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世民的爱女高阳公主为何爱上了一个和尚?

李世民的爱女高阳公主为何爱上了一个和尚?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486 更新时间:2024/1/20 6:46:21

关于高阳公主辩机和房遗爱的故事,相信大家都知道。

无非是一个身份尊贵的公主和名将之子婚后不来电。

然后女方出轨,男方养小蜜,之后造成一系列的死亡事件!

今天本篇文章就来解读一下,高阳公主为什么不喜欢驸马房遗爱,却单单喜欢一个和尚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高阳公主出生高贵,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渴望一份真挚的爱情

作为李世民的第十七个女儿,李世民极为宠爱高阳。

皇帝有后宫佳丽三千人,子嗣也是众多,其中就有得宠和不得宠的。

得宠的自然母凭子贵,不得宠的也只是空有一个皇子的名号,实际上活得不如一个得宠的下人。

有的甚至不能健康平安的长大,有的不得宠公主即使长大了,其结局也是远赴异邦去和亲。

所以,高阳在万般宠爱中长大,她不缺亲情,不缺钱,也不缺权。

唯独,她缺一份动人心魄的爱情。

性格高冷反叛,不满政治婚姻

房遗爱是宰相房玄龄之子,将高阳和他结合,自然李世民有他的想法。

而高阳却是不喜欢的,自己凭什么赌上自己的终身幸福去让皇帝和宰相成为姻亲?

不过,在洞房花烛夜之前,她还是有点期待的,万一是她喜欢的类型呢?

这就像一场豪赌,赢了,幸福美满;输了,则是一辈子的痛苦。

然而见到房遗爱时,她是满满的失望。

因为房遗爱对她是极尽谄媚,自小在深宫长大的她,深谙政治和后宫的勾心斗角。

看到房遗爱如此,下意识地排斥这种行为。

于是新婚洞房花烛之夜,高阳对房遗爱的第一印象就不好。

样貌出色,有自己择偶标准

高阳公主长得是很漂亮的,漂亮到什么程度呢?

唇红齿白,肌肤胜雪,浑身贵气,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女神!

自然,她的择偶要求也很高,最基本的就是外貌上,可以和她匹配。

她喜欢儒雅博学的,风度翩翩的男子,喜欢那种“谈笑间,墙撸飞灰烟”的羽扇纶巾的儒将。

毫无疑问,房玄龄很优秀,文武双全,能诗能文,可是他的次子房遗爱,资质就很一般了。

而且长得也不怎么样,显然房遗爱并不符合高阳公主的审美。

所以,即使他们朝夕相对,也无法让高阳日久生情。

直到辩机和尚的出现,高阳的世界突然就被点亮了。

英俊儒雅的辩机,是高阳难以忘怀的初恋

辩机虽然是个和尚,长得确实英俊挺拔,博学多才,无论是外貌还是内涵,都是佼佼者。

高阳瞬间被他吸引了,与其说高阳喜欢辩机,不如说喜欢这类型的男子。

只是先入为主,人们总是对初恋有着深刻的印象。

所以,当辩机没了以后,她只能在别人身上找到辩机的影子。

如果不是身份和婚姻的束缚,放到现代的自由恋爱社会,他们绝对是郎才女貌的一对吧。

只可惜辩机是和尚,高阳是公主,身份门第有别,

只可惜辩机出现太晚,高阳已为人妇。时机未到,也是有缘无分啊!

驸马敢怒不敢言,成为神助攻

而房遗爱呢,他对高阳其实也没有所谓爱情。

不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罢了,说是不生气,倒也假得很。

只是,高阳完全满足了他生理和心理需求,让他无法发作。

生理方面,高阳赠他两个温柔美丽的小娘子。

心理满足就是房遗爱的仕途得到中用提拔,其中当然少不了高阳的美言和帮衬。

只要不要被别人知道,这种状态,也是他们夫妻二人彼此默认了的。

可这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高阳赠给辩机的镶金戴银的枕头被偷了,高阳本来是好意。

送越贵重的礼物给辩机,就证明他在她心里的地位越重要,何况这枕头更是有暧昧的暗示在里面。

结果被小偷偷走了,还供出了辩机。

赠礼竟成夺命,李世民棒打鸳鸯

皇帝一听,这还了得,一个和尚也敢藐视国法,犯偷盗之罪?

这一查,直接牵出了辩机和高阳的“地下情”,皇帝顿时感觉自己啪啪打脸。

自己的女儿给房家带了绿帽子,自己颜面扫地啊。

他当然没舍得杀高阳泄愤,毕竟虎毒不食子,但是他必须严惩勾引女儿的那个“淫僧”!

于是李世民对辩机实行了最痛最残酷的腰斩之行。

据说刚斩断时,人还没有死,但是会在痛苦中慢慢死去。

高阳没有能力救辩机,就只有眼睁睁看着他死去。

所以,她特别恨李世民!

以至于她爹去世,她都没有流一滴眼泪,因为她的眼泪都为辩机流完了。

情之一字,只有不懂的人,才不会痛吧!

在我看来,高阳和辩机是真心相爱的,所以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宽衣解带于草庐。

那一刻,她忘了自己已为人妇,忘了三从四德。

而他,忘了佛门清规戒律,忘了远大使命。

他们,眼里只有彼此。

高阳爱辩机,所以她的辩机一直活在她的心里。

她只希望来世,辩机可以成佛!不求双宿双栖,只求他平安喜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朱元璋称帝后还剩下多少亲戚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朱元璋亲人,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朱元璋是一个在苦难中成长的帝王, 至正四年(1344年)一场大旱灾和相继而来的瘟疫,夺走了父母和大哥的生命,也改变了一个种田娃的一生。朱元璋称帝,明朝建立后,朱元璋的亲人除了自己的老婆孩子外,还有一个大嫂,一个侄女,一个侄孙,一个堂侄女

  • 田丰在汉末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他的才谋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田丰到底算是什么级别的谋士?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袁绍手下众多大将和谋士,可谓是真正的兵多将广,但一手好牌却被他打的稀碎。说起袁绍的谋士,我能看得上也就是田丰和沮授,而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田丰,田丰到底算是什么级别的谋士?如果袁绍真的听他的会是怎样局面?田丰,字元皓,

  • 潘淑:从婢女到东吴皇后,她的一生有多传奇?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她是吴大帝孙权的皇后,是吴少帝孙亮的母亲,也是一个从小小婢女逆袭成皇后的奇女子,她究竟是谁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这位奇女子便是潘淑——潘皇后。潘淑的出身并不高,她父亲只是一名小吏,且早年因违反法律被处死了,于是潘淑和姐姐被发配到宫中的织布工房为婢女。在没进宫之前,潘淑便是远近

  • 刘备夷陵之战失败之后 刘备为什么不敢回成都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对刘备兵败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关羽,假如你为了桃园三结义的情意,就不应该狂妄自大,丢失荆州,刘备,要是真正的英雄,就不应该不听忠臣劝阻,活该死,活该灭亡。刘备兵败,先撤回永安。 命留守江州的赵云带兵到永安。命巴西太守征兵,马忠带兵到永安。 刘备在这条线上备战

  • 水浒传中,宋江一行三人来到京城后,他为何派燕青去见李师师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宋江众所周知,宋江一直是铁杆诏安派,他从上梁山后想要被朝廷诏安的想法就没有变过,而后在梁山上聚集了一百零八位好汉后他更是希望能够尽快建功立业,所以他甚至冒着被抓捕的风险带着许多弟兄去京城中寻找门路。他趁元宵佳节来到了京城当中,因为他们都是朝廷通缉要犯,所以白天自然是不敢有所图谋的,只有

  • 韩信当初是怎么崛起的 萧何是如何看上韩信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萧何与韩信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任何人能够得到重视,必然是有着特殊的原因,而不是因为简单的一语见幸。在历史上一语见幸的人物很多,比如说宋义。宋义本身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人物,但是因为提前预知了项梁的结局,所以被楚怀王重用,甚至是让宋义当了大将军。但在这看似突然的背后,其实

  • 西汉大臣石奋,能在西汉位居公卿靠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西汉大臣石奋,能在西汉位居公卿靠的是什么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我爱历史网小编告诉你。虽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但在古代,想要跻身万里挑一的将相之列,必须得有独到之处:要么能力超群、能文或能武;要么情商极高、精于钻营。不过在特定的时期,总会产生特殊的个例。比如在《汉书·万石卫直周张传》中,就记载了这

  • 能一枪刺死高览的赵云,为什么会与许褚战平?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对赵云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高览,乃河北四庭柱之一,武力值较高,至少不弱于张郃。为何这么说呢?河北四庭柱,分别是颜良、文丑、高览、张郃,高览排在第三位,是强于张郃的。然而,在《三国演义》里面,罗贯中给高览出场机会并不多,唯一还算出彩的一次是在官渡之战。第三十回,

  • 戚夫人在被做成人彘前,为何不自尽?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戚夫人在被吕后施行“人彘”前,究竟有没有自尽的机会?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 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能歌善舞的戚姬VS大权在握的吕后,死是唯一的结局戚夫人受宠十年,几乎日夜与刘邦相伴,她是汉朝的歌唱家、舞蹈家,用绕指柔情给征战四方、身心疲惫的刘邦带去些许放松。刘邦对戚夫人有多宠爱?

  • 作为水浒传中第一个出场的英雄,王进的实力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水浒传》中第一个出场英雄王进武功如何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王进虽然只在第一回出场了那么一次却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成为了施耐庵笔下塑造的最成功的人物之一。可见一个人物能否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不在于露脸次数的多少,而在于露面的时候表现得是否足够精彩。我敢说王进给人留下的印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