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西汉大臣石奋,能在西汉位居公卿靠的是什么?

西汉大臣石奋,能在西汉位居公卿靠的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191 更新时间:2024/1/19 0:10:05

西汉大臣石奋,能在西汉位居公卿靠的是什么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我爱历史网小编告诉你。

虽说“侯将相宁有种乎”,但在古代,想要跻身万里挑一的将相之列,必须得有独到之处:要么能力超群、能文或能武;要么情商极高、精于钻营。

不过在特定的时期,总会产生特殊的个例。比如在《汉书·万石卫直周张传》中,就记载了这么一位奇人:西汉石奋。

这位仁兄连同他的四个儿子,个个都资质平庸,既不能文,更不会武,但却悉数位居公卿之列,甚至有的还担任了宰相。他们父子五人都享受二千石(dan)的俸禄,加起来共一万石,所以石奋被送封号“万石君”。

而且,石奋父子的活跃阶段是汉高祖至汉武帝时期,那正是一个蓬勃向上、明君辈出、华夏步入全新阶段的大时代。石家父子这样的庸人却能在官场如此风生水起,初一看来真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但如果探究那个时代的特征与诉求后,这一切都有理可循。我们先看看石氏父子的具体状况。

出道就成了刘邦的亲信,石奋的秘诀很简单。

楚汉相争时,年仅15岁的石奋在赵地河内县当个小官,家里仅有双目失明的老母、待字闺中的姐姐,生活较为困顿。但即使如此,他既没自暴自弃、也没随波逐流,而是恪守恭谨为人之道,待人接物极为有礼。

时任汉王刘邦路过时,石奋负责鞍前马后的伺候。对这位懂礼数、态度恭敬的小年轻,刘邦极为欣赏;在征询对方的意见后,刘邦把石奋姐姐纳入后宫(身份是美人),俩人成了姻亲,其后石奋本人以“中涓”之职负责接待宾客事务。接下来,他们全家以皇亲国戚身份迁入长安,人生得以改变。

虽然身为皇帝的小舅子,但石奋一直恪守自己的恭谨之道,从始至终毫无改变。因此,即使他既不懂经学儒术,又不会纵横谋略,更不明白带兵打仗,但凭借这份处事态度,不仅避过了血腥残忍的宫廷争斗、历经多朝而不倒,而且还逐渐升迁。

到了汉文帝时期,石奋已经升为太中大夫,待遇是“比二千石”,已经踏入了高级官员的门槛。

后来,太子太傅、东阳侯张相如被罢免后,石奋在众人的一致推举下关荣接任此职,待遇是中二千石。

太子即位后,即为汉景帝,此时的石奋已官至九卿之列(可以理解为古代中央部分行政长官的统称)。

此时的石奋,还是一如既往的恭谨有礼,但这种态度带来的压抑气氛让汉景帝实在受不了,于是将其调到地方当藩国的相。

除了石奋本人外,他的四个儿子跟他也一模一样,“皆以驯行孝谨,官至二千石”,长子石建、四子石庆尤为知名。汉景帝极其赞赏石家的门风:“石君及四子皆二千石,人臣尊宠乃举集其门”。此后,石奋正式被称为“万石君”。

孝景帝执政晚期,石奋高龄退休,但他的人生态度并没有因此改变:

退休高官每年要上朝一次,此时的石奋仍遵守老规矩,每次经过宫门前必定弯腰小步快走,在路上看见御驾必定敬礼致意;汉景帝赏赐到家的食物,石奋会磕完头、趴在地上地,就像跟皇帝面对面一样;

每当有担任公务员的子孙后代探望自己时,石家没有寻常人那种儿女绕膝、其乐融融的温馨局面,众人正儿八经的穿着朝服会面,整个过程极为肃穆,仿佛是上下级的公务来往;平日里居家时,所有的子女乃至佣人们也都随时一副毕恭毕敬、彬彬有礼的模样;

每当家人犯错,石奋从不责骂,而是安静地坐着绝食“抗议”。直到子孙们痛哭流涕、负荆请罪、承诺痛改前非,甚至请来同宗前辈担保时,石奋这才点头饶了他们。

汉武帝在位时,汉王朝改变以往的无为作风,变得积极开拓、锐意进取,对外南征南越、东攻朝鲜、北驱匈奴、西讨大宛;对内建章立制、推行儒学,整顿经济、开辟财源,一大批能臣、酷吏得到重用。石家这种“老实的庸人”是不是就过气了?

并没有。起初,石建被任命为郎中令,石庆为内史,兄弟俩一招鲜吃遍天,靠着父亲传下来的恭谨家风,照样混的风生水起。

石建的撒手锏可以归结为俩字:忠、孝。

在朝廷上,每逢人多时,他从不乱讲话,表现得沉默寡语;私下独处时却经常向皇上畅所欲言,汉武帝也把他当亲信看待。在给皇帝的奏章里,某个字少写了一点,他都会诚惶诚恐。

石建每次休假回家,都会亲手为父亲清洗内衣裤、便器,并且从来都不让他知道。父亲去世后,他悲痛欲绝,以至于扶着手杖才能走路,并且在短短一年后就在忧伤之中死去。

号称在四兄弟中最为爽快的石庆,其实也一样的小心谨慎。凡是皇帝交代的事,即使再微不足道,他也会认真核对。元狩年间,他被升任为太子太傅,几年后又升为御史大夫。公元前112年,他被正式任命为丞相,封牧丘侯。

这时的汉武帝,仍旧在强势展示自己的文治武功,但身居宰相之位的石庆,除了家传的“恭谨”之外,在治国理政、行军打仗、运筹帷幄等方面没有丝毫才能。因此,他担任宰相多年,几乎毫无建树,纯粹是一个摆设而已。

公元前107年,关东地区遭灾,难民达到200万、不在户籍之列的流民40万。公卿们的建议很粗暴:把这些人迁移边境。

这引起了汉武帝的极大不满。他认为,老百姓如此贫苦,不仅仅是因为天灾,官员们的徇私枉法、横征暴敛也难辞其咎。如今这些公卿们不去想办法管束官员,反而要迁走无辜的百姓,是可忍孰不可忍!

于是对那些主张迁徙流民的大臣,汉武帝一律治罪;而对于应该担负首要责任的丞相石庆,汉武帝鉴于他“老谨、不能与其议”,即原本就不能干啥事,就让其“告老还家”。

石庆虽被汉武帝赶出了权力中心,但毕竟也得以善终。死后,他被赐以“恬侯”的谥号,意为恬静、安逸,倒是很符合他的人设。此后,曾经显赫一时的石家就此衰败。

为什么看似碌碌无为的石家两代人,在励精图治的西汉官场能够这样如鱼得水呢?无为而治的初期就罢了,雄才大略、任人以才的汉武帝时期也如此,多少让人摸不着头脑。

但这其实是那个特殊时代的内在需求。作为承接秦朝的第二个大一统帝国,西汉历代统治者对秦王朝因穷奢极欲而二世而亡的教训极为忌惮,因此,他们极其重视规则的确立、官僚队伍的建设,以及良好社会风气的塑造。

按照如今史学界的观点,西汉重用的官吏分为三种;

一是循吏,可以理解为标准儒家官员,他们以宽缓政策治民,同时还注重教化,推进移风易俗,施仁政、恤百姓,政绩显著,深受民众及后世赞誉;

二是酷吏,比如大名鼎鼎的郅都张汤,这些人虽然名声不好,但确实皇帝最忠诚的打手,专门替统治者干一些口碑不好、但很有必要的脏活、累活;

第三类就是石奋家族这样的俗吏。这类官员毫无作为,只是按部就班完成朝廷、皇帝交给的任务,既没有改革的能力和勇气,也没有关系老百姓冷暖的动力,只是安分守己、循规蹈矩而已。

相比较积极有为、功劳显著的循吏、酷吏,为什么显得庸碌无为的石家父子能够长期位居公卿呢?从上文我们可以发现,石氏有两大秘诀:忠、孝。

忠孝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即:受忠于君国,孝于父母。“移孝作忠”,是儒家伦理政治化的关键思路;“忠籍孝崇”,个体在家的孝行,也是对国忠诚度的衡量指标。通过这种方式,个体、家、国形成一个密不可分、互为依存的整体,是中国古代巩固大一统认知的思想基础。

因此,汉朝历任皇帝都信奉“以孝治天下”,所有皇帝的完整谥号,其中都有一个“孝”字。汉文帝,全称是“孝文皇帝”;汉武帝,则是“孝武皇帝”。西汉统治者从上至下推行孝道,通过强化家长权力,培养老百姓对家长的绝对服从、对大一统的认同;因此,孝道不仅是社会的伦理准则,也是维护国家一统、维系君主专制的秘诀所在。

而百无一用但孝顺到极致的石氏,则成了官员阶层中最好的代言人;而且这种人容易控制、没有野心,绝对忠诚,这就是历代皇帝都对他们尊崇备至的真实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能一枪刺死高览的赵云,为什么会与许褚战平?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对赵云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高览,乃河北四庭柱之一,武力值较高,至少不弱于张郃。为何这么说呢?河北四庭柱,分别是颜良、文丑、高览、张郃,高览排在第三位,是强于张郃的。然而,在《三国演义》里面,罗贯中给高览出场机会并不多,唯一还算出彩的一次是在官渡之战。第三十回,

  • 戚夫人在被做成人彘前,为何不自尽?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戚夫人在被吕后施行“人彘”前,究竟有没有自尽的机会?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 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能歌善舞的戚姬VS大权在握的吕后,死是唯一的结局戚夫人受宠十年,几乎日夜与刘邦相伴,她是汉朝的歌唱家、舞蹈家,用绕指柔情给征战四方、身心疲惫的刘邦带去些许放松。刘邦对戚夫人有多宠爱?

  • 作为水浒传中第一个出场的英雄,王进的实力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水浒传》中第一个出场英雄王进武功如何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王进虽然只在第一回出场了那么一次却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成为了施耐庵笔下塑造的最成功的人物之一。可见一个人物能否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不在于露脸次数的多少,而在于露面的时候表现得是否足够精彩。我敢说王进给人留下的印记和

  • 项羽分封天下的时候 敢和项羽争夺天下为何只有刘邦一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对项羽和刘邦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覆灭秦朝的过程中,项羽毫无无疑是出力最大之人。成功灭秦以后,项羽更是以各路诸侯盟主的身份分封天下领土。那为何在项羽所分封的各路诸侯中,只有刘邦一人敢明目张胆,站出来和项羽争天下呢?虽然项羽自领西楚霸王以后,也曾有人反叛过他,但那

  • 和珅儿子娶了乾隆的掌上明珠,最后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若要问乾隆皇帝最喜欢哪个臣子,那毋庸置疑是和珅;但要问乾隆皇帝最喜欢哪个儿女,那肯定是他的小女儿和孝固伦公主。和孝固伦公主是乾隆皇帝第十个女儿,她出生的时候,乾隆已经65岁了,按照俗话说,和孝公主就是老皇帝的“老闺女”。老来得女的乾隆皇帝将小公主视为掌上明珠,对她的爱甚至超越了许多皇子。和孝公主长相

  • 杭皇后是什么结局?她死后为何会被掘棺毁墓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杭皇后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有一部影视剧,相信很多人都看过,那就是《女医明妃传》。剧中的女主角谭允贤,在历史上其实有原型的,而且还并非一个人。历史上的明朝,确实有一位叫做谈允贤的女医,而在这部影视剧中,女主角不仅仅借鉴了女医,还借鉴了明代宗废后杭氏,是由两者结合而成的

  • 她是咸丰最早的女人,最后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作为近代女性掌权者的代表人物,慈禧拥有很长的政治生涯。1861年,慈禧在咸丰帝死后与慈安并尊,称圣母皇太后,就此开始了她的掌权之路。在之后的近半个世纪中,慈禧一步步踏上了权力的巅峰,并成为了清朝的实际掌权者。不过,尽管天下在手,慈禧却仍然逃不过死亡的宿命。1908年11月15日下午17点,这位曾拥有

  • 项羽分封真的是一项愚蠢的决定吗 事实到底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对项羽分封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秦朝灭亡后,诸侯联军统帅项羽效仿周朝旧制,尊楚怀王熊心为义帝,并将天下三十六郡分封给十八位诸侯王。后世有不少人认为项羽没有趁此良机一统天下,却重启本应被时代抛弃的分封制,这是缺乏政治智慧的表现,也为他自己的最终失败埋下了伏笔。那么

  • 曹休和曹仁为何都是战败后不久去世?有什么不正常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曹休和曹仁都是战败之后不久就去世,他们的死有猫腻?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公元228年,东吴的鄱阳太守周鲂按照吴王孙权的主意,佯称得罪了吴王,要弃吴投魏。曹休于是率领骑兵、步兵共计十万往皖县接引周舫。当时魏明帝曹叡派出贾逵等四支军队攻打东关,司马懿则领兵进攻江陵,当时蒋济认

  • 燕昭王姬职是什么人?一个满腔执念只为复仇的君王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燕昭王姬职是什么人,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燕昭王姬职,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位君王,也是战国时期燕国唯一能够拿得出手的一代雄主。在他在位期间,燕国以弱胜强,攻占齐国七十余城,几乎使得齐国亡国,因而被世人列为“战国四雄主”之一,被冠上了“执君”的头衔。可是,对于这位