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魏延为何会冤死?他到底得罪了谁?

魏延为何会冤死?他到底得罪了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99 更新时间:2024/2/10 8:35:33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蜀汉名将魏延的故事。

“魏延谋反”是个冤案,因为那个举报他谋反的家伙才是真有谋反之心,这件事在《三国志·卷四十》中有明确记载,杨仪亲口承认了当初是自己想投降曹魏:“往者丞相亡没之际,吾若举军以就魏氏,处世宁当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复及。”

杨仪为没有投降曹魏而追悔莫及,当抓捕他的人还在路上的时候,这厮畏罪自尽了。上表揭发杨仪要谋反的是大将军、录尚书事费祎,派人抓捕杨仪的也是费祎,而当初力挺杨仪并向刘禅打包票力证魏延谋反的,还是费祎。

杨仪谋反事情败露而自杀,但是魏延并没有被平反,当初力保杨仪的人也没有受到任何处罚,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魏延是个职场失败者,他连一个朋友都没交下,却得罪了三个或三种不可得罪的人——当然,也有人认为魏延冤死,可能是得罪了诸葛亮和费祎杨仪,也可能是被主和派联手做掉了。

我们细看《三国志》,就会发现魏延跟关羽有八成相似之处:关羽是“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魏延是“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只可惜魏延有关羽的脾气,却没有关羽的靠山,得罪了他得罪不起的人,最后以谋反之名被杀,虽然很冤枉很可惜,但却也足以令后人引以为戒。

关羽张飞赵云先后辞世,刘备的老班底武将,也就剩下魏延自己了,文臣兼武将也只剩下诸葛亮一人,但是魏延并没有跟诸葛亮处好关系——这当然不是诸葛亮认为魏延脑后有反骨而不肯重用。

在三国正史中,诸葛亮是很看重魏延的,每次出兵伐魏,都委魏延以重任:“建兴元年,封都亭侯;五年,以延为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八年,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县侯)。”

在诸葛亮眼里,魏延是比赵云还有用的,但是魏延仗着自己是刘备故人(有人说魏延是刘备部曲,也就是私军家丁出身),并不太给诸葛亮面子:诸葛亮伐魏必出祁山,但是魏延偏偏提出了子午谷奇谋。

诸葛亮有诸葛亮的考虑,魏延有魏延的道理。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诸葛亮名为辅政实为摄政,是当时蜀汉真正的话事人,打仗的时候只能有诸葛亮一个声音。不管魏延的建议是否正确,都在蜀汉集团内部制造了裂痕——认为诸葛亮过于谨慎胆小的,应该不止魏延一人,想取代诸葛亮位置的,还有另一个顾命大臣李严。

本来按照魏延的资历,诸葛亮临终前,是要把魏延也招来开秘密会议的,但是诸葛亮偏偏不让他参加:“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

任何一个喜欢唱反调的下属,都不会受上级喜欢,魏延得罪了诸葛亮,所以被排除在决策圈之外,所以他才心怀不满,表示自己要带兵去伐魏:“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

死者为大,魏延不尊敬已经病逝的诸葛亮,等于一竹篙打翻一船人,这让费祎姜维等人十分不满,魏延这句狂妄之言,又把费祎杨仪都得罪了。

费祎是诸葛亮指定的接班人之一,杨仪是诸葛亮大秘,得罪了这两个人,魏延还能有啥好下场?

魏延没有审时度势,不知道费祎和杨仪分别是两种人的代表。费祎既是蜀汉文官集团领袖,也是蜀中门阀世族的代表:“费祎少孤,依族父伯仁。伯仁姑,益州牧刘璋之母也。”

论起来费祎比刘璋小一辈,也是实在亲戚——姑舅亲,辈辈亲,打断骨头连着筋。诸葛亮把费祎定为接班人之一,也是考虑到要稳住益州利益集团,毕竟刘备取益州,并不名正言顺,当时要坚决抵抗到底的人也不少:“建安十九年,(刘备)进围成都数十日,城中尚有精兵三万人,谷帛支一年,吏民咸欲死战。”

魏延自恃功勋宿将,并不将费祎放在眼里,当然也不把杨仪放在眼里,即使诸葛亮在世,魏延也不给一点面子:在诸葛亮面前拔出刀来架在杨仪脖子上,把杨仪吓得鼻涕一把泪一把,哭得撕心裂肺。

这样一盘点,我们就发现魏延得罪了大领导诸葛亮,也得罪了诸葛亮指定的接班人费祎,更得罪了大领导的大秘(长史)杨仪,而这三个人身后都有一大批追随者,所以当杨仪和魏延同时上书揭发对方谋反的时候,诡异而又正常的一幕出现了:“延、仪各相表叛逆,一日之中,羽檄交至。后主以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琬、允咸保仪疑延。”

三人成虎墙倒众人推,魏延是黄酱倒进被窝,不是死也是死了。

魏延未必是一个坏人,起码他“善养士卒”,也就是说他对部下很好,但是关键时刻,部下的忠诚是靠不住的:“延士众知曲在延,莫为用命,军皆散。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於仪,仪起自踏之,曰:‘庸奴!复能作恶不?’遂夷延三族。”

魏延就这么被蜀汉三位重量级人物背后的势力碾压致死,连陈寿也替他抱不平:“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

魏延死得到底冤不冤,这一点笔者没资格下结论,只能由读者诸君见仁见智,但是《三国志·卷四十》裴松之注引《魏略》中这句话很值得深思:“诸葛亮病,谓延等云:‘我之死后,但谨自守,慎勿复来也。’”

按照诸葛亮的意思,就是告诫继任者不要再发动对曹魏的战争了,但是有把兵权交给魏延,他是不可能不打的,因为他曾对刘备承诺过:“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

曹操已经薨逝,三国群雄都不放在魏延眼里,如果魏延管军,还不得沿着子午谷去奇袭魏都?

所以我们似乎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魏延和杨仪之间,看似权力之争,但实际上却是主战派与主和派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不但魏延被文官集团压死,就是诸葛亮的衣钵传人姜维,也被压得喘不上气来:“姜维每欲兴军大举,费祎常裁制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

像东吴文官集团一样,蜀汉的执政者也是享受一天算一天,颇有后来南宋君臣直把杭州作汴州的意思,费祎坐等曹魏来打还振振有词:“吾等不如丞相亦已远矣,丞相犹不能定中夏,况吾等乎!且不如保国治民,敬守社稷,如其功业,以俟能者,无以为希冀徼幸而决成败于一举。若不如志,悔之无及。”

比较有能力的魏延已经被做掉了,姜维也兵微将寡难以成事,蒋琬费祎莫非是要等张良陈平韩信复生,才肯北定中原吗?

除掉了魏延,压制住了姜维,蜀汉文官集团的日子过得很安逸,刘禅在皇宫里也很舒服,将无战心兵无斗志,邓艾奇兵一到,大家就都束手就擒了——如果魏延尚在,会不会带着麾下将士殊死一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一个真正改变大清历史的女人,你知道她是谁吗?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1861年,年仅31岁的咸丰帝,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面对满目疮痍的江山,想到即将继位的儿子只有六岁,咸丰帝临死时,特令肃顺等八人为顾命大臣,辅佐幼主处理政务。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但在咸丰帝病逝后不久,慈禧便联合恭亲王奕訢发动宫廷事变,夺取政权,自此开启了“垂帘听政”的时代。而在

  • 晚清时慈禧的生活的有多奢华?她的轿子有何特别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慈禧太后的故事。慈禧,作为清末最有权势的女人,她在生活上是十分奢华的,不过她也有过这种生活的资本,毕竟她认为整个天下都是自己的,自己享受一下,那也是没有关系的。当真没有关系吗,对于慈禧来说,确实如此,但对

  • 李邈听说诸葛亮去世后,为何会说蜀国有救?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每当一提起诸葛亮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据《华阳国志·卷十》记载,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后主刘禅“披麻戴孝”,为诸葛亮哀悼三天。当时整个蜀汉,上到皇帝刘禅,下至平头老百姓,无论你是掌权的(如蒋琬、费祎),还是被贬的(如李严),都沉浸在失去丞相诸葛亮的

  • 盘点历史上最会打仗的5位皇帝,你知道几位?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古人常说:“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版不倚衡”,越是身价高的人,反而越爱惜自己的生命,然而这一点用在过去那些封建统治者上,显然是大错特错,纵观中国历史上数十个朝代政权,基本上每个开国皇帝,都不是简单人物,不经历一番腥风血雨,而在今天,不妨让我们来盘点一下过去最会打仗的5个帝王,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

  • 鼓上蚤时迁对梁山有什么贡献?为何排名倒数第二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鼓上蚤时迁的故事。梁山就是江湖,梁山是官场,梁山也有利益纷争和明争暗斗,梁山也要讲究个高低尊卑,所谓的兄弟,最终还是得排个座次、论个上下。只要是个组织,是个团伙,根本不可能做到人人平等。人人平等是用来忽悠

  • 揭秘:清朝的皇帝有没有封禅泰山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五岳之首、东岳泰山在历朝历代皇帝心目中,有着神一般存在的位置。从秦始皇第一次封禅泰山以来,历朝历代皇帝都将封禅泰山作为毕生追求的目标,想在泰山露一小脸,向上天显示自己的功绩。汉武帝来过,汉光武帝来过,唐高宗来过,唐玄宗来过,就连治理能力相对平庸,还签了《檀渊之盟》的宋真宗,都厚着脸皮来过。有条件要上

  • 同样都是面对权力的诱惑 司马师和司马昭为何没有手足相残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司马师和司马昭兄弟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面对权力的诱惑,司马师、司马昭两兄弟为啥没有手足相残,甚至还无比和谐?那是因为时候未成熟,还没到争权的阶段。如果换一种局面,他们也许比玄武门之变还要生猛。“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无论是如今的创业,还是古代打天下,父子、兄弟这

  • 混世魔王樊瑞的实力如何?能力堪比公孙胜的他为何知名度不高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混世魔王樊瑞的实力如何?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在水浒中像公孙胜一样的人物有很多,比如说高唐州的高廉、方腊队伍中的包道乙等等,都是道法高深之辈,但是在梁山108将当中,还有一位他的能力堪比公孙胜,并且在征讨方腊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就是混世魔王樊瑞,书中介绍他小时

  • 26岁嫁给皇帝,33岁去世,此女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提到皇太极相信大家应该都是比较熟悉的了,他是清朝的开国皇帝,实力非常强,凭借自己的力量一步步建立新的王朝,皇太极还有一个非常宠爱的女人,她叫海兰珠,历史上的海兰珠贤淑文静、娇艳动人,嫁给了皇太极之后被封为宸妃,当时的宸妃可谓是宠冠后宫,地位也仅次于皇后之下,因为丧子一病不起,导致病逝。感兴趣的读者和

  • 曹髦对司马昭的影响有多大 司马昭为什么灭蜀才敢称王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对司马昭称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司马家族的权力获取本身就存在正义问题,而且司马懿是利用了士族反对曹爽的心态,趁机夺权。所以司马家族并没有真正被曹魏臣子所接纳,这也就引发了内部和外部的叛乱威胁,比如陈群的儿子陈泰,比如许允等等,外部则是著名的淮南三叛,而且这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