣徐达和常遇春带兵北上,剿灭元军,常遇春进入青岛途中,包围了潍县城,因为城内的元兵誓死抵抗,使常遇春军队花费了很多时间,常遇春部下在这次斗争中损伤惨重,但是最后还是攻下了县城。常遇春十分恼怒,便下令屠城,将潍县城内的居民和元兵全部都杀死。

朱元璋曾劝说常遇春,攻下了城池,得到了土地,但是没有百姓的话,空城有何用?但是朱元璋并没有让常遇春改掉这一毛病。

后来,常遇春暴病而亡,享年四十岁。

常遇春是回族吗

常遇春,明代著名将领。一直以来,常遇春的民族属性都是众人讨论的对象。有人说常遇春是回族,是从东亚迁过来的穆斯林的后裔,之所以有很多人这样说,也因为常遇春的后代中有很多信奉伊斯兰教的教徒。在北京常营回族乡,有家谱为证。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正史从未提及常遇春的回族身份。常遇春出身于安徽怀远县,祖籍浙江台州地区。在朱元璋率兵攻占和州时,投奔朱元璋,后跟随朱元璋征讨天下。从现有的资料来看,常遇春是汉族的可能性更大。据了解,在常遇春的出身地安徽怀远有一本常氏族谱,上面记录着常遇春、儿子常升、孙子常继祖等人,具有较高的可信度。此外,常遇春死后葬于南京太平门外紫金山地区,碑上镌刻"明故世祖开平王遇春常公之墓"。常遇春墓葬的方式完全按照汉族的礼仪进行厚葬,并未按照伊斯兰教穆斯林的礼葬的方式进行安葬,从这个角度也可证明常遇春是汉族人。此外,常遇春的后裔中,有部分人信奉伊斯兰教,但大多数人是不信奉的。据了解,常遇春的后代遍布云南、四川、广西、江苏、山东、山西、陕西、安徽等地,其中信奉伊斯兰教的可能仅有十分之一左右,因为少部分的后代信奉伊斯兰教便断定常遇春是回族,确实没有什么可信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法国大帅卡尔十四世:生平参加过什么战役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法国卡尔维市,1066年黑斯廷斯战役发生在哪个国家,卡尔的一生

    卡尔十四世是拿破仑手下的十八位帝国大帅之一。相对于拿破仑的显赫威名,卡尔十四世显得并不出名。卡尔十四世简介中提到他曾是拿破仑的情敌,曾在与第四次反法同盟交战期间给拿破仑惹出许多事端,他曾为拿破仑征战欧洲,战功赫赫,后来他在拿破仑最为需要的时候背叛拿破仑,使得法兰西的帝国大业功败垂成。图片来源于网络卡

  • 扬州叛乱被平定原因竟是武则天称帝后深得民心?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武则天在位期间有几次叛乱,武则天怎么登上的皇位,武则天为什么退位了

    扬州叛乱是发生于公元684年,参战双方分别是唐朝和叛军。那时正当武则天登上政治高峰感到的愉悦感的时候,一些忠诚于李唐的人对她开始心生反感,背后议论纷纷。就在扬州,有几个胆大的文人借着酒劲就曾说了一些出格的话,于是酝酿出了震惊朝野的扬州叛乱。下面就来了解一下扬州叛乱背景。图片来源于网络对于扬州叛乱之所

  • 康乾盛世的领头人康熙皇帝的生日是什么时候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乾隆皇帝出生日期,康乾盛世开始于哪一年,乾隆的出生年月日是多少

    康熙的父亲是顺治,他是清兵入关后的第一代皇帝。顺治本名叫做爱新觉罗.福临。他是清太宗的第九个儿子,亲生母亲是孝庄文皇后。他的年号是顺治,他的在位执政时间是十八年。顺治也是一个经历多事之秋的皇帝,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里打下了天下。图片来源于网络顺治帝在六岁的时候就登基了,但是当时是由摄政王和多尔衮辅佐他,

  • 刘邦明知鸿门宴危险还去赴宴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鸿门宴之我看刘邦,鸿门宴项羽人物形象分析,鸿门宴上刘邦为什么可以逃走

    鸿门宴结局,在中国历史上是以范增的遗憾而告终,项羽在范增的精心策划下为刘邦设下鸿门宴,意在除去其对手刘邦,但最终还是在经过三起三落的事态发展后放刘邦离开,鸿门宴结局为项羽后来乌江自刎,刘邦称霸建立汉朝埋下伏笔。据历史记载,项羽是左右鸿门宴结局的最高领导,其次项伯和曹无伤起到了推动作用,外加刘邦个人的

  • 识时务的西汉开国大帝刘邦有哪些缺点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项羽的缺点,马援评价刘秀刘邦,刘邦开国功臣结局

    刘邦被认为是无赖、流氓,这在史书上是有记载的。在家乡还没当亭长之前,刘邦懒得从来都不干农活,经常吹牛,也没有收入,而且嗜酒,就连刘太公也看不下去指责了他。由于文化水平很低,缺乏教养,他在骂人的时候经常说脏话,如会用“乃公”、“竖儒”等词。图片来源于网络刘邦是个贪图享乐、好色淫乱的人。当年刘邦入关,看

  • 王敦之乱起因:王敦和晋元帝为争权互看不顺眼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王敦是谁,西晋内乱,八王之乱谁赢了

    王敦之乱爆发东晋初年,历时两年,王敦与他的堂弟曾经一起帮助晋元帝在江南建立威望。王敦掌握军事大权,而王导主要掌管朝中的一些事物。晋元帝希望减弱琅琊王氏的影响力,提拔了一些其他世家子弟,这些世家子弟要求皇帝削弱王敦。图片来源于网络王敦知道后给他们写了一封信希望与他们修好,但被不客气地拒绝了,皇帝为了防

  • 身为侍女的苏麻喇姑地位为何如此之高?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苏麻喇姑是真实人物吗,苏麻喇姑一生未嫁吗,苏麻喇姑为什么不嫁给皇上

    苏麻喇姑有着怎样的一生呢?这里我们对她做了一个简单地介绍,苏麻喇姑的简介让我们简单地了解一下这个拥有着超高智慧和情怀的奇女子。苏麻喇姑精彩的一生也会给我们一些启示。图片来源于网络苏麻喇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牧民家庭,苏麻喇姑生的面貌较好,而且聪明,被贵族看中买到府中做了贝勒寨桑的二女儿布木布泰的贴身侍女

  • 雍正为何说'朕就是这样汉子' 历史最牛气名人名言大解密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为什么骂雍正的那么多,康熙为什么选择雍正,雍正伟大吗

    名人名言我们从小学开始就会接触,每次写作文也会煞有介事的引用几句名人名言来提升逼格。可是有些名人名言我们虽然常说,可是却并不知道出自何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普及一下姿势吧。网络配图1、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金瓶梅》第七十二回中西门庆与潘金莲调情时,潘金莲说的话。西门庆道:怪油嘴,这一家虽是有他们,

  • 他令曹操避让三分 勇猛无数却被雪藏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长坂坡一声怒吼吓退曹军的是,一回头吓退千军万马,张飞长坂坡吓退曹军是真的吗

    公元223年的一月,马超留下了希望国家重用自己表兄弟马岱的遗言,带着无限的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从此蜀国的五虎上将又离开了一位,虽然他是五虎上将中最不活跃的一位。可以说马超的一生让人感慨,马超之殇让人揪心。可叹——梦想太大,能力太弱马超强不强?答案是肯定的,能够在西凉这个战乱纷争的地方立足除了父亲马腾

  • 上古贤君尧舜禹:成中国历代帝王将相典范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尧舜禹功绩,历史上有没有尧舜禹,尧舜禹三皇五帝

    人们都说,上古贤君尧舜禹,指的就是唐尧、虞舜、夏禹这三个人物。但是尧舜禹是什么时期的人呢?图片来源于网络首先,尧舜禹不是什么时期的人,因为当时属于上古时期,还没有明确的朝代的概念,所以只能用一个比较大的部落的名称,或者部落首领的名称来指代一个时代。所以准确地说,尧舜禹他们既指的一个人物,同时也指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